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2015年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指标切值的调查 被引量:22
1
作者 章晓燕 王薇 +4 位作者 赵海建 何法霖 钟堃 袁帅 王治国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9期706-709,共4页
目的调查我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检验指标的切值情况,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提供建议。方法调取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中心2015年全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指标苯丙氨酸(Phe)、促甲状腺激素(TS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 目的调查我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检验指标的切值情况,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提供建议。方法调取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中心2015年全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指标苯丙氨酸(Phe)、促甲状腺激素(TS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和17-羟孕酮(17-OHP)室间质量评价回报结果中切值相关信息,包括实验室编码、单位名称、所在地区、指标切值、切值来源、方法学原理、仪器、试剂和校准品。分析不同地区、方法学原理和切值来源对4个指标切值大小的影响。结果220家实验室中,切值来源中所占比例最高的3项依次为:试剂厂家说明书(48.2%-69.8%)、实验室自行确定(27.7%~35.2%)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0.0%-20.0%)。参加研究的机构数量最多的3个省份分别为广东(25家)、山东(17家)和江苏(16家)。对切值情况调查显示:Phe切值分布在1.60~5.00mg/dL;TSH切值分布在4.82-18.00mlU/L;G6PD切值在2.00~10.00U/gHb;17-0HP切值在23.20~60.00nmol/L范围内。对于Phe指标,各来源组和方法组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于TSH指标,各来源组间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方法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G6PD和17-OHP指标,不同来源和方法组的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各个检验指标切值较为一致,有个别实验室切值差异较大,建议各实验室对现有不同方法的切值进行评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 切值 苯丙氨酸 促甲状腺激素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17羟孕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晓莹 郑冼华 周永贤 《现代医院》 2015年第6期123-125,共3页
目的对本实验室连续6年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的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提高质控水平。方法分别采用荧光法和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DELFIA)对卫生部临检中心分发的各批次质评样... 目的对本实验室连续6年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的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提高质控水平。方法分别采用荧光法和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DELFIA)对卫生部临检中心分发的各批次质评样本进行检测,项目包括苯丙氨酸(Phe)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对反馈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年来共接受卫生部临检中心18批次共计90份的质评样本,测定Phe和TSH结果偏倚范围分布较广(分别为-62.50%-66.67%和-66.67%~54.31%),相对偏倚平均值分别为8.62%和10.18%;90份质评样本中,85份Phe测定值和84份TSH测定值偏倚在允许范围内,定量判断符合率分别为94.44%和93.33%;90份Phe与TSH定性判断结果均与反馈的质评结果一致,定性判断符合率均为100%;所有项目评分结果均大于80%。结论实验室的室间质评结果于控制限内;接受卫生部临验中心实验室质量监控,有助于评估实验室检验能力,即时发现并改正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检测质量得到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 苯丙氨酸 促甲状腺激素 苯丙酮尿症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室间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数据实验室间比对和监测平台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章晓燕 张宏红 +2 位作者 陈文高 王薇 王治国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944-946,共3页
目的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数据比对和监测平台分析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室数据,用实验室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并实现筛查数据的实验室间比对。方法用开发的新生儿筛查数据比对和监测平台收集全国45家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2016年6月苯... 目的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数据比对和监测平台分析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室数据,用实验室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并实现筛查数据的实验室间比对。方法用开发的新生儿筛查数据比对和监测平台收集全国45家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2016年6月苯丙氨酸(Phe)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每日检验结果的中位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多数实验室使用Perkin Elmer检测系统。Phe筛查数据中位数分布在0.17~1.21 mg/d L,TSH筛查数据中位数分布在0.90~4.56μIU/m L。Phe中位数百分差值满足1/2TEa(允许总误差)要求的实验室比例在97.8%以上,TSH约有1/3的实验室可以满足1/2TEa要求。结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数据比对和监测平台是新生儿筛查质量管理的有益补充,能帮助实验室使用筛查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同时实现筛查数据的实验室间比对,为检验结果互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筛查 遗传代谢 实验室间比对 中位数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分析前质量管理研究
