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乌鲁木齐西山断层系的新构造变形特征与机制
被引量:
7
1
作者
吴传勇
沈军
+3 位作者
李军
向志勇
胡军
伊利亚尔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9,共8页
通过对西山断层系详细地追踪考察和系列探槽的开挖,并结合深部探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晚第四纪以来,在近NS向的挤压应力作用下,西山块体不断向南侧天山山体方向发展,总体表现为向南的逆冲滑移和地壳缩短.其南侧的主控边界断裂——...
通过对西山断层系详细地追踪考察和系列探槽的开挖,并结合深部探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晚第四纪以来,在近NS向的挤压应力作用下,西山块体不断向南侧天山山体方向发展,总体表现为向南的逆冲滑移和地壳缩短.其南侧的主控边界断裂——西山断层的新活动性主要表现为向南的逆冲.西山断层北侧的王家沟断层组和九家湾断层组是与西山断层具有成因联系的次级断层,均为伴随西山隆起形成的顺层滑动断层.但九家湾断层组明显受到博格达推覆体系的影响,是局部拉张应力下产生的正断层.这两组断层吸收转换了西山断层上盘的褶皱变形量,因而西山断隆表现为明显的单斜特征.西山断层系的各条次级断层属于同一发震构造体系,其大震的地震危险性应该合并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西山断层系
新构造变形
变形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行山隆起南段新构造变形过程研究
被引量:
40
2
作者
张岳桥
杨农
马寅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313-329,共17页
基于TM遥感影像解译和断裂滑动矢量资料的野外观测,结合年轻地质体热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学测试结果分析,重点描述了太行山隆起南段构造地貌特征,划分了新构造变形阶段,确定了新构造应力场及其转换历史。研究表明,新近纪以来,太行...
基于TM遥感影像解译和断裂滑动矢量资料的野外观测,结合年轻地质体热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学测试结果分析,重点描述了太行山隆起南段构造地貌特征,划分了新构造变形阶段,确定了新构造应力场及其转换历史。研究表明,新近纪以来,太行山南段经历了两期重要的引张变形时期。中新世中晚期,伴随华北地区广泛的基性火山喷溢活动,太行山南段受近NE SW向引张应力作用,构造变形集中在南段东缘和南缘断裂带上。上新世至早更新世时期,强烈的NW SE向地壳引张导致太行山隆起南段夷平地貌的解体和地堑盆地的形成。自中晚更新世以来,太行山南缘断裂带成为新构造变形的主要边界带。断面滑动矢量分析和山前年轻冲积扇体和小冲沟沿断裂错移特征分析,表明太行山南缘断裂带是一条斜张左旋走滑边界断裂带,引张方向为NW SE至NNW SSE。从区域大地构造角度,中新世中国东部NE SW向拉伸作用与东部太平洋板块向西俯仲导致的弧后扩张动力过程有关;而上新世以来新构造变形是与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及其向东构造挤出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
TM遥感影像解译
断裂滑动矢量
野外观测
体热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
年代学测试
地貌特征
引张
变形
新构造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藏高原东北缘最新构造变形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0
3
作者
戴华光
贾云鸿
+3 位作者
苏向洲
陈永明
刘洪春
侯康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15-20,共6页
在分析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地震形变带及活动断裂带的基础上,确定了NNW向最新活动构造体系。该体系的主体构造是由一系列呈NNW向相间展布的现代隆起带和沉降带组成。青藏高原东北缘最新构造变形是该构造体系活动的结果。另...
