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下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难治性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智萍 万琪 +3 位作者 刘康成 吴晓坚 邹玉凌 游志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86-789,共4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下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难治性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眼底病科诊断为难治性nAMD的患者17例(17眼)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视网膜下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难治性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眼底病科诊断为难治性nAMD的患者17例(17眼)作为研究对象。利用41G超精微针将10 g·L^(-1)康柏西普注射液注入患者黄斑区视网膜下。术后随访期间若OCT发现黄斑区视网膜有渗出,则继续行玻璃体内注射10 g·L^(-1)康柏西普。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MT)以及注药次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患者BCVA均得到显著改善(均为P<0.001)。术后各时间点患者BCVA变化不明显(均为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患者CMT均显著降低(均为P<0.001)。术后1~12个月患者CMT有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的趋势(均为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BCVA与术前CMT之间、术前BCVA与术后12个月BCVA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643,P=0.005;r=0.634,P=0.006)。治疗期间,17眼抗VEGF注药次数为(1.35±0.61)次,其中12眼1次,4眼2次,1眼3次。经相关分析发现,注药次数与患者术前CMT呈正相关(r=0.664,P=0.004)。17眼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视网膜下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难治性nAMD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降低CMT并改善患者视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下注射 康柏西普 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注药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瑞西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
2
作者 赵立宇 裴蓓 +1 位作者 杨芳 姜茂华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7-232,共6页
目的 对比分析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患者使用法瑞西单抗或雷珠单抗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研究,纳入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眼科就诊的nAMD患者20例(20眼),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或)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及OCT确诊的... 目的 对比分析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患者使用法瑞西单抗或雷珠单抗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研究,纳入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眼科就诊的nAMD患者20例(20眼),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或)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及OCT确诊的nAMD患者,使用SS-OCTA测量患者在抗VEGF基线和治疗4周、12周和24周时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CNV截面面积(CSA)、CNV血流面积(CFA),对比患者在各时间段指标的变化以及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时的年龄、性别、CNV类型、OCT及OCTA形态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的CMT、CSA、CFA均在治疗后降低(均为P<0.05),CMT变化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12周时逐渐递减(均为P<0.05),在24周时法瑞西单抗组患者CMT与12周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雷珠单抗组患者CMT相比12周时增加(P=0.004);CSA、CFA变化显示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后12周减小(均为P<0.05),在24周时法瑞西单抗组患者CSA、CFA与12周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0.095),雷珠单抗组患者CSA、CFA相比12周时增大(P=0.001、0.000)。组间对比结果显示,法瑞西单抗组患者的CMT在治疗24周时低于雷珠单抗组患者(P=0.022),CSA、CFA在各时间点两组患者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法瑞西单抗与雷珠单抗在nAMD患者的疗效上相近,而在疗效的持续性方面法瑞西单抗优于雷珠单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瑞西单抗 雷珠单抗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OC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梁从碧(综述) 陈长征(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7-490,共4页
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SHRM)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显示的一种高反射性形态学特征,位于神经上皮外层、色素上皮内层。其常见于未经治疗或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后的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也可见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 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SHRM)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显示的一种高反射性形态学特征,位于神经上皮外层、色素上皮内层。其常见于未经治疗或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后的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也可见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近视性黄斑变性、Best病、视网膜营养不良和脂质肉芽肿病等。SHRM与患者眼部椭圆体带缺失、瘢痕形成、外界膜损伤、黄斑萎缩及外层视网膜管型结构等关系密切,并与视力损害显著相关。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可显著消退部分SHRM,不同成分及特征的SHRM对治疗有不同的预后反应。明确nAMD中SHRM的形态特征及其功能后果,进一步加深临床对SHRM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抗VEGF治疗 视力预后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学会新生血管性AMD的治疗和延长方案专家共识解读
4
