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术性与社会性交融: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启示
1
作者 倪颖 余秀兰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90,共6页
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新生研讨课,对于大学生本科四年的发展有着奠基作用。南卡罗来纳大学新生研讨课从理念目标、组织实践到影响成效都体现着“学术性与社会性交融”的特色,在促进学生学业成功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经久不衰... 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新生研讨课,对于大学生本科四年的发展有着奠基作用。南卡罗来纳大学新生研讨课从理念目标、组织实践到影响成效都体现着“学术性与社会性交融”的特色,在促进学生学业成功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经久不衰的课程范式为我国新生教育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在顶层设计上要考虑促进新生学习与发展功能定位相结合,在内容形式上要注重适应引导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组织上要强调学生事务和学术事务等多样化教育主体支持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新生教育 南卡罗来纳大学 新生研讨课 学术性 社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系统的器官系统整合BOPPPS教学模式在新生研讨课中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7
2
作者 宋潼潼 杨巍 +2 位作者 于玲 李志平 陈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38-2641,共4页
大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新生的适应转变。为引导学生适应研究型学习的需要,吉林大学面向全校一年级本科生开设了新生研讨课,更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医学生而言,需要将学习的医学知识应用于临床问题分析,因此培... 大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新生的适应转变。为引导学生适应研究型学习的需要,吉林大学面向全校一年级本科生开设了新生研讨课,更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医学生而言,需要将学习的医学知识应用于临床问题分析,因此培养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建立从基础到临床的整合思维尤为重要。近年来,器官系统整合已在国内外医学院中逐步进行。在免疫系统与疾病整合课程中,免疫系统的形态学较为抽象、难于观察,学生在入学初期,尚缺乏器官系统整合思维,初始阶段的免疫系统整合课程难以进行。因此,教研组以新生研讨课引导学生向适应性和学术性的转换为目的,以免疫系统的器官系统整合为路径,以BOPPPS教学模式为手段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新生研讨课中以免疫系统的“形态结构-机制功能-疾病-诊断-治疗”为主线,帮助学生建立在免疫学和解剖学等基础医学课程基础上融入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学习思维方式。应用BOPPPS改革教师的“教”,从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六个环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注重学生对碎片化知识思维方式的构建,内化医学人文素养,提升院校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系统整合 免疫系统 BOPPPS 新生研讨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大学新生研讨课的探索与初步成效 被引量:49
3
作者 蔡颖蔚 沈群 +1 位作者 郑昱 施林淼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19,共4页
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是一种专门针对新生开设的小班专题讨论课程。南京大学于2009-2010学年内开设了70门新生研讨课,大致可分为学科导引式、前沿专题式、实践探索式和跨学科式4种基本范式。本文采用访谈法,分析了南京大学... 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是一种专门针对新生开设的小班专题讨论课程。南京大学于2009-2010学年内开设了70门新生研讨课,大致可分为学科导引式、前沿专题式、实践探索式和跨学科式4种基本范式。本文采用访谈法,分析了南京大学新生研讨课开设一学年后的初步效果,发现该课程在帮助新生明确学习旨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术自信心、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和培养合作学习习惯6个方面获得了正面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学 新生研讨课 探索与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教育理念探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徐小军 潘存云 张湘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9-31,共3页
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新生教育课程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研究了新生研讨课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实践,总结归纳了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的主要类型。认为新生研讨课应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师生平等、教学相长... 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新生教育课程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研究了新生研讨课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实践,总结归纳了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的主要类型。认为新生研讨课应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精神内涵,其终极目标是激发大学新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术批判性精神,培育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研讨课 教学理念 研究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本科新生研讨课的经验与分析 被引量:55
