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义人IGF-Ⅰ基因转移预防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欧阳平 黄洪莲 +3 位作者 刘伊丽 许顶立 侯玉清 郭亚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观察人反义IGF-Ⅰ基因转移对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效果。方法:将反义IGF-Ⅰ基因转导至大鼠球囊损伤的颈动脉再狭窄模型中,21天后观察其对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损伤血管新生内膜/中层面积比降低了41%... 目的:观察人反义IGF-Ⅰ基因转移对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效果。方法:将反义IGF-Ⅰ基因转导至大鼠球囊损伤的颈动脉再狭窄模型中,21天后观察其对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损伤血管新生内膜/中层面积比降低了41%(P<0.001)。结论:反义人IGF-Ⅰ基因治疗可能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I基因 反义核酸 血管损伤 新生内膜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大鼠反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_B基因转移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增殖的影响
2
作者 欧阳平 许顶立 +4 位作者 黄洪莲 刘伊丽 侯玉清 宋后燕 戴云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大鼠反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B(AT1B)RNA转移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影响。方法利用重组腺病毒载体将大鼠反义AT1BRNA转移至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21天后观察其对新生内膜形成的... 目的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大鼠反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B(AT1B)RNA转移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影响。方法利用重组腺病毒载体将大鼠反义AT1BRNA转移至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21天后观察其对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结果用腺病毒载体转导大鼠反义AT1BRNA至大鼠球囊损伤的颈动脉,21天后,与对照组相比,损伤血管新生内膜/中层面积比降低了47%(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动脉损伤 新生内膜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非诺贝特与辛伐他汀干预过氧化体增殖激活-α受体表达对兔髂动脉球囊血管成形术损伤后内膜增殖的影响
3
作者 陈浩 严晓伟 +1 位作者 陈连凤 袁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47-49,共3页
目的:评价过氧化体增殖激活-α(PPAR-α)受体表达对动脉血管球囊损伤术后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兔32只经高脂喂养3周后接受双侧髂动脉内膜剥脱损伤.术后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接受辛伐他汀20mg/日(辛伐他汀组),非诺贝特200 mg/... 目的:评价过氧化体增殖激活-α(PPAR-α)受体表达对动脉血管球囊损伤术后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兔32只经高脂喂养3周后接受双侧髂动脉内膜剥脱损伤.术后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接受辛伐他汀20mg/日(辛伐他汀组),非诺贝特200 mg/日(非诺贝特组),辛伐他汀20mg+非诺贝特200 mg/日(联合治疗组)和安慰剂治疗(对照组).4周后处死动物,对损伤局部血管形态进行计算机图形分析,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评价局部PPAR-α受体表达水平.结果: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可以较好地增加血管PPAR-α受体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P<0.05),并使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的面积减少约50%(P<0.01),减少局部巨噬细胞的浸润(P<0.01).结论:激动PPAR-α受体表达增加可以较好地抑制动脉血管球囊损伤术后新生内膜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内膜增殖 炎症反应 过氧化体增殖激活-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