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剖面新生代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相意义
1
作者
潘邵敏
安凯旋
+2 位作者
胡逸豪
张文静
林秀斌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334,共11页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内部最大的沉积盆地,现保存有超万米厚的新生代沉积物,这些沉积物的沉积相演化反映了高原生长过程和气候环境变化,一直是研究热点。前人研究主要关注沉积地层的描述和沉积相的定性判定,对于沉积相判定的定量研究仍...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内部最大的沉积盆地,现保存有超万米厚的新生代沉积物,这些沉积物的沉积相演化反映了高原生长过程和气候环境变化,一直是研究热点。前人研究主要关注沉积地层的描述和沉积相的定性判定,对于沉积相判定的定量研究仍有待深入。为了定量判定沉积相,文章在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剖面的下干柴沟组至狮子沟组采集了典型砂岩样品开展粒度分析,利用萨胡判别式、粒度频率分布曲线、粒度端元分析与累积分布曲线等方法,揭示该剖面新生代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的搬运介质、搬运方式与沉积相。文章结果表明,大红沟剖面自下干柴沟组至上油砂山组主要为水下浅湖相沉积环境,且湖泊水动力条件由强到弱依次为下干柴沟组、上油砂山组、上干柴沟组、下油砂山组;而狮子沟组主要为陆上河流相沉积环境。大红沟剖面新生代下干柴沟组至上油砂山组水下浅湖相沉积物主要包括四种搬运组分,分别为湖泊背景悬浮组分和外来水下分支河道浊流悬浮组分、细砂跃移组分、粗砂滚动组分组成;狮子沟组陆上河流相沉积物也主要包括四种搬运组分,分别为河流背景悬浮组分和外来冲洪积浊流悬浮组分、细砂跃移组分、粗砂滚动组分组成。文章结果为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物的沉积相判定提供了基于粒度分析数据的定量约束,同时也为定量表征沉积相提供了分析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新生代沉积物
粒度分析
沉积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海浙东坳陷新生代沉积物源区特征初探
2
作者
林志强
蔡洪正
《海洋地质动态》
1986年第4期4-4,共1页
浙东坳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的中部,总体形状大致平行于浙江海岸线而呈北北东向,其南北长约400多公里,东西宽200—300多公里,面积约10余万平方公里。该坳陷是我局最先进行油气普查的地区,1980年以来已钻探多口井(其中石油工业部钻井一口)...
浙东坳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的中部,总体形状大致平行于浙江海岸线而呈北北东向,其南北长约400多公里,东西宽200—300多公里,面积约10余万平方公里。该坳陷是我局最先进行油气普查的地区,1980年以来已钻探多口井(其中石油工业部钻井一口)。我局在浙东坳陷西南的平湖构造上已首次获得工业油气流,它标志着东海油气普查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东坳陷
东海陆架盆地
新生代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海及邻近海区油气钻探概况
3
作者
陶国保(编)
黄信一(编)
任正平(编)
《海洋地质动态》
1985年第5期15-18,共4页
东海是世界上尚未开发的陆架区之一。1968年10—11月间,美国海军海洋局和联合国亚洲与远东经济委员会对东海、黄海及琉球弧—沟地区进行地球物理调查,揭示了东海是一个面积大、新生代沉积物巨厚的盆地,可能是世界上油气最丰富的海区之...
东海是世界上尚未开发的陆架区之一。1968年10—11月间,美国海军海洋局和联合国亚洲与远东经济委员会对东海、黄海及琉球弧—沟地区进行地球物理调查,揭示了东海是一个面积大、新生代沉积物巨厚的盆地,可能是世界上油气最丰富的海区之一。因而引起了石油国经济界的关注,也促使了南朝鲜和日本对我国黄海、东海海域提出争议,并私自划界和租让给外国石油公司进行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钻探
东海
新生代沉积物
地球物理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剖面新生代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相意义
1
作者
潘邵敏
安凯旋
胡逸豪
张文静
林秀斌
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
出处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334,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集成项目(U22B6002)
面上项目(42372245)联合资助。
文摘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内部最大的沉积盆地,现保存有超万米厚的新生代沉积物,这些沉积物的沉积相演化反映了高原生长过程和气候环境变化,一直是研究热点。前人研究主要关注沉积地层的描述和沉积相的定性判定,对于沉积相判定的定量研究仍有待深入。为了定量判定沉积相,文章在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剖面的下干柴沟组至狮子沟组采集了典型砂岩样品开展粒度分析,利用萨胡判别式、粒度频率分布曲线、粒度端元分析与累积分布曲线等方法,揭示该剖面新生代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的搬运介质、搬运方式与沉积相。文章结果表明,大红沟剖面自下干柴沟组至上油砂山组主要为水下浅湖相沉积环境,且湖泊水动力条件由强到弱依次为下干柴沟组、上油砂山组、上干柴沟组、下油砂山组;而狮子沟组主要为陆上河流相沉积环境。大红沟剖面新生代下干柴沟组至上油砂山组水下浅湖相沉积物主要包括四种搬运组分,分别为湖泊背景悬浮组分和外来水下分支河道浊流悬浮组分、细砂跃移组分、粗砂滚动组分组成;狮子沟组陆上河流相沉积物也主要包括四种搬运组分,分别为河流背景悬浮组分和外来冲洪积浊流悬浮组分、细砂跃移组分、粗砂滚动组分组成。文章结果为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物的沉积相判定提供了基于粒度分析数据的定量约束,同时也为定量表征沉积相提供了分析流程。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新生代沉积物
粒度分析
沉积
特征
Keywords
Qaidam Basin
Cenozoic sediments
grain-size analysis
sedimentary facies
分类号
P736.2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海浙东坳陷新生代沉积物源区特征初探
2
作者
林志强
蔡洪正
机构
海洋地质调查局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86年第4期4-4,共1页
文摘
浙东坳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的中部,总体形状大致平行于浙江海岸线而呈北北东向,其南北长约400多公里,东西宽200—300多公里,面积约10余万平方公里。该坳陷是我局最先进行油气普查的地区,1980年以来已钻探多口井(其中石油工业部钻井一口)。我局在浙东坳陷西南的平湖构造上已首次获得工业油气流,它标志着东海油气普查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关键词
浙东坳陷
东海陆架盆地
新生代沉积物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海及邻近海区油气钻探概况
3
作者
陶国保(编)
黄信一(编)
任正平(编)
机构
不详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85年第5期15-18,共4页
文摘
东海是世界上尚未开发的陆架区之一。1968年10—11月间,美国海军海洋局和联合国亚洲与远东经济委员会对东海、黄海及琉球弧—沟地区进行地球物理调查,揭示了东海是一个面积大、新生代沉积物巨厚的盆地,可能是世界上油气最丰富的海区之一。因而引起了石油国经济界的关注,也促使了南朝鲜和日本对我国黄海、东海海域提出争议,并私自划界和租让给外国石油公司进行勘探。
关键词
油气钻探
东海
新生代沉积物
地球物理调查
分类号
TE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P744.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剖面新生代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相意义
潘邵敏
安凯旋
胡逸豪
张文静
林秀斌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东海浙东坳陷新生代沉积物源区特征初探
林志强
蔡洪正
《海洋地质动态》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东海及邻近海区油气钻探概况
陶国保(编)
黄信一(编)
任正平(编)
《海洋地质动态》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