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话语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德全 张婧薇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持久的事业。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切入点,以破除“五唯”评价的现实难题为落脚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迎来了话语建构与理论升华的重大转折点。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内涵,可以透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持久的事业。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切入点,以破除“五唯”评价的现实难题为落脚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迎来了话语建构与理论升华的重大转折点。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内涵,可以透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起点逻辑,即必须服务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必须服务全体人民的自由发展、必须服务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将以建立具有价值合理性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评价体系为价值旨归,通过教育评价目的、标准、主体、内容、技术五大要素的系统变革,并以内外联动改善评价生态、以权责分散完善评价机制、以过程规范支撑评价科学三大路径来推进评价改革的话语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话语逻辑 话语内涵 话语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与弹性: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制度逻辑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德全 李伟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强化制度层面的认知与执行的双向路径,这正好切合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关于制度研究主要关注的两个维度,一是属认知的制度分析、二是属实践的制度变迁。故此,在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依循制...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强化制度层面的认知与执行的双向路径,这正好切合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关于制度研究主要关注的两个维度,一是属认知的制度分析、二是属实践的制度变迁。故此,在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依循制度“认知-执行”双向路径对应的“边界-弹性”的双层逻辑框架。认知层上,通过制度分析的相关理论分析,发现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制度认知要基于边界逻辑,即执行主体要理清制度价值层面的“多元”价值边界、主体层面的“规范”权责边界、技术层面的“有限”技术边界,以塑造对制度的理性认知;实践层上,通过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分析,发现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制度执行要基于弹性逻辑,即在制度执行前秉持弹性理念、执行中开展弹性实践以及执行后进行弹性评价,以促使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充分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制度主义 制度认知 制度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制度化困境及应对策略——新制度主义的视角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辉蓉 盛雅琦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0-86,共7页
制度化不仅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由个别现象向固定规范转化的发展过程,更是影响改革走向稳定与成功的关键。受传统教育评价观制约、教育评价制度体系尚不健全等因素影响,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遭遇了多重制度化困境。然而,当前学界对其制... 制度化不仅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由个别现象向固定规范转化的发展过程,更是影响改革走向稳定与成功的关键。受传统教育评价观制约、教育评价制度体系尚不健全等因素影响,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遭遇了多重制度化困境。然而,当前学界对其制度化困境的研究却暂付阙如,而它关涉多个学科、受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性也致使改革问题难以用单一的教育学原理去解释。因此,具有跨学科性质以及制度创新改革属性的新制度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改革思路。基于新制度主义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制度化中存在集体行动困境、“合法性”困境和路径依赖困境。为此,要重构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制度逻辑,促进博弈支付结构优化;加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供给,增强“强意义”与“弱意义”的“合法性”;整合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抓住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历史否决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制度化 制度主义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纠正片面认知 读懂精神实质--也谈全面准确理解《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被引量:10
4
作者 袁益民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56,共4页
当前不少研究者和一线工作者在解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时存在一些片面化认知,主要表现为虚化、固化、泛化、窄化、矮化。读懂方案精神实质,需要坚持深化改革,了解传承性、关注现实性;认识时代之新,抓住根本性、体现引领... 当前不少研究者和一线工作者在解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时存在一些片面化认知,主要表现为虚化、固化、泛化、窄化、矮化。读懂方案精神实质,需要坚持深化改革,了解传承性、关注现实性;认识时代之新,抓住根本性、体现引领性;读懂教育评价,坚守专业性、承认局限性;领会总体二字,把握整体性、理解原则性;落实改革方案,彰显指导性、突出有效性。通过环环相扣的“五维”教育质量体系建设,扭转"五唯"评价错误偏向,切实推动评价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改革 教育减负 “五唯” 教育自塑性 教育质量体系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文科建设——基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分析 被引量:40
5
作者 高思超 么加利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5-125,共11页
破“五唯”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也是新文科建设及评价必须面对的新课题。教育评价改革视域下新文科建设依赖于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建设的逻辑理路表征为:知识论逻辑——人工智能促进文科学科... 破“五唯”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也是新文科建设及评价必须面对的新课题。教育评价改革视域下新文科建设依赖于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建设的逻辑理路表征为:知识论逻辑——人工智能促进文科学科专业生成,新生成专业的发展评价要坚持“问题+需求”导向;教育观逻辑——人工智能将改变文科学生培养目标,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评价应避免专业和培养范式的“碎片化”;教研方法论逻辑——人工智能将改变文科教学方式,新文科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打造更加科学与合理的“教”与“学”的评价体系。构建教育评价改革视域下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文科评价的应然图景,需要坚持:评价目的彰显立德树人、评价主体交互多元、评价标准科学多样、评价方式多维联动、评价结果全息直观和评价支持系统的“智能介入”。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建设和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有四个方面:造就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破学科界限,推进学科专业融合发展;树立“全人”发展理念,培养学生大数据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实现教育评价改革视域下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建设目标,需要构建四个实践路径:课程体系设置“文理融合”,打造立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通识教育课程模块、拓展专业课程设置内容;教学模式创建“理实并重”,创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建设“校内外协同”,创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文科评价要打破“五唯”取向,坚持“新理念”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教育评价 人工智能时代 文科建设 文理融合 理实并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的逻辑向度
