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若干问题(上) 被引量:1
1
作者 鲁振祥 《阵地与熔炉(北京)》 1992年第5期29-33,共5页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一生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由这部著作所奠立、后来又得到发展的新民主主义学说,在1949年曾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政治基础”,或称新中国的“立国原理”。近年来不少论者把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划分为新民...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一生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由这部著作所奠立、后来又得到发展的新民主主义学说,在1949年曾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政治基础”,或称新中国的“立国原理”。近年来不少论者把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两大部分进行研究,认为毛泽东不仅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式的特殊的新民主义革命理论,而且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所没有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笔者完全赞同这样的观点和做法。按照这样的观点和做法,可以更全面地把握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社会构想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毛泽东思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 社会主义社会 非资本主义前途 民主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民主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与超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扬弃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智 文红玉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2-86,共5页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文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改造 理论与实践 继承与超越 新时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共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不能成立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伟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6,共13页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一直是我国思想界研究的热点。有人编造"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把它说成是毛泽东的。部分学人将其当作学术上的新发现和理论上的新观点加以宣传,欺骗了读者,毒化了学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一直是我国思想界研究的热点。有人编造"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把它说成是毛泽东的。部分学人将其当作学术上的新发现和理论上的新观点加以宣传,欺骗了读者,毒化了学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毛泽东创造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性质根本不同和对立的两种思想体系。目前思想界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学术分野,已经转变成当代中国向何处去的一场斗争。"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不仅是国内某种政治力量用来否定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纲领,也是用来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纲领,理论上不能成立,政治上极为有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与人民民主专政性质的认定 被引量:7
4
作者 梅丽红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31,共6页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以及对人民民主专政性质的认定是有变化的,这两者间又有着复杂的联系。探讨这一关系的发展变化,是总结建国后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也是推动时代前进和...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以及对人民民主专政性质的认定是有变化的,这两者间又有着复杂的联系。探讨这一关系的发展变化,是总结建国后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也是推动时代前进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 人民民主专政 主要矛盾 民主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说法值得商榷 被引量:9
5
作者 黄爱军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177,共6页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被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但它却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所谓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包含一个相对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并没有形成一个可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被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但它却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所谓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包含一个相对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并没有形成一个可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并提的成熟的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论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步骤和前途,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不可或缺的内容。新民主主义理论服务于现实革命斗争需要的有关政策与策略,不能用"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来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新民主主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10
6
作者 蒲国良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6,共5页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推进了一大步;同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社会建设性纲领,它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推进了一大步;同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社会建设性纲领,它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滥觞,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索提供了一笔巨大的可资借鉴的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合作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占阳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17,共3页
毛泽东认为,阶级利益的一致性,是阶级合作的基础。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各民主阶级的共同利益是第一位的,他们的不同利益则是第二位的。他们应当为了这种共同利益而实行阶级合作。他们的不同利益应当服从于他们的共同利益。他们的不同... 毛泽东认为,阶级利益的一致性,是阶级合作的基础。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各民主阶级的共同利益是第一位的,他们的不同利益则是第二位的。他们应当为了这种共同利益而实行阶级合作。他们的不同利益应当服从于他们的共同利益。他们的不同要求和他们之间的阶级矛盾,不会也不应该使之发展到超过共同要求之上。为了他们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任务,应当和可以实行一种调节各阶级相互关系的恰当的政策。在这种政策调节之下,他们可以共同完成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各项建设任务。因此,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调节阶级关系,实行阶级合作,是第一位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则是第二位的。在这种阶级关系中,即使是劳资两大阶级的关系,也应当是通过实行"劳资两利"的政策,建立"劳资合作"的新型阶级关系,以使劳资双方共同为发展工业生产而努力。毛泽东的这一重要思想,至今仍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 阶级合作 劳资合作 劳资两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原因研究述论 被引量:4
8
作者 黄爱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6-91,共6页
新民主主义理论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组成。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基本观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们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只有经过较长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在具备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之后,我们才能实... 新民主主义理论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组成。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基本观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们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只有经过较长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在具备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之后,我们才能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社会矛盾 毛泽东 苏联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重新认识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斌 周振飞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42,共5页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特征是保护和利用一切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组织形式,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物质基础。由于对资本主义认识的误区,这个理论被放弃,导致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的匆匆结束...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特征是保护和利用一切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组织形式,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物质基础。由于对资本主义认识的误区,这个理论被放弃,导致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的匆匆结束,为以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实践,造成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社会 本质特征 放弃 重新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放弃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早终结的原因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振清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1,111,共5页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富有独创性的理论。这个理论初步解决了民主革命胜利之后,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问题,是符合中国实际...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富有独创性的理论。这个理论初步解决了民主革命胜利之后,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问题,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但毛泽东为什么在建国后不久就放弃了呢?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予以剖析。这对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放弃 过早终结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形成的实践条件 被引量:1
11
