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合时宜的媒介--嗅觉电影 被引量:3
1
作者 潘璋敏 高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5-59,共5页
民国时期报纸杂志中大量的报道追踪了英国、瑞士、美国三个国家嗅觉电影发明的动向,介绍了嗅觉电影有“模拟嗅觉”与“虚拟嗅觉”两种基本原理,讨论了嗅觉电影的技术优劣,思考了嗅觉电影“气味延迟”以及“安全性”等问题;并对嗅觉电影... 民国时期报纸杂志中大量的报道追踪了英国、瑞士、美国三个国家嗅觉电影发明的动向,介绍了嗅觉电影有“模拟嗅觉”与“虚拟嗅觉”两种基本原理,讨论了嗅觉电影的技术优劣,思考了嗅觉电影“气味延迟”以及“安全性”等问题;并对嗅觉电影的观影体验做了许多有趣的猜想,同时宣称嗅觉电影将到上海放映。总体来说,民国时期嗅觉电影的设计超前于它所处的那个时代,是不合时宜的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电影 媒介考古 新电影史 全感知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考古:20世纪20年代中美早期电影关系考索
2
作者 胥晓 刘璐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5,共6页
近年来,随着"新电影史学"概念的不断深入发展,媒介考古学作为一种新电影史学研究进入到公众视野,这种电影史写作是建立在历史学基础之上,研究历史发展、变迁、递嬗的历史,也是重写电影史的一种形式。
关键词 新电影史 早期电影 重写电影 电影写作 公众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西安本土电影期刊的价值探索与意义追寻——以《电影之窗》为例
3
作者 卢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02-107,共6页
在托马斯·埃尔塞瑟的媒介考古学理论视域下,电影期刊研究是“新电影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其在研究态势和性质上属于处在“历史的废墟和边界上”的“影史碎片”[1]研究。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电影期刊是“在反思和探... 在托马斯·埃尔塞瑟的媒介考古学理论视域下,电影期刊研究是“新电影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其在研究态势和性质上属于处在“历史的废墟和边界上”的“影史碎片”[1]研究。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电影期刊是“在反思和探索中完成了现代性转向与建构,在国内当代期刊发展史上占有极大的比重,每一本电影期刊都保留了它在改革开放初期电影界的大量史料,铭刻着中国电影与电影理论在伟大变革时代发展的特殊印记”[2],是电影史研究宝贵且具有原始意义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期刊 新电影史 变革时代 改革开放初期 电影研究 价值探索 原始意义 托马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返过去,想象未来:数码转型时代的媒介考古学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思琪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3,共6页
数码时代来临,数字技术变革带来的所谓"革命性的断裂",不仅为电影研究打开了新兴媒介的思考空间,同时也让旧媒介在"回溯期望"中再次被发现。于此,"媒介考古学"(Media Archaeology)①与新电影史的研究正... 数码时代来临,数字技术变革带来的所谓"革命性的断裂",不仅为电影研究打开了新兴媒介的思考空间,同时也让旧媒介在"回溯期望"中再次被发现。于此,"媒介考古学"(Media Archaeology)①与新电影史的研究正成为近些年电影理论的新关注,即注重研究电影与媒介技术及视觉经验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经验 数码时代 媒介技术 新电影史 转型时代 思考空间 兴媒介 旧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