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新法栽培技术
1
作者 李科孝 赵海侠 +1 位作者 唐国芳 王利 《蔬菜》 2007年第8期15-16,共2页
棚室冬茬番茄栽培,传统的定植方式为大垄双行。冬季光照弱且日照时数短,棚内温度长时间偏低,植株生长发育滞缓,尤其在生长中期,植株高大,株行间相互遮挡,光合效率低,最终导致产品质量较差,产量效益低。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我们... 棚室冬茬番茄栽培,传统的定植方式为大垄双行。冬季光照弱且日照时数短,棚内温度长时间偏低,植株生长发育滞缓,尤其在生长中期,植株高大,株行间相互遮挡,光合效率低,最终导致产品质量较差,产量效益低。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我们进行了“减行增株,摘心换头”新法栽培试验示范,总结出“日光温室冬茬番茄大行距换头整枝新法栽培技术”,改传统的双行定植为单行定植,改原来的单杆整枝为摘心换头新法整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法栽培 番茄栽培 日光温室 越冬茬 技术 定植方式 植株生长发育 摘心换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新法栽培与加工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韩朝正 《农村实用技术》 2011年第2期41-41,共1页
1、概述 1)、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俗称构菌、朴菇、冬菇等,属伞菌目口蘑科金针菇属。金针菇不含叶绿素,不具有光合作用,不能制造碳水化合物,完全可在黑暗环境中生长,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质,如碳水化合物、
关键词 金针菇 加工技术 新法栽培 碳水化合物 光合作用 黑暗环境 有机物质 金钱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法栽培生姜产置高
3
作者 朱广凯 《农村百事通》 2021年第6期34-34,共1页
采用定向高密度平垄双行不培土栽培新技术栽培生姜,可使生姜亩产量由传统栽培方法的2500公斤提高到4000公斤,且生产出来的姜块大、品质佳。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改变栽培行向。将原来栽培的东西行向、随意排放姜种改为南北行向、... 采用定向高密度平垄双行不培土栽培新技术栽培生姜,可使生姜亩产量由传统栽培方法的2500公斤提高到4000公斤,且生产出来的姜块大、品质佳。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改变栽培行向。将原来栽培的东西行向、随意排放姜种改为南北行向、东西方向排放姜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新技术 行向 传统栽培方法 生姜 姜种 亩产量 新法栽培 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水西瓜新法栽培技术
4
作者 王世强 《农村科学实验》 2013年第6期22-22,共1页
一、西瓜整枝新技术西瓜多为3蔓整枝,即1主2副和双蔓整枝。这两种整枝技术生长中后期,往往分不清主蔓或侧蔓,结瓜部位不易确定,瓜蒂细小并且短,花冠小而弱,易出现小型瓜或畸形瓜。基于这一现象我们推广如下方法:1.待主蔓生长到30厘米... 一、西瓜整枝新技术西瓜多为3蔓整枝,即1主2副和双蔓整枝。这两种整枝技术生长中后期,往往分不清主蔓或侧蔓,结瓜部位不易确定,瓜蒂细小并且短,花冠小而弱,易出现小型瓜或畸形瓜。基于这一现象我们推广如下方法:1.待主蔓生长到30厘米左右时,选对称2个节位留2个分蔓,在这之前的侧蔓要及时去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技术 西瓜 新法栽培 生长中后期 整枝技术 黑水 畸形瓜 侧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蓖麻1号新法栽培技术
5
作者 祁军 张格锋 赛迪.阿合买提江 《中国种业》 2012年第2期50-51,共2页
高产优质蓖麻新品种新蓖麻1号是新疆兵团农四师农科所经多代自交、测交组配而成的蓖麻杂交新品种,2010年通过新疆自治区蓖麻新品种审定(新登蓖麻2010年29号),同年通过了新疆兵团农四师科技局组织的成果鉴定,填补了新疆地区没有自己的... 高产优质蓖麻新品种新蓖麻1号是新疆兵团农四师农科所经多代自交、测交组配而成的蓖麻杂交新品种,2010年通过新疆自治区蓖麻新品种审定(新登蓖麻2010年29号),同年通过了新疆兵团农四师科技局组织的成果鉴定,填补了新疆地区没有自己的蓖麻品种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新法栽培 新品种审定 技术 新疆兵团 新疆自治区 高产优质 成果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种板栗栽培新法简介 被引量:2