5
作者 旋天颖 黄伟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36,共4页
新生研讨课是解决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主要渠道。为帮助大学新生尽快完成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面向全校新生开设研讨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新生研讨课为案例,分析新生研讨课开设情况,... 新生研讨课是解决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主要渠道。为帮助大学新生尽快完成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面向全校新生开设研讨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新生研讨课为案例,分析新生研讨课开设情况,总结新生研讨课开设经验,以期对开好新生研讨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新生研讨课 大学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研讨课:一种有效的新生教育途径 被引量:84
6
作者 刘俊霞 张文雪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6-148,共3页
文章通过追溯美国大学新生研讨课的产生背景及发展轨迹,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其成功地帮助新生完成大学适应转变与学术转变的原因,认为我国大学应通过开设研讨课程,使教师参与到新生教育过程中。这将有益于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关键词 新生研讨课 新生教育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研讨课建设的困难与破解之策--基于上海大学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28
7
作者 陈方泉 杨辉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67,共4页
近年来,小班专题讨论式的新生研讨课在国内高校纷纷开设,这种与传统灌输式教育不同的授课方式在学生层面获得了普遍的正面反馈。但不可否认的是,自国外拿来的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教学收益面不够、教学效果难以评估... 近年来,小班专题讨论式的新生研讨课在国内高校纷纷开设,这种与传统灌输式教育不同的授课方式在学生层面获得了普遍的正面反馈。但不可否认的是,自国外拿来的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教学收益面不够、教学效果难以评估、学生并未充分投入等诸多问题。上海大学自2011年起面向所有大一学生开设新生研讨课程,本文将结合上海大学的三年实践探索,就新生研讨课建设中遇到的现实困难尝试提出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研讨课 上海大学 困难与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展望——新生研讨课发挥课程思政效力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33
8
作者 唐正玲 胡蕙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0-64,共5页
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不足,亟待开展有效的、创新性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新生思政教育效果关系其整个大学阶段的意识形态、公民素养、道德养成、持续发展。新生研讨课是面向新生开设的小班研讨课,以促进新阶... 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不足,亟待开展有效的、创新性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新生思政教育效果关系其整个大学阶段的意识形态、公民素养、道德养成、持续发展。新生研讨课是面向新生开设的小班研讨课,以促进新阶段转换为目的,是现代大学新生教育的创新举措;它同样承担着新生思政教育的任务,其小班化教学模式特点,使其成为实施课程思政的理想载体。新生研讨课的课程目标、内容、组织、评价方面都蕴含思政教育价值。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方法对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政实践进行调研发现:研讨课能发挥较强的教育效力。为更好地发挥其思政教育效力,需从顶层设计、实施、管理、评价等环节作系统而深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思政 新生研讨课 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价值 思政教育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里海大学“工程实践导论”新生研讨课的组织与实施 被引量:6
9
作者 苏春 张继文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31-133,共3页
以美国里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为对象,分析该校开展新生研讨课——"工程实践导论"思路及举措,从课程的组织模式、培养目标、成绩评定、项目遴选等层面介绍其有效做法。研究结果表明,科学的架构设计、... 以美国里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为对象,分析该校开展新生研讨课——"工程实践导论"思路及举措,从课程的组织模式、培养目标、成绩评定、项目遴选等层面介绍其有效做法。研究结果表明,科学的架构设计、强大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软硬件条件是保证此类课程取得实效的前提条件。该校在新生导论课和研讨课教学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海大学 新生研讨课 工程实践导论 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交互、网络扩张与职业能力建构——新生研讨课提升职业能力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正浩 姚奇富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2-59,共8页
