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原则高度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振 宋香庆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党的二十大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党性、人民性、实践性等原则进行了阐述与强调。从世界现代化史、人类文明史、人类知识演进史的视野来看,中国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最本质变化,就是由现代... 党的二十大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党性、人民性、实践性等原则进行了阐述与强调。从世界现代化史、人类文明史、人类知识演进史的视野来看,中国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最本质变化,就是由现代化的属地空间形态转化为现代化的新主体、新实践形态。这意味着现代化理论经过中国式重构之后,内涵发生了原则性改变。这里的“中国”不仅仅是限定词,亦非一般意义的“个别”,而且直接代表现代文明的中国逻辑与中国行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呈现出具有原则高度的主体,具体体现为通过中国共产党并以社会主义为主体规定性的历史运动、以人民为主体的“五大文明”的现实实践、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体的创造性弘扬等。从现代化与人类文明形态创新的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只有突破“西方文明之光源”,才能真正促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典范,触发基于实践层面的人类文明发展运行模式的整体批判和自我反省,由此形成文明合力,最终将人类整体的生存境遇提升到新文明形态的普遍高度,推动人类新文明视野真正拓展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 新现代文明 原则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