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行山南缘断裂带新构造活动及其区域运动学意义 被引量:35
1
作者 张岳桥 马寅生 杨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9-182,共14页
基于TM遥感影像的构造地貌解译和野外活动断层滑动矢量的测量和分析 ,阐述了太行山南缘断裂带第四纪左旋走滑活动的构造和地貌标志 ,反演了断裂变形的构造应力场 ,探讨了太行山南缘断裂带左旋走滑活动的区域运动学意义。研究表明 ,第四... 基于TM遥感影像的构造地貌解译和野外活动断层滑动矢量的测量和分析 ,阐述了太行山南缘断裂带第四纪左旋走滑活动的构造和地貌标志 ,反演了断裂变形的构造应力场 ,探讨了太行山南缘断裂带左旋走滑活动的区域运动学意义。研究表明 ,第四纪时期太行山南缘断裂带是一条斜张左旋走滑断裂。断层滑动矢量观测显示新近纪以来有 2期引张应力作用 :早期为NE -SW向引张 ,晚期为NNW -SSE向引张 ,这个观测结果与渭河地堑盆地的新近纪—第四纪 2期引张构造应力场一致。根据华北盆地构造资料推断 ,太行山南缘断裂带向东延伸与盆地内的泌阳 -开封 -商丘断陷带相接 ,共同构成了南华北和北华北 2个断陷区的构造边界。指出该断裂带作为南华北块体北缘 ,其新构造时期的斜张左旋走滑活动与南部秦岭断裂系左旋走滑活动一致 ,它们组成了一个宽阔的、向东撒开的、弥散型分布的左旋走滑形变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 南缘断裂带 新构造活动 第四纪 构造应力场 TM遥感影像 弥散型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峪关断裂晚第四纪新构造活动特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柏林 刘建生 +1 位作者 张永双 刘建民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78-85,共8页
嘉峪关活动断裂位于嘉峪关市,是与河西走廊中3个斜向隆起之一的嘉峪关-文殊山隆起密切相关的活动断裂,也是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活动断裂体系的组成部分。该断裂走向320°,呈线状延伸;断裂切错前白垩系、白垩系、新近系和上更新... 嘉峪关活动断裂位于嘉峪关市,是与河西走廊中3个斜向隆起之一的嘉峪关-文殊山隆起密切相关的活动断裂,也是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活动断裂体系的组成部分。该断裂走向320°,呈线状延伸;断裂切错前白垩系、白垩系、新近系和上更新统;在剖面上断裂表现为南西盘上升、北东盘下降,平面上表现为明显的右行走滑运动。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存在5期明显的新构造活动,分别发生于距今稍大于4.3ka、稍大于12.9ka、20.0~23.2ka、35.5~45ka和稍大于58.1ka。断裂粘滑活动为主,并具明显古地震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活动 晚第四纪 右行走滑 嘉峪关断裂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文县北部北东东向断裂带新构造活动特征 被引量:20
3
作者 卢海峰 马保起 刘光勋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甘肃文县北部北东东向断裂带主要由松柏—何家坝—犁坪断裂东段、石鸡坝—观音坝断裂和石坊—临江断裂组成。运用地貌学原理和卫片判读,描述了该断裂带的新构造运动表现、运动方式。结果表明:(1)断裂带的新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左旋倾滑,... 甘肃文县北部北东东向断裂带主要由松柏—何家坝—犁坪断裂东段、石鸡坝—观音坝断裂和石坊—临江断裂组成。运用地貌学原理和卫片判读,描述了该断裂带的新构造运动表现、运动方式。结果表明:(1)断裂带的新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左旋倾滑,水平活动规模较大;(2)石坊—临江断裂为两个明显的线性构造线,沿山脊横贯近东西向,线性构造线两侧冲沟及山脊被错,断裂呈现左旋走滑特点。在分析该断裂带地貌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地震与断层活动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列式断裂带 新构造活动 左旋倾滑 卫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盆地晚更新世河流阶地变形与新构造活动 被引量:37
4
作者 郑文涛 杨景春 段锋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8-328,共11页
根据武威盆地 7条河流的阶地测量资料和测年数据探讨了河流阶地变形与新构造活动的关系。河流阶地的变形特征反映出新构造活动的方式 ,断层活动以逆冲为主 ,河流阶地的错断状况表明活动断层活动的次数 ,盆地西部活动至少有 7次 ,东部活... 根据武威盆地 7条河流的阶地测量资料和测年数据探讨了河流阶地变形与新构造活动的关系。河流阶地的变形特征反映出新构造活动的方式 ,断层活动以逆冲为主 ,河流阶地的错断状况表明活动断层活动的次数 ,盆地西部活动至少有 7次 ,东部活动至少有 5次 ;同时可表明断层活动的幅度与强度 ,以及不同时期活动强烈区具有迁移变化的特点。武威盆地晚更新世以来发育的第四纪断层主要有 3条 ,各条断裂活动次数、强度不尽相同 ,以山前断裂活动最为强烈 ,至今活动仍未停息。 6 0ka前后西部活动强烈 ,2 0ka以来东强西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阶地 定量地貌学 新构造活动 武威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构造活动对松辽盆地含油气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林春华 陈均亮 包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2-13,共2页
