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研究的重大使命: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和叙事体系 被引量:3
1
作者 任平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I0002,共11页
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研究的重大使命在于深刻揭示和阐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出场的必然性,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从实践创新到理论创新,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和叙事体系:①阐明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式现代化弊端的“道路之新”和“本... 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研究的重大使命在于深刻揭示和阐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出场的必然性,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从实践创新到理论创新,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和叙事体系:①阐明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式现代化弊端的“道路之新”和“本质之新”;②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如何以基本经济制度和人文经济学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强大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③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如何面对现实的差异性社会并引导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④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如何通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系统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⑤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文明贯通;⑥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如何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两山”理论;⑦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文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话语 中国叙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话语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德全 张婧薇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持久的事业。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切入点,以破除“五唯”评价的现实难题为落脚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迎来了话语建构与理论升华的重大转折点。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内涵,可以透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持久的事业。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切入点,以破除“五唯”评价的现实难题为落脚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迎来了话语建构与理论升华的重大转折点。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内涵,可以透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起点逻辑,即必须服务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必须服务全体人民的自由发展、必须服务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将以建立具有价值合理性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评价体系为价值旨归,通过教育评价目的、标准、主体、内容、技术五大要素的系统变革,并以内外联动改善评价生态、以权责分散完善评价机制、以过程规范支撑评价科学三大路径来推进评价改革的话语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话语逻辑 话语内涵 话语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三重逻辑
3
作者 袁银传 范海燕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1,共8页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谱写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庄严的历史任务。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培元固本与守正创新的有机统一,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双向互动,坚持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相互结合,从...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谱写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庄严的历史任务。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培元固本与守正创新的有机统一,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双向互动,坚持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相互结合,从历史维度科学总结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经验,将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从理论维度深刻揭示和充分彰显“两个结合”的内在逻辑,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和根本路径,为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奠定深厚的理论根基;从当代人类实践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出发,从实践维度破解新时代发展难题,在回答时代之问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科学路径,使马克思主义不断放射出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 发展 三重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四重维度
4
作者 马福运 周鑫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开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新境界。应从理论之魂、文化之根、实践之基、未来之钥等四重维度,在“六个必须坚持”对马克...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开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新境界。应从理论之魂、文化之根、实践之基、未来之钥等四重维度,在“六个必须坚持”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继承中把握其发展性逻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中把握其批判性逻辑、对中国共产党实践经验的升华中把握其创新性逻辑、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中把握其真理性逻辑,从而更好地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逻辑理路和实践要求,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世界观和方法论 六个必须坚持 生成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形象传播的话语实践逻辑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丹凌 匡贝茜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146,共14页
新时代对中国形象传播的话语实践逻辑提出了新的诉求,主要体现为五个面相:一是中国形象的内涵和价值诉求革新,对话语资源的开掘提出新要求;二是媒介化拓展了中国形象话语实践的主体、形式和时空疆界,对跨媒介叙事、多文本交叉验证和多... 新时代对中国形象传播的话语实践逻辑提出了新的诉求,主要体现为五个面相:一是中国形象的内涵和价值诉求革新,对话语资源的开掘提出新要求;二是媒介化拓展了中国形象话语实践的主体、形式和时空疆界,对跨媒介叙事、多文本交叉验证和多向互动的手段与渠道提出新要求;三是智能化为中国形象话语实践带来了主体构成、内容生产传播流程、传播环境的新变化,对精准性、场景化提出新要求;四是视像化重塑中国形象话语实践的文本生产流程、信息传输的视觉渠道和信息接收的视觉效果,召唤体验性、代入感;五是风险化导致中国形象话语实践在传播主体、生产内容和传播流程发生变化,召唤中国形象话语实践注重“叙事理性”,积极利用风险议题进行修辞发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中国形象 话语实践 文化逻辑 修辞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三重逻辑
6
作者 吴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9-33,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背景下,为准确把握和科学落实这一要求,需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背景下,为准确把握和科学落实这一要求,需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加以分析。从理论逻辑上讲,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斗争史,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从历史逻辑上讲,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程的基本经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和中国共产党鲜明的精神品格,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积累了宝贵的斗争本领与经验;从实践逻辑上讲,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是新时代赢得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有力武器,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与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征程 中国共产党 发扬斗争精神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好青年:标准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培养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新 田妍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0,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高度,提出了新时代好青年的标准:有理想、敢担当、肯奋斗、能吃苦。这一标准的提出是基于历史传统的赓续、中国式现代化征程对青年的必然要求,以及当代青年的现实情况。它既... 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高度,提出了新时代好青年的标准:有理想、敢担当、肯奋斗、能吃苦。这一标准的提出是基于历史传统的赓续、中国式现代化征程对青年的必然要求,以及当代青年的现实情况。它既是价值导向,也是素质要求,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有理想主要是指信念坚定,目标明确;敢担当主要是指砥柱中流,舍我其谁;能吃苦主要是指攻坚克难,坚韧不拔;肯奋斗主要是指敢想敢为,善作善成。新时代好青年的培养要高度重视青年的组织与领导,夯实培养根基;牢抓立德树人根本途径,落实培养目标;充分激发青年主观能动性,促进青年自我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好青年 生成逻辑 科学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唯物史观的公共性逻辑 被引量:14
