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红景天苷治疗新生小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茹佳 刘建霞 闵加威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5期79-87,共9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红景天苷治疗新生小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ubChem、pharm Mapper、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Similarity Ensemble Approach数据库检索并预测红景天苷作用靶点,借助DisGeNET、...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红景天苷治疗新生小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ubChem、pharm Mapper、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Similarity Ensemble Approach数据库检索并预测红景天苷作用靶点,借助DisGeNET、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得HIBD疾病作用相关靶点,绘制韦恩图确定交集基因;将交集基因导入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结合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做可视化处理,筛选作用靶点,通过拓扑网络分析得到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行潜在作用靶点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新生小鼠HIBD模型,设置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安慰剂组和红景天苷组,分别采用TTC染色和HE染色评估新生小鼠脑损伤;借助Western blot检测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及PI3K/Akt信号相关蛋白的表达;利用Y迷宫实验、拉力测试和角落实验验证红景天苷改善小鼠行为学表现的效果。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共筛选获得有效药物靶点176个,有效疾病靶点2173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61个,核心靶点10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红景天苷的作用机制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动物实验发现,与缺氧缺血组比较,红景天苷可促进HIBD小鼠p-PI3K/PI3K、p-Akt/Akt表达,提升Bcl-2/Bax表达水平,抑制Cleaved-caspase-3的表达,减轻皮层神经元和海马神经元损伤,减少小鼠HIBD诱导的脑梗死体积和脑萎缩,提高小鼠记忆和运动能力(P<0.05,P<0.01)。结论红景天苷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神经元凋亡,可用于治疗新生小鼠HI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红景天苷 网络药理学 新生小鼠 细胞凋亡 神经损伤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6
2
作者 胡素贤 倪晓妍 +1 位作者 王嘉逊 高丰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9期5-7,26,F0003,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的自新生小鼠皮肤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的方法,并对分离细胞进行鉴定。方法:无菌取新生Balb/c小鼠背部皮肤,剪碎呈1 mm2大小,组织块均匀放置于培养皿并以DMEM(含10%胎牛血清)培养基对组织块进行培养;以胰蛋白酶消化...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的自新生小鼠皮肤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的方法,并对分离细胞进行鉴定。方法:无菌取新生Balb/c小鼠背部皮肤,剪碎呈1 mm2大小,组织块均匀放置于培养皿并以DMEM(含10%胎牛血清)培养基对组织块进行培养;以胰蛋白酶消化分离细胞-重新贴壁法对分离培养细胞进行纯化;以NIH3T3细胞为对照,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检测波形蛋白表达情况以对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新生小鼠背部皮肤组织培养3 d时可见细胞呈细长梭形或呈多角形,组织培养5 d后可见大量细胞自组织块游离生长,组织培养7 d后可见细胞呈单层漩涡状排列或纵横交错,贴壁细胞团呈放射状生长。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分离细胞和NIH3T3细胞均表达波形蛋白;流式细胞术证实分离的成纤维细胞波形蛋白表达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密度分别为13.33%和9.89,而NIH3T3细胞波形蛋白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密度分别为28.11%和14.16。结论: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并表达成纤维细胞的特征分子波形蛋白。以组织块直接培养法成功自新生小鼠皮肤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为建立肿瘤体外模拟微环境提供实验材料和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小鼠 成纤维细胞 体外培养 波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小鼠睾丸组织异体异位移植物中精子形态及功能的研究
3
作者 张芳婷 于洁 +4 位作者 蔡志明 房家智 万汇涓 叶静 尹美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采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技术探讨新生小鼠睾丸组织异体异位移植到裸鼠体内后所生成精子的受精能力。方法将含有原始生精细胞的新生1-2 d小鼠睾丸组织异体异位移植到BALB/c-nu/nu免疫缺陷小鼠背部皮下。8周后取出移植物,... 目的采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技术探讨新生小鼠睾丸组织异体异位移植到裸鼠体内后所生成精子的受精能力。方法将含有原始生精细胞的新生1-2 d小鼠睾丸组织异体异位移植到BALB/c-nu/nu免疫缺陷小鼠背部皮下。8周后取出移植物,通过常规染色和电镜技术对生精小管中生精细胞组成和形态进行观察;以薄层明胶水解法检测精子顶体蛋白酶活性;采用ISCI技术检测移植物中具有成熟形态精子的受精能力。结果移植物的HE染色发现,新生小鼠睾丸组织在裸鼠体内已启动并进行精子发生过程,生精小管中含有包括精子在内的所有类型生精细胞;移植物组织经处理后,可计数到具有镰刀头状的长尾精子约1×103个/mg移植物;透射电镜标本中观察到的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均具有正常超微结构;薄层明胶水解法检测可观察到顶体蛋白酶呈阳性反应的精子;ICSI结果显示,单纯ICSI处理组与ICSI+电激活组均有受精和卵裂现象发生。结论仅含有原始生精细胞的新生小鼠睾丸组织在异体异位移植到裸鼠体内后,可以产生形态正常并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组织 异体异位移植 精子 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新生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鼠和新生小鼠表皮郎格汉斯细胞的组织化学和电镜组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佘耀南 徐邦生 +1 位作者 王晓冬 汤乐民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16-420,共5页
