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与病原菌谱:一项单中心五年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艳敏 张瑞敏 +3 位作者 平莉莉 翟丽娜 张晓丽 韩军月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病原菌谱及变迁情况。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某院NICU发生医院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医院感染的病原菌谱情况。结果 共调查7 597例住院新生儿,240例发生医院感染,共26...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病原菌谱及变迁情况。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某院NICU发生医院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医院感染的病原菌谱情况。结果 共调查7 597例住院新生儿,240例发生医院感染,共263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16%,例次发病率为3.46%。其中血流感染96例(36.50%),呼吸系统感染70例(26.62%),感染部位不明确者57例(21.67%)。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7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8株(45.88%),以葡萄球菌属占比最高;革兰阴性菌78株(45.88%),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真菌14株(8.24%)。2018—2022年革兰阴性菌检出比率呈上升趋势(P<0.01)。结论 NICU医院感染以血流感染居多。近几年革兰阴性菌检出率逐年上升,临床应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操作性疼痛现状调查 被引量:57
2
作者 王亚静 李杨 +4 位作者 孙静 冯淑菊 连冬梅 薄海欣 李正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23,共4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操作性疼痛的发生现状,以期为新生儿疼痛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临床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NICU收治的新生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患儿一般情况和疾病情况调查表、患儿操作性疼痛发...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操作性疼痛的发生现状,以期为新生儿疼痛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临床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NICU收治的新生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患儿一般情况和疾病情况调查表、患儿操作性疼痛发生状况调查表,以床旁观察的方法,记录住院期间因诊断、治疗、护理需要而接受的致痛性操作情况,应用中文版新生儿疼痛量表对患儿致痛性操作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120例患儿住院期间经历致痛性操作共8200例次,患儿致痛性操作次数的中位数为20(7,58)次,每天的中位数为5(2,10)次。呼吸系统相关操作次数最多,共发生3170例次(38.7%);辅助检查发生频次最少,共发生20例次(0.2%)。所列23项操作均能引起患儿疼痛,82.6%(19项)的操作甚至能引起患儿重度疼痛。眼科检查、PICC穿刺2项操作疼痛得分最高(7.0分),静脉注射操作得分最低(2.5±1.5分)。结论NICU患儿住院期间经历的致痛性操作频次多、疼痛程度高,亟需临床医护人员重视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患儿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 操作性疼痛 静脉穿刺 护理操作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袋鼠式照护对早产儿生理、行为和神经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3
作者 胡晓静 张玉侠 +3 位作者 庄薇 曹云 陈超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157,共6页
袋鼠式护理(KC)最早始于波哥大,当时早产儿的死亡率高达70%[1]。缺乏暖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同一台暖箱里面放置2名甚至更多的婴儿,增加了感染机会;同时母婴分离状态也使得很多早产儿被放弃治疗。研究者发现将婴儿放到母亲裸露的皮肤上... 袋鼠式护理(KC)最早始于波哥大,当时早产儿的死亡率高达70%[1]。缺乏暖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同一台暖箱里面放置2名甚至更多的婴儿,增加了感染机会;同时母婴分离状态也使得很多早产儿被放弃治疗。研究者发现将婴儿放到母亲裸露的皮肤上进行大面积的皮肤接触,不仅可以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还可以促进其生长发育[2],20世纪80~90年代该研究结果得以广泛传播,很多NICU都纷纷开展了K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袋鼠式护理 早产儿 神经发育 生理 照护 行为 皮肤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40
4
作者 谢朝云 熊芸 +2 位作者 孙静 胡阳 李耀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41-644,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7月284例NICU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59例多重耐药菌感染与225例非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的差异,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284例患儿...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7月284例NICU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59例多重耐药菌感染与225例非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的差异,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284例患儿均为单胎。59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男42例、女17例,日龄(13.13±9.03)d;225例非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男175例、女50例,日龄(14.21±8.34)d。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住院天数、出生时Apgar评分、机械通气、使用肠外营养、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及持续时间8个因素是患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及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时间是NICU患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最主要因素(P?<?0.05)。结论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减少NICU患儿多重耐药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细菌学变迁及易感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何海英 蒋海燕 +3 位作者 刘利军 杜风华 李艳辉 赵常亮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院内感染病原菌变迁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NICU中5543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期间院内感染率8.75%。