6
作者 期俊光 《云南林业》 2001年第3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板栗 新法栽培 管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姜高产栽培新法
7
作者 新林 《农村百事通》 1996年第11期32-33,共2页
一改东西行向 姜种排放为南北行向。姜芽集中于沟中心,由于姜的扇面系东西伸展,地上主茎叶片也系东西分布,主茎叶片可为子姜、孙姜幼芽遮光,省去插姜遮荫的麻烦。
关键词 高产栽培 主茎叶片 生姜 东西行 新法栽培 阴性植物 集中施肥 传统施肥 大豆粉 光合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江银耳栽培技术历史演变与消费群体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谭伟 赵树海 +5 位作者 王国秀 张波 叶雷 彭卫红 李小林 张琼 《食药用菌》 2023年第6期355-364,共10页
通江(县)是银耳人工栽培发祥地。通江银耳特指在四川省通江县境内生长在青冈木上的银耳子实体。介绍通江银耳的栽培技术经历了古法栽培、旧法栽培、新法栽培和创新栽培四个历史阶段:古法栽培是找寻自然长有银耳的山林采伐青冈树,置于林... 通江(县)是银耳人工栽培发祥地。通江银耳特指在四川省通江县境内生长在青冈木上的银耳子实体。介绍通江银耳的栽培技术经历了古法栽培、旧法栽培、新法栽培和创新栽培四个历史阶段:古法栽培是找寻自然长有银耳的山林采伐青冈树,置于林间让其出耳,选山是其重要工序;旧法栽培形成了选山、砍棒和排山等13道作业工序;新法栽培融入了现代食用菌栽培理论技术,应用人工菌种和设施干预,形成有制种、砍棒、斫眼、接种、发菌、排堂等15道作业工序,增产和稳产效果显著;创新栽培突出栽培作业轻简化,在“凹口式”接种生产栽培种、电钻打孔和以钢架塑料大棚代替土墙耳堂等5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列举通江银耳历史产量和销售价格,指出曾经作为清朝贡品和达官显贵高端消费品的通江银耳,随着栽培技术的进步、产量的大幅增加及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如今普通群众也能够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江银耳 发祥地 古法栽培 旧法栽培 新法栽培 创新栽培 消费人群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稻新法
9
《山东农机化》 1995年第11期24-24,共1页
日本全国性农会正在普及推广一种无需犁田、插秧的新式种稻方法。这种方法即在上一年留有水稻残根的干田中挖深3厘米的浅沟,在沟中撒入种子覆上土,一个月后放水入田。
关键词 农会 普及推广 浅沟 新法栽培 水稻 干日 稻子 干田 日本 播种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姜“五改”栽培新技术
10
作者 徐玉煌 《农村新技术》 1995年第4期9-9,共1页
关键词 栽培新技术 生姜 主茎叶片 栽培方法 新法栽培 作用面积 集中施肥 传统施肥 覆土深度 开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姜“五改”栽培新技术
11
作者 徐玉煌 《农村新技术》 1995年第6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栽培新技术 生姜 主茎叶片 栽培方法 新法栽培 作用面积 集中施肥 传统施肥 东西方向 具体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用菌产业崛起的历史回顾(一) 被引量:3
12
作者 贾身茂 《食药用菌》 2010年第4期45-49,共5页
本文是一篇综述性的文稿,全面系统地回顾总结了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各个历史阶段,特别是近30年的主要业绩和成就。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我国食用菌传统栽培时期的生产简况;关于我国大型真菌的调查及食用菌培育技术应用研... 本文是一篇综述性的文稿,全面系统地回顾总结了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各个历史阶段,特别是近30年的主要业绩和成就。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我国食用菌传统栽培时期的生产简况;关于我国大型真菌的调查及食用菌培育技术应用研究成果简介;我国多种食用菌新法栽培的适用配套技术要点概述;我国食用菌产业飞速发展成效述要。因篇幅较长,本刊拟在本篇名下分(一)、(二)、(三)3个部分连续分期刊登。相信阅读这篇文章,会得到历史的启迪,再接再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增强对食用菌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把我国食用菌产业从大国引向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食用菌产业 传统栽培 新法栽培 重大贡献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批柑桔新产品亮相永康市首届农交会
