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VEGF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谢安明 王雅君 崔丽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检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纤维血管膜标本中血管内皮祖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二者与PDR发生发展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方法收集10例玻璃体手术中剥除的PDR膜,以10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膜及1例... 目的检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纤维血管膜标本中血管内皮祖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二者与PDR发生发展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方法收集10例玻璃体手术中剥除的PDR膜,以10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膜及1例人视网膜为对照,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祖细胞数及VEGF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DR膜包括中央部无血管区,间有少量细胞的纤维组织区和周边部富细胞区,PVR膜则为排列不规则的细胞散在分布于细胞外间质。10例PDR膜中均发现血管内皮祖细胞(5.90±1.83)个,而10例PVR膜中仅有1例发现血管内皮祖细胞(0.10±0.32)个,人视网膜未见血管内皮祖细胞。PDR膜VEG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PDR膜中血管内皮祖细胞数与VEGF的表达呈现正相关性。结论血管内皮祖细胞与VEGF均参与了PDR新生血管的形成,二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新生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内皮抑素滴眼液抑制小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冯怡 冯玉梅 +1 位作者 朱旭东 马清钧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 检验重组人内皮抑素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效果,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用MTT方法检验重组内皮抑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用重组人内皮抑素滴眼液,治疗小鼠角膜碱烧伤导致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结果 重组人内...  目的 检验重组人内皮抑素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效果,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用MTT方法检验重组内皮抑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用重组人内皮抑素滴眼液,治疗小鼠角膜碱烧伤导致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结果 重组人内皮抑素 10μg/mL时可抑制bFGF刺激下HUVEC的增殖,抑制率达到 42 1% (P<0 05); 100μg/mL的内皮抑素可抑制碱烧伤诱导的小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治疗 7d时新生血管长度较未治疗组减少 30 9%(P<0 01),新生血管化面积减少了 13 7% (P<0 01)。 结论 内皮抑素特异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碱烧伤诱导的小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成为临床上预防、治疗相关眼科疾患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素 角膜碱烧伤 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状胬肉新生血管形成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宋寅伟(综述) 蔡小军(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表现为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增生并侵犯角膜,影响美观和视力,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翼状胬肉可通过手术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羊膜移植或者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来治疗,但术后复发率高的问题仍...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表现为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增生并侵犯角膜,影响美观和视力,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翼状胬肉可通过手术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羊膜移植或者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来治疗,但术后复发率高的问题仍难以得到圆满解决。新生血管作为翼状胬肉病程中重要的结构变化和发病的中央环节,逐渐受到重视,或许可以为其治疗提供一些思路。就近年来关于翼状胬肉新生血管调控和相关治疗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新生血管形成 调节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应力对动脉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邱菊辉 王贵学 +2 位作者 刘华 叶林奇 唐朝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新生血管形成 斑块稳定性 切应力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管新生 动脉硬化斑块 斑块破裂 新生血管密度 颈动脉狭窄 斑块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MIBI心肌断层定量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体外反搏促新生血管形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梁宏 伍贵富 李伟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应用99mTc MIBI心肌血流断层定量显像及冠状动脉造影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 (EECP)对促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及改善心肌血供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12只闭胸式心肌梗塞模型犬均分为对照组和EECP治疗组 ,99mTc MIBI心肌断层定量显像在术后 4... 目的 :应用99mTc MIBI心肌血流断层定量显像及冠状动脉造影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 (EECP)对促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及改善心肌血供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12只闭胸式心肌梗塞模型犬均分为对照组和EECP治疗组 ,99mTc MIBI心肌断层定量显像在术后 4~ 6天及第 6周实验结束时进行 ,计算心肌缺损分数 (DF)及心肌挽救分数 (MSF =首次显像DF—后次显像DF)。结果 :EECP组心肌显像有 83 .3 % (5 /6)的实验犬治疗后心肌缺血改善 ,而对照组仅 1只 (16.6% )好转 ,且MSF值呈负值。冠脉造影与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表明EECP组冠脉侧枝开放数量及阳性染色区域面积也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MIBI 对照组 体外反搏 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梗塞 新生血管形成 治疗 挽救 增强型 提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D14S抑制大鼠肝癌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仇毓东 陈汉 +3 位作者 林川 李晓松 吴倩 丁义涛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81-685,共5页
