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70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历程——基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审视 被引量:15
1
作者 南海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6-11,共6页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来审视我国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历程,发现其包含“融合”—“分离”—“融合”三种形态,表现为三个阶段两度否定。第一阶段的“融合”与当时经济制度与产业水平相...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来审视我国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历程,发现其包含“融合”—“分离”—“融合”三种形态,表现为三个阶段两度否定。第一阶段的“融合”与当时经济制度与产业水平相适应。第二阶段的“分离”是我国主动适应经济制度变革与国际市场竞争需要而做出的历史抉择,所表现出来的产教分离是要寻求新形势下新的“融合”。在新工业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并逐渐走近中央,新的更高层级的产教“融合”条件已经具备,产教融合由此跨入第三个阶段——新时代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探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玉华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43,共5页
在与西方哲学特别是西方语言哲学对话时,我们时常处于“失语”或“失声”的状态,为了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强韧生命力与时代价值,拓展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领域,展现新时代中国的理论与文化自信,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已经成... 在与西方哲学特别是西方语言哲学对话时,我们时常处于“失语”或“失声”的状态,为了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强韧生命力与时代价值,拓展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领域,展现新时代中国的理论与文化自信,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已经成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不可回避的课题。它的发展兼具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明晰逻辑起点、厘清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发展的根本,保持适度的张力和开放性是其发展的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马克思主义 语言哲学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体育哲学的出场语境与理论路向——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阐释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欣然 林雯慧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历史性命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遵循。我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建设体育强国需要统揽全局、顶层设计、思维筹划,体育哲学的“思与问”,必将成为加快推进体育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历史性命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遵循。我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建设体育强国需要统揽全局、顶层设计、思维筹划,体育哲学的“思与问”,必将成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动力源。面向“思”的洞见:在马克思主义“在场”与“出场”生成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在感性直观与感性活动的实践唯物论中,寻找体育本体论、体育认识论、体育价值论、体育伦理学、体育人学存在论的出场语境。寻求“在”的批判:在马克思主义现实批判视角,对工业社会、技术理性、商品拜物教的批判,还有对娱乐至死、对身体静态的反思中,寻找体育存在的哲学意义与理论路向,把握体育作为人的感性实践的生命活动。体育哲学是生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人的感性实践”的存在论基础,从而探寻人的生命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 体育哲学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现实逻辑和重大成果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芳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2,共8页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下继承创新、深刻领会并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的精神要义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现实逻辑和重大成果,将马...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下继承创新、深刻领会并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的精神要义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现实逻辑和重大成果,将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推向一个新的发展境界。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是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系统而完整的法哲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关于法的一般性原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关于社会主义法制的具体原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导原则。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不二法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全球化时代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挑战和应答 被引量:11
5
作者 任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1-97,共7页
21世纪,新全球化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深层次上构成挑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在新地平线上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展示自己当代性,因而必然导致创新、与时俱进。本文基于“时代反思”的基本路径,考察了新全球化时代的特征及问题谱系,认... 21世纪,新全球化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深层次上构成挑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在新地平线上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展示自己当代性,因而必然导致创新、与时俱进。本文基于“时代反思”的基本路径,考察了新全球化时代的特征及问题谱系,认为理论创新的主题、视界与范式应以“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宗旨,从而成为“充分适应”这一时代的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 问题系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语境和范式创新 被引量:6
6
作者 冯颜利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8-186,共9页
从出场语境和范式创新的角度把握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进一步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从出场语境的角度看,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存在理论、实践、理论与实践双向良性互动三重语境。从范式创新的... 从出场语境和范式创新的角度把握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进一步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从出场语境的角度看,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存在理论、实践、理论与实践双向良性互动三重语境。从范式创新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总的范式创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的"变"与"不变"的统一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两个非常重要的创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 出场语境 范式创 习近平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汪信砚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0,共10页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在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思想伟力、时代价值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于运用和发展...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在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思想伟力、时代价值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于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理论自觉,并根据这种自觉意识实现了对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本体论、认识论、自然观、唯物辩证法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和世界历史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创造性运用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体系研究的新开拓——《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由来和发展》评介
8
作者 辛敬良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22-123,共2页
