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库车新生代构造性质和变形时间 |
卢华复
贾东
陈楚铭
刘志宏
王国强
贾承造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1999 |
202
|
|
2
|
帕米尔构造结及邻区的晚新生代构造与现今变形 |
陈杰
李涛
李文巧
袁兆德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91
|
|
3
|
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初析 |
陈正乐
鲁克改
王果
陈柏林
王国荣
郑恩玖
崔玲玲
丁文君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46
|
|
4
|
中国西南天山山前的晚新生代构造与地震活动 |
陈杰
丁国瑜
Burbank
D.W.
Scharer
K.
Rubin
C.
Sobel
E.
曲国胜
沈军
尹金辉
赵瑞斌
|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64
|
|
5
|
天山两侧山前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成因刍议 |
陈正乐
鲁克改
王果
陈柏林
李丽
蒋荣宝
崔玲玲
宫红良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7
|
|
6
|
准噶尔盆地北部新生代构造活动特征及其对砂岩型铀矿的控制作用 |
陈正乐
刘健
宫红良
郑恩玖
王新华
潘锦华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9
|
|
7
|
粤北下庄矿田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铀成矿的影响 |
王军
赖中信
张辉仁
汤世凯
杨坤光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7
|
|
8
|
天山南北两侧山前坳陷带中新生代构造特征与地震 |
赵瑞斌
杨主恩
周伟新
郭芳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36
|
|
9
|
上扬子西部地区新生代构造活动的低温热年代学特征 |
雷永良
贾承造
李本亮
陈竹新
石昕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1
|
|
10
|
东沙群岛海区晚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对弧-陆碰撞的响应 |
吴时国
刘展
王万银
郭军华
Lüdmann T
Wong H K
|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31
|
|
11
|
从红河剪切带走滑运动看东亚大陆新生代构造 |
张连生
钟大赉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80
|
|
12
|
新疆库车黑英山地区晚新生代构造运动及其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控制作用初析 |
陈正乐
李细根
宫红良
李丽
王国荣
李晓红
逄纬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6 |
7
|
|
13
|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的物理模拟 |
周建勋
徐凤银
朱战军
|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5
|
|
14
|
成都平原的晚新生代构造 |
李永昭
郭兵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9
|
|
15
|
南海北部磁异常特征及对前新生代构造的指示 |
吴招才
高金耀
李家彪
张涛
沈中延
杨春国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9
|
|
16
|
挤压造山带中的伸展构造及其成因——以滇中地区晚新生代构造为例 |
王刚
王二七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9
|
|
17
|
塔西南与塔吉克盆地新生代构造与油气聚集 |
王素华
钱祥麟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6
|
|
18
|
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和第四纪研究的进展及问题讨论 |
袁道阳
张培震
|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0
|
|
19
|
新生代构造与羌塘盆地油气保存 |
南征兵
李永铁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
2008 |
6
|
|
20
|
基于平面砂箱实验对黄骅盆地新生代构造成因的新解释 |
周建勋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
1999 |
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