作者 孙隽然 孙晓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7,共9页
治疗-延长(T&E)方案是临床常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方案之一,可以在有效改善视力的同时延长治疗间隔、减少就诊次数。面对亚太地区医疗资源有限、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T&E方... 治疗-延长(T&E)方案是临床常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方案之一,可以在有效改善视力的同时延长治疗间隔、减少就诊次数。面对亚太地区医疗资源有限、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T&E方案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目前亚太地区临床使用抗VEGF药物缺乏规范化的治疗路径,尚缺乏关于T&E方案的指南。2021年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学会专家组(APVRS)回顾并总结抗VEGF药物T&E方案临床研究,结合临床实践情况制定一组关于在亚太地区使用T&E方案治疗nAMD的共识。本文就APVRS专家组提出的最新T&E治疗方案进行解读以指导临床医师规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生成抑制剂 治疗-延长方案 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学会专家组 共识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2017欧洲视网膜专家学会共识解读 被引量:7
5
作者 邵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01-605,共5页
阿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MD)效果较好,但大部分眼科医生尚不清楚治疗方式与周期的选择。通常认为阿柏西普治疗nADM应最少持续1 a(48周),并且每8周给药1次(即给药6次)... 阿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MD)效果较好,但大部分眼科医生尚不清楚治疗方式与周期的选择。通常认为阿柏西普治疗nADM应最少持续1 a(48周),并且每8周给药1次(即给药6次),在第1年治疗结束时(实际在进行第11个月的随访时),应考虑两种治疗方案:不延长治疗间隔即维持固定的每8周给药1次,或延长治疗间隔时间,最长可延长至12周。考虑不延长治疗间隔的标准是:持续性黄斑水肿但视力稳定、复发性黄斑水肿、水肿伴视力下降、黄斑出血、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或任何其他渗出性疾病活动征象,威胁到视力需临床医生提供建议时。对于干性黄斑(即没有黄斑渗出)和视力稳定患者,推荐延长治疗间隔时间。此外,如果视力和(或)解剖结果恶化,治疗间隔时间也可以缩短。对于黄斑无渗液的眼睛,可以考虑不进行治疗监测,完成一整年监测而不需要注射药物的患者可以考虑出院。对在治疗延长期间疾病复发患者和因出院或终止治疗后疾病复发的患者,需恢复固定的每8周给药1次的治疗方式。对于双眼nAMD患者,双眼均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治疗时间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柏西普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黄斑变性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哈文静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27-828,共2页
患者,女,71岁,2013年3月因右眼视物遮挡1个月来诊,就诊时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0.3,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晶状体皮质局限性楔状混浊,间接检眼镜检查可见黄斑区视网膜下盘状出血,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 患者,女,71岁,2013年3月因右眼视物遮挡1个月来诊,就诊时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0.3,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晶状体皮质局限性楔状混浊,间接检眼镜检查可见黄斑区视网膜下盘状出血,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ine angiography,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可见黄斑中心凹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性高荧光(图1).临床诊断为右眼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给予0.5 mg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黄斑变性 玻璃体腔注射 新生血管性 注射治疗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单抗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脉络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方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黄斑变性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林思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30-1131,共2页
患者,女,64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6个月就诊。患者自诉2年前曾于外院诊断为左眼黄斑变性并接受贝伐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否认其他全身疾病史。眼部检查: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 患者,女,64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6个月就诊。患者自诉2年前曾于外院诊断为左眼黄斑变性并接受贝伐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否认其他全身疾病史。眼部检查: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为0.12,左眼为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腔注射 黄斑变性 贝伐单抗 新生血管性 注射治疗 最佳矫正视力 高血压病史 视物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21
8
作者 罗曼 陈晓隆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2-586,共5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引起50岁以上人群视力不可逆性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MD)也称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引起50岁以上人群视力不可逆性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MD)也称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是其晚期阶段,可导致最严重的视力丧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脉络膜新生血管和视网膜渗漏形成的主要因素,抗VEGF治疗是目前唯一实现多数患者视力改善并且停止疾病进展的治疗方法,因此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已经成为wAMD一线治疗方法。用于临床治疗wAMD的抗VEGF药物主要有哌加他尼、贝伐单抗、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治疗方案有固定式、按需式以及治疗和延长式治疗方案。Brolucizumab和abicipar pegol是2种新的抗VEGF药物,正处于3期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对以上药物治疗wAM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和延长方案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情况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巧雅 彭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4-498,共5页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MD)是一种以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MD)是一种以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治疗已成为nAMD的一线治疗并在保存、提高视力方面取得明确效果。