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盛建国 李增利 +2 位作者 顾香玉 吴丽华 吕进泉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银杏叶提取物(GBE)治疗7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浆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治疗前后...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银杏叶提取物(GBE)治疗7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浆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治疗前后不同临床分度HIE患儿的PAF、NO和MDA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临床疗效显著.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其作用机理与GBE中的银杏萜内酯成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 银杏叶提取物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损伤 治疗机制 中药 药理作用 银杏萜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冲击波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和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包昀禹 辛佳艳 +2 位作者 张安强 王延江 卜先乐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40,共18页
爆炸冲击波性脑损伤(blast-induc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bTBI)是由爆炸时的冲击波对颅脑造成的损伤效应,伤者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躯体和行为障碍以及远期认知功能损害,是战时最常见的脑损伤类型。bTBI的发生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 爆炸冲击波性脑损伤(blast-induc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bTBI)是由爆炸时的冲击波对颅脑造成的损伤效应,伤者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躯体和行为障碍以及远期认知功能损害,是战时最常见的脑损伤类型。bTBI的发生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作用于头部表面并在颅内传播,造成颅脑弥漫性损伤,从病理学层面可将bTBI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冲击波的机械致伤效应会造成脑内结构的原发性受损,通常不可逆,只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伤害。原发性损伤可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继发性级联反应,包括突触功能障碍、兴奋性毒性损伤、血脑屏障破坏、脑膜淋巴系统功能障碍、神经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反应、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淀粉样蛋白-β病理改变等,可持续至伤后数天甚至慢性阶段,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干预的时间窗。轻度bTBI临床表现异质性高,影像学表现常呈阴性,早期诊断困难。但近年来bTBI的血液生物标志物取得长足进展,包括泛素C末端水解酶L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轻链、磷酸化tau蛋白、髓鞘碱性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钙结合蛋白B和其他新兴生物标志物等,有望成为影像学阴性的bTB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综上,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关于bTBI的发生机制和生物标志物研究的前沿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探索bTBI的发生机制、早期诊断策略和干预靶点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冲击波性损伤 冲击波 发生机制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脑损伤发生机制研究进展及中医认识浅析 被引量:6
3
作者 丁玉洁 丁元庆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1280-1283,共4页
慢性脑损伤存在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过程中。本文通过对有关慢性脑损伤发生机制的最新进展进行分析总结,进而将慢性脑损伤按发病机制分为外源性损伤和内源性损伤2大类;并指出了对慢性脑损伤的中医学认识以及病因病机分析。
关键词 慢性损伤 发生机制 研究进展 中医学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脑缺血的发生机制
4
作者 苏晨方 孙宏声 刘敬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1期1117-1117,共1页
关键词 损伤 缺血 发生机制 血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诺环素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虹椿 李凡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3-179,共7页
米诺环素是一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在脑缺血、脑创伤、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动物模型中显示了抗炎、抗凋亡和神经保护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发现其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所造成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 米诺环素是一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在脑缺血、脑创伤、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动物模型中显示了抗炎、抗凋亡和神经保护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发现其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所造成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涉及多个方面。由于米诺环素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副作用,所以其对新生儿疾病的治疗存在争议。但是其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却不能被忽视。因此,本文就米诺环素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具体保护作用机制、动物实验以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缺血缺氧性损伤 新生儿 保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血钙、血小板及血小板活化因子关系探讨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国华 杨莉莉 +1 位作者 谢晓恬 王红兵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1-383,共3页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 血小板活化因子 关系探讨 新生儿HIE 分子生物学研究 血钙 新生儿损伤 凝血机制异常 factor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10
7
作者 梁盼 陈伟建 杨运俊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6期675-676,共2页
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rossedcerebellardiaschisis,CCD)是幕上脑损伤后对侧小脑半球的继发性变化,临床表现为与原发病灶不相符合的定位体征。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损伤相关网络与康复相关网络在解剖结构上有重叠,故一侧脑梗... 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rossedcerebellardiaschisis,CCD)是幕上脑损伤后对侧小脑半球的继发性变化,临床表现为与原发病灶不相符合的定位体征。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损伤相关网络与康复相关网络在解剖结构上有重叠,故一侧脑梗死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可由卒中后远隔部位脑组织功能所促进,提示神经机能联系不能的恢复在脑梗死患者的康复中起关键作用,急性期脑梗死交叉侧小脑若出现明显的灌注减低,往往提示较差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性小神经机能联系不能 发生机制 梗死患者 急性期梗死 损伤 组织功能 半球 定位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脑损伤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8
作者 姚裕家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6-167,178,共3页
关键词 围产期损伤 早产儿 机制研究 病理生理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病因 重症监护技术 新生儿 存活率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惊厥的处理 被引量:6
9
作者 陈超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B06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惊厥 中枢神经系统 惊厥发生 新生儿 反复惊厥 惊厥患儿 损伤 全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与细胞凋亡 被引量:6
10
作者 史为栋 王孔宝 秦启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4-56,共3页
综述了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发生的证据、特点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研究资料表明:创伤性脑损伤后存在有细胞凋亡,它与坏死的时序空间分布不同,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凋亡可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发生,受多种基因的调控。同时,本... 综述了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发生的证据、特点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研究资料表明:创伤性脑损伤后存在有细胞凋亡,它与坏死的时序空间分布不同,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凋亡可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发生,受多种基因的调控。同时,本文还探讨了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在法医学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细胞凋亡 发生机制 法医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