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青 杜高辉 魏宇淼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5-551,共7页
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和支架内血栓(in-stent thrombosis,IST)是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两大主要并发症,也是阻塞性冠脉病变介入治疗的主要限制因素。支架内新生动脉粥... 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和支架内血栓(in-stent thrombosis,IST)是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两大主要并发症,也是阻塞性冠脉病变介入治疗的主要限制因素。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n-stent neoatherosclerosis,ISNA)是ISR和IST共同的病理基础,目前研究主要基于光学干涉断层显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血管镜、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nography,IVUS)等临床影像学观察及尸检报告研究,其具体体机制及治疗手段尚不清楚。全面透彻地理解ISNA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学特征及病因机制不仅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支架后并发症,也能为新一代冠脉支架开发奠定基础。该文就ISNA与支架发展史、ISNA病理特征及ISNA病因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支架 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罗明华 王贺 关怀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48-851,共4页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及晚期血栓形成可致严重心脏事件,成为临床预后的制约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SNA)"在"支架内再狭窄(ISR)"及"晚期支架内血栓(LST)"的发生过...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及晚期血栓形成可致严重心脏事件,成为临床预后的制约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SNA)"在"支架内再狭窄(ISR)"及"晚期支架内血栓(LST)"的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有其独特的病理特点、发生机制及其临床危害性,其与传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联系。探索ISNA发生机制及防治办法可能成为预防ISR及LST的重要靶点,也可能是预防支架术后晚期管腔丢失(LLL)的重要手段。对于改善支架置入后临床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支架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 追赶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彭向 田进伟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9-405,共7页
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n-stent neoatherosclerosis, ISNA)是导致晚期支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支架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 ST)和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ISNA具体机制未清且尚缺乏有效的... 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n-stent neoatherosclerosis, ISNA)是导致晚期支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支架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 ST)和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ISNA具体机制未清且尚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探索ISNA发生发展机制以及研究ISNA的诊治方法对于改善支架置入后患者预后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系统综述了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 支架血栓形成 支架内再狭窄 药物洗脱支架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4
作者 王聪霞 贾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3-309,共7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有效的治疗手段,血管支架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与支架相关的病理主要表现为支架内再狭窄引起的进行性心绞痛和支架内血栓导致的急...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有效的治疗手段,血管支架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与支架相关的病理主要表现为支架内再狭窄引起的进行性心绞痛和支架内血栓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再狭窄是由生物、机械、技术及与患者自身相关的复杂相互作用介导形成的病理性新生内膜增生,有关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正不断深入。本文通过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血管外基质重构、炎症反应以及新生动脉内膜粥样硬化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深入探讨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药物洗脱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新生内膜增生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指导药物球囊处理极晚期冠状动脉支架事件1例
5
作者 王佳旺 吴琼 +3 位作者 刘莲莲 韩雪 董传政 于靖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2-1053,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间断胸痛13年,加重20 d入院。患者于1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作胸痛,伴背部疼痛、出汗,程度较剧烈,症状持续不缓解,后就诊我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于前降支植入支架1枚(具体不详),规律口服药物,上... 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间断胸痛13年,加重20 d入院。患者于1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作胸痛,伴背部疼痛、出汗,程度较剧烈,症状持续不缓解,后就诊我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于前降支植入支架1枚(具体不详),规律口服药物,上述症状控制可。20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再发胸痛,就诊当地医院,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原支架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支架内再狭窄 药物涂层球囊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对支架内再狭窄冠脉内膜病理特点的观察 被引量:16
6
作者 罗明华 关怀敏 +5 位作者 解金红 陈玉善 邱承杰 王贺 董文杰 宗永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探索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靶病变组织特点,为理解支架内再狭窄病理改变以及处理支架内再狭窄提供临床证据。方法:入选冠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其中置入支架1年左右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者纳入本研究,分析支... 目的:探索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靶病变组织特点,为理解支架内再狭窄病理改变以及处理支架内再狭窄提供临床证据。方法:入选冠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其中置入支架1年左右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者纳入本研究,分析支架内再狭窄部位组织病变特点:同时分析支架内新生内膜增殖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中OCT扫描13枚支架。其中1例患者序贯置入2枚支架,共考察支架小梁3 930个,内膜覆盖率为88.27%,其余11.72%为内皮化不全;内皮化不全的支架小梁中,支架贴壁不良率3.25%,存在支架外钙化者2.17%。考查OCT截面331帧,其中新生内膜厚度10-99μm者的比率为22.36%,100-199μm之间者为25.08%,200μm及以上者52.57%。5例再狭窄主要病理改变为纤维组织增生,7例为新生动脉粥样斑块。结论:冠脉支架置入1年的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其支架处内皮化不全与过度增殖并存,其病理改变为新生动脉粥样斑块与纤维组织增生,而且两者所占比例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光学干涉断层成像 冠心病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 内膜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