用ATP酶组织化学、电镜组化和图像分析方法,研究胎鼠和新生小鼠表皮内郎格汉斯细胞的发育.结果表明:第16天胎鼠表皮中开始出现ATP酶阳性郎格汉斯细胞,电镜组化观察郎格汉斯细胞的胞膜表面有ATP酶反应物沉积。图像分析结果证实,随着表皮... 用ATP酶组织化学、电镜组化和图像分析方法,研究胎鼠和新生小鼠表皮内郎格汉斯细胞的发育.结果表明:第16天胎鼠表皮中开始出现ATP酶阳性郎格汉斯细胞,电镜组化观察郎格汉斯细胞的胞膜表面有ATP酶反应物沉积。图像分析结果证实,随着表皮分化,郎格汉斯细胞数量迅速增长,细胞的周长、面积和ATP酶反应物的灰度也逐渐增大。出生后4~5天郎格汉斯细胞的结构和数量均与成鼠相似,ATP酶含量也达成鼠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小鼠 郎格汉斯细胞 组织化学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新生小鼠海马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睿 刘美 尚游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4-209,共6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丙泊酚对新生小鼠海马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涉及的功能进行预测,并找出关键的差异表达基因,为后续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基因芯片公共数据库(GEO)中获取丙泊酚处理的新生小鼠海马...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丙泊酚对新生小鼠海马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涉及的功能进行预测,并找出关键的差异表达基因,为后续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基因芯片公共数据库(GEO)中获取丙泊酚处理的新生小鼠海马组织基因表达谱数据集GSE106799,以|logFC|>1及FDR<0.05为筛选标准得到DEGs。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和DAVID数据库对DGEs进行生物途径(BP)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将DGEs的共表达关系可视化并找出Hub基因,进一步利用GeneMANIA数据库分析蛋白相互作用方式。结果暴露于50 mg/kg丙泊酚3 h后,新生小鼠海马组织中共54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37个mRNA上调,17个mRNA下调。BP分析结果显示,DEGs主要参与调节MAPK活性、维甲酸信号通路等生物学途径;KEGG分析结果显示,DEGs主要与细胞色素P450酶对外源性物质的代谢、化学致癌作用和酪氨酸代谢等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6个Hub基因:DUSP6、EGR4、TXNIP、PDK4、RGS4和DUSP5;GeneMANIA数据库分析显示,蛋白共表达和预测共占84.38%,是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结论丙泊酚能够影响新生小鼠海马组织的基因表达,MAPK通路、维甲酸信号通路、酪氨酸代谢等通路可能参与其致神经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新生小鼠 海马 基因表达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梯度法分离纯化的改良培养新生小鼠心肌细胞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熊劲节 刘旖 曾晓聪 《内科》 2020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基于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纯化心肌细胞,建立一个快速稳定提取新生小鼠心肌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在无菌状态下取C57BL/6乳鼠心室,用低浓度Ⅱ型胶原酶消化,通过调整温度、消化方式、离心时间及转速,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 目的基于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纯化心肌细胞,建立一个快速稳定提取新生小鼠心肌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在无菌状态下取C57BL/6乳鼠心室,用低浓度Ⅱ型胶原酶消化,通过调整温度、消化方式、离心时间及转速,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法分离纯化心肌细胞。观察不同时间心肌细胞形态;用0.4%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数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表达情况,鉴定心肌细胞及其纯度。结果5次培养结果显示,心肌细胞的平均存活率为(93.12±0.75)%,纯度为(96.36±0.60)%,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可以贴壁自发搏动。结论采用本方法能获得产量、存活率及纯度很高的新生小鼠原代心肌细胞,耗时较短,是一种理想的分离纯化原代心肌细胞的方法,可满足后续各种实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心肌细胞培养 Percoll密度梯度法 新生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氧暴露对新生小鼠肺部炎性反应及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凤丹 王优 +1 位作者 吴文燊 谢松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6期21-24,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高氧暴露对新生小鼠肺部炎性反应及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新生2日龄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气组(n=20)及高氧组(n=20),分别在空气或(60±5)%氧气中饲养。每天检测小鼠状态,隔天记录小鼠体重情况。在实验第3、7、14、21天,每... 目的观察高氧暴露对新生小鼠肺部炎性反应及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新生2日龄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气组(n=20)及高氧组(n=20),分别在空气或(60±5)%氧气中饲养。每天检测小鼠状态,隔天记录小鼠体重情况。在实验第3、7、14、21天,每组各取5只小鼠处死,观察肺组织外观、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值;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构;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肺组织胶原纤维情况。结果 (1)实验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小鼠死亡;高氧组小鼠高氧暴露后第7天开始体重明显低于空气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2)高氧暴露后第7天开始,小鼠肺湿重/干重比值均高于空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高氧组肺部结构随高氧暴露时间的增加逐渐出现典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样表现:肺泡呈不规则结构,腔隙较大,部分肺泡融合,整体数量减少,部分区域有炎性不张;高氧暴露后第14、21天,高氧组辐射状肺泡计数(RAC)低于空气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4)高氧暴露后第7、14、21天,高氧组肺部胶原面积较空气组显著增加。