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不能成立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伟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6,共13页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一直是我国思想界研究的热点。有人编造"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把它说成是毛泽东的。部分学人将其当作学术上的新发现和理论上的新观点加以宣传,欺骗了读者,毒化了学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一直是我国思想界研究的热点。有人编造"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把它说成是毛泽东的。部分学人将其当作学术上的新发现和理论上的新观点加以宣传,欺骗了读者,毒化了学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毛泽东创造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性质根本不同和对立的两种思想体系。目前思想界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学术分野,已经转变成当代中国向何处去的一场斗争。"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不仅是国内某种政治力量用来否定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纲领,也是用来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纲领,理论上不能成立,政治上极为有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放弃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早终结的原因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振清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1,111,共5页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富有独创性的理论。这个理论初步解决了民主革命胜利之后,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问题,是符合中国实际...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富有独创性的理论。这个理论初步解决了民主革命胜利之后,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问题,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但毛泽东为什么在建国后不久就放弃了呢?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予以剖析。这对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放弃 过早终结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形成的实践条件 被引量:1
3
作者 梅定国 刘世华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26,共7页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工农运动和参加国民政府的早期尝试、对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可贵探索、对抗日民主根据地治理的伟大创造、在解放区执政的成功实践,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得以产生、形成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实践条件,...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工农运动和参加国民政府的早期尝试、对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可贵探索、对抗日民主根据地治理的伟大创造、在解放区执政的成功实践,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得以产生、形成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实践条件,并最终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实践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不能成立说”的学术反思 被引量:3
4
作者 任晓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59,共7页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理论界持续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但近些年来,这一理论却被一些论者所否定,认为新民主主义理论本身是一个杜撰,并认为研究和宣传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会否定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笔者认为,新民主主...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理论界持续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但近些年来,这一理论却被一些论者所否定,认为新民主主义理论本身是一个杜撰,并认为研究和宣传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会否定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笔者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并不是杜撰,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科学概念;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研究是在否定苏联模式和体制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肯定,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两个重要范畴的考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梅定国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3-81,共9页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明确这两个范畴的内涵,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研究的逻辑前提。这两个重要范畴之间是个人认识和集体智慧、本初发轫和阐...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明确这两个范畴的内涵,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研究的逻辑前提。这两个重要范畴之间是个人认识和集体智慧、本初发轫和阐发深化、曲折探索和严整科学、滑轨嬗变和隐性发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毛泽东 考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若干问题(上) 被引量:1
6
作者 鲁振祥 《阵地与熔炉(北京)》 1992年第5期29-33,共5页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一生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由这部著作所奠立、后来又得到发展的新民主主义学说,在1949年曾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政治基础”,或称新中国的“立国原理”。近年来不少论者把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划分为新民...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一生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由这部著作所奠立、后来又得到发展的新民主主义学说,在1949年曾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政治基础”,或称新中国的“立国原理”。近年来不少论者把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两大部分进行研究,认为毛泽东不仅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式的特殊的新民主义革命理论,而且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所没有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笔者完全赞同这样的观点和做法。按照这样的观点和做法,可以更全面地把握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社会构想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毛泽东思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 社会主义社会 非资本主义前途 民主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民主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性——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历史命运的视角
7
作者 周全华 姚鸿雁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第6期12-18,共7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解决马克思主义如何与半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革命相结合而提出的,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民主革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而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更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解决马克思主义如何与半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革命相结合而提出的,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民主革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而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更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国化的最重要成果。但由于过早放弃,未能获得在实践中充分发育的机会,从其放弃的各种原因,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工业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若干问题(下)
8
作者 鲁振祥 《阵地与熔炉(北京)》 1992年第6期13-16,共4页
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分析、把握社会的主要矛盾,从而确定主要的工作任务,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国理论的基本思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就是在科学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基础上制定的。同样,当新民主主义社... 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分析、把握社会的主要矛盾,从而确定主要的工作任务,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国理论的基本思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就是在科学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基础上制定的。同样,当新民主主义社会即将在全国确立之时,为了指导今后的工作,党也必然要对这个新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过渡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 民族资产阶级 刘少奇 半殖民地半封建 新民主主义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9
作者 梅定国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31,共6页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发生、发展,与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息息相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怪胎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是其形成的阶级基础,不断取得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其形成的革...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发生、发展,与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息息相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怪胎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是其形成的阶级基础,不断取得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其形成的革命保证。这些社会历史条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国那个特定年代的特定的历史合力,构成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必备前提,共同催生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时代背景 革命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嬗变动因探析
10