4
作者 李霞 何玲 +1 位作者 罗业超 厉玉姣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26期70-72,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分析前质量管理措施以及管理效果。方法选取长沙地区(在2018年1月—2019年10月)出生的152000名新生儿一般资料,所有新生儿在筛查遗传代谢病前均进行质量管理。采用统计学分析152000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 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分析前质量管理措施以及管理效果。方法选取长沙地区(在2018年1月—2019年10月)出生的152000名新生儿一般资料,所有新生儿在筛查遗传代谢病前均进行质量管理。采用统计学分析152000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质量管理前后的筛查样本合格率、平均递送时间、平均确诊年龄、平均采样时间以及新生儿家长总满意率。结果质量管理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样本合格率以及新生儿家长总满意率明显高于质量管理前(P<0.05),质量管理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平均递送时间、平均采样时间明显短于质量管理前(P<0.05),质量管理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平均确诊年龄明显小于质量管理前(P<0.05)。结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分析前实施相关质量管理措施具有显著效果,可明显提高筛查样本合格率以及新生儿家长总满意率,缩短平均递送时间、平均采样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遗传代谢 筛查分析 质量管理 管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2015—2016年度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进展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向前 王雪侠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17期85-86,共2页
目的分析2015年8月—2016年2月在郑州市出生的617 66例新生儿的遗传代谢病筛查情况。方法采用串联质谱筛查遗传代谢性疾病,探讨、分析郑州市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进展。结果 2015年8月—2016年4月筛查的61766名新生儿中,共筛查出548例... 目的分析2015年8月—2016年2月在郑州市出生的617 66例新生儿的遗传代谢病筛查情况。方法采用串联质谱筛查遗传代谢性疾病,探讨、分析郑州市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进展。结果 2015年8月—2016年4月筛查的61766名新生儿中,共筛查出548例可疑阳性患儿,分别为氨基酸代谢异常325例、有机酸代谢异常165例,、脂肪酸代谢异常49例、其他9例,通过后期追踪可疑阳性患儿,其中有45例确诊为相关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均接受后续的治疗和健康随访。结论早期进行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筛查可以及时预防和诊治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提高郑州市出生人口的整体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串联质谱法 遗传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娜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8期51-54,共4页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过程中实施串联质谱技术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其具有高敏感度和高特异性,还具有筛查时间短和筛查病种丰富的优势。串联质谱技术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中,该技术不但扩展了...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过程中实施串联质谱技术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其具有高敏感度和高特异性,还具有筛查时间短和筛查病种丰富的优势。串联质谱技术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中,该技术不但扩展了新生儿疾病筛查谱,也为疾病筛查开辟了新的领域。随着筛查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认识、诊疗也在不断更新中。串联质谱技术是出生缺陷防控的重要措施,本文对筛查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随着人们对各种遗传代谢性疾病机制认识的加深和质谱技术的日益成熟,串联质谱技术将会对更多的疾病进行筛查和诊断,临床应用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质谱 新生儿 筛查 遗传代谢 氨基酸 酰基肉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采血遗漏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桂贞 梁慧清 陈云开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0期89-91,102,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采血遗漏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7月我院产科的新生儿1336例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8~12月份我院产科的新生儿1190例设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组织,对产科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采血遗漏发...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采血遗漏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7月我院产科的新生儿1336例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8~12月份我院产科的新生儿1190例设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组织,对产科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采血遗漏发生过程进行分析、干预、改进。对两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采血率情况进行对比,并计算品管圈目标达成率及调查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中有28例出现采血遗漏,采血遗漏率为2.1%,观察组中无一例出现采血遗漏,采血遗漏率为0。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采血遗漏率较品管圈活动前(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活动目标达成率为100.00%。