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色素与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江汉 温海 +2 位作者 赵瑾 徐红 廖万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 :分析新生隐球菌黑色素生成的影响因素 ,初步探讨黑色素与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的相互关系。方法 :在含左旋多巴的液体培养液中孵育各种血清型新生隐球菌 ,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条件下液体的 D值。结果 :新生隐球菌黑色素的产生受多种因... 目的 :分析新生隐球菌黑色素生成的影响因素 ,初步探讨黑色素与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的相互关系。方法 :在含左旋多巴的液体培养液中孵育各种血清型新生隐球菌 ,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条件下液体的 D值。结果 :新生隐球菌黑色素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以氮源、葡萄糖和温度的影响最为明显。 结论 :脑组织中富含黑色素的底物儿茶酚胺类物质 ,新生隐球菌侵犯脑膜和脑组织似与黑色素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 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4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郑璐 陈绛青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39-341,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41例艾滋病合并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及疗效等。结果:所有患者中临床表现为发热者25例(6...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41例艾滋病合并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及疗效等。结果:所有患者中临床表现为发热者25例(61.0%),头痛者23例(56.1%),恶心呕吐者8例(19.5%)及颈项强直者29例(70.7%)。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10^6个/L者40例(97.6%);脑脊液压力>180 mmH2O者34例(82.9%),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者34例(82.9%),脑脊液培养示新生隐球菌阳性者28例(68.3%),6例脑脊液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查均阳性(100%),合并新生隐球菌败血症者23例(56.1%);头颅影像学检查异常者12例(29.3%)。经规范化抗隐球菌治疗,有效率为70.7%(29例),病死率为29.3%(12例),其中复发率为2.4%(1例)。结论:对疑似艾滋病合并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感染患者应及时行腰椎穿刺术、脑脊液病原学检测及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查,对疑似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 球菌荚膜多糖抗原 霉素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