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现状、困境及对策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宗萍 段成荣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12期21-24,共4页
当前,新生代流动人口呈现不同以往的特点,如外出流动年龄小且很少返乡、受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等,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就业弱势地位未得到改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保障问题、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因此有必要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深入开... 当前,新生代流动人口呈现不同以往的特点,如外出流动年龄小且很少返乡、受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等,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就业弱势地位未得到改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保障问题、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因此有必要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深入开展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研究,以准确把握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生存发展状况,及时发现新情况,探索解决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流动人口 现状 困境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转化:新生代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实证研究及其政策意涵 被引量:27
2
作者 梁土坤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159,共9页
本文基于南开大学"2013年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对策研究问卷调查"的数据,对新生代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并与老生代流动人口的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经济因素对老生代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然而,与之不... 本文基于南开大学"2013年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对策研究问卷调查"的数据,对新生代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并与老生代流动人口的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经济因素对老生代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然而,与之不同的是,职业类型、家庭人均月收入、住房公积金等代表经济因素的指标对新生代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不显著。而且,信用卡消费、人均居住面积、居住质量、对城市生活水平的满意度、流入地亲人数、朋友中的本地人数量、日常生活中与本地人的交往频繁程度等代表社会适应因素的指标对新生代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但是,这些社会适应因素对老生代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则较为有限。由此可见,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相对于老生代流动人口而言,新生代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由经济吸引向社会适应转化。具体而言,新生代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社会适应因素体现在消费方式、居住环境、情感纽带、社会融入、城市评价等五个方面。因此,可以通过增进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社会适应从而提高其定居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流动人口 定居意愿 社会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新趋势 被引量:10
3
作者 董敬畏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9-194,共6页
当前学界的新生代流动人口研究,国家暨管理取向的研究居多,即多以管控视角为中心,反而忽视流动人口本身在国家、资本之间游走的主体性,忽视流动人口在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发展趋势。文章以风险社会为理论背景,以个体化为考察视角,分析了当... 当前学界的新生代流动人口研究,国家暨管理取向的研究居多,即多以管控视角为中心,反而忽视流动人口本身在国家、资本之间游走的主体性,忽视流动人口在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发展趋势。文章以风险社会为理论背景,以个体化为考察视角,分析了当代中国新生代流动人口新的发展趋势及这种趋势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流动人口 个体化 趋势 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流动人口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秀艳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9-46,共8页
新生代流动人口日渐成长为流动人口的中流砥柱,在流量、流向、结构等方面的特征代表着人口流动迁移变动的新趋势,在家庭化迁移的流迁模式、在流入地居住长期化的趋势等方面均表现得更为突出,其社会管理模式亟待随群体特征的发展变化而... 新生代流动人口日渐成长为流动人口的中流砥柱,在流量、流向、结构等方面的特征代表着人口流动迁移变动的新趋势,在家庭化迁移的流迁模式、在流入地居住长期化的趋势等方面均表现得更为突出,其社会管理模式亟待随群体特征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推进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创新,不仅面临流动人口管理中普遍性、共同性的问题,而且存在特殊性、差异性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观念认识上的差异与误区、梦想现实间的冲突与张力、制度政策上的缺位与滞后等。因此,在推进思路上,应着重强调多角度、多层面分析研究群体特征,持续改革创新、消除制度障碍,并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积极培育公民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流动人口 社会管理创新 群体特征 政策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流动人口群体性事件参与风险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尹木子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4-61,53,共9页