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79,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采血过程中,能够明显降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采血遗漏率,保障儿童正常的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减少了医疗纠纷,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新生儿遗传代谢 筛查 采血遗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庆华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2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了解本市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发病率。方法收集菏泽市2015年5月-2020年12月出生的266 609例新生儿的足跟血,应用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分析氨基酸及酰基肉碱等指标,结合尿有机... 目的探讨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了解本市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发病率。方法收集菏泽市2015年5月-2020年12月出生的266 609例新生儿的足跟血,应用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分析氨基酸及酰基肉碱等指标,结合尿有机酸分析、基因二代测序等检查。结果确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236例,发病率为1/1130。共筛查出14种疾病,包括5种氨基酸类遗传代谢病91例,4种有机酸类遗传代谢病120例,5种脂肪酸类遗传代谢病25例,其中单病种以有机酸代谢障碍所致的甲基丙二酸血症(MMA)发病率最高(共106例,发病率为1/2515),由氨基酸代谢障碍导致的高苯丙氨酸血症(HPA)次之(共74例,发病率为1/3603)。结论串联质谱技术是筛查诊断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特异性检测手段,有效提高了本市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诊治和预防水平,推动了本市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质谱技术 遗传代谢筛查 干血滤纸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三主体双轨道召回随访干预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骆福裕 谢信星 +3 位作者 涂相文 赖贵华 陈俊坤 杨怡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6期89-94,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的三主体双轨道召回随访干预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IMD)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江西省赣州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IMD初筛阳性新生儿4 915例为观察组,实施基于“互联网+”的三主体双轨道召回随... 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的三主体双轨道召回随访干预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IMD)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江西省赣州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IMD初筛阳性新生儿4 915例为观察组,实施基于“互联网+”的三主体双轨道召回随访干预;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IMD初筛阳性新生儿5 048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随访干预。比较两组IMD初筛阳性新生儿召回情况、未召回原因、IMD检出情况、召回时间。将实际召回新生儿及主要监护人纳入召回组,其余纳入未召回组,比较召回组与未召回组新生儿主要监护人与新生儿的关系、新生儿性别、主要监护人户籍及学历。比较观察组中电话(含短信)、微信群、医院网页、医院微信公众号等对召回的贡献情况。结果 两组召回随访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MD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MD初筛阳性新生儿未召回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召回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召回组与未召回组新生儿主要监护人户籍、学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召回组与未召回组主要监护人与新生儿的关系、新生儿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通过≥2种渠道[电话(含短信)、微信群、医院网页、医院微信公众号]召回的人数较多。结论 新生儿IMD筛查中实施基于“互联网+”的三主体双轨道召回随访干预可以提高召回率,缩短召回时间,提高新生儿IMD筛查效率,有助于患儿早确诊、早治疗;新生儿主要监护人农村户籍及低学历是影响召回的因素,可采用多渠道召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三主体双轨道 新生儿 遗传代谢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孕周及体重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相关指标的比较
10
作者 李桦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4期95-96,101,共3页
目的比较对孕周、体重不同的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时相关指标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1月遗传代谢病筛查新生儿28175例,根据新生儿情况分组,A组为常规体重组,按孕周分为极早产(28~32w)、早产(32~37w)、足月(37~42w)三组,分析孕... 目的比较对孕周、体重不同的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时相关指标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1月遗传代谢病筛查新生儿28175例,根据新生儿情况分组,A组为常规体重组,按孕周分为极早产(28~32w)、早产(32~37w)、足月(37~42w)三组,分析孕周影响;B组为足月分娩组,按体重分为极轻(低于1.5kg)、轻重(1.5~2.5kg)、常规体重(2.5~4.0kg)三组,分析体重影响。结果A组新生儿代谢指标与孕周相关性比较,极早产、早产新生儿苯丙氨酸指标、17-羟孕酮指标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指标(P<0.05);B组新生儿代谢指标与体重相关性比较,极轻体重新生儿与轻重新生儿苯丙氨酸指标、17-羟孕酮指标高于正常新生儿指标(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时,胎儿体重和孕周不同,胎儿苯丙氨酸指标不同,医师诊断时可以其为依据,促进遗传代谢病精准筛查。低孕周新生儿、体重偏低新生儿在进行该类检测时可见苯丙氨酸指标较高,可将该指标作为检查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不同孕周 不同体重 新生儿筛查 遗传代谢 指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结果分析
11
