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话诗的“新”逻辑--闻一多新格律诗理论及意义重估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建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59,共8页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新诗的一个醒目存在,学界对其新格律诗理论的认知却始终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回到历史现场,重新认识闻一多对新诗发展所做的努力,有不少新的发现。闻一多新格律诗理论回应了新诗对于白话诗“新”质的发展要求,在诗形和诗...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新诗的一个醒目存在,学界对其新格律诗理论的认知却始终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回到历史现场,重新认识闻一多对新诗发展所做的努力,有不少新的发现。闻一多新格律诗理论回应了新诗对于白话诗“新”质的发展要求,在诗形和诗质两个方面展开了积极探索,将民族性与时代性、诗形与诗质、听觉美学与视觉美学糅合在一起,奠定了现代诗歌接受由听觉美学向视觉美学转换的理论基础,拓宽了新诗的审美空间。他扎根民族土壤思考新诗发展的努力,开启了中国现代诗歌思考中国经验的阀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新格律 诗形 诗质 中国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庚的新诗写作和新格律诗理论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元忠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26,共6页
在中国现代诗坛,林庚是一个非常宁静也非常纯粹的诗人和诗歌理论探索者,他本无意于引领时尚或潮流,但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复杂语境却因他而引发了种种争论和冲突。争论和冲突的产生既与他立足于汉诗经验和汉语特点的本土立场有关,更与... 在中国现代诗坛,林庚是一个非常宁静也非常纯粹的诗人和诗歌理论探索者,他本无意于引领时尚或潮流,但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复杂语境却因他而引发了种种争论和冲突。争论和冲突的产生既与他立足于汉诗经验和汉语特点的本土立场有关,更与人们在西方背景影响下的失衡心理有关。整体而言,林庚的新诗写作和新格律诗理论虽有着明显的传统影响痕迹,但在本质上它们却是作者在现代性关照之中所进行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庚 新格律诗理论 西方 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何其芳对中国新格律诗的理论建树 被引量:2
3
作者 夏冠洲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7-91,共5页
本文对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何其芳先生创立的中国新格律诗的理论,从探索过程、立论基础、基本观点、影响和缺陷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论析和评价。
关键词 何其芳 中国 新格律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格律、民族主义与艺术精神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荣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21,共7页
新格律诗运动是新诗发展史上一场有影响力的形式运动,但闻一多对新格律变革作用的期待超出了形式的范畴。他希望藉此探讨构建一种新的"中国意识"与"中国话"的可能,以跟胡适的西化观念与现代白话区别开来;其目的在... 新格律诗运动是新诗发展史上一场有影响力的形式运动,但闻一多对新格律变革作用的期待超出了形式的范畴。他希望藉此探讨构建一种新的"中国意识"与"中国话"的可能,以跟胡适的西化观念与现代白话区别开来;其目的在于唤起人们对传统艺术精神在"畸形的民众艺术"中流失的反思。闻一多相信只有在启蒙的基础上通过某种程度的回归,才有可能将传统与民族的真正历史主体地位揭示出来,因此,新格律诗运动的兴起,反映了一种崭新的传统、现代与民族意识关系的叙述要求,是五四之后有关传统与现代关系认知转向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格律 科学 艺术精神 中国意识 《红烛》 所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国新格律诗体之确立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渡 周江 《高校教育管理》 1994年第3期86-90,98,共6页
关键词 新格律 《死水》 闻一多 《十四行诗集》 胡乔木 现代格律 中国十四行诗 诗体 新格律诗史 郭小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黄淮的新格律诗
6
作者 周仲器 《高校教育管理》 1990年第2期18-20,29,共4页
