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态范式量表在宁夏生态移民迁入区的应用评估 被引量:4
1
作者 欧耀文 东梅 《农业科学研究》 2019年第1期8-14,共7页
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对Dunlap 2000版新生态范式量表在宁夏的适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删除第6、7、9项后的新量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构成了一个由新生态范式和人类例外范式组成的二维量表,可作为测量生态移民生态意识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 生态移民 新生态范式量表 生态意识 验证性因子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环境主义与环境社会学范式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素燕 任国英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4期34-38,共5页
"生活环境主义"主张在解决环境问题时,不简单地推行自然环境主义,让居民彻底远离环境,这是不切实际的。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挖掘当地居民的生活智慧解决环境问题不失为一种折衷的办法。环境实在论和环境建构论在环境问题演化... "生活环境主义"主张在解决环境问题时,不简单地推行自然环境主义,让居民彻底远离环境,这是不切实际的。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挖掘当地居民的生活智慧解决环境问题不失为一种折衷的办法。环境实在论和环境建构论在环境问题演化的不同时期解决了环境问题如何产生和呈现机制问题,但并未在解决路径上引入范式研究。生活环境主义在解决路径上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环境主义范式 新生态范式 政治经济学范式 建构论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者的环境态度研究——以澳大利亚海豚探索中心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丛丽 吴必虎 +1 位作者 张玉钧 David Newsome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5-302,共8页
通过对前往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的访客进行调研,使用新生态范式量表,运用K-means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探析游客对在野外生境中接触海豚的环境态度及差异性,主要结论如下。首先,受访者样本总体环境态度分为三类:近人类... 通过对前往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的访客进行调研,使用新生态范式量表,运用K-means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探析游客对在野外生境中接触海豚的环境态度及差异性,主要结论如下。首先,受访者样本总体环境态度分为三类:近人类中心主义、近生态中心主义和立场中立者,样本总体的环境态度归属近生态中心主义。其次,不同环境态度群组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具有差异性。人口社会学特征中,性别和学历在环境态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收入和家庭状况对环境态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最后,旅游行为中旅游经历、信息来源途径对环境态度具有显著差异,旅行同伴、消费额和停留时间对环境态度无显著性差异;重游意愿对风险感知具有显著性差异,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野生动物旅游者特征和理解人与野生动物接触的复杂过程,对野生动物旅游目的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非资源消费型 环境态度 新生态范式量表 海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社会学的理论起源与发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程鹏立 钟军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28,共5页
环境社会学于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诞生,与早期美国环境社会学家的努力密不可分。卡顿和邓拉普对"环境社会学"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区分了"环境社会学"与"环境问题的社会学",并提出了"新生态范式&q... 环境社会学于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诞生,与早期美国环境社会学家的努力密不可分。卡顿和邓拉普对"环境社会学"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区分了"环境社会学"与"环境问题的社会学",并提出了"新生态范式",为环境社会学成为社会学的显性分支学科奠定了基础。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诸如社会生态学、生态女性主义和深层生态学都为环境社会学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起源。从环境问题产生的系统原因,环境问题造成的社会后果,人类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反应等三个方面可以把美国环境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分为九个方面。美国环境社会学的起源及其主要研究方向对我国环境社会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社会学 新生态范式 环境健康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社会学的理论建设--借鉴与反思 被引量:4
5
作者 林兵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内容提要中国环境社会学的理论建设应当在客观合理地汲取国外已有的理论成就的基础上,以我国环境问题的现实作为切入点,以环境社会学的理论逻辑与环境问题的事实逻辑的同一为理论要求,积极地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努力寻求各学科... 内容提要中国环境社会学的理论建设应当在客观合理地汲取国外已有的理论成就的基础上,以我国环境问题的现实作为切入点,以环境社会学的理论逻辑与环境问题的事实逻辑的同一为理论要求,积极地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努力寻求各学科间协作的理论结合点。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好学科间的理论边界,避免泛化环境社会学的研究主题,并注重建构主义、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三者的内在统一性,不断强化学术研究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态范式 研究主题 环境政策 环境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