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
5
1
作者
田晓勤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902-903,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方法:本次观察病例为我院自2014年2月以来所收治的100例住院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儿分为常规管理组和预防性管理组。常规管理组根据常规方法固定胃管、输氧管和留置针...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方法:本次观察病例为我院自2014年2月以来所收治的100例住院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儿分为常规管理组和预防性管理组。常规管理组根据常规方法固定胃管、输氧管和留置针,小手不戴手套,不包纱布;预防性管理组用小手戴手套,包纱布,胃管用3 M透明敷料进行固定,输氧管用蝶翼式固定。自我评定:(1)家长满意率;(2)胃管、输氧管和留置针脱落比例和皮肤抓伤比例。结果:(1)预防性管理组新生儿家长满意率显著比常规管理组高,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2)预防性管理组胃管、输氧管和留置针脱落比例和皮肤抓伤比例显著比常规管理组低,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小手戴手套,包纱布的方式,胃管用3 M透明敷料进行固定.输氧管用蝶翼式固定,有利于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提升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新生儿皮肤
抓伤
管道脱落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生儿皮肤护理体会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自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146-146,共1页
新生儿脓疱疮是因皮肤不洁,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面部、腋下、颈部、皮肤皱褶处出现细小脓疱,直径约2~3mm,略高出皮肤,基底微红,胞内含混浊的液体膨胀至一定程度即破裂,重者伴全身症状,出现脱水及休克,皮...
新生儿脓疱疮是因皮肤不洁,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面部、腋下、颈部、皮肤皱褶处出现细小脓疱,直径约2~3mm,略高出皮肤,基底微红,胞内含混浊的液体膨胀至一定程度即破裂,重者伴全身症状,出现脱水及休克,皮肤感染使皮肤、巩膜不同程度感染,逐渐加重可致中毒性脑病,发展为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脓疱疮
新生儿皮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评估要点和预见性护理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
43
3
作者
无
杨童玲
+2 位作者
王丽
张崇凡
胡晓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1-165,共5页
成熟的皮肤屏障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液体和电解质的流失,防止感染及有毒物质的吸收并支持体温调节. 妊娠24周后,胎儿皮肤呈现红色、皱纹、发亮和透明的状态,角质层只有1或2层,皮肤弹性纤维稀疏,真皮和表皮的连接较弱,半桥粒和固着性原纤维...
成熟的皮肤屏障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液体和电解质的流失,防止感染及有毒物质的吸收并支持体温调节. 妊娠24周后,胎儿皮肤呈现红色、皱纹、发亮和透明的状态,角质层只有1或2层,皮肤弹性纤维稀疏,真皮和表皮的连接较弱,半桥粒和固着性原纤维很少[1-3]. 这些因素均会导致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皮肤生理异常,包括表皮水分流失增加、微生物的人侵以及潜在毒素的吸收,一旦皮肤损伤,易发生感染和败血症,轻则导致永久性瘢痕和功能异常,重则死亡[4]. 国内和国外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15.1%[5]和16.5%[6]. 有研究报告,胎龄<30周或出生体重<1500 g的新生儿发生鼻部破损的风险最高,发生率20%~100%[7]. 因此,制定《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评估要点与预见性护理的专家共识》(简称:共识),可为新生儿科护士提供直接参考的预防方法 ,做到预见性护理,同时可根据新生儿的出生体重、疾病严重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保证新生儿皮肤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疾病严重程度
新生儿皮肤
皮肤
屏障
评估要点
有毒物质
水分流失
体温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处理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
30
4
作者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处理的专家共识专家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新生儿护理分会
+2 位作者
袁皓
杨童玲
胡晓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5-261,共7页
新生儿皮肤在生理和发育上与儿童和成人均不同[1,2],皮肤的功能和结构发育是动态的过程,怀孕第4周,胎儿已经有了两层皮肤,底层细胞即基底层,外层细胞即表皮[3],表皮成熟在胎龄34周左右。新生儿有能力恢复和保持皮肤的屏障功能,其皮肤的...
新生儿皮肤在生理和发育上与儿童和成人均不同[1,2],皮肤的功能和结构发育是动态的过程,怀孕第4周,胎儿已经有了两层皮肤,底层细胞即基底层,外层细胞即表皮[3],表皮成熟在胎龄34周左右。新生儿有能力恢复和保持皮肤的屏障功能,其皮肤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都很大,故其皮肤具有独特的特点[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皮肤
屏障功能
专家共识
医源性
皮肤
损伤
基底层
表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生儿脐周皮肤保护贴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
2
5
作者
任艳蕊
孟昭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4期91-91,共1页
新生儿出生后需将脐带进行结扎及二次残端处理,在临床处理过程中,因未对新生儿脐周皮肤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会造成脐周皮肤擦伤、挫伤、剪伤等问题。为此,我科研制出新生儿脐周皮肤保护贴(下称保护贴),用于脐带结扎和二次残端处...
