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2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际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方鸣 余娟清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41,共11页
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对促进农民高质量就业、实现乡村振兴以及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选取Tobit模型,探讨代际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亲代经济... 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对促进农民高质量就业、实现乡村振兴以及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选取Tobit模型,探讨代际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亲代经济支持与亲代家务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具有显著提升效应;子代家务支持、子代经济支持和双向情感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2)社会资本和自信心效应是代际支持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的两条重要途径。(3)代际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的影响在人力资本、居住安排及家庭收入状况等方面表现出明显异质性。研究结论可为推动返乡创业、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系统优化返乡创业扶持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代际支持 新生代农民工 返乡创业 创业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帮扶问题探究
2
作者 王李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92,共3页
通过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渗透与传导,能够有效带动城乡邻里的经济发展,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创业新生代农民工不仅面临资金周转的困难,更有创业能力不足等系列问题,此类问题的有效解决路径应从微观主体能力的角度予以关注... 通过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渗透与传导,能够有效带动城乡邻里的经济发展,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创业新生代农民工不仅面临资金周转的困难,更有创业能力不足等系列问题,此类问题的有效解决路径应从微观主体能力的角度予以关注,对创业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特定群体开展能力帮扶,实质就是对其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实现“扶志+扶智+扶商”的“能力帮扶”,达到标本兼治助力新生代农民创业成功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创业 能力帮扶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零工就业加剧新生代农民工过度劳动了吗
3
作者 马红梅 毛德姿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0,共10页
基于2023年滇黔桂三省区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平台零工就业对新生代农民工过度劳动的影响。区别于传统就业模式,文章以数字平台的零工经济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过度劳动问题。研究发现:平台零工... 基于2023年滇黔桂三省区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平台零工就业对新生代农民工过度劳动的影响。区别于传统就业模式,文章以数字平台的零工经济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过度劳动问题。研究发现:平台零工就业显著提高了新生代农民工过度劳动概率,该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平台零工就业加剧过度劳动的影响更多存在于低家庭参与程度和低数字技能水平的个体中。机制分析显示,弹性工作和社会保障是平台零工就业加剧过度劳动的重要影响机制。进一步讨论发现,平台零工就业对新生代农民工过度劳动时间深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鉴于此,有必要制定针对性对策改善平台零工经济下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和福利待遇,以期促进平台零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零工就业 过度劳动 新生代农民工 弹性工作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耗抑或改善:平台灵活就业与新生代农民工健康——基于滇黔桂三省区的调查
4
作者 马红梅 尚嘉豪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101,共11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平台灵活就业迅速兴起,引发了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健康的关注。基于滇黔桂三省区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内生处理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平台灵活就业对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台灵活就业显著提...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平台灵活就业迅速兴起,引发了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健康的关注。基于滇黔桂三省区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内生处理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平台灵活就业对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台灵活就业显著提高了农民工的健康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平台灵活就业的健康促进效应在省会城市、受教育程度较低及主动选择就业的农民工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平台灵活就业通过收入提升效应、环境改善效应和工作平衡效应,提升农民工的健康状况。进一步分析显示,平台灵活就业对健康水平的影响呈上升趋势,但工作时间的增加会抑制平台灵活就业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据此提出了支持和规范发展平台灵活就业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灵活就业 新生代农民工健康 新就业形态 内生处理效应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比例逐年递减 城市定居意愿强烈 新生代农民工发展新特点调查 被引量:5
5
作者 邓希泉 郭元凯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59,共6页
在青年人口结构变化、零工经济兴起、青年群体内部差异性增强等综合影响下,新生代农民工在群体样态、群体需求、群体意识、群体行为等方面呈现出新特征。通过对该群体进行两次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发展具有五方面的特征... 在青年人口结构变化、零工经济兴起、青年群体内部差异性增强等综合影响下,新生代农民工在群体样态、群体需求、群体意识、群体行为等方面呈现出新特征。通过对该群体进行两次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发展具有五方面的特征:群体比例逐年递减,务工年龄不断提高;城市定居意愿强烈,家庭迁徙现象增加;就业“脱实向虚”,身份向新型产业从业者转变;生活方式不断更新,价值观念更加趋于多元;自主意识不断增强,阶层诉求日益增多。同时面临着就业稳定性整体不高、生育意愿低、住房保障覆盖较低、心理融入难、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等问题。建议从系统谋划新生代农民工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研判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及就业走向、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家庭变量和基本公共服务、畅通社会阶层双向流动渠道、加大媒体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方面精准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青年高质量发展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县域新生代农民工家庭的县域市民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钰 佴彩霞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21,共7页
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家庭如何在县城实现市民化是一个焦点议题。聚焦西南县域新生代农民工家庭的生活与生产实践,可洞察我国城乡社会转型之微观动态与深层逻辑。根据空间层面上不同家业关系,形成家业分工、家业兼顾和家... 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家庭如何在县城实现市民化是一个焦点议题。聚焦西南县域新生代农民工家庭的生活与生产实践,可洞察我国城乡社会转型之微观动态与深层逻辑。根据空间层面上不同家业关系,形成家业分工、家业兼顾和家业分离三种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县域市民化策略。从女性、儿童、老人角度审视其特征,研究发现,围绕子女教育以向上的社会流动为家庭发展之核心目标,县城共居并稳定就业是最理想的家庭县域市民化策略。如果缺乏在地化就业机会与稳定收入作为支撑,实现家庭县域市民化就会潜藏多重危机,因此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推进住房与就业城镇化同步转型,是新生代农民工家庭扎根县城实现市民化与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应有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新生代农民工家庭 县域市民化 安家立业 县域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高质量就业的关键因素与解决措施
7
作者 刘健 姚志 《农业展望》 2024年第10期69-75,共7页