目前对于抗VEGF药物治疗注药方案尚无定论,国内外主要使用的方案有固定间隔方案、PRN方案及治疗和延长(treat and extend,T&E)方案。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T&E方案在保证患者视觉收益和减少注药次数方面具有优越性,受到较多学者的推荐,但具体注药次数及视觉收益仍需进一步研究。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各类抗VEGF药物以T&E方案治疗nAMD的研究情况,希望对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治疗和延长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Tie信号轴在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
10
作者 刘春梦 丁珊 +4 位作者 刘雪英 周静 黄鹏 周雨欣 张富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5-490,共6页
血管生成素(Ang)/酪氨酸激酶受体Tie信号轴(Ang/Tie信号轴)在调节血管稳定性、血管生成以及炎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Ang1支持静止和成熟的血管表型,而Ang2常与异常的血管结构形成、血管渗漏和炎症有关。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生成素(Ang)/酪氨酸激酶受体Tie信号轴(Ang/Tie信号轴)在调节血管稳定性、血管生成以及炎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Ang1支持静止和成熟的血管表型,而Ang2常与异常的血管结构形成、血管渗漏和炎症有关。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是一种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视力损害的疾病,其病理特征是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及炎症反应。Ang/Tie信号轴是治疗nAMD的新靶点。靶向Ang/Tie信号轴的治疗方法可促进血管稳定,抑制渗漏及炎症,与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治疗时可产生协同作用。本文对Ang/Tie信号轴在nAMD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nAM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 酪氨酸激酶受体 血管生成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睛颗粒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周尚昆 唐由之 +3 位作者 冯俊 陈有信 戴虹 王慧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观察明睛颗粒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临床配对研究,将120例(120眼)患者根据年龄、就诊时间、眼底特征进行1∶1配对研究,分为两组,每组60例(60眼),明睛颗粒组用明睛颗粒中药治疗,对照组用光动力疗法进行治疗,... 目的观察明睛颗粒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临床配对研究,将120例(120眼)患者根据年龄、就诊时间、眼底特征进行1∶1配对研究,分为两组,每组60例(60眼),明睛颗粒组用明睛颗粒中药治疗,对照组用光动力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出血渗出面积、视网膜厚度、临床花费等。结果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视力及眼底疗效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视力疗效:Z=0.960,P=0.337;眼底疗效:Z=0.739,P=0.460);各组治疗前后眼部症状如眼底出血、渗出面积、矫正视力、视网膜厚度等情况比较:明睛颗粒组治疗后眼底出血渗出面积较治疗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5,P=0.047),视力、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视力:t=-0.712,P=0.479;视网膜厚度:t=-0.292,P=0.780);对照组治疗前后出血渗出面积、视力、视网膜厚度等改善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方面,明睛颗粒治疗3个月,CNV活动性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07,P=0.057),治疗6个月,CNV活动性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46,P=0.000);两组医疗费用比较,明睛颗粒组为(3160.17±1309.34)元,对照组为(32 349.33±7897.9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19,P=0.000)。随访3个月,两组均没有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明睛颗粒和光动力疗法相比,均能够稳定并提高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视力,促进眼底出血渗出吸收,抑制新生血管的活动性,但临床医疗费用较低。因此,明睛颗粒也是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一种不错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黄斑变性 明睛颗粒 光动力疗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焦视网膜电图对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12
作者 莒瑞红 何曼莎 +3 位作者 侯金佟 李梦媛 张静琳 武哲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33-937,共5页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评价经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前后视网膜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研究。共纳入2014年10月~2016年1月在广州爱尔眼科医院诊治的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14例14只眼。所有患者...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评价经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前后视网膜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研究。共纳入2014年10月~2016年1月在广州爱尔眼科医院诊治的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14例14只眼。所有患者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本研究采用1+PRN的治疗方案。注射后每月复诊,根据复诊情况决定是否重复治疗。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l、3、6个月,记录最佳矫正视力、mfERG各环的潜伏期和振幅密度变化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患者平均接受雷珠单抗注射2.86±1.58次。