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中国香港新水墨运动中坚到中国澳门设计教育之父:毕子融的艺术特色与教育贡献探究
1
作者
李逸轩
吴卫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164,共8页
探究毕子融艺术创作特色及其对港澳地区艺术及设计教育的贡献,对研究我国港澳台地区艺术设计教育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毕子融的艺术生平和教育贡献进行回顾与总结,折射出港澳地区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的萌芽与...
探究毕子融艺术创作特色及其对港澳地区艺术及设计教育的贡献,对研究我国港澳台地区艺术设计教育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毕子融的艺术生平和教育贡献进行回顾与总结,折射出港澳地区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的萌芽与发展历程,其中西结合、强化本土的艺术创作与教育理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水墨
运动
设计教育
现代陶艺
文创设计
社会美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象思维的新媒体水墨艺术创作策略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许问一
徐进波
+1 位作者
张志鹏
徐超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61,共10页
目的 研究中国传统象思维的基本过程与特征,探寻传统象思维与新媒体水墨艺术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出基于象思维的新媒体水墨艺术创作策略,促进国内新媒体艺术本土基因的表达。同时探究传统思维与当代科技在艺术设计中的融合方式。方法 以...
目的 研究中国传统象思维的基本过程与特征,探寻传统象思维与新媒体水墨艺术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出基于象思维的新媒体水墨艺术创作策略,促进国内新媒体艺术本土基因的表达。同时探究传统思维与当代科技在艺术设计中的融合方式。方法 以中国传统象思维“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得意忘象”三个阶段的基本过程为基础,结合图形化编程、多模态交互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探究其在新媒体水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方式。结果 象思维通过主客一体、动态转化的观物视角和感性直观的取象原则、打破边界的传递方式、超越原象的接受之道与新媒体水墨艺术结合,并创造出体现本土文化基因的艺术作品。结论 通过象思维与新媒体水墨艺术的结合,发挥主体的感性因素在创作中的独特作用,不拘泥于象的起点,持动态、循环、发展的视角,打破思想桎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象思维的融合,进一步增强了主体的创造力,实现了艺术创作中传统思想与当代技术的融合,同时也为中国传统经典思想注入了新媒体时代的新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思维
新
媒体
水墨
艺术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中国香港新水墨运动中坚到中国澳门设计教育之父:毕子融的艺术特色与教育贡献探究
1
作者
李逸轩
吴卫
机构
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164,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近现代设计教育先行者研究(1911-2011)”(21BG120)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探究毕子融艺术创作特色及其对港澳地区艺术及设计教育的贡献,对研究我国港澳台地区艺术设计教育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毕子融的艺术生平和教育贡献进行回顾与总结,折射出港澳地区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的萌芽与发展历程,其中西结合、强化本土的艺术创作与教育理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
新水墨
运动
设计教育
现代陶艺
文创设计
社会美育
分类号
J503 [艺术—艺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象思维的新媒体水墨艺术创作策略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许问一
徐进波
张志鹏
徐超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
出处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61,共10页
文摘
目的 研究中国传统象思维的基本过程与特征,探寻传统象思维与新媒体水墨艺术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出基于象思维的新媒体水墨艺术创作策略,促进国内新媒体艺术本土基因的表达。同时探究传统思维与当代科技在艺术设计中的融合方式。方法 以中国传统象思维“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得意忘象”三个阶段的基本过程为基础,结合图形化编程、多模态交互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探究其在新媒体水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方式。结果 象思维通过主客一体、动态转化的观物视角和感性直观的取象原则、打破边界的传递方式、超越原象的接受之道与新媒体水墨艺术结合,并创造出体现本土文化基因的艺术作品。结论 通过象思维与新媒体水墨艺术的结合,发挥主体的感性因素在创作中的独特作用,不拘泥于象的起点,持动态、循环、发展的视角,打破思想桎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象思维的融合,进一步增强了主体的创造力,实现了艺术创作中传统思想与当代技术的融合,同时也为中国传统经典思想注入了新媒体时代的新生机。
关键词
象思维
新
媒体
水墨
艺术
人工智能
Keywords
image thinking
new media ink painting ar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分类号
TB472 [一般工业技术—工业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中国香港新水墨运动中坚到中国澳门设计教育之父:毕子融的艺术特色与教育贡献探究
李逸轩
吴卫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象思维的新媒体水墨艺术创作策略研究
许问一
徐进波
张志鹏
徐超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