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弹劾证据规则的中国模式——以弹劾侦查人员证言为切入点的分析
被引量:
8
1
作者
牟绿叶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73,161-162,共11页
作为一种补助证据,弹劾证据旨在争辩证据之证明力。弹劾的对象包括证人的可靠性和证言的可信性,但一般将其总称为证人证言的可信性。我国刑事证据法吸收了英美证据法中基于偏见、感官或精神缺陷、具体的矛盾以及前后不一致陈述这四类弹...
作为一种补助证据,弹劾证据旨在争辩证据之证明力。弹劾的对象包括证人的可靠性和证言的可信性,但一般将其总称为证人证言的可信性。我国刑事证据法吸收了英美证据法中基于偏见、感官或精神缺陷、具体的矛盾以及前后不一致陈述这四类弹劾理由,考虑到实体真实主义和证据能力附属化之立法和司法实务现状,我国宜将证据之证据能力纳入弹劾理由之范畴。与交叉询问相比,我国律师更善于通过提出旁证的方式来进行弹劾。法庭对于弹劾证据之审查判断主要侧重其可信性和真实性层面,而且"新法定证据主义"对法庭审查判断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我国确立的弹劾证据规则对于提高律师之辩护质量和保障法庭准确认定事实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劾
证据
实质
证据
交叉询问
旁证
新法定证据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弹劾证据规则的中国模式——以弹劾侦查人员证言为切入点的分析
被引量:
8
1
作者
牟绿叶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73,161-162,共11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犯罪论体系的程序效应--以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系为中心>(批准号:10YJC820009)
文摘
作为一种补助证据,弹劾证据旨在争辩证据之证明力。弹劾的对象包括证人的可靠性和证言的可信性,但一般将其总称为证人证言的可信性。我国刑事证据法吸收了英美证据法中基于偏见、感官或精神缺陷、具体的矛盾以及前后不一致陈述这四类弹劾理由,考虑到实体真实主义和证据能力附属化之立法和司法实务现状,我国宜将证据之证据能力纳入弹劾理由之范畴。与交叉询问相比,我国律师更善于通过提出旁证的方式来进行弹劾。法庭对于弹劾证据之审查判断主要侧重其可信性和真实性层面,而且"新法定证据主义"对法庭审查判断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我国确立的弹劾证据规则对于提高律师之辩护质量和保障法庭准确认定事实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弹劾
证据
实质
证据
交叉询问
旁证
新法定证据主义
Keywords
impeachment evidence
substantive evidence
cross-examination
extrinsic evidence
new legalism of evaluating evidence
分类号
D915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弹劾证据规则的中国模式——以弹劾侦查人员证言为切入点的分析
牟绿叶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