本文利用2013年北京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考察新生代流动人口参与直接利益和非直接利益两类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新生代流动人口参与直接利益和非直接利益群体性事件的具体诱因存在较大差异,非直接利益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因素... 本文利用2013年北京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考察新生代流动人口参与直接利益和非直接利益两类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新生代流动人口参与直接利益和非直接利益群体性事件的具体诱因存在较大差异,非直接利益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公平感是诱发新生代流动人口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心理根源,而新生代流动人口对于政府的信任感与群体性事件密切相关。因此,政府是解决新生代流动人口群体性事件的主导力量,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应该承担重要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流动人口 群体性事件 不公平感 信任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生代流动人口通婚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郑睿臻 梁海艳 罗迈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7-53,40,共8页
本文使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新生代流动人口通婚圈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全景式描述分析,并针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特点,对通婚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构建多项式logistic模型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流动范围、... 本文使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新生代流动人口通婚圈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全景式描述分析,并针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特点,对通婚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构建多项式logistic模型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流动范围、年龄、性别、流入地与流出地类型以及在流入地居住时间等因素都会对新生代流动人口地理通婚圈产生显著的影响,但这些因素在不同群体特征的新生代流动人口中又略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流动 新生代流动人口 地理通婚圈 空间可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生育期望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7
作者 曹锐 《西北人口》 CSSCI 2012年第2期103-107,113,共6页
本文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历史与流动人口主体的转变为背景,提出本文的研究对象新生代流动人口。根据实证调查资料,提出新生代流动人口生育期望的理论假设,运用定量统计的方法,从期望生育数量、生育时间、生育目的、性别偏好等4个方面... 本文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历史与流动人口主体的转变为背景,提出本文的研究对象新生代流动人口。根据实证调查资料,提出新生代流动人口生育期望的理论假设,运用定量统计的方法,从期望生育数量、生育时间、生育目的、性别偏好等4个方面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生育期望现状进行描述分析,指出新生代流动人口与传统流动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村人口生育期望的异同。以生育期望的四个方面为因变量分别建立回归模型,解释个人背景、婚育状况以及流动经历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生育期望的影响,最后提出改善新生代流动人口生育期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流动人口 生育期望 性别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适应对新生代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三维分析及政策意涵 被引量:6
8
作者 梁土坤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28,共10页
新生代流动人口逐渐成为流动人口主体,其幸福感不但是其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也会对中国城镇化进程、水平及其质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等产生重要影响。从住房条件、社区环境、城市评价等3个维度来分析环境适应对新生代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 新生代流动人口逐渐成为流动人口主体,其幸福感不但是其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也会对中国城镇化进程、水平及其质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等产生重要影响。从住房条件、社区环境、城市评价等3个维度来分析环境适应对新生代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建立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实证分析模型,在与老生代流动人口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其具体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与老生代流动人口的情况完全不同,只有住房条件中建筑类型和住房产权因素,社区环境中的物业服务和邻里友好态度等社区态度因素、超市便利程度等生活条件因素,城市评价因素中生活水平评价等因素对新生代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应根据新生代流动人口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其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适应 主观幸福感 新生代流动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冰箱产品设计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于金月 沈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2-219,共8页
目的在中国新生代流动人口逐年增加,流动时期大幅增长的背景下,结合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生活形态研究,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冰箱产品痛点需求进行全新的探索,提出冰箱产品再设计策略,指导面向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冰箱产品设计,提升新生代流动人... 目的在中国新生代流动人口逐年增加,流动时期大幅增长的背景下,结合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生活形态研究,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冰箱产品痛点需求进行全新的探索,提出冰箱产品再设计策略,指导面向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冰箱产品设计,提升新生代流动人口在流动期间的生活质量。方法以Plummer生活形态36层次表为理论基础,参考吴垠教授的VALS-China中国居民分群范式研究过程,将新生代流动人口分为追求时尚健康型、乐观网络达人型和重社交强消费型三大族群,并结合三大族群人口统计变量、媒体接触变量、冰箱产品使用习惯等进行提问及数据收集与分析。结论得出三大族群在冰箱产品上的共同需求及差异性需求,提出现有冰箱产品再设计的方向,并提供了一定的设计策略建议,制定出面向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冰箱产品设计改进策略,为面向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冰箱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流动人口 统计分析 生活形态 三大族群 冰箱产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高学历流动人口的流向选择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36
