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原婷
张婷
+5 位作者
王艳艳
王玮
李春芳
李雪兰
苟文丽
韩蓁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17-921,共5页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MC)双胎和双绒毛膜(DC)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的异同点,为临床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双胎妊娠453例。MC双胎121例,合并...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MC)双胎和双绒毛膜(DC)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的异同点,为临床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双胎妊娠453例。MC双胎121例,合并与不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者分别为66例和55例;DC双胎332例,合并与不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者分别为145例和187例。分别对MC和DC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筛选。结果:1MC双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更高(54.55%vs 43.67%,P=0.040)。2早产(OR=22.08,P=0.000;OR=9.09,P=0.000)和体质量不一致性≥20%(OR=5.15,P=0.006;OR=3.27,P=0.001)是MC和DC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共同危险因素。脐血流异常(OR=6.68,P=0.004)和初产(OR=0.28,P=0.018)分别是MC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母体产科合并症(OR=2.15,P=0.006)和剖宫产分娩(OR=0.45,P=0.020)分别是DC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论:MC双胎新生儿结局更差。不同绒毛膜性的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存在共性和差异性。通过对危险因素进行密切监测或者及时干预,有可能改善双胎妊娠的围生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性
双胎妊娠
新生儿不良结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6周前分娩的宫内生长受限孕妇羊水促红细胞生成素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
4
2
作者
袁晓兰
刘国成
+3 位作者
张丽
齐一鸣
侯亚萍
段红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2-986,共5页
目的评估孕周在28~36周之间,提前分娩的宫内生长受限(FGR)孕妇羊水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浓度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关系,探讨其在分娩时机选择上的潜在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产科2011年-2016年期间,因合并宫内生长受限而于28~36周期间分娩...
目的评估孕周在28~36周之间,提前分娩的宫内生长受限(FGR)孕妇羊水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浓度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关系,探讨其在分娩时机选择上的潜在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产科2011年-2016年期间,因合并宫内生长受限而于28~36周期间分娩的单胎妊娠孕妇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剖宫产时或剖宫产前一周内采集羊水,测定EPO浓度,按经典划分方法以<27IU/L为正常组,≥27 IU/L为增高组。观察羊水EPO浓度与胎儿生物物理评分,脐动脉多普勒波形异常,血气参数及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对于28~36周分娩的FGR妊娠孕妇而言,羊水EPO浓度增高组的新生儿复合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P=0.002)。相关性分析发现,羊水EPO浓度与脐动脉血PH值(P<0.001,r=-0.908)和碱剩余(P<0.001,r=-0.624)呈负相关关系,与PCO_2呈正相关关系(P<0.001,r=0.631),与PO_2则无明显相关性(P=0.068,r=-0.197)。另外,羊水EPO浓度增高与胎儿生物物理活动评分及脐动脉多普勒波形异常亦无明显的关系。结论对于孕36周前的FGR妊娠孕妇,羊水EPO浓度的异常增高与新生儿不良结局有密切关系。羊水EPO浓度的监测有望成为明确其胎儿缺氧的一个额外指标,可帮助决定分娩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生长受限
促红细胞生成素
羊水
新生儿不良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对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宇
李静
郭艺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5-269,共5页
目的:探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是否对新生儿不良结局产生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后单胎活产的1305例不孕症患者,按照峰值子宫内膜厚度的第10百分位数...