任何一种哲学体系及其模式都是自己时代的产物。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展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模式需要相应地改变,这既是实践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要求。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模式是本世纪30... 任何一种哲学体系及其模式都是自己时代的产物。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展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模式需要相应地改变,这既是实践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要求。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模式是本世纪30年代从苏联传来的,它基本上是斯大林的哲学模式。当今时代,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果不改革传统的哲学模式,就难以在精神上代表现时代。张国祺同志所著,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由来和发展》一书充分表达了这一要求,它是我所看到的国内第一本系统阐述这个问题的专著,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哲学 开拓 体系模式 体系研究 社会主义现代化 斯大林 自身发展 系统阐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的“两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境界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新建 池忠军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38,共7页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新时代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以"学哲学、用哲学"为根本依托的。新时代"学哲学、用哲学"的过程,集中表现为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即新时代的"两化"宏大实践叙事,并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新时代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以"学哲学、用哲学"为根本依托的。新时代"学哲学、用哲学"的过程,集中表现为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即新时代的"两化"宏大实践叙事,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改变世界"的实践意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统筹-协调-辩证"的方法论总体图景和新时代党员干部德性培养的科学路径,展现出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远境界和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理论为方法 化理论为德性 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习近平 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要突出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属性——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学报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戴正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2期179-183,共5页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既是开展百家争鸣、进行学术创新的平台,又是建设强大凝聚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的重要阵地。在"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下,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问题上,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如果没有&q...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既是开展百家争鸣、进行学术创新的平台,又是建设强大凝聚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的重要阵地。在"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下,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问题上,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如果没有"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就可能会影响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话语体系的建设成效。哲学社会科学学报要突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就必须突显所刊研究成果学术的真理性和意识形态的阶级性相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学报要担负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政治使命,就必须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时代 马克思主义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 意识形态话语权 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面向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公共性哲学——兼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3
11
作者 桑明旭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118,共10页
当今时代,不论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还是从以资本主体性输出为原则的世界历史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迈进的全球发展新时代,都鲜明地昭示着从主体性向公共性转换的发展趋势。深度把握和反思... 当今时代,不论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还是从以资本主体性输出为原则的世界历史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迈进的全球发展新时代,都鲜明地昭示着从主体性向公共性转换的发展趋势。深度把握和反思时代发展趋势,在理论上超越当代哲学关于主体性问题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阐明哲学基础,要求我们构建一种面向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公共性哲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公共性思潮的有益资源、立足新时代发展现实,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公共性哲学建构的立场和原则。建构的基本思路与理论框架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公共性话语的系统挖掘与梳理、马克思主义公共性思想与西方相关公共性思潮的对话比较、基于唯物史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公共性哲学体系构建,以及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方案的马克思主义公共性哲学阐释等方面。面向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公共性哲学,必将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主体性 公共性 马克思主义公共性哲学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路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宿秀珍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6-47,共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在新时期面临新使命和新问题,应深度剖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蕴和实践价值,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传播内容、环境、方法领域的发展趋势,顺应时代脉搏找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路径,让马克思主义哲学突破现有传播困... 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在新时期面临新使命和新问题,应深度剖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蕴和实践价值,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传播内容、环境、方法领域的发展趋势,顺应时代脉搏找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路径,让马克思主义哲学突破现有传播困境而迈向高质量传播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 传播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进程与思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俊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共9页
以中国社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产生的时间顺序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发展与学术结构变化为主线,可以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致概括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确立指导... 以中国社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产生的时间顺序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发展与学术结构变化为主线,可以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致概括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确立指导地位与初步发展期;第二阶段,从改革开放前夕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到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反思与蓬勃发展期;第三阶段,从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为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期。进入新时代,承担中华民族精神支柱和信念指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应对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既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应对的挑战,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机遇。