院内感染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及肺...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院内感染病原菌变迁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NICU中5543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期间院内感染率8.75%。院内感染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呼吸系统感染占37.73%,血液系统占37.53%。阳性标本中,血液标本所占比例最高36.47%,痰液占32.67%。前三年院内感染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后三年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感染最多。出生胎龄<37周(OR=2.29,95%CI:1.89~2.77)、出生体质量<1500g(OR=37.91,95%CI:29.85~48.16)、机械通气(OR=23.16,95%CI:5.72~71.31)、男性(OR=1.24,95%CI:1.03~1.49)、留置尿管(OR=3.73,95%CI:1.94~19.36)为NICU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院内感染主要以呼吸及血行感染多见,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多见。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机械通气、男性、留置尿管是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院内感染 细菌变迁 易感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易感因素及早期诊断探讨 被引量:24
6
作者 唐仕芳 陈龙 +4 位作者 赵锦宁 汪丽 吴芳 鲁卫平 史源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10-812,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及早期诊断措施。方法对24例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资料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新生儿真菌感染24例,占NICU... 目的探讨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及早期诊断措施。方法对24例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资料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新生儿真菌感染24例,占NICU同期收治新生儿0.66%(24/3 635)。210例同时做血培养和(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送检率5.8%(210/3 635);(1,3)-β-D葡聚糖阳性24例,阳性率11.4%(24/210);血培养阳性8例,阳性率3.8%(8/210),(1,3)-β-D葡聚糖阳性率显著高于血培养阳性率(P<0.05)。病原菌中念珠菌5例(光滑念珠菌3例,热带念珠菌1例,克柔念珠菌1例),白假丝酵母菌2例,毛霉菌1例,对氟康唑等常用抗真菌药均敏感。24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新生儿均联合应用三代头孢菌素7 d以上(100.0%),早产儿20例(83.3%),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9例(79.2%),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7例(70.8%)。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长期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为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以早产儿为主,病原菌以念珠菌为主;(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在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动态观察更容易早期发现异常。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检测(1,3)-β-D葡聚糖含量,有利于NICU中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减少误诊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侵袭性真菌感染 (1 3)-β-D葡聚糖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多中心干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任军红 吴安华 +11 位作者 胡必杰 张秀月 侯铁英 宗志勇 李卫光 杨怀 杨芸 刘运喜 文建国 陆群 贾会学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57-560,共4页
目的 通过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提高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以多中心研究的方式,选取全国9个省及直辖市17所三级甲等医院,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手卫生调查方法,每月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 目的 通过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提高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以多中心研究的方式,选取全国9个省及直辖市17所三级甲等医院,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手卫生调查方法,每月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2013年10月1日—2014年3月31日为干预前;2014年4月1日—9月30日采取及时反馈与强化培训等干预措施,即为干预后。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干预前为80.29%,干预后为80.85%,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规模N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20张、20-30张床位的N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30张床位的N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干预后低于干预前(P〈0.001)。保洁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58.82%提高至干预后的6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卫生指征中除清洁或无菌操作前,其他手卫生指征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我国NICU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处于较高水平,采取强化培训、及时反馈等干预措施对不同规模NICU、不同岗位医务人员、不同手卫生指征的手卫生依从性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手卫生依从性 多中心 干预研究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疼痛知识培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钟春霞 廖小妹 +4 位作者 刘付良珠 陈玉平 王斌 杨六成 陈君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5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疼痛知识培训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某三级综合性教学医院的临床NICU护理人员42人,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设计,使用护理人员疼痛知识... 