 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发大鼠肝细胞癌的动物模型,应用新生血管抑制药物β环糊精十四硫酸酯(β CD 14S)联合肝动脉结扎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实验共分为5组:(1)阴性对照组;(2)β CD 14S(0.5g/kg)门静脉给药组;(3)肝动脉结扎组;(4)β ...  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发大鼠肝细胞癌的动物模型,应用新生血管抑制药物β环糊精十四硫酸酯(β CD 14S)联合肝动脉结扎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实验共分为5组:(1)阴性对照组;(2)β CD 14S(0.5g/kg)门静脉给药组;(3)肝动脉结扎组;(4)β CD 14S(0.5g/kg)肝动脉给药+肝动脉结扎组;(5)β CD 14S(0.5g/kg)门静脉给药+肝动脉结扎组.实验结果表明,β CD 14S+肝动脉结扎治疗组较单纯用药或肝动脉结扎组术后30d生存率明显提高.影象学和病理学的观察表明大鼠肝细胞癌的血供受到抑制,证实了β CD 14S对肝细胞癌诱导的新生血管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它与血管栓塞疗法的联合应用可望为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CD-14S 大鼠 肝癌 实验研究 新生血管形成 β-环糊精十四硫酸酯 肝细胞癌 肝动脉结扎 新生血管抑制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γ在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潜在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曹琦珍 林志彬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863-867,共5页
目的 :探讨干扰素 γ(IFNγ)在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可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umbilicalcordvascularendothelialcell,HUVEC)的体外培养体系 ,MTT法检测IFNγ(10、10 0、10 0 0U·ml-1)对HUVEC生长的... 目的 :探讨干扰素 γ(IFNγ)在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可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umbilicalcordvascularendothelialcell,HUVEC)的体外培养体系 ,MTT法检测IFNγ(10、10 0、10 0 0U·ml-1)对HUVEC生长的直接影响 ;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IFNγ对HUVEC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半定量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IFNγ对HUVEC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mRNA的表达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检测缺氧状态下IFNγ(30、30 0、30 0 0U·ml-1)对人肺癌PG细胞分泌到培养上清中VEGF的影响。结果 :IFNγ(10、10 0、10 0 0U·ml-1)可抑制体外培养的HUVEC的生长 (P <0 .0 1) ;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10、10 0、10 0 0U·ml-1)作用的HUVEC ,无亚二倍体峰出现 ,但细胞周期分析显示 ,IFNγ各给药组均可减少G2 M期的细胞比例 (P <0 .0 5或P <0 .0 1)。IFNγ(10 0、10 0 0U·ml-1)对抑凋亡基因Bcl 2和促凋亡基因Bax的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缺氧状态下IFNγ 30 0 0U·ml-1可抑制人肺癌PG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的含量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IFNγ可能通过直接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或间接下调肿瘤血管生成刺激因子释放的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脐静脉内皮 细胞 人肺癌PG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抑制水通道蛋白-1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红旭 张红梅 +1 位作者 张惠成 董映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53-954,共2页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水通道蛋白-1 干扰抑制 RNA 角膜透明性 大鼠 角膜基质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_3期胃癌CD34与新生血管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龚圣济 郭竹英 +2 位作者 董胜翔 殷晓璐 朱长青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35-1238,共4页
目的研究T_3期胃癌CD34与胃癌新生血管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胃癌手术标本41例,其中T_3N_0M_020例,T_3N_1M_021例,分别进行特异性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并采用Image Pro Plus5.0图像软件分析数据,计算胃癌组织CD34微血管密度... 目的研究T_3期胃癌CD34与胃癌新生血管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胃癌手术标本41例,其中T_3N_0M_020例,T_3N_1M_021例,分别进行特异性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并采用Image Pro Plus5.0图像软件分析数据,计算胃癌组织CD34微血管密度(MVD)和其他相关抗体(CD44、Ⅳ型胶原、层黏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34MVD计数(CD34表达强度),在T_3N_0M_0和T_3N_1M_0肿瘤组分别为43.10±18.22和56.24±28.3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D44、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的表达强度,T_3N_0M_0和T_3N_1M_0肿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D34与T_3期胃癌组织新生血管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密切,可作为诊断T3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3期胃癌 CD34 淋巴结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新生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畜黄体新生血管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正红 刘召远 +1 位作者 张经伟 王正朝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85,共5页