6
作者 朱德全 杨欣怡 《教育科学》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教育强国的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离不开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赋能。在本体论向度上,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揭示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底层逻辑;在认识论向度上,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廓清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差异视角;在价值论...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教育强国的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离不开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赋能。在本体论向度上,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揭示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底层逻辑;在认识论向度上,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廓清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差异视角;在价值论向度上,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勾勒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应然图景;在方法论向度上,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动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思维聚合;在实践论向度上,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增强了教育强国建设的行动能力。基于五大逻辑向度来思考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赋能教育强国建设,既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应然,也是以评价引领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强国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逻辑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治标准、业务标准、效益标准三结合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高等教育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姗姗 邱均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5-125,共11页
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宏伟目标的实现。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我国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 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宏伟目标的实现。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我国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并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然而,由于教育内外部多方面的原因,高等教育评价不同程度存在唯论文、唯项目、唯奖项、唯职称、唯帽子的“五唯”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举措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积极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势在必行。为此,从教育的政治性、育人性和社会性出发,围绕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构建了由政治标准、业务标准和效益标准三个维度有机结合的“三结合”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政治标准维度是“三结合”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关键,决定着育人方向,主要包括学校办学方向、课程思政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四个要素。业务标准维度是“三结合”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反映了高等学校职能履行情况,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三个要素。效益标准维度是“三结合”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根本,体现了高校社会服务成效,主要包括学术影响力、经济影响力以及社会影响力三个要素。“三结合”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是由诸多相关要素构成的理念集成,各要素间彼此促进,协同互动,形成了一个要素众多、层次复杂、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呈现出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特征。“三结合”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将有助于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引领高等学校回归本质;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高等学校办学方向;有助于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高等教育 评价体系 “五唯” 立德树人 政治标准 业务标准 效益标准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教师评价素养的内涵解构、价值意蕴及测评框架 被引量:36
8
作者 盛雅琦 张辉蓉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6-152,共7页
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情境性的现代教育评价成为主旋律,呼唤教师在正确解读教育评价时代内涵的基础上重构评价素养体系。教师评价素养是教师能够从事日常教育教学评价活动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及情意... 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情境性的现代教育评价成为主旋律,呼唤教师在正确解读教育评价时代内涵的基础上重构评价素养体系。教师评价素养是教师能够从事日常教育教学评价活动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及情意的综合表现,具有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助推教育评价范式转型等时代价值。教师评价素养的测评框架包含理解评价、实施评价、解释和运用评价结果、元评价共4个一级指标,以及明确成就期望、选择评价方法、遵循评价伦理等12项二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评价素养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测评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增值评价,我们在顾虑什么? 被引量:46
9
作者 马晓强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7,共3页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探索增值评价",但社会各界对此都还存在一些顾虑。主要顾虑在:增值评价会不会导致应试教育加剧、能不能得到社会认可、会不会持续推进、是否会加重学校负担等。要化解上述顾虑,需要...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探索增值评价",但社会各界对此都还存在一些顾虑。主要顾虑在:增值评价会不会导致应试教育加剧、能不能得到社会认可、会不会持续推进、是否会加重学校负担等。要化解上述顾虑,需要真正了解增值评价的技术本质和价值理念,明确推行增值评价的意义和价值,了解增值评价的实施路径和方式,在政府、学校和社会形成共识和合力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增值评价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值评价 发展性评价 教育评价 学校评价 教师评价:《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