通过对新构造活动的研究及松辽盆地第三系地层构造变形的椭球体应变分析 ,发现在老第三系地层沉积中晚期 ,挤压应力方向发生了由南北到近东西向的变化 ;表现出地层分布局限、充填碎屑粗、隆起剥蚀区可作为物源区等特点 ;明末后的压陷盆... 通过对新构造活动的研究及松辽盆地第三系地层构造变形的椭球体应变分析 ,发现在老第三系地层沉积中晚期 ,挤压应力方向发生了由南北到近东西向的变化 ;表现出地层分布局限、充填碎屑粗、隆起剥蚀区可作为物源区等特点 ;明末后的压陷盆地沉积过程 ,为松辽盆地中浅层形成构造并不断壮大的过程 ,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圈闭 ;压陷盆地的沉积过程为中浅层生烃高峰期也有利于油气的保存 ;挤压力方向的改变导致了中浅层不同方向的老断层开启 ,开辟了多方位的油气运移的通道 ;进而实现了油气的生成、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第三系 构造作用 新构造活动 含油气系统 大地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琅南塔断裂新构造活动特征与2007年班南坎M_S6.6地震 被引量:5
6
作者 常祖峰 张艳凤 陈宇军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根据断裂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卫星影像资料,阐述了老挝琅南塔断裂的新构造运动表现和运动方式。结果表明:(1)琅南塔断裂的新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正断层兼左旋走滑运动,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2)沿断裂历史上发生过一系列6级以上地震,特别是2... 根据断裂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卫星影像资料,阐述了老挝琅南塔断裂的新构造运动表现和运动方式。结果表明:(1)琅南塔断裂的新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正断层兼左旋走滑运动,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2)沿断裂历史上发生过一系列6级以上地震,特别是2007年5月16日老挝班南坎6.6级地震与该断裂的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琅南塔断裂 新构造活动 地质与地貌特征 老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平原山地交界带新构造活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容全 郑良美 刘敬中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4期558-562,共5页
北京西山东麓和北山南麓广泛分布着山麓洪积扇地形.在按同地不同期洪积扇体平面组合关系和扇顶平面投影组合关系分类的基础上,永定河至关沟间的山麓洪积扇,其中尤其以北安河至西山农场之间的山麓洪积扇的组合类型特殊,即平面组合成串珠... 北京西山东麓和北山南麓广泛分布着山麓洪积扇地形.在按同地不同期洪积扇体平面组合关系和扇顶平面投影组合关系分类的基础上,永定河至关沟间的山麓洪积扇,其中尤其以北安河至西山农场之间的山麓洪积扇的组合类型特殊,即平面组合成串珠镶嵌型,平面投影组合成前进型.按扇顶抬升量,推算出相对抬升速度:1.3×10~4~8.4×10~3aB.P.为20.6mm/a;8.4×10~3~4.0×10~3aB.P.为1.8mm/a;4.0×10~3aB.P.以来为2.3mm/a.除1.8mm/a接近大部地区外,其余2个时期的速度均比该地区以外的地区大一个数量级,成为抬升异常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麓洪积扇 新构造活动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水系的分维几何学及其与新构造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晁洪太 崔昭文 李家灵 《地震学刊》 CSCD 1993年第4期1-7,共7页
本文通过分析山东地区水系的分维几何学特征,对比各区域的新构造活动特点,发现隆起区和坳陷区的水系分维值不同,块体内部差异运动对水系分维有重要影响,断裂活动在水系分维值上有明显反映。
关键词 山东 水系 分维几何 新构造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中央高原的新构造活动研究
9
作者 易明初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89年第1期9-19,共11页
本文论述了法国中央高原及毗邻地区的新生代地层、地貌、构造形迹和火山活动等所反映的新构造活动类型及特征,综合分析了中央高原的隆升和构造应力场的演变。提出了高原强烈抬升时期为中更新世以来的观点,以及新生代各时期高原主要经受... 本文论述了法国中央高原及毗邻地区的新生代地层、地貌、构造形迹和火山活动等所反映的新构造活动类型及特征,综合分析了中央高原的隆升和构造应力场的演变。提出了高原强烈抬升时期为中更新世以来的观点,以及新生代各时期高原主要经受南北向挤压作用,其间辅以东西和北西—南东方向挤压作用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活动 中央高原 构造应力场 火山活动 地堑 挤压作用 生代地层 构造 隆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口-潍坊断裂带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的再认识 被引量:8