10
作者 杨雪 樊洺均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77,共14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流动人口的人员构成趋于多元化,特别是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高学历流动人口在不断增加,与普通流动人口相比,该群体在劳动力市场具有更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及更强的竞争力。在新时代人才竞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流动人口的人员构成趋于多元化,特别是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高学历流动人口在不断增加,与普通流动人口相比,该群体在劳动力市场具有更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及更强的竞争力。在新时代人才竞争背景下,新生代高学历群体已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作为年轻的创造性阶层,其未来流向选择对促进城市经济高速发展、提升国民收入水平、优化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新生代高学历流动人口流入地进行分析,发现该群体在流入地选择上主要集中于京津冀、江浙沪、粤闽桂、川渝黔、晋皖豫等五大区域。基于二元经济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新劳动力迁移理论,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本文从个体、流动与经济层面分析这一群体的多维特征及各因素对高学历流动人口流向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因素、流动因素及经济因素均对该群体流向选择产生显著影响;家庭人口数对流向选择影响程度最高,户口性质其次。性别对新生代高学历流动人口的流向选择影响显著,但影响程度较弱;流动范围对京津冀和江浙沪地区流向选择影响最显著;经济因素对于新生代高学历流动人口流向选择的影响尤为显著,经济发达、月收入高的区域对于人才具有聚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学历 新生代流动人口 流向选择 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城市融合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芳名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7-69,共3页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如何融入城市,是我国新型城市化建设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国农村流动人口是社会流动人口的主要部分,而相较于老一辈农村流动人口,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则呈现出新的特征,影响新型城市化人的城市融合过程。本文通过分析新...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如何融入城市,是我国新型城市化建设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国农村流动人口是社会流动人口的主要部分,而相较于老一辈农村流动人口,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则呈现出新的特征,影响新型城市化人的城市融合过程。本文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城市融合特征,把握我国新型城镇化农村流动人口状况,并在此基础上,从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自身属性和人口流入地两个方面,分析城市融合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流动人口 农村流动人口 城市融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外出动因与行动选择 被引量:169
12
作者 罗霞 王春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1期109-113,共5页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是一个被忽视了的群体,但是它们已经成为我国社会转型和变迁过程中迫切需要给予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外出原因与行动选择的关系上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现象以及对我国社会的影响,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结果发现...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是一个被忽视了的群体,但是它们已经成为我国社会转型和变迁过程中迫切需要给予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外出原因与行动选择的关系上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现象以及对我国社会的影响,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结果发现仅用一种原因很难解释农村人口选择外出的行为,而是在不同阶段他们外出的动因是不同的,用经济理性、劳动力剩余或者普遍贫困等理论难以解释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行为。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在外出过程中不断地建构他们外出的理由。所以要从过程或动态的角度来理解新生代农村人口外出的行动和原因,才能真正把握住这一群体特征以及他们的行为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 外出动因 行动选择 中国 经济理性 劳动力剩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内部生活满意度差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汤爽爽 冯建喜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61,共10页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正逐渐成为中国农村流动人口的主体。与老一代相比,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具有较为不同的客观经济社会属性和主观认知特征,而其生活满意度又将影响其未来的市民化决策。本文基于2012年江苏省外出青年农村流动人口调研,...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正逐渐成为中国农村流动人口的主体。与老一代相比,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具有较为不同的客观经济社会属性和主观认知特征,而其生活满意度又将影响其未来的市民化决策。本文基于2012年江苏省外出青年农村流动人口调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内部已出现较为明显的年龄差异。对于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因子,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客观属性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而主观认知的不同则更多体现了时代背景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 生活满意度 结构方差模型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新生代农民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琢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3-66,共4页