进入新时期以后,自由诗几乎一统天下。但同时随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一些有志于新格律诗创造与研究的人也开始大声疾呼了。其时,人们议论纷纷,对新格律诗的前景,有的乐观,有的悲观。卡之琳先生则很冷静,他在几篇文章中一再表... 进入新时期以后,自由诗几乎一统天下。但同时随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一些有志于新格律诗创造与研究的人也开始大声疾呼了。其时,人们议论纷纷,对新格律诗的前景,有的乐观,有的悲观。卡之琳先生则很冷静,他在几篇文章中一再表露,要新格律诗在中国有一个长足的发展,恐怕时机尚未成熟。现在看来,时机的确还没有成熟。从朦胧诗到后起的各种现代派诗是越来越不讲究诗的语言,诗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格律 黄淮 九言诗 新格律 自由体 自由诗 诗节 半逗律 诗体 字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丁芒的新格律诗观
7
作者 周仲器 《高校教育管理》 1986年第2期15-19,31,共6页
中国新格律诗,或称现代格律诗,从闻一多、徐志摩等人在《晨报诗刊》倡导以来,已有六十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不断探索的曲折历程,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现在的诗坛,写作自由诗者多,尝试新格律诗者少。这种状况令人担忧:它使不... 中国新格律诗,或称现代格律诗,从闻一多、徐志摩等人在《晨报诗刊》倡导以来,已有六十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不断探索的曲折历程,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现在的诗坛,写作自由诗者多,尝试新格律诗者少。这种状况令人担忧:它使不少坚持摸索格律新路的诗人感到旅途的寂寞。它还使不顾诗史实际的人,草率地断言新格律诗绝无前途。不久前,我看到有一位评论者对新诗将来的预测。他以现今诗坛的若干材料为依据进行推断,肯定将来最没有前途的是新格律诗。且不说这种推断是违反逻辑的:如果说现在写的人少即可推断将来写的人也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格律 丁芒 自由诗 现代格律 新格律 诗歌 诗体 格律 格律 散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唤新诗艺术形式的规范——关于闻一多新格律诗理论和新诗现状的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济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49-55,共7页
本文把闻一多对新诗的理论贡献概括为三个方面 :主张诗应当富于时代精神和植根于社会生活的浓郁诗情 ;主张诗应当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主张诗应当有艺术形式的规范。着重论述闻一多为建立新诗艺术形式的规范而提出的创造新格律诗的理论 ,... 本文把闻一多对新诗的理论贡献概括为三个方面 :主张诗应当富于时代精神和植根于社会生活的浓郁诗情 ;主张诗应当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主张诗应当有艺术形式的规范。着重论述闻一多为建立新诗艺术形式的规范而提出的创造新格律诗的理论 ,并联系新诗的历史和现状 ,论述闻一多这一理论主张对新诗创作、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影响。认为新诗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恰恰是因为有悖于闻一多关于新诗的理论主张。认为新诗应在继承民族诗歌传统的基础上 ,充分运用、发挥民族语文的特点和优长 ,借鉴外国诗歌的长处 ,学习和发展闻一多关于新格律诗的理论 ,以实现新诗的格律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现代 新格律诗理论 诗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的新格律诗观 被引量:1
9
作者 周仲器 周渡 《高校教育管理》 1999年第1期54-63,共10页
中国现代诗歌在世纪之交走到了几近危机的境地,其主要原因是形式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新的世纪期待诗坛出现许多具有诗美特质的自由体诗,更期待诗坛出现更多的真正成形(也就是要有诗型)的新格律诗。要努力总结新格律诗创造的历史经验... 中国现代诗歌在世纪之交走到了几近危机的境地,其主要原因是形式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新的世纪期待诗坛出现许多具有诗美特质的自由体诗,更期待诗坛出现更多的真正成形(也就是要有诗型)的新格律诗。要努力总结新格律诗创造的历史经验,特别注意解决它在体式、节奏、发展道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预测,新格律诗要达到繁荣与成熟,尚须近百年的时间,经过好几代人的探索与创造才能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格律诗观 形式 节奏 体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格律诗句式
10
作者 陈本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45-53,共9页
(一)关于新格律诗句式的理论的简要回顾关于新诗的格律,在理论上曾经有过不少的争论,而问题往往都集中在句式的建立上,因为诗的格律的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而节奏正是体现在句式上的.关于建立新格律诗句式的理论,闻一多先生最早较有系统... (一)关于新格律诗句式的理论的简要回顾关于新诗的格律,在理论上曾经有过不少的争论,而问题往往都集中在句式的建立上,因为诗的格律的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而节奏正是体现在句式上的.关于建立新格律诗句式的理论,闻一多先生最早较有系统地提出过.他的理论中最值得注意的大约有两点.第一是提倡句式要整齐.他说“整齐的字句是调和的音节必然产生出来的现象.绝对调和的音节,字句必定整齐.(但是反过来讲,字数整齐了,音节不一定就调和,那是因为只有字数的整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式 新格律 英语格律 三字顿 何其芳 节奏 字数 现代汉语 典型句 七言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格律诗的美学特征