在分析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地震形变带及活动断裂带的基础上,确定了NNW向最新活动构造体系。该体系的主体构造是由一系列呈NNW向相间展布的现代隆起带和沉降带组成。青藏高原东北缘最新构造变形是该构造体系活动的结果。另外,还对体系的变形特征及“敏感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新构造变形
活动断裂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郯庐断裂带中段第四纪活动及其分段特征
被引量:
101
4
作者
施炜
张岳桥
董树文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8,共8页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岩石圈尺度的构造不连续带。位于江苏和山东境内的郯庐断裂带中段 ,在新构造运动时期强烈右旋走滑复活 ,形成地貌形迹显著的走滑活动断裂带。笔者在断层活动形迹的野外调查和观测的基础上 ,结合TM遥感影象特征...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岩石圈尺度的构造不连续带。位于江苏和山东境内的郯庐断裂带中段 ,在新构造运动时期强烈右旋走滑复活 ,形成地貌形迹显著的走滑活动断裂带。笔者在断层活动形迹的野外调查和观测的基础上 ,结合TM遥感影象特征解译和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 ,分析了郯庐断裂中段第四纪活动的分段行为特征。位于嘉山 潍坊之间的郯庐断裂带中段可以进一步划分为 3段 ,北段安丘 茅埠亚段 ,中段汪湖 宿迁亚段 ,南段宿迁 嘉山亚段 ,这三段可能分别是独立的地震破裂段。观测表明 ,新构造变形主要集中在宿迁以北的中、北段 ,是历史强震的发生段 ,而南段变形相对较弱。嘉山以南安徽境内郯庐断裂新构造变形更弱。郯庐断裂带新构造走滑变形的走向分段行为是华北地区不同块体新构造运动位移调节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活动
郯庐断裂带
新构造变形
块体运动
断层活动
地震
震源机制
遥感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陆动力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理论与应用
被引量:
45
5
作者
许志琴
李廷栋
+3 位作者
杨经绥
嵇少丞
王宗起
张泽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33-1444,共12页
近十年来大陆岩石圈流变学、板块下的构造和整个地幔运动、现代大陆变形动力学、大陆深俯冲动力学、"中下地壳的隧道流"、复合造山带和复合造山动力学、盆-山耦合与大陆增生、地幔物质和地幔动力学以及全球大陆科学钻探整合...
近十年来大陆岩石圈流变学、板块下的构造和整个地幔运动、现代大陆变形动力学、大陆深俯冲动力学、"中下地壳的隧道流"、复合造山带和复合造山动力学、盆-山耦合与大陆增生、地幔物质和地幔动力学以及全球大陆科学钻探整合计划等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要进展,表明大陆动力学是继"板块构造"之后固体地球科学发展的新的起点,建立大陆动力学新的理论体系以及为资源、能源、环境和预防地震灾害的人类需求服务,是大陆动力学发展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学
现代大陆
变形
和
新
构造
大陆深俯冲
隧道流
地幔
构造
大陆科学钻探
大陆动力学
新
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乌鲁木齐西山断层系的新构造变形特征与机制
被引量:
7
1
作者
吴传勇
沈军
李军
向志勇
胡军
伊利亚尔
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9,共8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十五"重点工程"乌鲁木齐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1-4-3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专题(2006BAC13B010102)
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地震危险性评价与地震预报新方法研究(中俄合作)"(2004DFBA0005)资助
文摘
通过对西山断层系详细地追踪考察和系列探槽的开挖,并结合深部探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晚第四纪以来,在近NS向的挤压应力作用下,西山块体不断向南侧天山山体方向发展,总体表现为向南的逆冲滑移和地壳缩短.其南侧的主控边界断裂——西山断层的新活动性主要表现为向南的逆冲.西山断层北侧的王家沟断层组和九家湾断层组是与西山断层具有成因联系的次级断层,均为伴随西山隆起形成的顺层滑动断层.但九家湾断层组明显受到博格达推覆体系的影响,是局部拉张应力下产生的正断层.这两组断层吸收转换了西山断层上盘的褶皱变形量,因而西山断隆表现为明显的单斜特征.西山断层系的各条次级断层属于同一发震构造体系,其大震的地震危险性应该合并考虑.