作者 袁永珍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16期84-85,共2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情况,为加强筛查工作,预防新生儿代谢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华坪县人民医院以及华坪县妇幼保健院自2012年7月—2015年12月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及结果。结果该县新筛知情告知率为100%,筛查率、筛查... 目的了解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情况,为加强筛查工作,预防新生儿代谢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华坪县人民医院以及华坪县妇幼保健院自2012年7月—2015年12月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及结果。结果该县新筛知情告知率为100%,筛查率、筛查人数逐年上升,且筛查率、可疑阳性病例召回率以及血片采集合格率均高于全省水平。结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对遗传代谢病的防控、出生人口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代谢 新生儿 临床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检测筛查的临床分析
12
作者 魏林燕 黄秋燕 +2 位作者 吕碧绿 吴春红 杨小梅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 了解茂名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主要疾病类型及流行情况,为本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诊断,治疗提供针对性方案。方法通过对茂名地区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新生儿静脉血或足跟血采集,制成干血斑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采用串联质谱... 目的 了解茂名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主要疾病类型及流行情况,为本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诊断,治疗提供针对性方案。方法通过对茂名地区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新生儿静脉血或足跟血采集,制成干血斑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采用串联质谱技术法检测分析,气质联用及基因检测技术辅助诊断,诊断阳性患儿进行跟踪随访,并对所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本地区活产儿117,615,自愿入组筛查53,909例,筛查率45.83%,初筛阳性率为3.80%,对其进行召回复检,召回率98.29%,20例新生儿被诊断为IMD,疾病总阳性率0.04%~0.03%。其中,氨基酸代谢疾病新生儿7例(35.00%,1/7,701),有机酸代谢病新生儿7例(35.00%,1/7,701),尿素循环障碍3例(15.00%,1/17,970),脂肪酸氧化障碍新生儿3例(15.00%,1/17,970)。原发性低游离肉碱缺乏症、希特林蛋白缺乏症、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和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是本地区最常见的四种疾病。结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串联质谱筛查扩展了本市遗传代谢病的筛查病种,识别出本市主要病种,为精准防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筛查 遗传代谢 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质谱联合气相质谱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遗传代谢病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闫磊 张万巧 +2 位作者 张玉佩 陈雨晗 梅亚波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串联质谱(tandem mass spectrometry,MS/MS)联合气相质谱(gas phase mass spectrometry,GC-MS)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遗传代谢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orders,IMD)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串联质谱(tandem mass spectrometry,MS/MS)联合气相质谱(gas phase mass spectrometry,GC-MS)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遗传代谢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orders,IMD)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NICU收治的3682例新生儿(其中足月儿1794例,早产儿1888例)为观察对象,采集干血斑行MS/MS遗传代谢病筛查。初次筛查阳性者重新采样复查并行尿液GC-MS检测。根据患儿代谢谱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生化诊断。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3682例NICU患儿中初筛阳性率为5.65%(208/3682),复筛阳性率为1.33%(49/3682),共生化诊断IMD患儿14例,总检出率为0.38%(14/3682),其中足月儿检出率高于早产儿[0.67%(12/1794)与0.11%(2/1888),χ^(2)=7.697,P=0.006]。14例IMD中,有机酸代谢异常11例,包括甲基丙二酸血症8例(57.1%)、戊二酸血症2例(14.3%)、3-甲基戊二烯酸尿症1例(7.1%);氨基酸代谢异常3例,包括尿素循环障碍2例(14.3%)、高苯丙氨酸血症1例(7.1%)。MS/MS初筛假阳性率为5.29%(194/3668),阳性预测值为6.73%(14/208)。召回复查后,二次MS/MS复测,假阳性率为0.95%(35/3668),阳性预测值为28.57%(14/49)。在各类MS/MS指标异常中,丙酰肉碱及其比值增高、戊二酰肉碱增高的阳性预测值高于氨基酸类代谢异常。结论NICU人群IMD发病率较高,且存在早产、感染等多种非遗传因素,干扰MS/MS代谢筛查结果。及时进行MS/MS复查及尿GC-MS分析可以提高诊断效率,明确生化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筛查 遗传代谢 串联质谱 气相质谱 新生儿重症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衍生化串联质谱技术筛查上海部分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田国力 王燕敏 +3 位作者 许洪平 周卓 郭静 姚静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909-912,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用串联质谱技术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可行性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发病率。方法用非衍生化串联质谱技术检测2010年至2016年上海部分地区126 579例新生儿滤纸干血片上11种氨基酸、游离肉碱和30种酰基肉碱,对新生儿进行氨... 目的回顾性分析用串联质谱技术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可行性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发病率。方法用非衍生化串联质谱技术检测2010年至2016年上海部分地区126 579例新生儿滤纸干血片上11种氨基酸、游离肉碱和30种酰基肉碱,对新生儿进行氨基酸代谢异常、有机酸代谢异常和脂肪酸氧化代谢异常三大类疾病筛查。结果 126 579例新生儿中确诊遗传代谢病26例,包括氨基酸代谢异常13例、有机酸代谢异常7例和脂肪酸氧化代谢异常6例,总发病率为1∶4 869;另确诊2例母源性原发性肉碱缺乏症和1例母源性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结论非衍生化串联质谱技术可有效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和诊断,还可对无症状母亲作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质谱 非衍生化 新生儿筛查 遗传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专家共识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冬娟 刘姗 +12 位作者 杨静 刘浩 何晓燕 万科星 袁召建 曲一平 欧明才 朱文斌 王洁 赵德华 王维鹏 王治国 邹琳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47-49,共3页