一直以来,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保障是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分析农民工就业政策演化,从人力资本理论和推拉理论出发,探讨了影响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关键问题:一是人力资源问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蕴藏的人力资本质量是影响其就业质量的关键因... 一直以来,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保障是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分析农民工就业政策演化,从人力资本理论和推拉理论出发,探讨了影响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关键问题:一是人力资源问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蕴藏的人力资本质量是影响其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二是培训内容问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与需求不匹配;三是就业环境问题,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环境不稳定。在学习借鉴欧盟及泰国处理移民工人的政策法令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对策建议: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知识教育,提高文化水平;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新职业新业态和新技术培训,培养实用型人才;强化返乡就业创业新生代农民工的政策支持和激励,优化创业就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高质量就业 推拉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 职业技能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再生产与乡村发展——基于打工地和输出地的城乡多点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欧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71,共21页
新生代农民工“离土出村”之后,其家庭再生产安排深刻影响乡村发展。基于打工地和输出地的城乡多点研究发现,由于打工城市的排斥,新生代农民工将家庭再生产嵌入乡村社会,形成代际联系紧密的直系留守家庭,通过拓展留守家庭经营、为下一... 新生代农民工“离土出村”之后,其家庭再生产安排深刻影响乡村发展。基于打工地和输出地的城乡多点研究发现,由于打工城市的排斥,新生代农民工将家庭再生产嵌入乡村社会,形成代际联系紧密的直系留守家庭,通过拓展留守家庭经营、为下一代加盖房屋等促进了乡村发展。然而,近年来农民工输出地的县域城镇化提供了新的家庭再生产空间,很大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再生产发生上移,家庭劳动力和家庭经济资源从乡村抽离,造成留守家庭规模锐减、经营萎缩、盖房停滞等乡村空心化现象。与此同时,大量新生代大龄单身男工因难以实现家庭化而陷入家庭再生产残缺,与留守家庭的联系逐渐疏离,不愿参与留守家庭经营和房屋营建,导致农地抛荒、房屋破败、照护危机等乡村发展困境。本研究有助于修正新生代农民工“离土出村”造成乡村空心化的线性变革观点,突显家庭再生产分析对理解其与乡村发展的复杂关系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乡村发展 家庭再生产 县域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初职持续期的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刘娅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24期38-41,共4页
新生代农民工初次就业的持续时间不同且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利用单因素模型的KM生存曲线对河南省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风险偏好、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婚姻状况等因素均会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决策。因此,应尽快完善职业教育... 新生代农民工初次就业的持续时间不同且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利用单因素模型的KM生存曲线对河南省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风险偏好、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婚姻状况等因素均会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决策。因此,应尽快完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农民工教育水平;多渠道、全方位引导农民工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增强农民工的风险意识,助其做好就业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初职持续期 KM生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正当其时
10
作者 薛刚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9期240-242,共3页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差异以及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当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对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影响...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差异以及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当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对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完善政策法规、加强财政支持、优化校企合作、提高参与度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从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新生代农民工 乡村振兴 教育资源 对策建议 质量差异 农村劳动力 农民工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境及对策建议
11
作者 张培鸽 丁文娟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3期78-81,共4页
新生代农民工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经济主体,吸引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成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基于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基于困境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更好推进... 新生代农民工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经济主体,吸引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成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基于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基于困境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更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返乡创业 创业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认知能力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影响
12
作者 赵文淇 《村委主任》 2024年第3期231-233,共3页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如何提升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质量、促进其职业良好发展,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2、2014、2016、2018、2020年6轮调查形成...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如何提升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质量、促进其职业良好发展,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2、2014、2016、2018、2020年6轮调查形成的面板数据,结合新人力资本理论,从社会心理学视角考察了非认知能力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非认知能力的提高显著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表现在职业声望的提高和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在进行面板OLS模型估计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后,结论依然保持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非认知能力 职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份认同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朱政彦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10期124-127,共4页
农民工身份与市民身份的冲突使得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农民工长期在城乡间候鸟迁移。对CFPS调研数据进行研究,检验身份认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政府进一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稳定性提供科学... 农民工身份与市民身份的冲突使得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农民工长期在城乡间候鸟迁移。对CFPS调研数据进行研究,检验身份认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政府进一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稳定性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稳定性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7
14
作者 夏显力 姚植夫 +1 位作者 李瑶 贺强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80,共8页
以西北四省936位新生代农民工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单位性质、对居住条件的满意程度、对城市青年的态度和户籍制度对新生代... 以西北四省936位新生代农民工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单位性质、对居住条件的满意程度、对城市青年的态度和户籍制度对新生代农民工定居城市的意愿有显著影响,此外,婚姻状况、月储蓄、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和原住地经济水平也对新生代农民工迁移城市的意愿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西北地区 迁移因素 定居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经济学思考 被引量:29