黄体的发育依赖于早期新生血管的形成,黄体血管网的建立始于排卵前的卵泡,在促黄体生成素的刺激下排卵,形成早期黄体,开始迅速的生长,并伴有强烈的血管形成。该文综述了黄体新生血管形成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理解黄体功能及操纵黄体提供... 黄体的发育依赖于早期新生血管的形成,黄体血管网的建立始于排卵前的卵泡,在促黄体生成素的刺激下排卵,形成早期黄体,开始迅速的生长,并伴有强烈的血管形成。该文综述了黄体新生血管形成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理解黄体功能及操纵黄体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 新生血管形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9及TIMP-3在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士胜 王康孙 +2 位作者 王玲 朱彩红 石海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TIMP-3)mRNA在实验性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过程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CNV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使用半导体二极管激光器(810nm)对C57BL/6J小鼠视网膜进行照射(12...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TIMP-3)mRNA在实验性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过程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CNV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使用半导体二极管激光器(810nm)对C57BL/6J小鼠视网膜进行照射(120mW,75μm,0.1 s)以诱导CNV形成,分别于激光后1、3d,1、2、4周取出眼球,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及图像分析对MMP-9、TIMP-3 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 结果 MMP-9、TIMP-3 mRNA表达在CNV形成过程中均有一动态过程,即激光后早期均明显增加,后期则保持在较稳定水平,前者增长趋势于激光后1周停止,而后者于激光后3d即已稳定。 结论 MMP-9与TIMP-3 mRNA表达变化的失衡促使基质降解作用的发挥,在CNV的形成中可能发挥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 脉络膜 新生血管形成 黄斑变性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灼伤致家兔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动物模型研制及皮质激素对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白晋 陈国民 《眼科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73-75,共3页
在热灼伤致家兔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动物模型研制中,观察到热灼伤家兔角膜产生类似炎症反应的现象,并从肉眼观察和病理上证实了热灼伤可刺激角膜新生血管的增生。从角膜缘增生的新生血管于第5~7天达到和覆盖灼伤面,20天后基本消退。醋... 在热灼伤致家兔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动物模型研制中,观察到热灼伤家兔角膜产生类似炎症反应的现象,并从肉眼观察和病理上证实了热灼伤可刺激角膜新生血管的增生。从角膜缘增生的新生血管于第5~7天达到和覆盖灼伤面,20天后基本消退。醋酸可的松可明显地抑制新生血管增生现象。证明此法简单易行。为临床探索抗角膜新生血管药物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灼伤 新生血管形成 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转移癌新生血管形成与预后关系
13
作者 陈华江 肖建如 +5 位作者 贾连顺 袁文 倪斌 陈德玉 何金 李玉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1-663,共3页
目的 :探讨新生血管形成和脊柱转移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77例人脊柱转移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VEGF受体 1(flm s- like tyrosine kinase,FL T)、VEG... 目的 :探讨新生血管形成和脊柱转移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77例人脊柱转移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VEGF受体 1(flm s- like tyrosine kinase,FL T)、VEGF受体 2 (kinase insertdomain containing receptor,FL K- 1)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s density,MVD)计数。采用 Spearm an等级相关判断 VEGF、FL K- 1、FL T表达之间及与 MVD计数之间的关系 ,以 COX回归分析判别 VEGF、FL K- 1、FL T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VEGF、FL T、FL K- 1主要表达于转移癌细胞。新生血管形成多位于转移癌的侵袭性边缘。MVD计数 4 .2~ 5 6 .4 (2 1.6 3± 10 .95 )个。FL K- 1、FL T、VEGF表达和 MVD计数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P<0 .0 1)。平均随访时间 15 .6个月(5 .2~ 36个月 ) ,3年生存率为 6 .98%。COX回归分析表明 VEGF、FL K- 1表达及 MVD计数为影响脊柱转移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P<0 .0 5 ,P<0 .0 1) ,其中 VEGF表达上调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最大。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癌 新生血管形成 预后 生存率 FLK—1 FLT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与光动力学疗法
14
作者 白定群 虞乐华 许川山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2-93,共2页
抗肿瘤血管形成已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新策略。光动力学疗法活化选择性潴留于肿瘤组织的光敏剂,产生单态氧物质,破坏肿瘤血管组织,最终导致肿瘤组织细胞的凋亡或坏死,为抗新生血管形成治疗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关键词 新生血管形成 肿瘤 光动力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抑制慢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重塑及新生血管形成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文娴 郭海琴 +4 位作者 韩新鹏 徐灵彬 刘亮 李志超 吴昌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0-595,共6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慢性哮喘气道炎症、重塑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卵白蛋白(OVA)致敏并激发制备慢性哮喘小鼠模型,给予二甲双胍干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慢性哮喘模型组相比,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慢性哮喘气道炎症、重塑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卵白蛋白(OVA)致敏并激发制备慢性哮喘小鼠模型,给予二甲双胍干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慢性哮喘模型组相比,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外周血免疫球蛋白、气道重塑及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慢性哮喘小鼠BALF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升高(P<0.01),血清OVA特异性IgE明显升高(P<0.01),给药组可降低上述指标(P<0.05)。