目的:探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是否对新生儿不良结局产生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后单胎活产的1305例不孕症患者,按照峰值子宫内膜厚度的第10百分位数和第90百分位数分为子宫内膜较薄组(子宫内膜厚度≤7.3 mm)、子宫内膜正常组(7.3 mm<子宫内膜厚度≤12.8 mm)和子宫内膜较厚组(子宫内膜厚度>12.8 mm)3组。新生儿不良结局为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以及早产。对新生儿不良结局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调整混杂因素。结果:子宫内膜较薄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和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6.4%、7.6%和5.7%,子宫内膜正常组为4.6%、6.8%和5.7%,子宫内膜较厚组为2.8%、5.7%和5.0%,3组间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厚度对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无影响。结论: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与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中的新生儿不良结局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厚度
新生儿不良结局
出生体重
胎龄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原婷
张婷
王艳艳
王玮
李春芳
李雪兰
苟文丽
韩蓁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17-921,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MC)双胎和双绒毛膜(DC)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的异同点,为临床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双胎妊娠453例。MC双胎121例,合并与不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者分别为66例和55例;DC双胎332例,合并与不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者分别为145例和187例。分别对MC和DC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筛选。结果:1MC双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更高(54.55%vs 43.67%,P=0.040)。2早产(OR=22.08,P=0.000;OR=9.09,P=0.000)和体质量不一致性≥20%(OR=5.15,P=0.006;OR=3.27,P=0.001)是MC和DC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共同危险因素。脐血流异常(OR=6.68,P=0.004)和初产(OR=0.28,P=0.018)分别是MC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母体产科合并症(OR=2.15,P=0.006)和剖宫产分娩(OR=0.45,P=0.020)分别是DC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论:MC双胎新生儿结局更差。不同绒毛膜性的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存在共性和差异性。通过对危险因素进行密切监测或者及时干预,有可能改善双胎妊娠的围生儿预后。
关键词
绒毛膜性
双胎妊娠
新生儿不良结局
危险因素
Keywords
Chorionicity
Twin pregnancy
Adverse neonatal outcome
Risk factor
分类号
R714.23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6周前分娩的宫内生长受限孕妇羊水促红细胞生成素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
4
2
作者
袁晓兰
刘国成
张丽
齐一鸣
侯亚萍
段红丽
机构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2-986,共5页
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项目(编号:B2017057)
文摘
目的评估孕周在28~36周之间,提前分娩的宫内生长受限(FGR)孕妇羊水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浓度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关系,探讨其在分娩时机选择上的潜在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产科2011年-2016年期间,因合并宫内生长受限而于28~36周期间分娩的单胎妊娠孕妇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剖宫产时或剖宫产前一周内采集羊水,测定EPO浓度,按经典划分方法以<27IU/L为正常组,≥27 IU/L为增高组。观察羊水EPO浓度与胎儿生物物理评分,脐动脉多普勒波形异常,血气参数及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对于28~36周分娩的FGR妊娠孕妇而言,羊水EPO浓度增高组的新生儿复合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P=0.002)。相关性分析发现,羊水EPO浓度与脐动脉血PH值(P<0.001,r=-0.908)和碱剩余(P<0.001,r=-0.624)呈负相关关系,与PCO_2呈正相关关系(P<0.001,r=0.631),与PO_2则无明显相关性(P=0.068,r=-0.197)。另外,羊水EPO浓度增高与胎儿生物物理活动评分及脐动脉多普勒波形异常亦无明显的关系。结论对于孕36周前的FGR妊娠孕妇,羊水EPO浓度的异常增高与新生儿不良结局有密切关系。羊水EPO浓度的监测有望成为明确其胎儿缺氧的一个额外指标,可帮助决定分娩的时间。
关键词
宫内生长受限
促红细胞生成素
羊水
新生儿不良结局
Keywords
fetal growth restriction
erythropoietin
amniotic fluid
adverse neonatal outcome
分类号
R714.5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对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宇
李静
郭艺红
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5-26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71409)
河南省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72102310009)
河南省医药卫生科技攻关项目(201701005)。
文摘
目的:探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是否对新生儿不良结局产生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后单胎活产的1305例不孕症患者,按照峰值子宫内膜厚度的第10百分位数和第90百分位数分为子宫内膜较薄组(子宫内膜厚度≤7.3 mm)、子宫内膜正常组(7.3 mm<子宫内膜厚度≤12.8 mm)和子宫内膜较厚组(子宫内膜厚度>12.8 mm)3组。新生儿不良结局为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以及早产。对新生儿不良结局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调整混杂因素。结果:子宫内膜较薄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和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6.4%、7.6%和5.7%,子宫内膜正常组为4.6%、6.8%和5.7%,子宫内膜较厚组为2.8%、5.7%和5.0%,3组间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厚度对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无影响。结论: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与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中的新生儿不良结局无关。
关键词
子宫内膜厚度
新生儿不良结局
出生体重
胎龄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
Keywords
endometrial thickness
neonatal adverse outcome
birth weight
gestational age
intrauterine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husband sperm
分类号
R711.6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
原婷
张婷
王艳艳
王玮
李春芳
李雪兰
苟文丽
韩蓁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36周前分娩的宫内生长受限孕妇羊水促红细胞生成素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关系
袁晓兰
刘国成
张丽
齐一鸣
侯亚萍
段红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对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
刘宇
李静
郭艺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