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脐带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Foxp3的表达 被引量:8
1
作者 唐洁 李柏青 +1 位作者 阮洁 张林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5-367,共3页
目的:检测新生儿脐带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及胞内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探讨Treg细胞在新生儿期的表达特点。方法:采集新生儿脐带血(n=15)和成人外周血(n=12),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用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mAb)作... 目的:检测新生儿脐带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及胞内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探讨Treg细胞在新生儿期的表达特点。方法:采集新生儿脐带血(n=15)和成人外周血(n=12),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用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mAb)作表面和胞内染色后,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CD4+CD25high Treg细胞的数量及其胞内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结果:脐带血Treg细胞占CD3+CD4+T细胞的比例(3.86%±1.63%)明显高于成人外周血(0.87%±0.74%,P<0.01);而脐带血Treg细胞中表达Foxp3的比例明显低于外周血Treg细胞(23.21%±8.9%vs71.3%±11.6%,P<0.01)。结论:虽然新生儿脐带血CD4+CD25high Treg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成人外周血,但Foxp3+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成年人,提示在功能上可能尚未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转录因子 新生儿脐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脐带血T细胞亚群的流式细胞仪检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清泉 黄长形 +1 位作者 樊春梅 李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399-401,404,共4页
目的:检测我国新生儿脐带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荧光素标记的抗CD4/抗CD8/抗CD3和抗CD4/抗CD25/抗CD3单克隆抗体对血液细胞表面分子进行免疫荧光染色, 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各细胞亚群计数和分... 目的:检测我国新生儿脐带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荧光素标记的抗CD4/抗CD8/抗CD3和抗CD4/抗CD25/抗CD3单克隆抗体对血液细胞表面分子进行免疫荧光染色, 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各细胞亚群计数和分析。结果:新生儿脐带血中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白细胞(WBC)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与成人外周血有显著性差异。新生儿脐带血组中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4+CD8+T细胞、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CD4+CD25intT细胞、CD4+CD25-T细胞绝对计数及其在各自细胞亚群中的百分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国正常新生儿脐带血与成人外周血的 RBC、Hb、WBC及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新生儿免疫机制发育不完全是相符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亚群 新生儿脐带 成人外周血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愈脐胎毒清结合新生儿脐带改良结扎法加速脐部愈合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吴芬英 蒋建峰 +2 位作者 叶厚妹 王国华 田徐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09-911,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愈脐胎毒清、新生儿脐带改良结扎法加速脐部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产科分娩的1000例足月新生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0例,两组新生儿均给予新生儿脐带改良结扎法,研究者给予愈脐胎毒清,对照组给予... 目的:旨在探讨愈脐胎毒清、新生儿脐带改良结扎法加速脐部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产科分娩的1000例足月新生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0例,两组新生儿均给予新生儿脐带改良结扎法,研究者给予愈脐胎毒清,对照组给予传统包扎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消退情况、胎便排除情况、脐带脱落情况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胎便排出时间(12.9±5.3)h、黄便排出时间(3.1±0.8)d、黄疸消退时间(5.5±1.6)d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新生儿出生的5 d的脐带脱落率61.8%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38.8%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新生儿出生的第1天的经皮胆红素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后第2、3、5天的经皮胆红素值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新生儿出生后脐带残端分泌物率、红肿率、渗血率、皮肤破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肉芽肿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愈脐胎毒清结合新生儿脐带改良结扎法加速脐部愈合、促进黄疸恢复、降低脐部并发症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脐胎毒清 新生儿脐带改良结扎法 脐部愈合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新生儿脐带护理
