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设新时期文化的构想
1
作者 马颖华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8年第5期51-57,共7页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如此激动人心:反思每深入一层,我们的世界也就扩大一圈。毋庸讳言,不论以怎样的视角看问题,进入讨论建构新时期文化的圈子后,每个人都在寻找它的根基。 一部分学者注重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儒道佛原始关系的探...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如此激动人心:反思每深入一层,我们的世界也就扩大一圈。毋庸讳言,不论以怎样的视角看问题,进入讨论建构新时期文化的圈子后,每个人都在寻找它的根基。 一部分学者注重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儒道佛原始关系的探讨。在这批学者中分成二种倾向,一是在新时期的条件下,重新组合儒学思想,以台湾的“新儒学”为代表(后称之为倾向A);其二是以注重中国原始文化同道佛的关系为特征的倾向,试图找到原始文化的功能结构,以便从原始文化(如神话、宗教、巫术、图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原始文化 儒学” 功能结构 儒学思想 儒道佛 构想 组合 文化本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我党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红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17,共4页
文章通过回顾我国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党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我国文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阐述了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理论背景以及我党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从战略高度上重视文化建设;建... 文章通过回顾我国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党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我国文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阐述了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理论背景以及我党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从战略高度上重视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倡导文化创新精神,探索文化发展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发展与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建设新时期助力公民社会建设——从网络文化建设维度阐明
3
作者 张勤 张丽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2年第6期36-39,共4页
公民社会因素自在中国破壳之后,其力量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壮大,其成长的"助推器"也随着客观环境的优化而增多,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即是网络媒体的发展。网络作为公民社会建设的有效平台,是一种新型的公民社会建设渠道,就其对公... 公民社会因素自在中国破壳之后,其力量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壮大,其成长的"助推器"也随着客观环境的优化而增多,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即是网络媒体的发展。网络作为公民社会建设的有效平台,是一种新型的公民社会建设渠道,就其对公民社会建设的作用而言,应该同时看到它的建设性和破坏性、发展空间广阔性和现实局限性。文化建设新时期国家对网络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必然会使公民社会建设的网络途径得到优化和完善,从而使网络条件下的文化建设新时期成为公民社会建设的重要机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建设 网络 文化建设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着既定的目标迈进——文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建所二年成果综述
4
作者 厉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109-111,共3页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成立于1989年4月。两年来,他们本着文化研究为新时期文化建设服务的宗旨,致力于中国文化各个分支、领域的探索和研究,正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既定的目标迈进。历史学及宗教史的研究,是中国文化研究所的研究重...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成立于1989年4月。两年来,他们本着文化研究为新时期文化建设服务的宗旨,致力于中国文化各个分支、领域的探索和研究,正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既定的目标迈进。历史学及宗教史的研究,是中国文化研究所的研究重点之一。在这方面,他们既具较为扎实的学术功底,亦有广阔的文化知识视野,从而能在认真严肃的学术研究中体现出时代精神的某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研究 文学院 宗教史 时代精神 上海大学 学术专著 文化思想 新时期文化 学术研究 企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澳大利亚文学观嬗变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凌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77-80,共4页
随着当代澳大利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澳大利亚人的文化视野更为宽泛,文学观念也发生变化,文学风格呈多元化的趋势。本文着重从文学观念、作品主题和多元化题材这三个角度。
关键词 新时期文化 多元化题材 地域文化 都市文学 移民文学 寻根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