治疗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7),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视力与治疗前视力相比较,逐渐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个环的潜伏期均无明显下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环及2环的N1波、Pl波振幅密度的升高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fERG可以作为一种评价经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MD后患者视功能变化情况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视网膜电图 雷珠单抗 老年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隽 彭惠 +3 位作者 毛丹娜 付鹏 银娟萍 雷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观察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的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APN)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APN受体1、受体2的表达水平。方法:15个患者[平均年龄(69.07±6.71)岁]和15个健康对照[平均年龄(64... 目的:观察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的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APN)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APN受体1、受体2的表达水平。方法:15个患者[平均年龄(69.07±6.71)岁]和15个健康对照[平均年龄(64.2±7.46)岁]纳入本研究。所有人都不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肾脏疾病、冠心病、心脏功能衰竭、肾脏功能衰竭等疾病。血浆APN水平由ELISA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APN受体表达水平由Real-time PCR测定。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处理两变量相关性分析,包括血浆APN分别与临床指标、APN受体表达水平、内环境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结果:病例组的血浆A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是(1.18±0.65)μg/ml和(2.00±0.63)μg/ml,P=0.002。还发现病例组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是(5.42±0.64)mmol/L和(4.79±0.39)mmol/L,P=0.003。但是,2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APN受体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APN浓度在湿性AMD患者中是降低的,提示与APN相关的胰岛素抵抗可能存在于湿性AMD的病理性血管新生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胰岛素抵抗 脉络膜新生血管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徐海峰 董晓光 王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 观察 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thermotherapy,TT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 degeneration,AMD)隐匿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效果。方法 对28例34眼经眼底 荧光血管造影(fun... 目的 观察 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thermotherapy,TT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 degeneration,AMD)隐匿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效果。方法 对28例34眼经眼底 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确诊的继发于渗出型AMD的隐匿型CNV行TTT治疗,并主要以视力、眼底检查、FFA及ICGA改变为指标,评价TTT治疗渗出型AMD的效果。结果 随访3~20个月,平均6.65个月,视力提高19眼,视力稳定13眼,视力下降2眼,视网膜水肿基本消退6眼,水肿明显减轻21眼,水肿无明显变化5眼,2眼水肿加重,出血吸收22眼,8眼出血减少,出血无明显变化者2例,另有2眼发生少量新鲜视网膜深层出血,第1次治疗后复查FFA及ICGA,10眼CNV消失,19眼CNV渗漏减轻,3眼无明显变化,2眼CNV增大。结论 TTT治疗可使大部分AMD患者视力稳定或提高,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治疗方式,但对其确切疗效的评价,尚需与自然病程及其他治疗方法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瞳孔温热疗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 老年性黄斑 变性 荧光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采用治疗-延长方案进行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专家共识(2021版)》一文的更正
15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16-1016,共1页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21年第39卷第7期《采用治疗-延长方案进行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专家共识(2021版)》一文第582页一栏28行中“nAND”应为“nAMD”,特此更正。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玻璃体内注射 新生血管性 阿柏西普 专家共识 眼科杂志 更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每月和每季度一次注射ranibizumab对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16
作者 苗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0-130,共1页
目的对中心凹下脉络膜视网膜疾病(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的患者进行每季度一次和每月一次ranibi—zHmab注射治疗的非劣效性对比研究。方法初发或再发... 目的对中心凹下脉络膜视网膜疾病(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的患者进行每季度一次和每月一次ranibi—zHmab注射治疗的非劣效性对比研究。方法初发或再发的中心凹下CNV合并AMD患者353例,为经典、微创或隐匿性病变。以上患者随即分为3组,分别给予每季度一次注射ranibizumab0.3mg、每季度一次注射ranibizumab0.5mg、每月一次注射ranibizumab0.3mg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RANIBIZUMAB 注射治疗 安全性评价 新生血管性 中心凹下CNV 脉络膜视网膜疾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放射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晓文 刘嫣芬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0-383,共4页
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与年龄相关的一种严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常因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中心视力的迅速下降。由于致病机制未明,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展开了使用小剂量放射治疗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研究,... 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与年龄相关的一种严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常因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中心视力的迅速下降。由于致病机制未明,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展开了使用小剂量放射治疗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研究,初步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并发症较少。对放射治疗的原理、技术、在老年性黄斑变性(ARMD)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 新生血管 放射治疗 ARMD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及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房水中不同亚型VEGF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敏 白玉婧 +4 位作者 王斌 梁建宏 赵明威 黎晓新 石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84-1087,共4页
