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七年”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意识形态、叙事结构与女性形象 被引量:2
1
作者 邴波 聂爱文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114-119,共6页
"十七年"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党和政府传达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媒介,它们通过借鉴成功影片的意识形态策略实现政治经济政策的影像化和民族政策的影像化,通过叙事结构的功能化展示影片人物、视角、声音的意识形态选择与对立... "十七年"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党和政府传达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媒介,它们通过借鉴成功影片的意识形态策略实现政治经济政策的影像化和民族政策的影像化,通过叙事结构的功能化展示影片人物、视角、声音的意识形态选择与对立,通过淡化女性性别身份、民族身份及文化身份的方式建构女性形象来映射新疆社会的嬗变,这些都在最大程度上契合了新中国"十七年"电影"革命"和"解放"的总主题,对于中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合法性建构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意识形态 叙事结构 女性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当代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艺术特征
2
作者 朱冬梅 阿依克孜·卡德尔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7-9,共3页
当代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三部具有代表性的时代作品来考察当代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艺术的演进流程:《哈森与加米拉》是具有超前艺术表现力的起点;《冰山上的来客》为观赏性与工具性结合的... 当代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三部具有代表性的时代作品来考察当代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艺术的演进流程:《哈森与加米拉》是具有超前艺术表现力的起点;《冰山上的来客》为观赏性与工具性结合的典范;《美丽家园》体现了真正的民族性。进而勾画出当代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十七年”的艺术特征表现为讲究鲜明的主题、采用双层的叙事结构和追求圆满的故事情节,在“新时期”则注重客观写实和对人物心灵的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演进流程 艺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份·题材·文化模式——电影《永生羊》的文化人类学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邴波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150-155,共6页
电影《永生羊》通过艺术手段,全景式地展示了草原上哈萨克族游牧生活的风貌,为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影片一方面透过民族文化符号的展示表现出强烈的哈萨克族文化意识和自觉的身份认同,另一方面依靠电影视角的民族化和人... 电影《永生羊》通过艺术手段,全景式地展示了草原上哈萨克族游牧生活的风貌,为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影片一方面透过民族文化符号的展示表现出强烈的哈萨克族文化意识和自觉的身份认同,另一方面依靠电影视角的民族化和人性化,释放出一种能打动人心普世的价值观,创造了无限丰富的内蕴,也折射出草原文化对哈萨克族精神内涵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新疆少数民族题材 草原文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