城乡一体化的实质是城乡人口的一体化,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农民流动人口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成为融入城镇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但农民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存在很多机制障碍,如社会保障制度的制约、教育制度非全覆... 城乡一体化的实质是城乡人口的一体化,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农民流动人口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成为融入城镇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但农民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存在很多机制障碍,如社会保障制度的制约、教育制度非全覆盖、住房制度无体现以及社会资本限制等,需要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教育制度,从而改善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制度因素,而农民流动人口也需要主动利用和提升个人人力资本、调整自我不良心态。从而扩大新生代农村人口在城市的社会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 城市融入 公共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梯度变动与影响机制 被引量:49
15
作者 盛亦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8-136,共9页
随着城乡利益格局的变化,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呈现出新的特征,其变动与城市类型密切相关。利用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表现出随流入地的城市类型而梯度变动的特征,即呈现出在大城市的居留意愿强,中小城市... 随着城乡利益格局的变化,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呈现出新的特征,其变动与城市类型密切相关。利用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表现出随流入地的城市类型而梯度变动的特征,即呈现出在大城市的居留意愿强,中小城市的流动性强和特大城市的返乡意愿强的特征,大城市是新生代流动人口实现留城理想与个人发展最佳的平台。但是总的来说,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流动行为与第一代流动人口同中存异,没有出现根本性的改变。利用多层模型,对新生代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城市类型、经济收入、社会融入与身份认同、家庭迁居、户籍可获得性是影响居留意愿的重要因素。此外,户籍可获得性与新生代流动人口身份认同交互作用显著的影响了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并进一步增强了居留意愿在不同城市类型的差异。这体现出户籍制度对流动者的影响逐步由早期的福利隔绝向心理隔绝转变。对不同城市类型新生代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差异进行量化分析发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流动者的居留意愿呈现刚性,而超大城市和中小城市流动者居留意愿具有弹性。根据上述分析提出政策建议:将大城市作为吸纳流动人口的主导区域构建城市发展规划策略,发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集聚效应,促进区域的产业发展;在城市社区建设和城市文明建设方面,为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的相互融合提供政策支持;依托政府、社会组织与学校,提升新生代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留意愿 新生代流动人口 城市类型 梯度变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效应及政策评价 被引量:16
16
作者 盛亦男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7-74,共8页
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可能产生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发现从未来的人口流动的趋势来看,大部分的流动人口将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包括超大城市)居留。一代流动人口的返乡意愿相对更强,会加重农村的养老负担,新生代流动人口在城市长期居留的意... 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可能产生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发现从未来的人口流动的趋势来看,大部分的流动人口将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包括超大城市)居留。一代流动人口的返乡意愿相对更强,会加重农村的养老负担,新生代流动人口在城市长期居留的意愿更强,将为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包括超大城市)带来巨大的人口压力。应用倾向值分析方法对外来人口调控政策进行评价,发现城市的外来人口调控政策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作用比较有限。分析其原因,发现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顺应了城市化和产业集聚的规律,流动者个体选择与城市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城市的人口压力不断增加,一些现行的人口调控政策措施有待完善,上述问题使大城市的人口疏解政策效果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留意愿 新生代流动人口 政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籍管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城市化——基于城市特征与流动人口监测数据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30
17
作者 刘欢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0-74,共15页
本文在理论分析户籍管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城市化影响的基础上,利用2015年240个城市特征数据与2016年流动人口监测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户籍管制抑制了流动人口迁移的稳定性与完整性,是城市选择性吸纳高禀赋人口的... 本文在理论分析户籍管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城市化影响的基础上,利用2015年240个城市特征数据与2016年流动人口监测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户籍管制抑制了流动人口迁移的稳定性与完整性,是城市选择性吸纳高禀赋人口的重要制度工具。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助于促进流动人口自身稳定与家庭完整迁移,但基本公共服务的正向作用不足以抵消户籍管制的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还发现户籍管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流动人口迁移稳定性与完整性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户籍管制制约了新生代流动人口迁移的稳定性与完整性,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则有利于新生代流动人口与高禀赋人口的稳定与完整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管制 基本公共服务 城市化 新生代流动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