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4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庆华 潘婷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但仍面临着城乡资源分布不均、基础设施差距过大、要素流动不畅等挑战。如何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 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但仍面临着城乡资源分布不均、基础设施差距过大、要素流动不畅等挑战。如何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其形成与发展将深刻重塑城乡关系,对城乡融合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探究新质生产力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涵盖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三个维度的市域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2011—2021年全国275个城市的新质生产力水平,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可以通过提升就业质量和提高创业活力两条重要渠道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门槛回归结果显示,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门槛条件下,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呈现正向、边际效应递增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新质生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效应在东部地区更加显著。据此提出政策建议: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视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探索多维城乡融合发展驱动路径,最大化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潜力;发挥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为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遵循地区间相对比较优势,因地实施差异化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生产力 城乡融合发展 有效市场 有为政府 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拓新途
2
作者 杜怡萱 《村委主任》 2025年第11期78-80,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改革界定为核心制度创新,其通过三新协同范式整合、空间治理体系重构及要素市场化配置,建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改革界定为核心制度创新,其通过三新协同范式整合、空间治理体系重构及要素市场化配置,建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本质是突破城乡二元对立的制度性跃迁关于城乡融合的认知迭代,党中央通过对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核心部署,确立了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支点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改革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城乡融合发展:生发逻辑、核心特征及运作机理
3
作者 马涛 惠熙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3,F0002,共8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城乡二元结构存在静态化的单向度要素流动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可推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一方面,生产力革命引发了城乡关系的底层变革,重构了城乡要...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城乡二元结构存在静态化的单向度要素流动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可推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一方面,生产力革命引发了城乡关系的底层变革,重构了城乡要素互动规则,形成技术—产业—空间协同的城乡关系新范式;另一方面,新型城乡关系实现了主体关系从“单向依附”转向“双向赋能”、利益关系从“资源虹吸”迈向“价值共创”、空间关系从“形态分割”走向“功能融合”等三大转型。从新质生产力驱动城乡融合的运作机理来看,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与高效配置,推动了城乡产业跨界融合与价值链重构,促进了城乡空间的结构优化与功能互补。同时,新质生产力赋能城乡治理向数字化与精细化转型,助推城乡融合发展迈向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生产力 城乡融合 城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新质生产力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驱动作用
4
作者 许竹青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02-111,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驱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有效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创新路径。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促进城乡产业联动发展、畅通生产要素流动、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应重点围绕城乡基础设施保障... 新质生产力是驱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有效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创新路径。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促进城乡产业联动发展、畅通生产要素流动、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应重点围绕城乡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建设、县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城乡人才引育、创新要素双向流动机制等方面发力,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质生产力 科技创 要素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激活农村产业发展新动能的实现路径研究
5
作者 王敏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2期81-84,88,共5页
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探讨了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激活农村产业发展新动能的实现路径。通过对六合区农村产业发展现状系统剖析,揭示了其在产业结构、数字化水平、绿色发展、特色优势发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结... 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探讨了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激活农村产业发展新动能的实现路径。通过对六合区农村产业发展现状系统剖析,揭示了其在产业结构、数字化水平、绿色发展、特色优势发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结构、数字赋能、绿色发展、发挥优势等具体路径,以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农村产业发展 动能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2
6
作者 文丰安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9,共11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提升中国经济协调性、促进国内大循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选择。目前,...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提升中国经济协调性、促进国内大循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选择。目前,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仍面临相关机制不健全、要素流动阻碍多、融合发展动力不足、公共资源供给不均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相对缓慢等困难。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城乡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城乡要素流通的动力支撑、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能,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第一,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土地制度、金融制度等关键领域的改革,打破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构建科学合理、协调统一的城乡规划引领机制,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体系,完善城乡发展机制。第二,推动新型人才流动,加强技术传播,促进信息共享,提高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效率,减少城乡要素流动障碍,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第三,加强城乡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多元化供给和数字化服务。第四,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驱动城乡产业无缝对接,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质生产力 乡村全面振兴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7
作者 许永生 赵翠萍 +1 位作者 张颖 李贵芳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10,共6页