10
作者 高战武 徐杰 +3 位作者 赵铁虎 张进 计凤桔 周本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53,共11页
营潍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通过渤海的部分,亦为渤海湾盆地东部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些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断裂带的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文中基于以往的工作并结合其他研究者的成果,对该断裂带的新构造和新... 营潍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通过渤海的部分,亦为渤海湾盆地东部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些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断裂带的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文中基于以往的工作并结合其他研究者的成果,对该断裂带的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及有关问题再次作了分析。渤海地区新构造运动开始于中新世晚期(12~10MaBP),它源自区域地壳水平运动,新构造应力场以NEE-SWW至近EW向水平挤压为特征。营潍断裂带的新构造,主要表现为先存古近纪断裂复活和新构造应力场初始应力作用在其上覆新近系--第四系中形成的构造变形,它以断裂极其发育为特征。NE向斜切营潍断裂带中段的庙西北-黄河口新生断裂带的产生,不仅使营潍断裂带的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具分段性,而且使该断裂带的新构造活动显著减弱。渤海东部地震基本沿庙西北-黄河口断裂带分布,营潍断裂带辽东湾段和莱州湾段地震较少且震级小。为究其原因,最后还作了初步的力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潍断裂带 生断裂带 新构造活动 再认识 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新构造活动特征及地震区带划分参数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科 王建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5-92,共8页
南海北部分布有赋存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沉积盆地。南海北部的地震活动会对资源聚集的沉积盆地的稳定性有重要且直接的影响。着重对南海北部的主要断裂带分布及其活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在对南海北部已有地震数据研究基础上,形成了南海... 南海北部分布有赋存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沉积盆地。南海北部的地震活动会对资源聚集的沉积盆地的稳定性有重要且直接的影响。着重对南海北部的主要断裂带分布及其活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在对南海北部已有地震数据研究基础上,形成了南海北部断裂带分布图、南海北部的地震震中分布图。依照地震区、带小区划确定的原则,在南海北部地震活动性区划图基础上,形成了3个地震小区划,分别是广东沿海小区、福建沿海小区、珠江口盆地和台湾浅滩小区。最后对比研究了3个地震小区划的地震参数b值范围及地震动加速度,其中广东沿海小区的b值为0.949 8,福建沿海小区为0.645 2,珠江口盆地和台湾浅滩小区为0.486 5,该区的地震动加速度值介于0.115~0.379g之间。该项研究工作可以为南海北部沉积盆地稳定性分析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活动 地震 烈度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新构造活动与环境地质效应
12
作者 欧春生 耿全如 +2 位作者 朱同兴 彭智敏 李奋其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3期90-94,共5页
本文将羌塘盆地新生代构造运动划分为三个阶段:古近纪为剥蚀、夷平和地壳加厚阶段;中新世为强烈挤压、褶皱阶段;上新世—全新世为高原缓慢整体抬升阶段。羌塘盆地的环境变迁和地质灾害与新生代构造活动密切相关。本区的强烈隆起、半荒... 本文将羌塘盆地新生代构造运动划分为三个阶段:古近纪为剥蚀、夷平和地壳加厚阶段;中新世为强烈挤压、褶皱阶段;上新世—全新世为高原缓慢整体抬升阶段。羌塘盆地的环境变迁和地质灾害与新生代构造活动密切相关。本区的强烈隆起、半荒漠化、沙尘暴、山洪、泥石流、冰川崩塌和雪崩、地震等均受新构造活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新构造活动 环境地质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地区新构造活动与井壁损坏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建怡 卞政修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1-34,共4页
以黄淮地区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和表现。说明地应力变化,解释井壁损坏的原因。