目的探讨疼痛知识培训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某三级综合性教学医院的临床NICU护理人员42人,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设计,使用护理人员疼痛知识和态度(2008)中文版问卷(knowledge and attitudes survey regarding pain,KASRP)评价疼痛知识培训对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影响。结果接受疼痛知识培训后,护理人员KASRP的平均得分从培训前的(16.88±3.05)分增加到(34.68±5.74)分,应用疼痛评估工具的频率显著增加,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疼痛知识培训能显著提高NICU护理人员的疼痛知识水平,改善对疼痛管理的认识,促进其对新生儿疼痛的管理,对及时评估、预防和降低新生儿疼痛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人员 疼痛管理 知识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实施家庭参与式综合管理对住院早产儿母亲紧张焦虑情绪影响的自身前后对照研究 被引量:59
9
作者 何利 谭彦娟 黑明燕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09-413,共5页
目的了解实施家庭参与式综合管理(FICare)对住院早产儿母亲紧张焦虑情绪的影响,进一步证实在中国NICU中实施FICare的必要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应用标准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父母紧张焦虑评分量表"(PSS:NICU),... 目的了解实施家庭参与式综合管理(FICare)对住院早产儿母亲紧张焦虑情绪的影响,进一步证实在中国NICU中实施FICare的必要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应用标准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父母紧张焦虑评分量表"(PSS:NICU),采用"入组时初次评分-FICare-出院前再次评分"的策略,由专职护士在早产儿母亲参与FICare之前和完成FICare出院当天进行PSS:NICU评分。结果 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NICU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的早产儿560例,符合排除标准464例,符合剔除标准32例,64例参与FICare的早产儿母亲进入本文分析,男婴40例,胎龄(32.8±2.6)周,出生体重(1 795±439)g,出生5 min Apgar评分<7分3例。早产儿母亲的平均年龄(27.4±5.6)岁,大学文化程度及以上者占51.5%,初中文化程度以下者占3.1%,城市户口者占73.4%,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人民币占57.8%。参与FICare前早产儿母亲在PSS:NICU的2/4部分内容评分>3.5分,完成FICare出院当天早产儿母亲PSS:NICU 4个部分的评分均接近2分。参与FICare之前和完成FICare出院当天PSS:NICU 4个部分:在孩子需要入住NICU是否使您焦虑紧张[(4.0±1.08)vs(2.02±0.93)]、NICU声光环境[(3.38±0.53)vs(2.18±0.25)]、患儿的病情和治疗状况[(3.76±0.45)vs(2.42±0.20)]、母子亲情父母责任感[(3.44±0.36)vs(2.20±0.18)]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124、12.637、11.471和10.879,P均<0.001)。结论 NICU早产儿的母亲存在较高的紧张焦虑情绪,允许早产儿母亲进入NICU参与FICare对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家庭参与式管理 家长焦虑评分 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诊断、治疗价值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玉 王亚亭 +2 位作者 梁泽玉 梁磊 周登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5-308,共4页
回顾性分析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92例患儿的临床特点、镜下诊断结果及疗效。92例患儿中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气促、青紫)和一般呼吸道表现(喘鸣、呛咳、鼻塞)最多见,共67例(72.82%),其次是撤机困难的患儿17... 回顾性分析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92例患儿的临床特点、镜下诊断结果及疗效。92例患儿中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气促、青紫)和一般呼吸道表现(喘鸣、呛咳、鼻塞)最多见,共67例(72.82%),其次是撤机困难的患儿17例(18.48%),其余8例(8.7%)为非典型呼吸道症状(呕吐、声嘶)。镜下诊断主要为呼吸系统解剖学异常,共72例(78.26%),其中最常见的为气管支气管软化、狭窄等,共36例(50%);其次为咽喉部先天性异常32例(44.44%),鼻腔发育异常仅4例。1例气道异物,呼吸道外因素4例均系先天性心脏病致气道受压。76例可见单纯或合并炎症改变(82.61%)。有21例患儿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给予灌洗、异物钳夹等治疗,炎症吸收快,撤机时间缩短,撤机成功率提高。所有患儿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呼吸困难 撤机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防控现状与对策思考 被引量:28
11
作者 李秋平 马倩倩 封志纯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61-766,共6页
院内感染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也是全球卫生工作者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文章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现状、面临的主要挑战、主要防控措施进行阐述,并结合中国情况提出了防控的要点。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院内感染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性体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夏幸阁 王一飞 +5 位作者 赵丽洁 张碧瑜 黄文辉 刘燕辉 邓秋香 杨凤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21,共4页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性体位进行综述,包括治疗性体位管理实践标准,体位对神经、骨骼肌发育、生理功能稳定、胃食管反流、颅内出血等的影响,早产儿的理想体位,体位辅助工具以及体位的临床实践现状。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早产儿治疗性...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性体位进行综述,包括治疗性体位管理实践标准,体位对神经、骨骼肌发育、生理功能稳定、胃食管反流、颅内出血等的影响,早产儿的理想体位,体位辅助工具以及体位的临床实践现状。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早产儿治疗性体位的认知,通过正确的体位管理,改善患儿结局,促进患儿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早产儿 治疗性体位 体位管理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被引量:30
13