文章以2013—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分别构建省级层面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制与... 文章以2013—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分别构建省级层面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积极作用较为明显,而在中部地区不显著;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政府行为、产业结构升级在二者的关系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在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中,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单门槛效应,信息化水平具有双门槛效应;空间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生产力 城乡融合发展 调节效应 门槛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明松 胡方方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56,共10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城乡发展面貌。数字新质生产力以革命性先进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为发力点,实现对城乡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演进的双重驱动,以此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势能。深析其机理,数字新质生产力既能推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城乡发展面貌。数字新质生产力以革命性先进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为发力点,实现对城乡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演进的双重驱动,以此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势能。深析其机理,数字新质生产力既能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要素及其组合的升级优化,带动城乡空间生产力水平的质态跃升,还能在城乡经济循环畅通、城乡治理创新融合和城乡文化繁荣互促等方面发挥巨大效能,推动城乡生产关系发展演进。当前,限于城乡数字化转型资源配置失衡、城乡产业融合数字支撑不足、城乡数据信息安全流动欠畅等现实阻碍,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引擎受到一定的削弱和制约。鉴于此,需聚焦于增加乡村数字转型资源供给、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逐步消弭城乡信息传播差距,补齐短板、协同发力,以数字新质生产力绘就城乡融合新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质生产力 城乡融合发展 作用机理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新媒体营销对饲料企业融合发展的影响
9
作者 谌舒雅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1-144,共4页
作为数智时代的新兴营销手段,新媒体营销具有精准追踪、实时管理、高效互动的优势。通过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多元化新媒体营销渠道,饲料企业可以将饲料产品精准推送给目标客户群体,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以此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作为数智时代的新兴营销手段,新媒体营销具有精准追踪、实时管理、高效互动的优势。通过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多元化新媒体营销渠道,饲料企业可以将饲料产品精准推送给目标客户群体,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以此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核心竞争力。文章在阐述数智时代新媒体营销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媒体营销对饲料企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并发现当前饲料企业在新媒体营销方面存在技术更迭成本高、饲料市场波动大、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低、数据信息泄露等问题,由此针对性提出对策,以期提高饲料产品营销效果,助力饲料企业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媒体营销 饲料企业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10
作者 司成宇 孙远宏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7-135,共9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重要路径,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要素重组、制度创新为核心要素,对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和城乡融合发展意义重大。从理论逻辑... 城乡融合发展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重要路径,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要素重组、制度创新为核心要素,对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和城乡融合发展意义重大。从理论逻辑看,农业新质生产力可通过科技创新激活城乡生产要素流动、产业链延伸重构城乡经济纽带、市场化改革打通城乡双向资源通道以及数字治理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支撑。然而,城乡融合发展在现实中面临要素流动壁垒、产业链协同不足、制度滞后、生态约束等挑战。应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深化制度集成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网络,以破解难题,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农业现代化转型、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质生产力 城乡融合发展 农业科技创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之道
11
作者 骆郁廷 唐慧颖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3,共9页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是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是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须坚持内涵式发展,建构自主知识体系,这是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要从系统性、学科性、一体性建构入手,建构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自主知识体系;须以释疑解惑为重点,不断增强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引领,增强双向互动,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解决好学生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和人生发展的总开关问题;须善用“大思政课”育人,构筑“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新格局,拓展育人空间,创新育人方式,不断增强“大思政课”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 高质量发展 内涵式发展 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 “大思政课” 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发展理念推进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
12
作者 丁祥建 李全生 《乡村论丛》 2025年第4期3-8,共6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也面临着制度体系缺乏创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协调、城乡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有待转型、城乡产业融合韧...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也面临着制度体系缺乏创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协调、城乡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有待转型、城乡产业融合韧性不足、城乡收入和消费差距依然较大等问题。为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需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体系、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城乡发展模式与人居环境状况、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要素布局、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发展理念 共同富裕 城乡二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新质生产力与城乡融合发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庞洪伟 杨瑶 巩艳红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4-30,共7页
数字普惠金融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金融基础,也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文章运用中国30个省份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从新质生产力视角,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能... 数字普惠金融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金融基础,也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文章运用中国30个省份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从新质生产力视角,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2)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升新质生产力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3)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到新质生产力和自身的门槛作用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特征;(4)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在高经济发展水平、低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和高互联网发展水平省份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融合发展 质生产力 中介效应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基建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理及实证检验 被引量:8
14
作者 史恒通 张浩 裴辉儒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1-181,共11页
