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新时期文论的变革与反思”的反思——与杨春时教授商榷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杨春时教授认为:新时期文论主要反拨了反映论和意识形态论的文学本质观,建立了主体论和审美论的文学本质观。但是,主体性文论和审美论文论也有历史的局限和理论的缺陷,主要是在肯定主体创造性的同时,忽视了主体与世界的同一性;在肯定文... 杨春时教授认为:新时期文论主要反拨了反映论和意识形态论的文学本质观,建立了主体论和审美论的文学本质观。但是,主体性文论和审美论文论也有历史的局限和理论的缺陷,主要是在肯定主体创造性的同时,忽视了主体与世界的同一性;在肯定文学审美性的同时,忽视了文学的现实性。因此,在后新时期后现代主义语境中,主体性文论和审美论文论的建立者也进行了反思和理论重建,最终建立了主体间性文论和多维度的文学本质观。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实际上,新时期文论主要建立了审美意识形态文论,包含着文论的主体性;在中国当代,审美意识形态论并没有过时,还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主体间性文论并没有成为中国当代文论的主导,受到了各方面的反思批判,主体间性概念本身是一个并不完善的概念,也不能解决中国当代文论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论 反思 主体性 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对中国新时期文论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冯宪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4-51,共18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对中国新时期文论的影响冯宪光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国新时期文论,人道主义,现代主义,艺术生产论,文化学阐释中国新时期文论开拓了一个新的天地,呈现出与前新时期文论的不同面貌。造就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对中国新时期文论的影响冯宪光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国新时期文论,人道主义,现代主义,艺术生产论,文化学阐释中国新时期文论开拓了一个新的天地,呈现出与前新时期文论的不同面貌。造就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有在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中国新时期文论 人道主义 现代主义 艺术生产论 文化学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文论的变革与反思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春时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99,共5页
新时期文论主要反拨了反映论和意识形态论的文学本质观,建立了主体论和审美主义的文学本质观。这是中国文论现代转向的必要环节。同时,主体性文论和审美主义文论也有历史的局限和理论的缺陷,主要是在肯定主体创造性的同时,忽视了主体与... 新时期文论主要反拨了反映论和意识形态论的文学本质观,建立了主体论和审美主义的文学本质观。这是中国文论现代转向的必要环节。同时,主体性文论和审美主义文论也有历史的局限和理论的缺陷,主要是在肯定主体创造性的同时,忽视了主体与世界的同一性;在肯定文学的审美性的同时,忽视了文学的现实性。因此,在后新时期后现代主义语境中,主体性文论和审美主义文论的建立者也进行了反思和理论重建,最终建立了主体间性文论和多重性的文学本质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论 主体性 审美主义 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命视角看新时期文论的发展与未来
4
作者 汤学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2-117,共6页
本文认为,文学理论批评是一个由应用研究、发展研究和基础研究构成的、上下贯通、三向互动、富有内活力的生命系统,其兴衰变化与环境息息相关。并以这样的观点,对新时期文论的演进历程及其未来走向进行梳理、评价和瞻望,指出尽管还有许... 本文认为,文学理论批评是一个由应用研究、发展研究和基础研究构成的、上下贯通、三向互动、富有内活力的生命系统,其兴衰变化与环境息息相关。并以这样的观点,对新时期文论的演进历程及其未来走向进行梳理、评价和瞻望,指出尽管还有许多缺陷与困难,但生命之树已经枝干健全,具备了应变与再发展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视角 新时期文论 发展 文学理论 生命之根 生命之树 生命与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折线上——估评新时期中国文论
5
作者 孙津 《中州学刊》 1988年第1期63-66,62,共5页