11
作者 许霆 鲁德俊 《高校教育管理》 1987年第1期12-16,共5页
自由诗和新格律诗,是新诗史上并驾齐驱的两大诗体。艾青在读到诗歌形式时说过,写作自由诗和写作新格律诗,“是从两种美学观点出发,因而也只能达到两种不同的境界。”这是一个极其精警的论断,它从美感效果上揭示了新格律诗的特征,从审美... 自由诗和新格律诗,是新诗史上并驾齐驱的两大诗体。艾青在读到诗歌形式时说过,写作自由诗和写作新格律诗,“是从两种美学观点出发,因而也只能达到两种不同的境界。”这是一个极其精警的论断,它从美感效果上揭示了新格律诗的特征,从审美意义上肯定了新格律诗作为一种新诗体存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格律 自由诗 美学特征 格律形式 诗行 节奏 长江水 朱湘 乡愁 美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粲然耸立的新山系——新时期新格律诗系统初探
12
作者 雷业洪 《社会科学(甘肃)》 1988年第1期111-119,共9页
这几年中,在新诗原野上,误解新格律诗的云雾飘去浮来很有一些.涉足新诗理论界,我们不难看到这类意见:新格律诗,“至今仍在虚无飘缈之中”①。“关于新的格律的设想几乎”。变为空想、空谈。②.“诗蔑视法则和题材”③。历史上有... 这几年中,在新诗原野上,误解新格律诗的云雾飘去浮来很有一些.涉足新诗理论界,我们不难看到这类意见:新格律诗,“至今仍在虚无飘缈之中”①。“关于新的格律的设想几乎”。变为空想、空谈。②.“诗蔑视法则和题材”③。历史上有出息的诗人和诗论家无论在创作实践还是诗歌理论上都是反对格律束缚的.”④“现代的沸腾的社会生活和多变的日趋复杂与严密的现代语言使诗人写不出现代格律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格律 系统 现代格律 现代语言 社会生活 诗歌理论 创作实践 理论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月社及其新格律诗主张——《五四新文学运动》之一节
13
作者 魏绍馨 《齐鲁学刊》 1983年第1期76-80,共5页
一九二三年,北京出现了一个以胡适、徐志摩为首的资产阶级文学团体——新月社。据徐志摩说:“最初是聚餐会,从聚餐会产生了新月社。”(《剧刊始业》)新月社成立之后的最初几年,在政治上和现代评论社比较接近,明显地表现出资产阶级两面性... 一九二三年,北京出现了一个以胡适、徐志摩为首的资产阶级文学团体——新月社。据徐志摩说:“最初是聚餐会,从聚餐会产生了新月社。”(《剧刊始业》)新月社成立之后的最初几年,在政治上和现代评论社比较接近,明显地表现出资产阶级两面性;在文学活动上主要是聚餐会上清谈。当时他们的成员都是以个人名义在国内各报刊上发表作品。一九二五年,相继参加的有闻一多、梁实秋、朱湘、刘梦苇、饶孟侃、于赓虞等,多数都是诗人,很自然的聚餐会上清谈的中心就是新诗。一九二五年十月,徐志摩出任《晨报副刊》主编,这样新月社开始有了自己的文学阵地。一九二六年四月,他们在《晨报副刊》上创办了《诗刊》(每周一期),有计划地从事新格律诗的倡导与创作活动。《诗刊》虽然只出版十一期就“放假”了,但由此他们却开创了新文学运动中的新月诗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社 徐志摩 新格律 五四文学运动 梁实秋 月诗派 音节 于赓虞 中国文学 创作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新诗的格律——兼与刘再复、楼肇明同志商榷
14
作者 左人 《社会科学研究》 1980年第6期43-47,共5页
关于新诗格律的问题,差不多在新诗登上历史舞台的同时,就有着不同意见的争论。诗人闻一多和何其芳,都曾对新诗的格律问题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可是,去年《社会科学战线》第三期刊载的刘再复、楼肇明同志《关于新诗艺术形式问题的质疑》一... 关于新诗格律的问题,差不多在新诗登上历史舞台的同时,就有着不同意见的争论。诗人闻一多和何其芳,都曾对新诗的格律问题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可是,去年《社会科学战线》第三期刊载的刘再复、楼肇明同志《关于新诗艺术形式问题的质疑》一文却认为:“闻一多先生和何其芳同志的探索,未能在艺术上获得成功”,奉劝人们“不必一定要重蹈他们的足印”,不赞成继续进行探索。我认为这个意见是需要商榷的。从诗歌发展的历史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形式 民歌 节奏感 音乐美 创作实践 四句头 何其芳 舞台 新格律 格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月诗派的新诗规范化运动 被引量:4
15
作者 龙泉明 《求是学刊》 CSSCI 2000年第4期80-86,共7页
