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特提斯域演化对波斯湾超级含油气盆地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朱日祥 张水昌 +7 位作者 万博 张旺 李勇 王华建 罗贝维 柳宇柯 何治亮 金之钧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基于新特提斯构造域动力过程及其所诱发的环境变化,并通过构建“单向列车装货”地球动力学模型,研究全球油气资源最富集的波斯湾含油气盆地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表明:(1)单向俯冲动力过程中波斯湾超级含油气盆地自晚古生代以来长期处于... 基于新特提斯构造域动力过程及其所诱发的环境变化,并通过构建“单向列车装货”地球动力学模型,研究全球油气资源最富集的波斯湾含油气盆地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表明:(1)单向俯冲动力过程中波斯湾超级含油气盆地自晚古生代以来长期处于被动陆缘,区域上形成优越的油气成藏组合发育空间;(2)波斯湾超级含油气盆地在侏罗纪—白垩纪期间长期在低纬度区慢速漂移,在哈德里环流、赤道上升洋流、侏罗纪真极移等全球性地质事件的共同作用下发育了多套叠置的“源-储-盖”组合;(3)新生代以来的前陆盆地演化阶段碰撞破坏作用弱,有利于油气资源保存。在波斯湾超级含油气盆地实例解剖的基础上,提出陆块慢速漂移及在有利气候带长时间留置是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并对特提斯域内其他陆块的油气资源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特提斯构造域 大陆裂解汇聚 单向列车装货模型 环境变化 波斯湾超级含油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特提斯造山带大陆弧岩浆活动对白垩纪-古近纪热室地球的驱动效应
2
作者 张少华 纪伟强 +2 位作者 姜禾禾 陈厚彬 杨石岭 《岩石学报》 2025年第10期3517-3530,共14页
白垩纪中期(100~80Ma)至古近纪(56~47Ma)是地球历史上距今最近、最典型的热室期,该时期全球表层温度显著升高,大气CO_(2)浓度长期维持在高位。然而,其深部驱动机制仍缺乏明确共识。本文通过系统的归纳和梳理之后发现,洋中脊、大火成岩... 白垩纪中期(100~80Ma)至古近纪(56~47Ma)是地球历史上距今最近、最典型的热室期,该时期全球表层温度显著升高,大气CO_(2)浓度长期维持在高位。然而,其深部驱动机制仍缺乏明确共识。本文通过系统的归纳和梳理之后发现,洋中脊、大火成岩省和大陆裂谷等内生系统碳释放过程与以上两个热室期耦合性差。而位于低纬度地区的大陆弧具有高碳/富碳性质,使其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成为地球深部碳释放的关键区域。本文总结的证据表明,该时期位于低纬度的新特提斯构造域内活动大陆弧(科希斯坦-拉达克-冈底斯-鲁希特-苏门答腊一带)在晚白垩世(约100~80Ma)和早始新世(约52~48Ma)经历了两次岩浆活动高峰期,期间伴随着巨量CO_(2)的释放(白垩纪碳释放通量:0.9~3.15Tmol/yr;古近纪碳释放通量:5.94Tmol/yr),进而在白垩纪-古近纪热室地球气候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发挥关键性驱动作用。这一机制深化了我们对深部碳循环与地表气候之间关系的理解,并为认识地质历史时期极端气候事件的形成和深入理解地球深部过程与表层气候系统之间的耦合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室气候 深部碳循环 大陆弧岩浆作用 新特提斯构造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