结论持续高氧暴露可成功制作BPD小鼠模型;持续高氧暴露后可导致新生小鼠肺部炎性反应及纤维化增加,可能是BPD发生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新生小鼠 高氧暴露 炎性反应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新生小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对少突胶质细胞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董万亮 张塬坤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1-3,13,共4页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新生小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对少突胶质细胞存活及生长的影响.方法 分离新生小鼠大脑皮层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采用WB法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及其受体分拣蛋白与神经营养素受体的表达水平...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新生小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对少突胶质细胞存活及生长的影响.方法 分离新生小鼠大脑皮层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采用WB法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及其受体分拣蛋白与神经营养素受体的表达水平.将浓度为1 μg·L-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设置为A组,10 μg·L-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设置为B组,100 μg·L-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设置为C组,空白对照组为100 μg·L-1牛血清白蛋白;每组设置6个平行副孔.采用β-tublin和结晶紫进行染色,观察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的细胞形态,评估不同浓度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对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的生产情况的影响.结果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及其受体分拣蛋白与神经营养素受体在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中的表达均呈现阳性;A组、B组、C组中的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数量逐渐下降,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C组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突起显著减少,且面积显著缩小,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可以内源性的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F以及其受体,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的浓度对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的生长和存活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一作用机制可能与神经营养素受体-分拣蛋白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小鼠 脊髓损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 少突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高氧诱导的新生小鼠肺损伤 模型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凤丹 邓文龙 +5 位作者 吴文燊 谢松敏 何晓光 骆庆明 李宁 封志纯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1年第2期94-102,共9页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高氧诱导的新生小鼠肺损伤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新生2日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气组(46只)及高氧组(46只),分别在空气或55%~65%氧气中饲养至21 d。21 d后空气组随机选取9只作为空气对照组(n=9);高氧组造...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高氧诱导的新生小鼠肺损伤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新生2日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气组(46只)及高氧组(46只),分别在空气或55%~65%氧气中饲养至21 d。21 d后空气组随机选取9只作为空气对照组(n=9);高氧组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高氧对照组(n=9),乌司他丁低剂量治疗组(n=9),乌司他丁中剂量治疗组(n=9),乌司他丁高剂量治疗组(n=9),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空气对照组及高氧对照组)、乌司他丁1万U/kg(乌司他丁低剂量治疗组)、5万U/kg(乌司他丁中剂量治疗组)及10万U/kg(乌司他丁高剂量治疗组)腹腔内注射,1次/d,连续用21 d,观察每组小鼠状态及体重变化。21 d后处死各小鼠,观察肺组织外观,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表达水平及巨噬细胞浸润的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ehyde,MDA)的活性。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小鼠体重增长高于高氧对照组,其中乌司他丁高剂量治疗组尤为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治疗能显著减轻高氧诱导的肺组织结构紊乱、巨噬细胞浸润、炎性反应及肺水肿,其中乌司他丁高剂量治疗组尤为明显。与高氧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治疗组治疗21 d时,肺组织SOD、MDA表达水平变化不大。结论乌司他丁对高氧诱导的新生小鼠肺损伤模型有保护作用,可能主要通过抗炎性反应实现,且其抗炎性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高氧诱导新生小鼠肺损伤 乌司他丁 抗炎性反应 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生物学
10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2001年第7期35-36,共2页
0124039 新生小鼠与人的 T 细胞功能/Adkins B//Immunol Today.-1999,20(7).-330~335 北大图0124040 激活 T 细胞在体内移动的分布:生命与死亡的问题/Westermann J//Im-munol Today.-1999,20(7).