本文认为 ,新月派针对诗坛的“混乱” ,以挑战的姿态提出建立诗美规范的目标 ,探索诗的本体 ,致力于抒情的艺术化 ,其诗的本体探索的焦点集中在“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和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与实践。随着社会生活的迅猛发展 ,后来... 本文认为 ,新月派针对诗坛的“混乱” ,以挑战的姿态提出建立诗美规范的目标 ,探索诗的本体 ,致力于抒情的艺术化 ,其诗的本体探索的焦点集中在“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和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与实践。随着社会生活的迅猛发展 ,后来新月派呈现出向现代主义大潮归附的趋势 ,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诗发展上的历史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诗派 新格律诗运动 规范化 美学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作“合适的鞋子”──三十年代现代诗派的艺术创新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振亚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83-89,共7页
制作“合适的鞋子”──三十年代现代诗派的艺术创新罗振亚(哈尔滨师范大学)客观说来,现代诗派凸现的情思意蕴并不新鲜,那种病态的诗化青春心灵展示,在诸多古典诗词以及二十年代象征诗派那里都似曾相识。现代诗派主要是借助完善的... 制作“合适的鞋子”──三十年代现代诗派的艺术创新罗振亚(哈尔滨师范大学)客观说来,现代诗派凸现的情思意蕴并不新鲜,那种病态的诗化青春心灵展示,在诸多古典诗词以及二十年代象征诗派那里都似曾相识。现代诗派主要是借助完善的形式创新与合适的艺术“鞋子”制作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派 三十年代 戴望舒 现代派诗人 卞之琳 新格律 朦胧美 象征诗派 意象组合 散文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新诗诗体进程研究
17
作者 陈涛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Z期20-21,共2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的诗歌,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开始了在外国诗的引进与移植作用下的古典诗的本体进化,产生了中国的诗歌变革运动。新诗的诗体经历了自由诗、新格律诗和新民歌等三种形式的演变,在变与不变、定与不定之间,寻求自我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的诗歌,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开始了在外国诗的引进与移植作用下的古典诗的本体进化,产生了中国的诗歌变革运动。新诗的诗体经历了自由诗、新格律诗和新民歌等三种形式的演变,在变与不变、定与不定之间,寻求自我的发展天地,为我们展示了二十世纪新诗发展的多姿之路,值得我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诗 新格律 民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闻一多新诗“建筑美”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3-50,共8页
关键词 建筑美 闻一多 格式塔心理 《死水》 新格律 相体裁衣 三角形 合成整体 阿恩海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律诗谈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念生 《北京社会科学》 1987年第4期72-76,共5页
我们的新体诗发轫于1917年,到现在已经有七十年的历史。最早出现的是“半解放”的新体诗和摹仿惠特曼及其他西方现代派诗人作品的自由诗。直到1925年左右才出现新体格律诗,由孙大雨、闻一多、朱湘、饶孟侃等清华诗人首先开创。七十年中... 我们的新体诗发轫于1917年,到现在已经有七十年的历史。最早出现的是“半解放”的新体诗和摹仿惠特曼及其他西方现代派诗人作品的自由诗。直到1925年左右才出现新体格律诗,由孙大雨、闻一多、朱湘、饶孟侃等清华诗人首先开创。七十年中比较有成就的当推自由诗,但格律诗也一直有人在写,而且有许多好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格律 节奏 何其芳 自由诗 音步 七十年 音节 现代格律 轻重音 古典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何其芳现代格律诗主张评价质疑——与许可、刘再复等同志商榷 被引量:1
20
作者 雷业洪 《人文杂志》 1982年第3期70-74,共5页
何其芳的现代格律诗主张,是对我国新诗理论的一个重要建树,不应让它被否定性的意见所淹没。 许可同志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一期的《论新创格律诗要求行的字数整齐》(以下简称《整齐》)声言,按照何其芳的主张写的诗“不成其为... 何其芳的现代格律诗主张,是对我国新诗理论的一个重要建树,不应让它被否定性的意见所淹没。 许可同志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一期的《论新创格律诗要求行的字数整齐》(以下简称《整齐》)声言,按照何其芳的主张写的诗“不成其为格律诗”。刘再复、楼肇明同志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三期的《关于新诗艺术形式问题的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亦断言:“新诗不应有什么既定模式,也不必要求它改变节奏和韵律较为自由的倾向。”如果要从何其芳的“探索中取得教益,倒是觉得不必一定要重蹈他……的足印。” 对何其芳现代格律诗主张的这两种否定性意见,笔者认为必须提出一些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格律 新格律 价质 刘再复 字数 《文学评论》 顿数 节奏 195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