13
作者 林友红 《中国果业信息》 2006年第11期41-42,共2页
本刊讯 浙江省永康市首届农交会于10月26—27日在中国科技五金城举行,这是一个县级市的农业盛会。展销馆内,水果展台上唱主角的柑桔,展出的已不再是以往产量、面积占优势的普通温州蜜柑了,而是一批经过改造更新后的地方历史名品—... 本刊讯 浙江省永康市首届农交会于10月26—27日在中国科技五金城举行,这是一个县级市的农业盛会。展销馆内,水果展台上唱主角的柑桔,展出的已不再是以往产量、面积占优势的普通温州蜜柑了,而是一批经过改造更新后的地方历史名品——铜坑·方岩红桔、香山·方岩红桔和实施新法栽培的早熟温州蜜柑——灵山温州蜜柑、后项仙桔。这些柑桔新产品的展出,反映了永康柑桔品种结构战略调整和品牌建设取得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康市 柑桔 产品 早熟温州蜜柑 中国科技 改造更新 新法栽培 品牌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尽艰辛修成正果 点草成金带富乡邻
14
作者 吴梅 《农村新技术》 2015年第7期50-51,共2页
一个憨厚朴实的普通农民,在多次创业失败之后,通过潜心研究成功的食用菌新法栽培技术,带动2000多人走上种菌致富道路,并让纯草新法种菇技术跨出国门传播到老挝万象市、法国马赛市、泰国廊开府等地。他就是获得"五星级创业人物奖",荣... 一个憨厚朴实的普通农民,在多次创业失败之后,通过潜心研究成功的食用菌新法栽培技术,带动2000多人走上种菌致富道路,并让纯草新法种菇技术跨出国门传播到老挝万象市、法国马赛市、泰国廊开府等地。他就是获得"五星级创业人物奖",荣登"创业英雄榜",被誉为"蘑菇大王""农民种菌专家"的广西农民——钟飞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法栽培 农民 创业 食用菌 五星级 技术 种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1843-1949)上海菌业的历史回顾
15
作者 刘遐 《食用菌》 2020年第4期85-86,共2页
上海在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近代演进中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上海港的开埠崛起,极大地推进了菌类货品的进出口贸易和埠际流通发展;沪界人口数的激增和餐饮业的繁荣,催生了国内最大的菌类消费市场;在申城倡设的"农学会",扮演了传... 上海在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近代演进中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上海港的开埠崛起,极大地推进了菌类货品的进出口贸易和埠际流通发展;沪界人口数的激增和餐饮业的繁荣,催生了国内最大的菌类消费市场;在申城倡设的"农学会",扮演了传播东西方先进农业技术知识的重要角色;魔都早期创办的一批蘑菇农场,开了我国新法栽培的风气之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上海菌业 旧海关贸易统计 餐饮带动 传播近代农学 新法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1843—1949)上海菌业的历史回顾(续前)
16
作者 刘遐 《食用菌》 2020年第5期76-78,共3页
上海在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近代演进中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上海港的开埠崛起,极大地推进了菌类货品的进出口贸易和埠际流通发展;沪界人口数的激增和餐饮业的繁荣,催生了国内最大的菌类消费市场;在申城倡设的“农学会”,扮演了传播东西方... 上海在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近代演进中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上海港的开埠崛起,极大地推进了菌类货品的进出口贸易和埠际流通发展;沪界人口数的激增和餐饮业的繁荣,催生了国内最大的菌类消费市场;在申城倡设的“农学会”,扮演了传播东西方先进农业技术知识的重要角色;魔都早期创办的一批蘑菇农场,开了我国新法栽培的风气之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上海菌业 旧海关贸易统计 餐饮带动 传播近代农学 新法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