2019年底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在全国多地及世界各国陆续发生,至今尚未完全控制,已有儿童甚至新生儿感染的报道,中国每年约1 500万新生儿出生,需要进行遗传代谢性疾病新生儿筛查,存在潜在风险。结合现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 2019年底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在全国多地及世界各国陆续发生,至今尚未完全控制,已有儿童甚至新生儿感染的报道,中国每年约1 500万新生儿出生,需要进行遗传代谢性疾病新生儿筛查,存在潜在风险。结合现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室间质评专业委员会的部分专家,经过讨论,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筛查、诊治及随访的系统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 新生儿 筛查 遗传代谢性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正常参考区间建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国庆 林萃 +2 位作者 吕晓萍 谭功军 周玉球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3期42-48,共7页
目的 研究建立珠海地区正常新生儿干血斑样本中11种氨基酸和31种肉碱含量的参考区间,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的结果解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364例新生儿干血斑样本,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对其11种氨基酸和31种肉碱含量进行检测,按... 目的 研究建立珠海地区正常新生儿干血斑样本中11种氨基酸和31种肉碱含量的参考区间,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的结果解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364例新生儿干血斑样本,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对其11种氨基酸和31种肉碱含量进行检测,按纳入标准选取18542例新生儿筛查数据,以百分位数法(P_(0.5)~P_(99.5))统计参考区间;采用摘要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珠海地区串联质谱检测结果与中国临床机构检测结果的差异;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珠海地区串联质谱参考区间与上海新华医院的差异。结果 20364例新生儿初筛阳性687例,召回621例,确诊遗传代谢病7例,其中原发性肉碱缺乏症2例, citrin蛋白缺乏症、高甲硫氨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和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各1例。氨基酸代谢病、有机酸代谢病、脂肪酸氧化障碍的发病率分别为0.010%(1/10182)、0.005%(1/20364)和0.020%(1/5091),总发病率为0.034%(1/2909)。18542例新生儿11种氨基酸检测结果与中国临床机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18542例新生儿31种肉碱中除异戊烯酰肉碱(C5:1)、己酰肉碱(C6)、辛酰肉碱(C8)、癸二烯酰肉碱(C10:2)、肉豆蔻二烯酰肉碱(C14:2)、3-羟基棕榈酰肉碱(C16OH)、3-羟基棕榈烯酰肉碱(C16:1OH)、3-羟基十八碳酰肉碱(C18OH)、3-羟基十八碳烯酰肉碱(C18:1OH)等指标外,其余肉碱检测结果与中国临床机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珠海地区新生儿丙氨酸(Ala)、甘氨酸(Gly)、亮氨酸(Leu)、鸟氨酸(Orn)、苯丙氨酸(Phe)、酪氨酸(Tyr)、缬氨酸(Val)、游离肉碱(C0)、己二酰肉碱(C6DC)参考区间下限与新华医院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珠海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11种氨基酸和31种肉碱参考区间的建立,为本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的结果解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代谢 串联质谱筛查 参考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中氨基酸、有机酸及脂肪酸诊断临界值的探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常剑锋 黄志伟 刘文晴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6期87-89,共3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中氨基酸、有机酸和脂肪酸的诊断临界值,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串联质谱筛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9月我市收治的患遗传代谢病活产儿98例,采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筛查,采用百分位数法制定氨... 目的研究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中氨基酸、有机酸和脂肪酸的诊断临界值,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串联质谱筛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9月我市收治的患遗传代谢病活产儿98例,采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筛查,采用百分位数法制定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的cut-off值,第1百分位数(P1)为低值阳性,第99百分位数(P99)为高值阳性,并与上海新华医院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的98例患儿中氨基酸代谢异常55例、有机酸代谢异常26例及脂肪酸代谢异常17例;ARG、GLY、TYR、ORN、LEU、VAL、C5、C12、C0/(C16+C18)的最佳临床诊断临界值分别为5.57、247.32、86.28、82.94、116.82、72.14、0.07、0.03、8.16,其中GLY、TYR、ORN、VAL及C0/(C16+C18)的AUC均>0.9,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适合人群正常参考范围,为临床降低假阳性率、提高阳性预测值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代谢 新生儿 串联质谱技术 CUT-OFF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U患儿用动脉血代替足跟血进行新生儿代谢病筛查的可行性探讨