所谓“新时期”文论,指的是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的文艺理论。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对新时期中国文论进行讨论。第一,新时期文论所处的特殊历史条件,以及新时期文论自身内容所具有的时代意义。第二,新时期文论的性质... 所谓“新时期”文论,指的是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的文艺理论。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对新时期中国文论进行讨论。第一,新时期文论所处的特殊历史条件,以及新时期文论自身内容所具有的时代意义。第二,新时期文论的性质和自身品格的建立,在此可以看出中国文论的传统在新时期所产生的新的变化。第三,新时期文论的自身局限,使其发展面临着一个转折阶段,而且这个转折作为一种现实的可能,必然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论 新时期文论 历史过程 文艺理论 历史条件 时代意义 “四人帮” 文艺活动 意识形态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文学正名”的再出发——新时期“文学本体论”的讨论与反思 被引量:2
6
作者 薛雯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4-129,共6页
新时期曾出现"文学本体论"的发生和发展时期,对文学本体论的研究推动了文学性质的再认识。"文学本体论"强调形式本体论,超越了内容决定论,突出了形式对于内容的融合与超越;强调生命本体论,超越了人的工具论,文学作... 新时期曾出现"文学本体论"的发生和发展时期,对文学本体论的研究推动了文学性质的再认识。"文学本体论"强调形式本体论,超越了内容决定论,突出了形式对于内容的融合与超越;强调生命本体论,超越了人的工具论,文学作为生命的形式获得了认定;强调审美精神的本体论,超越了人的依附性,赋予文学以自由的本质,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论 文学本体论 文学方法论 文学主体论 文学的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之交的新时期文艺理论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汶成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5-29,共5页
新时期文论在改革突进中形成的多元化格局以及几次研究重心的转移,都跟引进和学习西方现代文论的先导和激发作用有关;而新时期文论在发展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特别是“两个脱节”(与传统和与实践的脱节)的倾向,也跟过分求新求变的风... 新时期文论在改革突进中形成的多元化格局以及几次研究重心的转移,都跟引进和学习西方现代文论的先导和激发作用有关;而新时期文论在发展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特别是“两个脱节”(与传统和与实践的脱节)的倾向,也跟过分求新求变的风气和对西方现代文论的过度的、无节制的、无选择的输入有密切的关系。新时期文论的各家各派要想摆脱“两个脱节”造成的“疏离”境况,获得超越性发展,就必须面向新的综合,走综合创建的道路。综合创建的关键在于异中求同、贴近实践和相互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论 西方现代文论 的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是人学”:突围策略与一体两面
8
作者 许丽 刘锋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0-135,共6页
提出"文学是人学"是要突破"唯阶级论、去人性化"的文论之围,但因为时代语境、理论资源等原因,文论家采取了合适的突围策略以达到自己的理论意图。而考察"文学是人学"的思想脉络,则发现其间既有继承性,又... 提出"文学是人学"是要突破"唯阶级论、去人性化"的文论之围,但因为时代语境、理论资源等原因,文论家采取了合适的突围策略以达到自己的理论意图。而考察"文学是人学"的思想脉络,则发现其间既有继承性,又有所发展与区别,从而形成了"一体两面"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谷融 刘再复 “文学是人学” 主体论 新时期文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史·诗——访夏中义先生
9
作者 夏中义 黄晓莺 《现代中文学刊》 1996年第2期12-16,共5页
提到夏先生,我首先想到的是《艺术链》(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尽管七十年代末以来,文艺思潮汹涌激荡,可在大学课堂,师生们除了以群、蔡仪两本教材依旧别无选择,真是无奈。在这背景下,1988年底我读到《艺术链》,可想而知是多么惊喜;... 提到夏先生,我首先想到的是《艺术链》(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尽管七十年代末以来,文艺思潮汹涌激荡,可在大学课堂,师生们除了以群、蔡仪两本教材依旧别无选择,真是无奈。在这背景下,1988年底我读到《艺术链》,可想而知是多么惊喜;您所描述的文学的文化心理流程,给我印象很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美学 二十世纪中国文论 新时期文论 艺术美学 七十年 中国学术史 四十年代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世纪初 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