肺组织HE染色可见气道壁炎症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上皮下胶原沉积等病理改变,免疫组化CD31染色观察到气道上皮下新生血管数目和面积增加;二甲双胍部分抑制了上述病理过程。肺组织免疫组化p-AMPK染色观察到其在模型组气道壁的表达较对照组下降(P<0.05),给药组升高明显(P<0.01)。结论:慢性哮喘中AMPK磷酸化表达水平受抑制。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激活AMPK来抑制慢性哮喘气道炎症、重塑及新生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气道新生血管形成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慢性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小分子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宇坤 李青 +3 位作者 张昊瑞 聂政 宋洪元 沈炜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6-621,共6页
一系列中药复方在临床实践和基础实验中被证明能够抑制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中药小分子是中药复方中实际发挥药效的活性成分,特定中药小分子通过不同途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为相关血管新生疾病的治... 一系列中药复方在临床实践和基础实验中被证明能够抑制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中药小分子是中药复方中实际发挥药效的活性成分,特定中药小分子通过不同途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为相关血管新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新生血管形成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新生血管形成的过程和机制,并以黄酮类、皂苷类、生物碱等中药小分子为主,讨论了中药小分子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 视网膜新生血管 肿瘤新生血管 中药小分子 黄酮类 生物碱类 皂苷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重组小鼠凝血栓蛋白-1抑制兔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玲 蔡郑东 楼月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75-377,共3页
目的:研究凝血栓蛋白在体内对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探索新的抗新生血管治疗药物。方法:(1)将基因重组小鼠凝血栓蛋白-1(rTSP1)与内毒素混合制成一种缓释药膜,并将其植入兔角膜层间;(2)在已形成新生血管的兔眼上... 目的:研究凝血栓蛋白在体内对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探索新的抗新生血管治疗药物。方法:(1)将基因重组小鼠凝血栓蛋白-1(rTSP1)与内毒素混合制成一种缓释药膜,并将其植入兔角膜层间;(2)在已形成新生血管的兔眼上,球结膜下注射rTSP1,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角膜新生血管的长度及范围,计算其生长面积并进行动态定量分析。结果:植入rT-SP1缓释药膜后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及生长明显受抑制,球结膜下注射rTSP1,新生血管的生长速度受到一定的抑制,但已形成的血管未发生退化及萎缩。结论:rTSP1能够特异性地抑制体内新生血管的形成,但对已形成的新生血管可能无效,故应早期应用,以预防新生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栓蛋白 新生血管形成 角膜疾病 基因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丽颖 赵堪兴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90-892,896,共4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不仅为造血细胞因子,还具有血管生成素的活性,EPO/EPOR系统在体内组织中广泛表达,并参与体内众多生理和病理性血管生成过程。EPO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中新生血管...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不仅为造血细胞因子,还具有血管生成素的活性,EPO/EPOR系统在体内组织中广泛表达,并参与体内众多生理和病理性血管生成过程。EPO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中新生血管化的全新的干预靶点,就EPO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新生血管形成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突导向因子netrin-1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胎盘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
19
作者 杨昀 邹丽 徐可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8-278,共1页
探讨轴突导向因子netrin-1在子嫡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胎盘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采用RT—PCR和免疫印迹技术,分别检测正常妊娠妇女20例(正常妊娠组)和子痫前期孕妇20例(子痫前期组,其中轻度12例,重度8例)的胎盘组织中... 探讨轴突导向因子netrin-1在子嫡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胎盘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采用RT—PCR和免疫印迹技术,分别检测正常妊娠妇女20例(正常妊娠组)和子痫前期孕妇20例(子痫前期组,其中轻度12例,重度8例)的胎盘组织中轴突导向因子netr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并通过抗F8因子抗体检测两组孕妇胎盘组织中的血管密度。结果,(1)正常妊娠组及子痫前期组孕妇胎盘组织中netrin-1 mRNA相对吸光度(A)值分别为(0.51±0.08)和(0.41±0.06),netrin-1蛋白A值分别为(26.4±1.8)和(20.5±1.3),两组分别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突导向因子 新生血管形成 胎盘组织 子痫前期 正常妊娠妇女 免疫印迹技术 mRNA 抗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支视网膜静脉闭塞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新型大鼠模型的建立
20
作者 苗媛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9期703-703,共1页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视网膜静脉闭塞 大鼠模型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 早产儿视网膜病 光动力学方法 视力损伤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