作者 余红 刘银梅 杨惠英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并对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760例新生儿病例,发生医院感染198例,259例次,医院感染发病...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并对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760例新生儿病例,发生医院感染198例,259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26.05%,例次发病率34.08%,日感染率为9.50‰;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92例次,占35.52%);259例次医院感染病例共检出病原菌172株,以不动杆菌属(40株,占23.26%)为主;胎龄≤32 W、出生体重≤1 500 g、住院时间≥10 d、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0 d、进行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及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N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应针对其危险因素制定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管理法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发生 被引量:16
14
作者 韩静静 邓敏 成于珈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1-845,共5页
目的探讨通过戴明环(PDCA)管理法多举措对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多重耐药菌(MDRO)发生的效果。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12月,采用PDCA法对NICU院内感染防控和抗菌药物使用进行综合管理,比较干预前后NICU院感发生率、人均抗菌药物... 目的探讨通过戴明环(PDCA)管理法多举措对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多重耐药菌(MDRO)发生的效果。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12月,采用PDCA法对NICU院内感染防控和抗菌药物使用进行综合管理,比较干预前后NICU院感发生率、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MDRO检出、MDRO致医院感染等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NICU院感发生率由2.03%降到0.75%。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由(1 266.28±234.54)元降到(906.11±189.24)元(P<0.001);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天数由(10.21±3.64) d降到(8.76±2.81) d(P=0.012);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由30.19%降到18.00%(P<0.001)。MDRO检出率由37.70%降至4.25%(P<0.001),重点MDRO检出率由23.77%降至0(P=0.001)。NICU检出MDRO患者由2.76%降至0.30%(P<0.001),MDRO致医院感染患者由1.31%降至0.15%(P=0.031)。结论 PDCA管理法加强院感防控、规范抗菌药物使用后,可明显降低NICU的院感发生和MDRO的检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多重耐药菌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PDCA循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实施家庭整合护理对早产儿及其父母的影响:一项多国多中心集群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35
15
作者 张莹 吴安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4-334,共1页
背景 尽管有证据表明父母与早产儿之间互动的增加可以改善早产儿及父母的结果指标,但父母通常被认为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探视者,并不能经常参与新生儿护理。家庭整合护理(family integrated care... 背景 尽管有证据表明父母与早产儿之间互动的增加可以改善早产儿及父母的结果指标,但父母通常被认为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探视者,并不能经常参与新生儿护理。家庭整合护理(family integrated care,FICare)计划是使父母成为NICU中新生儿主要照顾者首选可行的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整合护理对早产儿及其父母的影响。方法 在这项多中心的集群随机对照试验中,我们对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26所三级医院的NICU进行分层,并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对其分组,分别提供FICare或标准NICU护理。符合入选条件的早产儿出生于妊娠33周或更早,并且无或仅需要低水平的呼吸支持,早产儿父母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FICare小组父母必须承诺每周至少5 d守护在新生儿床旁,并且需参加至少3周的教育课程。最主要观察指标是入选后第21天的早产儿体重增加情况;次要观察指标是体重增长速度、出院时高频母乳喂养(每天≥6次)、入组时和第21天新生儿父母的压力和焦虑情况、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该措施的安全性和资源耗用(包括氧疗的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该试验已在ClinicalTrials.gov上注册,编号为NCT01852695。结果 从2012年10月1日起,26个NICU被随机分配提供FICare(n=14)或标准护理(n=12)。分配至FICare的一个NICU由于参与人员过少而终止。2013年4月1日—2015年8月31日,分别有895例早产儿进入FICare组,891例早产儿进入标准护理组。两组新生儿及其父母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21天,FICare组早产儿的体重增加高于标准护理组[Z评分的平均变化:1.58(SD=0.51)vs 1.45(SD=0.49),P<0.0001]。接受FICare的早产儿的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高于接受标准护理的早产儿[平均每日体重增加26.7 g(SD=9.4)vs 24.8 g(SD=9.5),P<0.0001]。出院时FICare组早产儿高频母乳喂养成功率(70%,279/396)高于标准护理组(63%,396/624;P=0.016)。在第21天,FICare组父母的压力平均得分低于标准护理组的父母[2.3(SD=0.8)vs2.5(SD=0.8);P<0.00043],同时焦虑平均评分较低[70.8(SD=20.1)vs 74.2(SD=19.9);P=0.0045]。两组间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氧疗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然安全性评估没有完成,但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FICare可改善早产儿体重,减轻父母的压力和焦虑,并且提高出院时早产儿高频纯母乳喂养成功率,这表明FICare是新生儿护理中的重要进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这些结果是否能为家庭带来更有益的长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随机对照试验 新生儿护理 早产儿 多中心 家庭 集群 母乳喂养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一起肺炎克雷伯杆菌医院感染暴发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铭杰 余小河 +7 位作者 李文 曹传顶 吴安华 廖正嫦 周美娟 姜玲 高红梅 岳少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暴发的临床特点、原因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发生的一起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结果2010年9月3日至2010年10月3日期间, NICU连续发现12例痰培养肺炎克...