新生研讨课作为一种新兴课程,主要开设在研究型大学,目前还少有高职院校开设新生研讨课。基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对新生研讨课如何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这一问题展开了探索性案例研究。研究发现:高职院校也适合开设新生研讨课,新... 新生研讨课作为一种新兴课程,主要开设在研究型大学,目前还少有高职院校开设新生研讨课。基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对新生研讨课如何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这一问题展开了探索性案例研究。研究发现:高职院校也适合开设新生研讨课,新生研讨课可以扩张学生的知识网络,增强教学交互,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交互 网络扩张 职业能力 新生研讨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大学的新生研讨课及其启示 被引量:111
11
作者 张红霞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3-96,共4页
美国高校的新生研讨课历史悠久,其目的是帮助新生适应全新的大学环境和学习方法,完成由中学阶段向大学阶段的顺利过渡。新生研讨课的课程目标是适应新环境、转换学习方式、接触著名教授、结识新朋友。今天美国的新生研讨课是适应性转... 美国高校的新生研讨课历史悠久,其目的是帮助新生适应全新的大学环境和学习方法,完成由中学阶段向大学阶段的顺利过渡。新生研讨课的课程目标是适应新环境、转换学习方式、接触著名教授、结识新朋友。今天美国的新生研讨课是适应性转换与学术性转换两种模式并举,根据学生的特点,各类学校可以采取不同的模式或在两种模式中采取不同的侧重点。新生研讨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法、考核方法等方面不同于专业课、普通引论课、大四顶峰课程等;其课程体系的逻辑也不同于通识教育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研讨课 程体系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批判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类新生研讨课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5
12
作者 董婷 王唯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4-196,共3页
南京大学于2009学年开始"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新增了新生研讨课,各院系结合实验教学中心实际和特点设置了实验类新生研讨课。这是一门针对新生开设的小班专题讨论课程,要求学生在知识体系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在实验室、实习基... 南京大学于2009学年开始"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新增了新生研讨课,各院系结合实验教学中心实际和特点设置了实验类新生研讨课。这是一门针对新生开设的小班专题讨论课程,要求学生在知识体系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在实验室、实习基地中开展探索、研讨和学习。以"新生研究性物理实验"、"信息化时代的控制"和"路由、交换与远程接入"3门新生研讨课为例,从课程内容、教学设计和特色3个方面介绍实验类新生研讨课程,最后从课程管理、教学改革、持续发展和教学模式4方面对这类课程的建设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研讨课 小班化 研究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研讨课:美国本科教育的特色课程 被引量:48
13
作者 丁宜丽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5年第8期58-59,共2页
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是一种以小班教学为特色的专为大学新生开设的研讨课程,它承继了seminar的课程组织形式和教学特征.目前,美国大约有80%的大学和学院开设了大一学术研讨课程.新生研讨课已成为美国大学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 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是一种以小班教学为特色的专为大学新生开设的研讨课程,它承继了seminar的课程组织形式和教学特征.目前,美国大约有80%的大学和学院开设了大一学术研讨课程.新生研讨课已成为美国大学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生向大学学术角色的过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研讨课 美国 本科教育 特色 小班教学 组织管理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研讨课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82
14
作者 黄爱华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60,共3页
新生研讨课是面向大学新生开设的小班研讨课程,教师造诣高、课程面向广、课堂容量小、课程内容精、教学方式活是其主要特点,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思想是其理念之源。新生研讨课的价值包括: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选择;促进教学变革,... 新生研讨课是面向大学新生开设的小班研讨课程,教师造诣高、课程面向广、课堂容量小、课程内容精、教学方式活是其主要特点,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思想是其理念之源。新生研讨课的价值包括: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选择;促进教学变革,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学术氛围,培养探索精神。我国的新生研讨课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益面不大、参与度不高、延续性较差,可以从开课模式多样化、管理机制弹性化、支持系统扩大化等方面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研讨课 研究型大学 本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研讨课人大模式与研究性教学的践行 被引量:27
15
作者 田宏杰 刘植萌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0-63,共4页
探索符合中国教情、学情的研究性教学实践之路是目前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中国人民大学以新生研讨课为突破口,系好学生"人生第一粒扣子",积极践行研究性教学,建构科教融合的教学新范式,打造系统全面的教师教学素养... 探索符合中国教情、学情的研究性教学实践之路是目前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中国人民大学以新生研讨课为突破口,系好学生"人生第一粒扣子",积极践行研究性教学,建构科教融合的教学新范式,打造系统全面的教师教学素养提升体系,形成了富有人大特色的新生研讨课模式,进而推进学校整体的教学改革和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研讨课 研究性教学 人大模式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自传:学术性转变类新生研讨课主题学术生涯教育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秋颖 苏彦捷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25,共4页