15
作者 张秀娥 孙中博 韦韬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7-121,共5页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征表明,家乡人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态度、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能力与外部资源可获得性的担忧,以及返乡创业者的创业现状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征表明,家乡人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态度、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能力与外部资源可获得性的担忧,以及返乡创业者的创业现状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观规范、行为控制能力和主观态度。基于此,在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为了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愿,政府应当担当好导航员、培训员、服务员和宣传员的角色,为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免除其后顾之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返乡创业 意愿 政府角色 城镇化建设 创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与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36
16
作者 张建丽 李雪铭 张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2-88,共7页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当今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基于大连市300名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从外部环境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情况两方面,构建了市民化指标体系,修正了基于C-D函数的市民化进程模型,采用SPSS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当今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基于大连市300名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从外部环境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情况两方面,构建了市民化指标体系,修正了基于C-D函数的市民化进程模型,采用SPSS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定量分析了大连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特点,运用MapInfo作出空间分异图,得出大连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空间分异特征:①市内四个主城区的市民化水平低于副城区;②市中心及其辐射地带市民化水平较低,城乡结合部市民化水平较高;③市民化指标与市民化水平空间分异不匹配。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制度环境处于阻碍阶段,城市居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和接纳程度较好,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已经具备市民化的能力,城乡结合部和副城区(郊区)是其定居城市的最佳区域,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国家、社会应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一个平台,加快农民工到市民的转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市民化进程 定量分析 空间分异 C-D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3
17
作者 石丹淅 赖德胜 李宏兵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36,共6页
基于2012年河南省问卷调查数据,笔者借助欧洲基金会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总体上不高;Porbit和Ordered Probit模型计量... 基于2012年河南省问卷调查数据,笔者借助欧洲基金会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总体上不高;Porbit和Ordered Probit模型计量结果表明,职业类型、工会、工资水平、工作强度、加班情况、培训状况等是影响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因素。建立通畅的信息传递机制、深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关系和谐度等有助于他们尽早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和社会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职业技能培训 就业质量 劳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文化融入现状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39
18
作者 沈蓓绯 纪玲妹 孙苏贵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79,共7页
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已日渐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受教育水平较高,思想活跃开放,渴望融入城市,但是制度的壁垒和文化的差距使他们产生城市"边缘人"的心理困惑。城市融入更为根... 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已日渐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受教育水平较高,思想活跃开放,渴望融入城市,但是制度的壁垒和文化的差距使他们产生城市"边缘人"的心理困惑。城市融入更为根本的是文化认同和文化融入。文化融入是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的根本标志和重要切入口。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文化融入的现实困境和主客观诉求,探讨解决其文化生活匮乏的长效机制和现实路径,发挥文化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意识养成、价值理念塑造、文明素质提升等方面的桥梁作用,将为新生代农民工实现文化融入和城市适应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社会氛围,将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文化融入 城市适应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态度和行为选择 被引量:212
19
作者 李培林 田丰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3,共23页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现已达到约1亿人,成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关键人群。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则等已发生很大变化。本...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现已达到约1亿人,成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关键人群。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则等已发生很大变化。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2008年"全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状况、受教育水平、工作技能、消费特征和地位认同,并重点分析了"代际"(新生代)和"阶层"(农民工)两个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处境、行为取向和社会态度的影响,以及收入、生活压力和社会态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生活压力的变化和个人权利意识的增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态度和行为取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态度 行为选择 生活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技能培训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增长——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晓恒 朱战国 +1 位作者 刘余 周应恒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4-120,共7页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6 704个有外出务工经历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数据,通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模型,纠正以往模型未能有效解决的样本自我选择偏误问题,测算职业技能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6 704个有外出务工经历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数据,通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模型,纠正以往模型未能有效解决的样本自我选择偏误问题,测算职业技能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的影响。在充分保证匹配质量的基础上,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日均工资因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而增加3.157元到3.484元,月工资增幅大约为5.9%。这说明中国实施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职业技能培训对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新生代男性农民工收入的促进作用更强,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在进行新一轮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设计时,应该更多关注这类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职业技能培训 教育 收入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