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暴发的临床特点、原因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发生的一起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结果2010年9月3日至2010年10月3日期间, NICU连续发现12例痰培养肺炎克雷伯杆菌阳性患儿,最终7例确定医院感染。患儿胎龄(28.5±2.6)周(25-32周),出生体质量(941.4±309.8)g(620-1540 g),发生医院感染时的住院时间为(31.7±12.8)d (11-45 d)。总医院感染发生率2.41%,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79%。胎龄〈28周的极早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达到50.00%,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2.86%。所有痰培养结果均显示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对青霉素类及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达到75%-100%,碳青酶烯类耐药率达到58.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最低为25.0%。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胎龄〈28周的极早早产儿及超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是NICU医院感染暴发的高危人群。引起医院感染暴发的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性已经突变至耐碳青霉烯类,需引起高度重视。规范的医疗行为是有效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可以显著降低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暴发 肺炎克雷伯杆菌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细菌污染情况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傅响玲 李丽玲 +3 位作者 胡晓静 王传清 曹云 张玉侠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9期8-10,共3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细菌污染情况,为加强医院环境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NICU 10类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采样和细菌培养。结果共收集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样本1 088份,细菌污染样本135份,阳性率为1...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细菌污染情况,为加强医院环境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NICU 10类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采样和细菌培养。结果共收集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样本1 088份,细菌污染样本135份,阳性率为12.41%。10类物体表面均有细菌污染,其中计算机键盘和PDA污染率最高。共培养出细菌菌株155株,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结论 NICU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细菌污染普遍,应加强病房内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工作,降低细菌在物体表面定植,为新生儿提供清洁而安全的诊疗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高频接触物体 细菌污染 医院感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发生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肺炎克雷伯杆菌败血症调查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桂萍 周炯 +3 位作者 马小军 孙宏莉 王辉 徐英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0-542,共3页
目的对一起发生在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群体性肺炎克雷伯杆菌败血症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菌株同源性检测。结果共报告病例4例,均为NICU患儿,所有患儿同期咽拭子、肛拭子培养... 目的对一起发生在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群体性肺炎克雷伯杆菌败血症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菌株同源性检测。结果共报告病例4例,均为NICU患儿,所有患儿同期咽拭子、肛拭子培养均为肺炎克雷伯杆菌。环境采样发现4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同源性鉴定结果显示所有肺炎克雷伯杆菌菌株高度同源。经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彻底环境清洁后,疫情得到控制。结论本次NICU内的败血症暴发疫情由肺炎克雷伯杆菌引起,可能是通过医务人员的手进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肺炎克雷伯杆菌 败血症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情权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父母的信息交流技巧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平洋 谢宗德 +1 位作者 贺达仁 杨成华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7期53-54,60,共3页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 ,NICU)中接受治疗的危重新生儿约 90 %结果良好 ,而这些患儿的父母 10 0 %都在此过程中遭受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患儿父母及其家人应被充分告知患儿的病情、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预后 ,这...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 ,NICU)中接受治疗的危重新生儿约 90 %结果良好 ,而这些患儿的父母 10 0 %都在此过程中遭受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患儿父母及其家人应被充分告知患儿的病情、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预后 ,这是他们拥有的知情权。在临床工作中 ,怎样运用良好的信息交流技巧让患儿父母充分理解病情、配合治疗又不过分紧张这对患儿的康复比对患儿实施具体的诊疗方案更重要。从患儿父母、医护人员、人文关怀的角度探讨NICU医护人员与患儿父母之间信息交流的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情权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医护人员 父母 信息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两种探视模式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崔燕 钱敏 刘艳林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12期3177-3177,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探视 皮肤黏膜感染 医院感染 新生儿窒息 抵抗力低下 感染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