融入学术性转变类新生研讨课的主题学术生涯教育,不仅拓展了专业发展领域职业生涯辅导的空间,而且彰显了学术性转变类新生研讨课的学术生涯教育功能。作为质性学术生涯评估工具的学习自传,在学术性转变类新生研讨课进程中扮演着主题学... 融入学术性转变类新生研讨课的主题学术生涯教育,不仅拓展了专业发展领域职业生涯辅导的空间,而且彰显了学术性转变类新生研讨课的学术生涯教育功能。作为质性学术生涯评估工具的学习自传,在学术性转变类新生研讨课进程中扮演着主题学术生涯教育的角色,进而引导着本科生,在本科新生体验计划、跨学科学习情境、本科课程纵向结构、难以预知的学术生涯发展历程等复杂环境中,成长为学术生涯的自主管理者。学术生涯自主管理能力、可迁移能力、学术素养、创新能力、职业适应力、使命感、职业生涯决策模棱两可容忍度的共同提升,对本科生的学术生涯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自传 质性学术生涯评估工具 学术生涯发展 本科生学术生涯教育 学术性转变类新生研讨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课程建设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新生研讨课的角度 被引量:18
17
作者 胡莉芳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3-27,50,共6页
人才培养是大学声誉的源泉。哈佛大学通过不断改进课程体系,推动了本科教育卓越。新生研讨课是哈佛在通识课程之外创建的一种课程形式,是有学分的学术性课程,它促进了新生与资深教授的密切接触和沟通,有利于养成大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理性... 人才培养是大学声誉的源泉。哈佛大学通过不断改进课程体系,推动了本科教育卓越。新生研讨课是哈佛在通识课程之外创建的一种课程形式,是有学分的学术性课程,它促进了新生与资深教授的密切接触和沟通,有利于养成大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理性思维。国内研究型大学应当加强本科课程建设,通过新生研讨课等新的课程形式推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通过教师教学培训、研究生助教等课程制度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研讨课 程建设 本科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顶尖文理学院新生研讨课的实践探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郭雷振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1-86,共6页
新生研讨课起源于美国,如今已成为美国高校本科教育的一种普遍性课程。美国的文理学院,尤其是一批顶尖文理学院,以实施一流的本科教育而享有盛誉,其中部分学院设有正式的新生研讨课项目。通过对这些新生研讨课项目实践的分析,可以为我... 新生研讨课起源于美国,如今已成为美国高校本科教育的一种普遍性课程。美国的文理学院,尤其是一批顶尖文理学院,以实施一流的本科教育而享有盛誉,其中部分学院设有正式的新生研讨课项目。通过对这些新生研讨课项目实践的分析,可以为我国目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的新生研讨课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 新生研讨课 文理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环境下教学资源有效性的实证研究——以大学新生研讨课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伟平 王继新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7年第6期57-65,共9页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探究云环境下教学资源有效性的表现维度和影响因素,构建了IFE(Influence Factors&Effectiveness,影响因素和有效性)模型。该模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技术、资源及其它...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探究云环境下教学资源有效性的表现维度和影响因素,构建了IFE(Influence Factors&Effectiveness,影响因素和有效性)模型。该模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技术、资源及其它;有效性表现维度包括学习效果和学生发展,学习效果以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体系为参照,学生发展包括社会心理、认知发展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通过在高校新生研讨课中开展的实证研究,使用SPSS和AMOS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合访谈的文字材料,以检验IFE模型。新生研讨课使用的网络平台是基于微信企业号构建的云环境下的教学系统,教师和学生通过该平台发布和分享资源、交流和互动。研究结果表明:资源推送技术因素对教学有效性无显著性影响,资源推送机制和资源内容对教学有效性具有显著性影响,其它因素(教师、学生、教学和环境)对资源的使用效果具有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环境 IFE模型 教学资源 有效性 微信企业号 新生研讨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法学专业新生研讨课之思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3期165-168,共4页
新生研讨课作为一种大学本科教学领域的新兴课程与教学模式,引入法学专业教学有助于培养新生的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表达能力和探知法律事实的能力。法学专业新生研讨课应体现结构多样化、内容复合化和教学小班化、学术化的特征,进而帮助... 新生研讨课作为一种大学本科教学领域的新兴课程与教学模式,引入法学专业教学有助于培养新生的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表达能力和探知法律事实的能力。法学专业新生研讨课应体现结构多样化、内容复合化和教学小班化、学术化的特征,进而帮助新生选择学科方向、提升新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新生科研探索精神、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本文以"执政理念评析"新生研讨课为例,探寻法学专业新生研讨课的构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研讨课 法学专业 执政理念评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