作者 李光和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9-231,共3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及其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践特征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导致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最终改变的历史动因;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妥协性的辩证分析而引发的对资产阶...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及其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践特征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导致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最终改变的历史动因;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妥协性的辩证分析而引发的对资产阶级的提防、警惕的主体态度和对私人资本主义的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策略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放弃的内在思想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实践 私人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形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永江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4期186-188,共3页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形成,是因为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更加成熟,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原理更好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并形成了一些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抗日战争的复...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形成,是因为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更加成熟,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原理更好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并形成了一些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使得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必须调整策略路线;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提供了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形成 主要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12
作者 杨熙曼 刘晶芳 陈果吉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0-26,共7页
马克思主义在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不断革命论与革命转变论。列宁在俄国缔造了实现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模式,并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实现非资本主义前途,指明了方向。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提... 马克思主义在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不断革命论与革命转变论。列宁在俄国缔造了实现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模式,并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实现非资本主义前途,指明了方向。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提供的理论、模式和指明的方向,仅仅为中国实现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描绘了大致的轮廓,要把这个转变变为现实,还要由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的实际进行独立的理论创造。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就是这样一种创造。这个创造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转变论升华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核心内容。毛泽东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伟大创造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革命转变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 非资本主义前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建国初期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几个问题的考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鲁振祥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8-64,共7页
“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即第一步建设新民主主义,第二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曾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建国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是党经过多年奋斗、探索而确立起来的,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体现。但是,在1953年,首... “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即第一步建设新民主主义,第二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曾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建国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是党经过多年奋斗、探索而确立起来的,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体现。但是,在1953年,首先对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被立即但要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所代替,接着,立即过渡的思想又变成急于完成过渡的行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考察这一发展过程,是研究共和国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其中的几个具体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制度 毛泽东 社会主义过渡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改造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刘少奇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历史命运的考察
14
作者 朱谐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61-66,共6页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50年代惟一可能将中国导向工业化、现代化的社会设计。新中国成立后这一理论得到大规模的实践。然而,在日益显示其价值之时,毛泽东却中断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和实践。究其原因是...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50年代惟一可能将中国导向工业化、现代化的社会设计。新中国成立后这一理论得到大规模的实践。然而,在日益显示其价值之时,毛泽东却中断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和实践。究其原因是由于毛泽东在思考中国社会主义前途时陷入了理论上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过渡时期总路线 理论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资本主义阶段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鲁振祥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60-69,共10页
经济落后的前资本主义国家,经过革命的洗礼并在有利的国际环境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进入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社会和革命发展学说的重要观点之一。对这一理论观点的运用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70年的历史中,占有突... 经济落后的前资本主义国家,经过革命的洗礼并在有利的国际环境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进入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社会和革命发展学说的重要观点之一。对这一理论观点的运用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70年的历史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既为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行指示了正确方向,又为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提供了思想武装,因此是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研究的一个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 非资本主义前途 超越资本主义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中国革命 中国人民 阶段理论 民主主义革命 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16
作者 王炳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0-16,共7页
走向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确定的奋斗目标,然而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通过什么途径实现这一目标呢?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正确分析中国国情,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 农业合作化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过渡 苏联 资本主义工商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与50年代我国的社会发展道路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炳林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4-52,共9页
新中国诞生前后,毛泽东曾设想,中国革命胜利后,先经过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阶段,然后直接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建国后不久,毛泽东改变了原来的设想,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泽东的这种思想转变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 新中国诞生前后,毛泽东曾设想,中国革命胜利后,先经过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阶段,然后直接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建国后不久,毛泽东改变了原来的设想,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泽东的这种思想转变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如何评价这种转变、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一、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道路走向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确定的奋斗目标。然而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通过什么途径实现这一目标呢?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正确分析中国国情,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两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发展道路 过渡时期总路线 社会主义改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社会 农业合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总目录 被引量:1
18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5-176,共2页
关键词 师范大学 高等师范院校 哲学社会科学 陕西 学报 连续出版物 封二 历史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期刊简介 目录 检索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整、准确地理解过渡时期的理论和路线
19
作者 郭永钧 朱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1-6,共6页
列宁过渡时期理论的真谛是解决“谁战胜谁”的问题,他一贯强调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消灭私有制两个方面战胜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党在过渡时期的理论和路线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科学地继承和重大发展,二者是同向的,相互关联和贯通... 列宁过渡时期理论的真谛是解决“谁战胜谁”的问题,他一贯强调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消灭私有制两个方面战胜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党在过渡时期的理论和路线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科学地继承和重大发展,二者是同向的,相互关联和贯通的,有些还是同步交融的。前者更突出了“谁战胜谁”这一历史主题,是符合列宁过渡时期学说和中国国情的,也取得了较好的客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过渡时期理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社会主义制度 过渡时期总路线 国家资本主义 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过渡 基本特征 毛泽东 重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3毛泽东研究高潮年——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局局长、研究员石仲泉
20
《新视野》 1993年第1期22-26,共5页
记者: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也是毛泽东研究的高潮年。请您谈谈目前我国毛泽东研究的状况,好吗? 石仲泉(以下简称石):好的。早在1990年年初。
关键词 毛泽东研究 中央文献研究室 周年纪念 毛泽东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毛泽东哲学思想 中国革命 高潮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