4
作者 王小衡 《农村百事通》 2005年第6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脐带 新生儿脐部 75%酒精 新生儿脐带感染 新生儿破伤风 高度重视 脐带残端 婴儿衣物 不良习俗 体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脐带义眼座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于惠敏 刘德平 +1 位作者 刘新泉 张善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3-43,共1页
近年来,许多医院用不同材料作眼球摘除术后眶内充填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于1989年采用新生儿脐带作为眶内充填物的动物实验,同年应用于临床,至1991年共作14例,效果满意,兹介绍于下。临床资料 (一)病例选择:凡符合眼球摘除,而无眼... 近年来,许多医院用不同材料作眼球摘除术后眶内充填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于1989年采用新生儿脐带作为眶内充填物的动物实验,同年应用于临床,至1991年共作14例,效果满意,兹介绍于下。临床资料 (一)病例选择:凡符合眼球摘除,而无眼眶及眼睑畸形者,除眼内恶性肿瘤外,均在手术的同时植入脐带义眼座或眼球已摘除后行Ⅱ期眶内植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脐带 义眼 眼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气门芯结扎和脐带夹断脐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春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0-141,共2页
新生儿脐带未脱落之前,脐带被切断后便形成了创面,这是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轻者可造成脐炎,重者往往导致败血症和死亡,因此,选择合适的断脐方式能在很火稗度上降低脐带感染牢。我院自2010年底懂川南坩麦进口型号为S... 新生儿脐带未脱落之前,脐带被切断后便形成了创面,这是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轻者可造成脐炎,重者往往导致败血症和死亡,因此,选择合适的断脐方式能在很火稗度上降低脐带感染牢。我院自2010年底懂川南坩麦进口型号为SCC23的脐带夹断脐后.发现多例脐带愈合不好的新生儿.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脐带 断脐方式 气门芯结扎 临床比较 细菌侵入 脐带感染 败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出生后脐带自然搏动的生理特征与意义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宏玉 华少萍 +1 位作者 郑思华 凌奕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743-746,749,共5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生后脐带搏动的生理特征,和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生后等待脐带搏动自然停止后断脐的新生儿129例为样本,按不同的脐带搏动时间进行分组,并区分早产儿与足月儿两个亚层进行病例对照研... 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生后脐带搏动的生理特征,和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生后等待脐带搏动自然停止后断脐的新生儿129例为样本,按不同的脐带搏动时间进行分组,并区分早产儿与足月儿两个亚层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不同组之间母儿结局指标。结果:脐带生后自然搏动时间18~540 s,平均(113.938±85.930)s。在足月新生儿,脐带搏动时间2 min或更长组,与短于1 min组比较,有更少的产后出血(t=14.524,P〈0.05),胎盘端残血量增多(t=14.181,P〈0.05),新生儿生后最高胆红素值降低(t=27.735,P〈0.05),且有更少的入NICU的病率(2χ=14.366,P〈0.05);在早产儿未显示各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也未显示有不利的结果;相关性分析提示,产后出血量与脐带搏动时间呈负相关,与新生儿最高胆红素值亦呈正相关,与胎盘端残血量呈负相关,提示搏动时间延长,可能有更好的母儿结局。结论:脐带产后自然的搏动时间越长,显示了更好的母儿结局,或更健康的新生儿,有更长的产后脐带搏动时间,应等待脐带自然搏动停止后断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生后脐带搏动 母儿结局 新生儿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娩前母血、脐血、新生儿血骨代谢相关激素水平及其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立人 李月萍 +2 位作者 梁敏文 欧佩兰 陈党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7-29,共3页
