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接近规则:证人特殊作证方式的选择——兼评新《民事诉讼法》第73条之规定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峰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130,共10页
我国证人不出庭的特殊作证方式,30年来经历了由单一化到多样化的发展过程,使法官在其中作出选择成为必要。依学理分析,证人特殊作证方式可分为单向叙事、双向交流、多向交流三种类型,各种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接近直接言词原则。法官的选择... 我国证人不出庭的特殊作证方式,30年来经历了由单一化到多样化的发展过程,使法官在其中作出选择成为必要。依学理分析,证人特殊作证方式可分为单向叙事、双向交流、多向交流三种类型,各种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接近直接言词原则。法官的选择应有一定顺序,根据证人作证条件和查明案件事实的需要,按照最接近直接言词的规则确定证人不出庭情况下的具体作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人特殊作证方式 民事诉讼 最接近规则 官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外人异议之诉在实践中的操作问题——兼评新《民事诉讼法》第204条 被引量:8
2
作者 罗发兴 《法治研究》 2010年第12期93-99,共7页
《民事诉讼法》引入了案外人异议之诉,但是过于简单的规定导致实践中遇到与案外人异议之诉有关问题时,找不到可适用的条文。在前置审查程序设计上存在缺陷,需要完善。案外人异议之诉与确认之诉之间既判力的相互影响,是异议之诉实践操作... 《民事诉讼法》引入了案外人异议之诉,但是过于简单的规定导致实践中遇到与案外人异议之诉有关问题时,找不到可适用的条文。在前置审查程序设计上存在缺陷,需要完善。案外人异议之诉与确认之诉之间既判力的相互影响,是异议之诉实践操作中的难点,本文根据执行措施与确权之诉的先后之别逐一加以厘清。此外,本文对案外人异议之诉要件中的起诉时间、当事人、诉讼请求以及审查顺序等进行论述,为实践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外人异议之诉 新民事诉讼法 确权之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案举证释明研究——兼评2012年《民事诉讼法》第65条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祖军 吕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1-178,共8页
个案举证释明旨在根据具体案情进行针对性释明,2012年《民事诉讼法》第65条为其提供了直接法律依据,并开启了举证释明的新纪元。这一制度充分实现了法官与当事人之间在举证方面的互动,对完善证明责任分配、提升司法公信和诉讼效益均具... 个案举证释明旨在根据具体案情进行针对性释明,2012年《民事诉讼法》第65条为其提供了直接法律依据,并开启了举证释明的新纪元。这一制度充分实现了法官与当事人之间在举证方面的互动,对完善证明责任分配、提升司法公信和诉讼效益均具有积极意义。但实现这一机制的有效运行还必须探索其进路:一方面,从释明主体、阶段、内容、方式四方面进行重构;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应措施,确保释明精准,实现释明公正,健全释明救济,以及保障个案举证释明积极、规范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 举证释明 新民事诉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事诉讼法》实施与执行救济制度之完善——以浙江法院执行救济实践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10
4
作者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课题组 倪代化 《法治研究》 2010年第3期90-97,共8页
"无救济即无权利",而执行救济长期以来是我国执行立法的一块"短板"。新《民事诉讼法》的颁布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出台,完善了我国的执行救济制度。而... "无救济即无权利",而执行救济长期以来是我国执行立法的一块"短板"。新《民事诉讼法》的颁布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出台,完善了我国的执行救济制度。而新执行救济制度的实施效果则是司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基于此,课题组对该制度在全省司法实践中的运行状况进行调研,力图对其运行现状作系统的了解,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查找原因,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及建议,以期为推动执行救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执行异议 执行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新趋势
5
作者 哈书菊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8-92,共5页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中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是1991年通过的,2007年曾对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作了修改。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型民事案件不断增多,原有民事诉讼制度在某种程度...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中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是1991年通过的,2007年曾对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作了修改。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型民事案件不断增多,原有民事诉讼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司法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新民事诉讼法于2013年生效。新民事诉讼法中增加的作为法官和诉讼参与人行为指导的诚实信用原则,新设立的公益诉讼、恶意诉讼、小额诉讼和案外人的权利救济等民事诉讼制度,以及被完善的原有诉讼制度,还有立案程序、再审申请权和证据制度等,无不体现了中国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诚实信用原则 公益诉讼制度 恶意诉讼制度 小额诉讼制度 程序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位与回归:民事再审制度之反思——以民事程序体系的新发展为背景 被引量:13
6
作者 韩静茹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1-193,共13页
民事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讼法》两次修法的"交集",以程序体系的最新架构为运行环境,新《民事诉讼法》的正式施行必将使再审程序面临着制度内部和外部关系的新问题、新挑战。在本体论方面,需要强化再审程序的特殊性和例外性,理... 民事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讼法》两次修法的"交集",以程序体系的最新架构为运行环境,新《民事诉讼法》的正式施行必将使再审程序面临着制度内部和外部关系的新问题、新挑战。在本体论方面,需要强化再审程序的特殊性和例外性,理性认识"再审难"的内在正当性,遏制特殊救济程序向通常救济程序的异化;在关系论方面,再审程序与简易程序、小额程序、二审程序以及"新增型"非讼程序之间的关系,需要予以进一步明晰和矫正;在性质论方面,应当以比例原则、利益权衡原则、有限纠错原则、穷尽其他救济原则等为基本纲领,从法解释学和立法论两条路径,对再审领域的实体事项和程序事项予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再审 民事诉讼 本体论 关系论 性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检察工作若干问题研究
7
作者 王水明 《法治研究》 2008年第6期51-54,共4页
新《民事诉讼法》施行后,给民事检察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冲击。本文从机制改革、制度完善两个方面对民事检察工作作了一些思考,以期对民事检察工作实践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民事诉讼 民事抗诉制度 民事检察工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日本行为保全制度及其启示 被引量:8
8
作者 吕辉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62,共4页
新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增设了行为保全制度,极大地完善了我国诉讼保全体系。但该制度过于笼统、粗糙。有必要在编纂体例、具体内容、适用条件、审查程序以及救济机制等方面借鉴日本行为保全制度进一步细化。具体而言,应在诉前保全和诉中... 新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增设了行为保全制度,极大地完善了我国诉讼保全体系。但该制度过于笼统、粗糙。有必要在编纂体例、具体内容、适用条件、审查程序以及救济机制等方面借鉴日本行为保全制度进一步细化。具体而言,应在诉前保全和诉中保全中均坚持当事人申请原则,完善适用行为保全的实质要件和程序要件,并通过保障被申请人参与权,赋予当事人复议权、提供担保撤销权等方式强化救济。在条件成熟后,还应当制定独立的民事保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行为保全 新民事诉讼法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