关键词 免疫 自然杀伤细胞 新生小鼠 细胞生物学 北大 细胞功能 细胞因子 激活 生命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科药物
11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1997年第3期195-196,共2页
9711786 苏拉明对于体外新生小鼠精囊的雄激素依赖性和非依赖性生长的抑制作用/Tanji N//Urol Res.-1995,23(2).-127~134 一军大9711787 膀胱内灌注羟丁宁:控制逼尿肌反射抗进作用的方式/Madersbachera H//Eur Urol.-1995,28(4).
关键词 激素依赖性 子宫内膜基质细胞 新生小鼠 苏拉明 抑制作用 逼尿肌 碘造影剂 军医 糖皮质激素 精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le of NF-κB in protection of EPO pretreatment on neonatal rat cardiac myocytes with hypoxia/reoxygenation injury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川 肖颖彬 +2 位作者 钟前进 陈林 王学锋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5年第4期223-227,共5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erythropoietin (EPO) pretreatment on cardiac myocyte with hypoxia/reoxygenation (H/R) injury and the role of NF-κBin this effects. Methods:After the H/R model of c...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erythropoietin (EPO) pretreatment on cardiac myocyte with hypoxia/reoxygenation (H/R) injury and the role of NF-κBin this effects. Methods:After the H/R model of cardiac myocytes of neonatal rats was established, the cultured cardiac myocytes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including EPO pretreatment group ( EPO 10 U/ml 24 h before H/R), EPO pretreatment + PDTC group(EPO 10 U/ml and PDTC 5 μg/ml 24 h before H/R), PDTC group (PDTC 5 μg /ml 24 h before H/R) and eomrol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H/R, assay of LDH concentration in the culture medium,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myocytes tested by MTT chromatometry and the apoptosis by flow cytometry were undertaken. Activation of NF-κB was determined by EMSA before and after H/R. Results:EPO pretreatment markedly reduced the LDH concentration in the medium, elevated the survival rate of myocytes and inhibited the apoptosis after H/R. Addition of PDTC during the pretreatment abol- ished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EPO pretreatment. NF-κB was markedly activated during EPO pretreatment and PDTCinhibited the activation. However, after H/R, the activity of NF-κB in myocytes with EPO pre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compared to the other myocytes. Conclusion:NF-κB is significantly activated during EPO pretreatment, but is inhibited after H/R, which is correlated with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EPO pretreatment on cardiac myocytes with H/R. This phenomenon can be explained as the negative feedback mechanism of the activation of NF-κ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YTHROPOIETIN cardiac myocyte HYPOXIA/REOXYGENATION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tectiv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K_(ATp) channel opener on the sinoatrial node cells of neonatal rat cultured in simulated ischemia-reperfusion
13
作者 宋治远 仝识非 钟理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3年第4期205-208,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KATp channel opener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on the sinoatrial node cells of neonatal rats which were cultured under simulated ischemia-reperfusion. Methods: Freshly isolated sinoa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KATp channel opener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on the sinoatrial node cells of neonatal rats which were cultured under simulated ischemia-reperfusion. Methods: Freshly isolated sinoatrial node (SAN) cells of neonatal rats were purified and cultured for 2 d, and then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simulated ischemia-reperfusion group (I/R group) , group intervened with KATp channel opener pinacidil (P + I/R group), KATP Channel blocking agent 5-HD (5-HD + I/R group) , and group with the 2 agents at same time (5-HD + P + I/R group) . The survival rate of cells was measur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the content of intracellular calcium in the cells of each group was detected with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y. Results: ① The survival rate of SAN cells in I/R group [ (51. 79±6. 28)% ] was remarkab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control [ (95. 08±10. 48)% ] (P < 0.001), and ver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P + I/R group [ (63. 77±5. 35) % ] (P<0.01), however, those of 5-HD + P + I/R group [(52. 88±6. 25)% ] and 5-HD+I/R group [ (53. 16±5. 35)% ]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with that in P + I/R group (P <0. 01) ; ② When the averag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sinoatrial node cells in the control was regarded as 100% , the relative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of each group were: ( 374±52) % in I/R group,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P <0. 01) ; ( 162±20)% in P + I/R group, declining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of I/R group (P<0.01); (385?6)% in 5-HD+ P + I/R group and (379±44)% in 5-HD + I/R group, increasing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of I/R group (P<0.01). Conclusion: ① Simulated ischemia-reperfus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survival rate of SAN cells, and can also lead to the overload of intracellular calcium in them.② KATp channel opener, pinacidil, exerts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cells under simulated ischemia-reperfusion, whic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decrease of intracellular calcium loading in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oatrial node ischemia-reperfusion KATP channel opener intracellular calci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