目的 测定新生儿血清骨代谢激素水平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与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89 例新生儿脐带血清,22 例出生3 天婴儿血清骨钙素(BGP)、降钙素(h-CT)和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结果 新生儿... 目的 测定新生儿血清骨代谢激素水平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与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89 例新生儿脐带血清,22 例出生3 天婴儿血清骨钙素(BGP)、降钙素(h-CT)和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结果 新生儿脐带血BGP、h-CT 和 iPTH 水平分别为 19.3±16.8 μg/L、78.9±51.5 ng/L 和0.22±0.16 pm ol/L(x±s),与分娩前母血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 值分别为P<0.01、P< 0.01 和P< 0.01;出生3 天婴儿血清BGP、h-CT 和iPTH 水平分别为7.4±2.3 μg/L、57.8±13.8 ng/L和5.6±1.69 pm ol/L(x±s),与新生儿脐带血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 值分别为P< 0.01、P< 0.01 和P< 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骨代谢激素的放射免疫测定是研究新生儿骨代谢变化的重要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 新生儿脐带 PTH 血清 分娩前 相关激素 CT 母血 脐血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科学护养三步曲
9
作者 温宝秀 《农村百事通》 2002年第22期47-47,共1页
一、洁口腔 清胎毒 新生儿出生时,口中常有羊水等秽液,必须及时清除,否则易致口腔、胃肠道疾患。可用消毒棉花裹指,将新生儿口中的秽液拭净,继则用金银花、野菊花、生甘草各3克,煎汁拭口,并另以少量给新生儿吮啜。也可用黄连0.9-1.5克,... 一、洁口腔 清胎毒 新生儿出生时,口中常有羊水等秽液,必须及时清除,否则易致口腔、胃肠道疾患。可用消毒棉花裹指,将新生儿口中的秽液拭净,继则用金银花、野菊花、生甘草各3克,煎汁拭口,并另以少量给新生儿吮啜。也可用黄连0.9-1.5克,加少许水隔水蒸,将药汁少许滴入新生儿口中,并用温开水送服,连服3日。还可用生大黄0.9克煎服,连服3日。这些方法,有利于清解胎毒,防治新生儿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科学 新生儿疾病 温开水送服 妇幼保健所 江西省 生大黄 宁都县 新生儿脐带 早产儿 脐带脱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血、成人外周血中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分布的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清泉 洪沙 +2 位作者 王平忠 王进 黄长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1-412,共2页
目的比较成人外周血及新生儿脐带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细胞)的数量。方法采集成年人外周血和新生儿的脐带血,以荧光素分别标记的抗CD4/抗CD25/抗CD3和抗CD4/抗CD8/抗CD3mAb染色后,流式细胞术进行分析。结果成人外周血中CD4+CD25h... 目的比较成人外周血及新生儿脐带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细胞)的数量。方法采集成年人外周血和新生儿的脐带血,以荧光素分别标记的抗CD4/抗CD25/抗CD3和抗CD4/抗CD8/抗CD3mAb染色后,流式细胞术进行分析。结果成人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细胞的数量为(9.09±3.05)个/μL,占CD3+CD4+T细胞的(1.40±0.37)%。新生儿脐带血中CD4+CD25-T细胞和CD4+CD25highTr细胞的绝对数及其占CD3+CD4+T细胞的百分率,均明显高于成人外周血(P<0.01);而CD4+CD25intT细胞的绝对数及其占CD3+CD4+T细胞的百分率,则明显低于成人外周血(P<0.01)。结论新生儿脐带血中CD4+CD25highTr细胞、CD4+CD25intT细胞及CD4+CD25-T细胞的数量明显有异于成人外周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 新生儿脐带 成人外周血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δ T细胞诱导与分化的初步研究-Ⅰ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朝英 钱柳 +6 位作者 程伟志 黄秋愉 汪萍 余奇文 张继英 陈雪华 张冬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在异戊烯焦磷酸(IPP)作用下,健康人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中γδT细胞的增殖和亚型变化,以期获得足够的具有不同特征的γδT细胞用于后续的实验研究。方法:流式细胞术分析经IPP诱导的单个核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状态,评估其γδT... 目的:探讨在异戊烯焦磷酸(IPP)作用下,健康人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中γδT细胞的增殖和亚型变化,以期获得足够的具有不同特征的γδT细胞用于后续的实验研究。方法:流式细胞术分析经IPP诱导的单个核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状态,评估其γδT细胞的比例、亚型和表型格局。结果:健康人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中γδT细胞数量虽占较低比例,但两者的γδT细胞存在显著异质性。健康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主要以Vγ9Vδ2 TCR亚群为主;初始分选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Vγ9Vδ2T细胞主要为中央记忆型(CD27+CD45RA-)和效应记忆型(CD27-CD45RA-);IPP诱导后,γδT细胞显著扩增,Vγ9Vδ2 T细胞亚群转变为以效应记忆型为主,并高表达HLA-DR和B7分子。而新生儿脐带血来源的γδT细胞却呈现出较为复杂的亚群异质性,其Vγ9Vδ2 T细胞主要为CD27+CD45RA+的幼稚型细胞;经IPP诱导14天后,γδT细胞获得扩增(比例增高)且Vγ9Vδ2 T细胞趋向中央记忆型和效应记忆型分化,但仍以幼稚型为主。结论:健康人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中γδT细胞在数量、亚群诸方面存在差异;IPP具有诱导和扩增外周血γδT细胞的生物学作用,而脐带血来源的γδT细胞还需相关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才能呈现出其分化成熟为可用于理论研究和临床实验的效应记忆型γδT细胞的潜能。关于其具有的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将另文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 T细胞 新生儿脐带 细胞表型 异戊烯焦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