作者 梅定国 刘世华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26,共7页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工农运动和参加国民政府的早期尝试、对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可贵探索、对抗日民主根据地治理的伟大创造、在解放区执政的成功实践,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得以产生、形成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实践条件,...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工农运动和参加国民政府的早期尝试、对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可贵探索、对抗日民主根据地治理的伟大创造、在解放区执政的成功实践,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得以产生、形成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实践条件,并最终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实践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不能成立说”的学术反思 被引量:3
12
作者 任晓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59,共7页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理论界持续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但近些年来,这一理论却被一些论者所否定,认为新民主主义理论本身是一个杜撰,并认为研究和宣传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会否定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笔者认为,新民主主...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理论界持续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但近些年来,这一理论却被一些论者所否定,认为新民主主义理论本身是一个杜撰,并认为研究和宣传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会否定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笔者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并不是杜撰,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科学概念;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研究是在否定苏联模式和体制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肯定,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固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思想由来和伟大意义——纪念刘少奇诞生100周年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瑾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4-28,共5页
五十年代初,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就新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过一场当时鲜为人知的争论。刘少奇提出了“巩固新民主义社会秩序”的命题,毛泽东对此进行严厉批评。两位领导人似乎没有正面交锋,也没有组织辩论,... 五十年代初,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就新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过一场当时鲜为人知的争论。刘少奇提出了“巩固新民主义社会秩序”的命题,毛泽东对此进行严厉批评。两位领导人似乎没有正面交锋,也没有组织辩论,但他们的基本观点针锋相对,却是不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过渡 刘少奇 社会秩序 毛泽东 民族资产阶级 伟大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共产 民族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辨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贺朝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60,共4页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并不标志着毛泽东放弃了他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二者有内在的一致性。毛泽东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就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过渡时期,把应有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统一起来了;过...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并不标志着毛泽东放弃了他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二者有内在的一致性。毛泽东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就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过渡时期,把应有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统一起来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强调以工业化为主体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以工业为基础思想的延伸和发展;过渡时期总路线所坚持的社会主义目标与九月会议后毛泽东所认为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即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总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吗?——对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的论述的解读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亮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3,共4页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过渡性质的社会。人们往往将新民主主义社会和我国的过渡时期等同起来,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真正把握毛泽东"过渡"一词的含义。实际上,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基...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过渡性质的社会。人们往往将新民主主义社会和我国的过渡时期等同起来,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真正把握毛泽东"过渡"一词的含义。实际上,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社会形态和历史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 毛泽东 过渡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若干争论的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梅定国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0-186,共7页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存在虚构之争、战略策略之争、"夭折""成长"之争、"天国""地狱"之争等方面。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虚构。新民主主义社...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存在虚构之争、战略策略之争、"夭折""成长"之争、"天国""地狱"之争等方面。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虚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并非纯粹的战略,亦非纯粹的策略,而是中国共产党战略和策略的辩证统一体。"夭折论"和"成长论"的分歧源于对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认识的差异;站在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的视角下看待问题,就不会纠结于"夭折"抑或"成长"。"天国论"和"地狱论"的观点都比较极端,后者更是一种主张中国改旗易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政治观点,而非一种学术观点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关系新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湘舸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22-28,共7页
毛泽东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关系新探陈湘舸在人类思想史上往往有这种现象:某个思想象提出某种理论,或者观点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变化与认识的深入,而又自我否定,放弃了它。例如,列宁先提出,而后又放弃了“军事共产主义”... 毛泽东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关系新探陈湘舸在人类思想史上往往有这种现象:某个思想象提出某种理论,或者观点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变化与认识的深入,而又自我否定,放弃了它。例如,列宁先提出,而后又放弃了“军事共产主义”政策,进而在“新经济政策”、合作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 民主主义革命 过渡时期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民族资产阶级 农业合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确实存在——与李伟同志商榷 被引量:2
18
作者 郝遥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6-172,共7页
毛泽东同志首创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两大部分。毛泽东同志及其他领导人的著作以及中共七大党章、《共同纲领》等党和国家文献中都有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论述。由此可以看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 毛泽东同志首创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两大部分。毛泽东同志及其他领导人的著作以及中共七大党章、《共同纲领》等党和国家文献中都有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论述。由此可以看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一直是一个概念明确、体系完整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制度 新民主主义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确实存在 被引量:2
19
作者 郝遥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0-183,共4页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共产党革命与建设实践的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作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是成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用以解决革命胜利后在中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的问题。而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共产党革命与建设实践的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作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是成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用以解决革命胜利后在中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的问题。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我国不论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解放区还是新中国成立后,都曾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历史命运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茜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3-158,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时是附加有前提条件的: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取得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牵引拉动东方落后国家实现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传播...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时是附加有前提条件的: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取得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牵引拉动东方落后国家实现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列宁关于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两步走"策略、斯大林的"空地论"思想和共产国际对殖民地国家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不断革命"的"左"倾冒险主义政策,逐渐丢失了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上述前提条件,随之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是:建国后,毛泽东不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论和社会主义物质基础论,而是根据国内阶级力量对比形势,过急过快地要求消灭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在短期内从小农的社会直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因此很快就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建国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 理论嬗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 放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