关键词
乌鲁木齐
西山断层系
新构造变形
变形
机制
Keywords
Urumqi
Xishan fault system
neotectonic deformation
deforma 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行山隆起南段新构造变形过程研究
被引量:
40
2
作者
张岳桥
杨农
马寅生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313-329,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9972076)资助项目
文摘
基于TM遥感影像解译和断裂滑动矢量资料的野外观测,结合年轻地质体热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学测试结果分析,重点描述了太行山隆起南段构造地貌特征,划分了新构造变形阶段,确定了新构造应力场及其转换历史。研究表明,新近纪以来,太行山南段经历了两期重要的引张变形时期。中新世中晚期,伴随华北地区广泛的基性火山喷溢活动,太行山南段受近NE SW向引张应力作用,构造变形集中在南段东缘和南缘断裂带上。上新世至早更新世时期,强烈的NW SE向地壳引张导致太行山隆起南段夷平地貌的解体和地堑盆地的形成。自中晚更新世以来,太行山南缘断裂带成为新构造变形的主要边界带。断面滑动矢量分析和山前年轻冲积扇体和小冲沟沿断裂错移特征分析,表明太行山南缘断裂带是一条斜张左旋走滑边界断裂带,引张方向为NW SE至NNW SSE。从区域大地构造角度,中新世中国东部NE SW向拉伸作用与东部太平洋板块向西俯仲导致的弧后扩张动力过程有关;而上新世以来新构造变形是与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及其向东构造挤出作用有关。
关键词
太行山
TM遥感影像解译
断裂滑动矢量
野外观测
体热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
年代学测试
地貌特征
引张
变形
新构造变形
Keywords
Taihang uplift
neotectonics
stress field
North China
分类号
P546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东北缘最新构造变形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0
3
作者
戴华光
贾云鸿
苏向洲
陈永明
刘洪春
侯康明
机构
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15-20,共6页
文摘
在分析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地震形变带及活动断裂带的基础上,确定了NNW向最新活动构造体系。该体系的主体构造是由一系列呈NNW向相间展布的现代隆起带和沉降带组成。青藏高原东北缘最新构造变形是该构造体系活动的结果。另外,还对体系的变形特征及“敏感点”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新构造变形
活动断裂
地震
Keywords
seismic deformation hands, active fault, active tectonic system, recently tectonic formation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P546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郯庐断裂带中段第四纪活动及其分段特征
被引量:
101
4
作者
施炜
张岳桥
董树文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出处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8,共8页
基金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 :49972 0 76 )
中德合作项目"大别山超高压岩石变形及折返机制"资助。
文摘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岩石圈尺度的构造不连续带。位于江苏和山东境内的郯庐断裂带中段 ,在新构造运动时期强烈右旋走滑复活 ,形成地貌形迹显著的走滑活动断裂带。笔者在断层活动形迹的野外调查和观测的基础上 ,结合TM遥感影象特征解译和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 ,分析了郯庐断裂中段第四纪活动的分段行为特征。位于嘉山 潍坊之间的郯庐断裂带中段可以进一步划分为 3段 ,北段安丘 茅埠亚段 ,中段汪湖 宿迁亚段 ,南段宿迁 嘉山亚段 ,这三段可能分别是独立的地震破裂段。观测表明 ,新构造变形主要集中在宿迁以北的中、北段 ,是历史强震的发生段 ,而南段变形相对较弱。嘉山以南安徽境内郯庐断裂新构造变形更弱。郯庐断裂带新构造走滑变形的走向分段行为是华北地区不同块体新构造运动位移调节的结果。
关键词
第四纪活动
郯庐断裂带
新构造变形
块体运动
断层活动
地震
震源机制
遥感影像
Keywords
Tan-Lu fault zone Neotectonics fault segmentation block kinematics
分类号
P542.3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陆动力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理论与应用
被引量:
45
5
作者
许志琴
李廷栋
杨经绥
嵇少丞
王宗起
张泽明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综合工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33-1444,共12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0610105)资助成果
文摘
近十年来大陆岩石圈流变学、板块下的构造和整个地幔运动、现代大陆变形动力学、大陆深俯冲动力学、"中下地壳的隧道流"、复合造山带和复合造山动力学、盆-山耦合与大陆增生、地幔物质和地幔动力学以及全球大陆科学钻探整合计划等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要进展,表明大陆动力学是继"板块构造"之后固体地球科学发展的新的起点,建立大陆动力学新的理论体系以及为资源、能源、环境和预防地震灾害的人类需求服务,是大陆动力学发展的未来。
关键词
流变学
现代大陆
变形
和
新
构造
大陆深俯冲
隧道流
地幔
构造
大陆科学钻探
大陆动力学
新
理论体系
Keywords
Rheology
Modernal continental deformation and neotectonics
Continental deep-subduction
Channel flow
Mantle tectonics
Continental scientific drilling
New theorical system of continental dynamics
分类号
P54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乌鲁木齐西山断层系的新构造变形特征与机制
吴传勇
沈军
李军
向志勇
胡军
伊利亚尔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太行山隆起南段新构造变形过程研究
张岳桥
杨农
马寅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3
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青藏高原东北缘最新构造变形的初步研究
戴华光
贾云鸿
苏向洲
陈永明
刘洪春
侯康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6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郯庐断裂带中段第四纪活动及其分段特征
施炜
张岳桥
董树文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大陆动力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理论与应用
许志琴
李廷栋
杨经绥
嵇少丞
王宗起
张泽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4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