数字新基建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引擎,对于实现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2009—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熵权法测度指标并建立计量模型,从城乡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等多元化视角入手,立足融合型和创新型等... 数字新基建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引擎,对于实现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2009—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熵权法测度指标并建立计量模型,从城乡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等多元化视角入手,立足融合型和创新型等为代表的数字新基建,实证检验了数字新基建对城乡融合发展及其各分维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数字新基建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数字新基建能够显著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这一正向效应在东部和中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低科技投入地区和低工业化水平地区更为显著。从分维度分析,数字新基建对空间融合、社会融合和生态融合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而对人口融合和经济融合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②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在数字新基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活跃度和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传导作用。一方面,数字新基建能够通过降低创新成本,进一步减少信息不对称、缩短研发时间以此提升城乡融合进程;另一方面,数字新基建可以深化要素市场联动,促进生产力水平智能化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此推动城乡融合发展。③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新基建对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利于推动周边区域城乡融合发展。据此提出,应加强数字新基建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各领域的渗透程度,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同时根据不同区位、科技投入水平和工业化水平等采用差异化数字新基建发展战略,提升周边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建 城乡融合发展 活跃度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昱洋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06,共7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探讨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驱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促进要素流动,新质生产力驱动了城乡的资源优化配... 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探讨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驱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促进要素流动,新质生产力驱动了城乡的资源优化配置;依托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驱动了城乡的产业融合;借助设施提升:新质生产力驱动了城乡设施的一体化发展;凭借绿色低碳的特性:新质生产力驱动了城乡绿色转型。当前,新质生产力在驱动中国城乡融合发展中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制约因素,需要采取措施,强化新质生产力驱动城乡融合的科技创新、推进新质生产力驱动城乡融合的产业创新、优化新质生产力驱动城乡融合的要素配置、推进新质生产力驱动城乡融合的硬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生产力 城乡融合发展 要素配置 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发展规律思想及其在新时代的发展研究
16
作者 肖燕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54,共4页
马克思以“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创立了唯物史观,实现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上的根本变革,阐明了社会发展规律思想的唯物性、辩证性、历史性和实践性特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深化了对世界历史发展大势、人... 马克思以“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创立了唯物史观,实现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上的根本变革,阐明了社会发展规律思想的唯物性、辩证性、历史性和实践性特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深化了对世界历史发展大势、人类社会发展动力、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人类社会发展主体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发展规律思想,书写了马克思社会发展规律思想的当代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社会发展规律思想 时代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蚕桑产业与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研究
17
作者 陈义安 王晓芬 +4 位作者 陈肖 胡春梅 刘俊凤 田媛 苏小东 《四川蚕业》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在重新认识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时代,分析了蚕桑产业与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的5种模式,证实了蚕桑产业能够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而农村集体经济支持了蚕桑产业的发展。分析了二者融合发展在整合资源要素、提升蚕茧质量、创新技术转化、... 在重新认识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时代,分析了蚕桑产业与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的5种模式,证实了蚕桑产业能够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而农村集体经济支持了蚕桑产业的发展。分析了二者融合发展在整合资源要素、提升蚕茧质量、创新技术转化、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提出加强基层党建引领,强化政策保障;加强新型主体培育,强化规模经营;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强化科技支撑;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产业业态等实现融合发展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蚕桑产业 农村集体经济 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田蓬鹏 潘子纯 朱玉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4,共13页
作为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正逐步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动力。选取中国180个地级市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方面论证了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2012... 作为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正逐步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动力。选取中国180个地级市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方面论证了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2012−2021年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东部地区居于领先地位。新质生产力呈波动上升趋势,中部地区发展态势最好。实证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优化资源配置三方面。异质性分析揭示,在东部地区、人才禀赋及数字经济水平更高的地区,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且具有动态影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生产力 城乡融合发展 技术创 产业转型升级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的城乡融合体制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晓瞳 周密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95,共4页
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大循环-国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演进历程,及其相应时期的城乡关系政策改革逻辑,揭示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的城乡关系改革着力点,即优化城乡要素配置、适应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均衡,是当前构建新发展... 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大循环-国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演进历程,及其相应时期的城乡关系政策改革逻辑,揭示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的城乡关系改革着力点,即优化城乡要素配置、适应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均衡,是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相应的对策建议为:(1)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畅通城乡经济循环;(2)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释放农村巨大消费潜力,培育完整内需体系;(3)提升农产品科技创新水平,加强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满足不断升级的国内需求;(4)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抵御现代化粮食产业链供应链断链风险,以内生强循环主动选择和推动经济全球化。最终通过优化城乡要素配置,促进我国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格局 双循环 城乡融合 发展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成县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研究
20
作者 张爱艳 《村委主任》 2025年第11期224-226,共3页
城乡融合发展成为新时代我国城乡发展的核心战略目标和基本指导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尤其在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精神文明... 城乡融合发展成为新时代我国城乡发展的核心战略目标和基本指导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尤其在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精神文明的塑造上,城乡之间还存在着差距。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任务,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色,其中重要的一点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内容,要高质量建设,全方位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城乡融合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