我们应该做到:第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研究范式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第二,在民族化和世界化相结合的思想逻辑中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在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中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时代 理论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再中国化”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怀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42,共5页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梳理和反思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自觉和方法论创新的目标、方向和思路,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本刊特邀请几位青年学者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角度对此话题展开讨论。邹吉...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梳理和反思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自觉和方法论创新的目标、方向和思路,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本刊特邀请几位青年学者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角度对此话题展开讨论。邹吉忠博士的文章《从规范到创新:学术自觉的新动力》从知识社会学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学术自觉的逻辑进程和内在动力,并围绕学术自主创新和"学术发动机"问题,提出学术自觉的新思路,以期为学术自觉注入新的、更强的动力。沈湘平博士的文章《学术自觉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反思性》从宏观层面提出:哲学社会科学的反思性不同于自我意识上的反思,它指向作为整体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无意识前提和社会基础,只有对这些表现为不同场域的决定性机制的分析与批判,真正的学术自觉才有可能,而这些分析和批判又有赖于良好公共性论辩的展开。刘怀玉博士的文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再中国化"问题》则从一个微观层面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再中国化",就是要站在中华民族所肩负的世界历史新的时代使命的高度和着眼于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兴亡的高度,来回答与反思重大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要有自觉地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与学术思想问题的意识,要有长远的和开放的学科建设与学术思想积累的发展战略举措。唐正东博士的文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法论反思》从另一个微观层面提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中的文化批判线索和这一理论谱系中的经济学批判线索虽然都有其独特的理论贡献,但在方法论上两者都具有某种局限性,透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谱系中的这两条理论线索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学术思想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哲学 中国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 教材体系改革 “中国制造” 全球化时代 哲学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深刻认识新思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玉成 李祥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4-56,共3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该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是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习近平同志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转化为一系列认识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马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该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是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习近平同志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转化为一系列认识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新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习近平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发展研究--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道路》
16
作者 王晓丹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26-127,共2页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创新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对于新时期加强我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建设、从根本上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由陈学明和姜国敏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创新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对于新时期加强我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建设、从根本上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由陈学明和姜国敏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道路》一书,在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真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从马克思主义的思考角度和范式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度审视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想理论建设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陈学明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考角度 习近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7
作者 刘翠兰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7,共3页
面对新的世纪 ,马克思主义哲学任重而道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意识、科学精神要求 ,必须面对新的实践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新的世纪 ,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在“两个文明”建设和推动先进文化前进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
关键词 的实践 先进文化 丰富 文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 要求 时代意识 重要作用
全文增补中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境界
18
作者 毕京京 《毛泽东研究》 2019年第3期19-26,共8页
在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方法论中,基于实事求是的实践观始终居于核心地位。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三次'伟大飞跃'的奋斗历程中,自觉运用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使之闪烁出愈加耀眼夺目的真理光芒。在新时代,我们党实现了... 在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方法论中,基于实事求是的实践观始终居于核心地位。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三次'伟大飞跃'的奋斗历程中,自觉运用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使之闪烁出愈加耀眼夺目的真理光芒。在新时代,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哲学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形式——对哲学改革的一点思考
19
作者 柯木火 《现代哲学》 1987年第4期44-46,26,共4页
(一) 这里所说的现时代,是指二次大战之后或五十年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在这个新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已不再是个别国家的孤立现象,资本主义制度也不再给人以临近死亡的印象,两种制度谁战胜谁的问题不可能在可以预见到的时期内很... (一) 这里所说的现时代,是指二次大战之后或五十年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在这个新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已不再是个别国家的孤立现象,资本主义制度也不再给人以临近死亡的印象,两种制度谁战胜谁的问题不可能在可以预见到的时期内很快解决,而是进入了一个相峙、共处的阶段。在这个新时期,在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 时代 社会生活 时期 研究对象 实践唯物主义 哲学改革 意识 历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亮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1-7,168,共8页
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思想体系在全球传播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本土化改造。本土化之所以是必然的、必须的,是因为这些思想体系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中国已进入新时代,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地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 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思想体系在全球传播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本土化改造。本土化之所以是必然的、必须的,是因为这些思想体系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中国已进入新时代,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地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站稳为人民这个根本立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才有可能结出甘甜的果实。以人民为中心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能够把握、表达激荡在人民心中的时代声音,创新性地激活存在于人民心中的哲学遗产,用人民喜闻乐见的"普通话"讲好精深的哲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以人民为中心 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