背景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一个亚型还是独立于nAMD一种病变目前仍有不同的观点,而两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可能不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nAMD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VEGF可变剪切而... 背景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一个亚型还是独立于nAMD一种病变目前仍有不同的观点,而两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可能不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nAMD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VEGF可变剪切而产生的促新生血管生成VEGF(VEGFxxx)家族和抑新生血管VEGF(VEGFxxxb)家族,两者功能相反,其在nAMD和PCV中的表达及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 检测和比较VEGFxxx家族和VEGFxxxb家族在nAMD患者和PCV患者房水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收集2013年3-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nAMD患者34例及PCV患者26例,同期纳入16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收集被检者前房水0.1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前房水中VEGF及VEGF165b质量浓度,比较3组患者房水中VEGF及VEGF165b质量浓度的差异. 结果 nAMD组、PCV组、对照组患者房水中VEGF质量浓度分别为(4 210.00±998.40)、(387.00±51.31)和(377.40±69.97) pg/ml,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51,P=0.000).nAMD组、PCV组、对照组VEGF165b质量浓度分别为(205.50±12.59)、(159.40± 16.25)、(347.90±29.18) pg/ml,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52,P=0.000).与对照组比较,nAMD组患眼房水中VEGF质量浓度升高,VEGF165b质量浓度下降,PCV组患眼房水中VEGF165b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但PCV组与对照组患眼房水中VEG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2).nAMD组较PCV组房水中VEGF质量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间VEGF165b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 结论 nAMD患者前房水中的VEGF质量浓度明显高于PCV患者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nAMD患者与PCV患者房水中VEGF165b质量浓度接近,但均低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说明VEGF165b质量浓度的相对下降与nAMD和PCV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xxx家族 VEGFxxxb家族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新生血管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脉络膜息肉样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问题与挑战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陈有信 汤加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共4页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疗法是目前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主要方案.自该疗法用于临床以来.已有效地挽救或改善了许多患者的视力.然而.VEGF是一种机体代偿性生成的保护性生长因子.在对疾病进行抗VEGF的治疗过程中.VEGF的生理作用也...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疗法是目前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主要方案.自该疗法用于临床以来.已有效地挽救或改善了许多患者的视力.然而.VEGF是一种机体代偿性生成的保护性生长因子.在对疾病进行抗VEGF的治疗过程中.VEGF的生理作用也会受到抑制.可能会导致一些相关的问题.如视网膜萎缩、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撕裂、系统性不良反应等.其中视网膜萎缩已成为相关眼部疾病治疗后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视网膜萎缩的具体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医师应当对其给予足够重视.如何进一步改进治疗策略以减少此类不良反应.是今后抗VEGF治疗面临的一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新生血管 雷珠单抗 贝伐单抗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新生血管性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OCT血管成像检测的CNV血管形态特征动态变化对抗VEGF治疗后新生血管性AMD应答反应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治 孙晓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是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一线治疗方案,如何更好地预测患眼治疗后的应答反应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挑战。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可对治疗前后脉络膜新生血管(...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是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一线治疗方案,如何更好地预测患眼治疗后的应答反应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挑战。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可对治疗前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血管形态变化进行动态随访观察,OCTA显示的血管形态和结构变化信息丰富了临床医师对nAMD治疗预后判断的新概念和新理论,认为这些综合信息可以成为一种活体血管生物标志物,有助于医生对活动性CNV的认识并深入理解抗VEGF治疗应答及抵抗的机制。因此,OCTA应当成为nAMD诊断、治疗和随访中的一种标准检查策略,我们应当重视OCTA下CNV血管形态特征的变化在nAMD抗VEGF治疗应答判断方面的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相干断层扫描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药物疗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药物疗法 预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