18
作者 于海华 安邦豪 +3 位作者 陈广艳 孙玉梅 杨希 路遥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107-109,共3页
目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中早产及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占相当比重,采集足跟血制做干血片进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有一定困难,同时所有NICU患儿常规采集动脉血进行其它化验检查,因此有应用残余动脉血替代足跟血进行新筛项目检测... 目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中早产及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占相当比重,采集足跟血制做干血片进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有一定困难,同时所有NICU患儿常规采集动脉血进行其它化验检查,因此有应用残余动脉血替代足跟血进行新筛项目检测的实际需求。本研究主要目的为探讨可否应用动脉血替代足跟血进行新生儿代谢病筛查。方法选择我院NICU患儿1436名,同时利用动脉血与足跟血制做干血片,检测患儿苯丙氨酸及促甲状腺素水平。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应用动脉血和足跟血制做的干血片进行新生儿代谢病筛查,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对于NICU患儿,不能简单的应用动脉血替代足跟血进行新生儿代谢病筛查,而应建立动脉血自己的切值,以方便NICU患儿进行新生儿代谢病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 新生儿代谢筛查 动脉血 足跟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氨基酸检测项目的西格玛水平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书康 王薇 +2 位作者 何法霖 杜雨轩 王治国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83-285,309,共4页
目的对全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氨基酸项目的检测性能进行西格玛水平的分析,以发现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临床实验室质量水平。方法利用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开发的软件平台收集2019年4月全国临床实验室新生儿遗传代谢... 目的对全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氨基酸项目的检测性能进行西格玛水平的分析,以发现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临床实验室质量水平。方法利用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开发的软件平台收集2019年4月全国临床实验室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氨基酸检测项目的室间质量评价(EQA)和室内质量控制(IQC)数据,检测项目包括苯丙氨酸、瓜氨酸、甲硫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用EQA数据估计偏倚(bias),IQC数据估计不精密度水平,并利用公式σ=(TEa-bias)/CV计算各个氨基酸检测项目的西格玛度量值。结果回报苯丙氨酸、瓜氨酸、甲硫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EQA和IQC数据的实验室数目分别为156、154、156、156、156和157家。6种氨基酸检测项目的σ水平分布相似。大部分实验室的σ水平在0~3之间,比例均大于50%,其中缬氨酸项目的比例最高,为61.78%。3≤σ<6的实验室约为30%~40%。对于所有氨基酸检测项目来说,σ≥6的实验室比例均小于10%,其中比例最高的为苯丙氨酸,达7.69%。结论目前我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氨基酸检测项目的整体σ水平较低。实验室还需进一步改善检测性能,以获得更高的σ水平,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遗传代谢 西格玛水平 不精密度 偏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法筛查结果及筛查性能评估 被引量:30
20
作者 唐诚芳 谭敏沂 +5 位作者 谢婷 唐芳 刘思迟 韦青秀 刘记莲 黄永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3-471,共9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病种的分布特征、发病率及确诊患者的临床转归,优化筛查指标以提高串联质谱法遗传代谢病筛查效能。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法对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市出生的272117名新生儿进行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病种的分布特征、发病率及确诊患者的临床转归,优化筛查指标以提高串联质谱法遗传代谢病筛查效能。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法对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市出生的272117名新生儿进行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以主要筛查指标2次超出阳性切值判断为筛查阳性,召回复查,对疑似母源性疾病连同母亲一并召回,复查仍阳性者进行生化及相关基因测序确诊。回顾性分析筛查结果、确诊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转归,并进一步优化筛查指标。结果:在272117名新生儿中,初筛阳性1808例,阳性率为0.66%;召回复查1738例,召回率为96.13%;临床诊断时间中位数为15 d,确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79例,包括氨基酸代谢病23例、有机酸代谢病17例及脂肪酸氧化障碍39例。共计21个病种,常见病种为原发性肉碱缺乏症(26.6%)、甲基丙二酸血症(12.7%)及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11.4%),发现假阴性病例4例,均为citrin蛋白缺乏症。272117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总体发病率约为1/3444,阳性预测值为4.5%。确诊母亲患者32例,包括原发性肉碱缺乏症30例、异丁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及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各1例。遗传代谢病筛查总体检出率为1/2451。所有确诊病例随访至今,5例重型患儿(枫糖尿症1例、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2例、肉碱-酰基肉碱移位酶缺乏症2例)早期死亡,10例有机酸代谢病患儿出现轻度精神运动发育迟缓。优化各病种筛查指标后,初筛阳性数降至903例,阳性预测值提高至9.1%,未遗漏确诊病例。结论:广州地区新生儿脂肪酸氧化障碍发病率相对较高,串联质谱法能有效筛查多种遗传代谢病,优化筛查指标可提高筛查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筛查 代谢缺陷 先天性 氨基酸代谢 有机酸代谢 脂肪酸氧化障碍 citrin蛋白缺乏症 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