关键词 黄淮地区 新构造活动 井壁 损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中宁都北部地区新构造活动初探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万良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9-369,共11页
江西省中部宁都北部地区断裂构造发育,ETM453合成图像线形影像主要有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少量近东西向,线性构造具明显的新构造运动踪迹,地质证据有断层的走滑、地震、温泉和水系被错断等。其中,斜贯研究区中部的桃山断裂构造为... 江西省中部宁都北部地区断裂构造发育,ETM453合成图像线形影像主要有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少量近东西向,线性构造具明显的新构造运动踪迹,地质证据有断层的走滑、地震、温泉和水系被错断等。其中,斜贯研究区中部的桃山断裂构造为一向南东下滑的右行张扭性断层,具捩断层性质,其挽近时期明显的构造运动造成桃山构造上盘距构造面不远的地带,特别是桃山构造的北东端如打鼓寨岩体北东部及外围,侵蚀作用较弱,保矿条件较好,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活动 桃山断裂 右行张扭 保矿作用 宁都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海域的第四纪断层与新构造活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舒畋 李斌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8,共6页
高分辨率多道地震调查表明,在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发现数条第四纪断层。他们有的切穿第四系底部,有的切入中更新统甚至晚更新统之中。结合对该区历史地震及近期地震资料的分析,这些第四纪断层可能与地震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其中切... 高分辨率多道地震调查表明,在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发现数条第四纪断层。他们有的切穿第四系底部,有的切入中更新统甚至晚更新统之中。结合对该区历史地震及近期地震资料的分析,这些第四纪断层可能与地震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其中切穿上更新统底部的F12(NE向)断层,与1996年11月9日的Ms6.1级地震震中及1505年10月19日Ms6 34级地震震中的距离都比较近。该断层与这两次地震的发生极有可能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同时也说明该区域第四纪断层的出现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是地壳新构造活动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活动 第四纪断层 长江口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新构造活动概要 被引量:1
16
作者 孔繁宗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1年第1期10-16,共7页
陕西新构造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地块的拱起和隆升。区内断裂带、断陷盆地、夷平面及阶地十分发育。六盘山及渭河盆地为地堑式凹陷,受北山和秦岭大断裂的控制,陆相沉积厚达7000m,该区地震活动频繁,地热资源很丰富。陕北黄土高原区,在新... 陕西新构造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地块的拱起和隆升。区内断裂带、断陷盆地、夷平面及阶地十分发育。六盘山及渭河盆地为地堑式凹陷,受北山和秦岭大断裂的控制,陆相沉积厚达7000m,该区地震活动频繁,地热资源很丰富。陕北黄土高原区,在新生代曾多次发生不均衡性拱起,第三纪的抬升导致黄河改道,沿拱起边缘向北流入内蒙古一带,更新世和全新世分别发育了西南和东北部掀斜区。秦岭—巴山断块隆升区,发育了山间湖盆10余个,河流的袭夺与改道也很频繁,例如:丹江与洛河的分流,汉江分解为东、西二条水系,汉江的二次向南袭夺等。全区发育有Ⅰ—Ⅳ级夷平面,其海拔高度依次为3000m、2000m、2000~1600m,1600~600m,它们形成的时代分别为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及中—上新世。此外,在盆地及河谷区,一般均发育了3~5级阶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活动 陕西 地块 拱起 降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前郑州地区黄河河流地貌与新构造活动关系初探 被引量:9
17
作者 徐海亮 王朝栋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01-106,共6页
虽然历史时期黄河在郑州地区与桃花峪冲积扇上的变迁已有较为系统的研究,但是由于上古文字资料的欠缺,相关研究的不足,关于史前时期黄河在大郑州地区的河流地貌特征、河道在黄河下游冲积扇上部演变的论述甚少,认识还非常粗浅.文中试就... 虽然历史时期黄河在郑州地区与桃花峪冲积扇上的变迁已有较为系统的研究,但是由于上古文字资料的欠缺,相关研究的不足,关于史前时期黄河在大郑州地区的河流地貌特征、河道在黄河下游冲积扇上部演变的论述甚少,认识还非常粗浅.文中试就黄河下游演变意义上至关重要的郑州大区和史前黄河在桃花峪以上特定地域的河流地貌、河道演变与新构造活动的某些关联问题以及郑州西部构造地貌对于河湖水系演化的作用提出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黄河 郑州 河流地貌 新构造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新生代构造活动和动力学的讨论 被引量:207
