1
|
“十七年”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意识形态、叙事结构与女性形象 |
邴波
聂爱文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5 |
2
|
|
2
|
试论当代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艺术特征 |
朱冬梅
阿依克孜·卡德尔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3
|
新世纪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新趋势研究 |
张金华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意识形态构建与类型性的隐性承续及开拓 |
陈旭光
郝哲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6
|
|
5
|
命名与修辞: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元问题” |
胡谱忠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6
|
“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娱乐效果与意识形态策略 |
刘帆
李骥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7
|
走在历史拐点上的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写给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诞生六十周年 |
马谛
胡志刚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8
|
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身份认同表述 |
邹华芬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25
|
|
9
|
论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话语本质及其功能 |
程郁儒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0
|
|
10
|
民族身份与性别表述——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
邹华芬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11
|
镜像与自我:商业大片时代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女性形象解读 |
高卫华
梁春晴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12
|
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电影化生存之思——以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为例 |
李淼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6
|
|
13
|
家国构想与民族仪式的交合同构——“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互动仪式研究 |
高力
张爱坤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4
|
浅析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民族性音乐表达 |
刘华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15
|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70年:以守正促创新,倚融合增团结 |
李静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16
|
“十七年”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叙事结构研究 |
杨鹏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7
|
少数民族题材动漫电影的传播学研究 |
罗红流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8
|
诗意风格、文化转场与潜藏的女性表达——谢飞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逻辑透视 |
马明凯
朱旭辉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9
|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探析 |
张阿利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20
|
浅谈贵州少数民族题材原生态电影风格 |
廖璇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