新生儿出生后需将脐带进行结扎及二次残端处理,在临床处理过程中,因未对新生儿脐周皮肤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会造成脐周皮肤擦伤、挫伤、剪伤等问题。为此,我科研制出新生儿脐周皮肤保护贴(下称保护贴),用于脐带结扎和二次残端处理,能够有效避免临床操作中对新生儿脐周皮肤的损伤,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新生儿
脐周
皮肤
保护贴
脐部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加强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被引量:
2
6
作者
闫志梅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S1期130-131,共2页
关键词
母婴同室
医院感染
产科病房
爱婴医院
新生儿皮肤
母乳喂养
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
沐浴
毒隔离
医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
5
1
作者
田晓勤
机构
武汉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
出处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902-903,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方法:本次观察病例为我院自2014年2月以来所收治的100例住院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儿分为常规管理组和预防性管理组。常规管理组根据常规方法固定胃管、输氧管和留置针,小手不戴手套,不包纱布;预防性管理组用小手戴手套,包纱布,胃管用3 M透明敷料进行固定,输氧管用蝶翼式固定。自我评定:(1)家长满意率;(2)胃管、输氧管和留置针脱落比例和皮肤抓伤比例。结果:(1)预防性管理组新生儿家长满意率显著比常规管理组高,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2)预防性管理组胃管、输氧管和留置针脱落比例和皮肤抓伤比例显著比常规管理组低,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小手戴手套,包纱布的方式,胃管用3 M透明敷料进行固定.输氧管用蝶翼式固定,有利于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提升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新生儿皮肤
抓伤
管道脱落
效果
分类号
R715.8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生儿皮肤护理体会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自美
机构
赫章县人民医院
出处
《世界中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146-146,共1页
文摘
新生儿脓疱疮是因皮肤不洁,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面部、腋下、颈部、皮肤皱褶处出现细小脓疱,直径约2~3mm,略高出皮肤,基底微红,胞内含混浊的液体膨胀至一定程度即破裂,重者伴全身症状,出现脱水及休克,皮肤感染使皮肤、巩膜不同程度感染,逐渐加重可致中毒性脑病,发展为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关键词
新生儿
脓疱疮
新生儿皮肤
护理
分类号
R753.1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评估要点和预见性护理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
43
3
作者
无
杨童玲
王丽
张崇凡
胡晓静
机构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评估要点和预见性护理的专家共识工作组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第一届新生儿专业委员会新生儿护理与护理管理学组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出处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1-165,共5页
文摘
成熟的皮肤屏障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液体和电解质的流失,防止感染及有毒物质的吸收并支持体温调节. 妊娠24周后,胎儿皮肤呈现红色、皱纹、发亮和透明的状态,角质层只有1或2层,皮肤弹性纤维稀疏,真皮和表皮的连接较弱,半桥粒和固着性原纤维很少[1-3]. 这些因素均会导致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皮肤生理异常,包括表皮水分流失增加、微生物的人侵以及潜在毒素的吸收,一旦皮肤损伤,易发生感染和败血症,轻则导致永久性瘢痕和功能异常,重则死亡[4]. 国内和国外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15.1%[5]和16.5%[6]. 有研究报告,胎龄<30周或出生体重<1500 g的新生儿发生鼻部破损的风险最高,发生率20%~100%[7]. 因此,制定《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评估要点与预见性护理的专家共识》(简称:共识),可为新生儿科护士提供直接参考的预防方法 ,做到预见性护理,同时可根据新生儿的出生体重、疾病严重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保证新生儿皮肤的完整性.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疾病严重程度
新生儿皮肤
皮肤
屏障
评估要点
有毒物质
水分流失
体温调节
分类号
R473.72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处理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
30
4
作者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处理的专家共识专家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新生儿护理分会
袁皓
杨童玲
胡晓静
机构
不详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出处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5-261,共7页
文摘
新生儿皮肤在生理和发育上与儿童和成人均不同[1,2],皮肤的功能和结构发育是动态的过程,怀孕第4周,胎儿已经有了两层皮肤,底层细胞即基底层,外层细胞即表皮[3],表皮成熟在胎龄34周左右。新生儿有能力恢复和保持皮肤的屏障功能,其皮肤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都很大,故其皮肤具有独特的特点[4]。
关键词
新生儿皮肤
屏障功能
专家共识
医源性
皮肤
损伤
基底层
表皮
分类号
R473.72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生儿脐周皮肤保护贴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
2
5
作者
任艳蕊
孟昭敏
机构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
出处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4期91-91,共1页
文摘
新生儿出生后需将脐带进行结扎及二次残端处理,在临床处理过程中,因未对新生儿脐周皮肤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会造成脐周皮肤擦伤、挫伤、剪伤等问题。为此,我科研制出新生儿脐周皮肤保护贴(下称保护贴),用于脐带结扎和二次残端处理,能够有效避免临床操作中对新生儿脐周皮肤的损伤,介绍如下。
关键词
脐带
新生儿
脐周
皮肤
保护贴
脐部护理
分类号
R473.71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加强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被引量:
2
6
作者
闫志梅
机构
太原市妇幼保健院
出处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S1期130-131,共2页
关键词
母婴同室
医院感染
产科病房
爱婴医院
新生儿皮肤
母乳喂养
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
沐浴
毒隔离
医护质量
分类号
R473.71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观察
田晓勤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生儿皮肤护理体会
李自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评估要点和预见性护理的专家共识
无
杨童玲
王丽
张崇凡
胡晓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处理的专家共识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处理的专家共识专家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新生儿护理分会
袁皓
杨童玲
胡晓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新生儿脐周皮肤保护贴的研制与应用
任艳蕊
孟昭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加强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闫志梅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