18
作者 邓起东 程绍平 +2 位作者 闵伟 杨桂枝 任殿卫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13-21,共9页
鄂尔多斯块体除西南边界为挤压边界外, 四周被共轭剪切拉张带所围限,东西和南北两侧分别为右旋和左旋剪切拉张带, 全新世水平和垂直滑动速率分别达5m m /a 和03~3m m /a。鄂尔多斯块体自始新世起从西南挤压边界两端... 鄂尔多斯块体除西南边界为挤压边界外, 四周被共轭剪切拉张带所围限,东西和南北两侧分别为右旋和左旋剪切拉张带, 全新世水平和垂直滑动速率分别达5m m /a 和03~3m m /a。鄂尔多斯块体自始新世起从西南挤压边界两端开始发育,逐渐向远端发展, 至上新世最后形成山西断陷盆地带。新生代以来块体不断缓慢上升, 距今 140 Ma 以来的隆起总量为 160m 。形变测量说明块体现代隆升速率为 1~28m m /a, 周缘断陷盆地带现代下降速率为- 4~- 5m m /a。块体内部莫霍面变化平缓, 埋深40km ~42km , 上地幔高导层埋深123km ~131km , 它们在周缘断陷盆地带相对隆起, 前者隆起幅度 15km ~6km , 后者埋深仅70km ~100km 。6 级以上地震均发生在块体周边活动构造带内, 块体内部无6 级以上地震发生, 4~5 级地震也很少。震源机制、地应力和断层滑动矢量测量等得到的主压应力方位为 N E N E E向,与控制块体周边活动构造的区域应力场一致,主要与青藏块体的 N E向挤压作用相关,盆地地下深部物质上涌产生的垂直力也起着重要作用。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块体 新构造活动 动力学 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研究新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2
19
作者 刘凤山 吴中海 +5 位作者 张岳桥 杨振宇 王书兵 张虎 仝亚博 李海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3-418,共16页
新构造运动与活动构造对人类的出现、演化、生存和发展都产生着深刻影响。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东缘部署开展的活动断裂调查与活动构造体系研究、川滇地块旋扭变形的古地磁学研究、西秦岭地区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研究、滇西盆谷区的新构造幕划... 新构造运动与活动构造对人类的出现、演化、生存和发展都产生着深刻影响。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东缘部署开展的活动断裂调查与活动构造体系研究、川滇地块旋扭变形的古地磁学研究、西秦岭地区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研究、滇西盆谷区的新构造幕划分、腾冲火山活动特征及其新构造背景调查等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与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深入认识和理解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现今地壳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和探索活动构造体系控震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该区的重大工程规划建设与国土规划利用的科学决策和城镇化发展等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构造活动构造 第四纪地质 构造地貌 古地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河西走廊盆地榆木山北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的新认识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柏林 王春宇 +3 位作者 宫红良 刘建民 张永双 刘建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76-983,共8页
榆木山北缘活动断裂属于河西走廊中段盆地内的次级隆起——榆木山隆起北侧断裂系的组成部分,它位于榆木山北缘断裂北侧山前,是与榆木山隆起有成生联系、活动时间很新的现代活动断裂。榆木山北缘活动断裂呈向北北东略微凸出的弧形,走向... 榆木山北缘活动断裂属于河西走廊中段盆地内的次级隆起——榆木山隆起北侧断裂系的组成部分,它位于榆木山北缘断裂北侧山前,是与榆木山隆起有成生联系、活动时间很新的现代活动断裂。榆木山北缘活动断裂呈向北北东略微凸出的弧形,走向总体为北西向,倾向南西,自南东向北西走向由北西向渐变为北西西向,甚至近东西向,倾角自中等—低角度,东段较陡。榆木山北缘断裂的活动性质在剖面上表现为以南西盘向上逆冲为主,水平位移不明显,特别是中段的石炭口—窑儿沟口一带,在向南缓倾的主逆冲上盘往往发育反向逆冲断层,并导致上更新统砂砾层发生牵引褶皱。该断裂在距今13.1~13.3ka之间和距今3~5ka期间发生过2次明显的新构造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新构造活动 逆冲 反向牵引褶皱 榆木山北缘断裂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