8
作者 桑明旭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20,共7页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一个重大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条清晰主线则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开创与展开。沿着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的谱系和脉络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现代化探索史可以发现,"从主体性到公共性"...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一个重大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条清晰主线则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开创与展开。沿着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的谱系和脉络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现代化探索史可以发现,"从主体性到公共性"构成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基本走向,始终以公共性为基本定向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西欧式现代化道路、苏联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区别,也是其"新"之本质规定性。新道路必然开辟新理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哲学表达是唯物史观的公共性逻辑,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则是谱写唯物史观公共性逻辑的纲领性文献。唯物史观的公共性逻辑反对单一主体性和同质化的抽象整体性,倡导个体与共同体协调发展,这一主张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渊源并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思想内在统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融合的背景下,唯物史观的公共性逻辑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意义,还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唯物史观 公共性逻辑 人类文明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辩证逻辑
9
作者 冯留建 谢良卿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9-23,共5页
党内政治生态是指党内政治系统中的政治主体、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要素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联动呈现出的整体状态,集中展现着党的精神风貌、内在气质和深层品性。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的治理蕴涵科学的辩证逻辑,在理念上坚持思想建党与... 党内政治生态是指党内政治系统中的政治主体、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要素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联动呈现出的整体状态,集中展现着党的精神风貌、内在气质和深层品性。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的治理蕴涵科学的辩证逻辑,在理念上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辩证统一、在原则上坚持立“明规矩”与破“潜规则”的辩证统一、在对象上坚持抓“关键少数”与管“绝大多数”的辩证统一。三个方面各有侧重,但都是以实现党内政治生态的良性与有序为依归,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时代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辩证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层设计”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10
作者 王炳权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0-11,共2页
在唯物史观视野下深入学习研究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有机地统一起来."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与"顶层设计&qu... 在唯物史观视野下深入学习研究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有机地统一起来."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与"顶层设计",从推动发展、描绘蓝图、实现路径、政治保证四个方面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新征程上,我们要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怎么做,谁来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 顶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逻辑论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曾志刚 冯志峰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5,共22页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交互促进、交相融合的过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有效应对国内外严峻挑战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新...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交互促进、交相融合的过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有效应对国内外严峻挑战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在新形势下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度提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攻坚克难、永远奋斗,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做出新奉献,引领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系统联动的生成逻辑、现实审视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11
12
作者 甘荔桔 李成梁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0-96,共7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竞技体育全方位服务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但依然存在竞技体育对举国体制的过度依赖、多系统融合困难、多元价值功能发挥不足等问题,故系统联动已成为竞技体育适应新时代要求和解决问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竞技体育全方位服务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但依然存在竞技体育对举国体制的过度依赖、多系统融合困难、多元价值功能发挥不足等问题,故系统联动已成为竞技体育适应新时代要求和解决问题的较佳选择。当前竞技体育与社会相关系统存在对竞技体育多元价值认识不足、系统联动机制尚未形成、系统联动动力不足等状况造成系统联动推进缓慢。建议积极打造体育系统与政府、社会、市场、个人之间各获所需的系统联动机制,重视系统联动的主体诉求和协作,挖掘系统联动的深层驱动力,使系统联动真正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实现新时代新任务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中国竞技体育 系统联动 生成逻辑 现实审视 推进路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大逻辑” 被引量:32
13
作者 罗建文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1,共10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理论逻辑基础上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人近100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理论逻辑基础上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人近100年来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历史逻辑、近4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逻辑、在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实践逻辑基础上,谱写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的新篇章。准确把握这"三大逻辑"对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逻辑理路——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方玉梅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共7页
从生产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到生产发展、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再到生产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分析到问题导向,再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分配关系话语体系到商品经济、价值规律话语体系,再到发展生... 从生产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到生产发展、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再到生产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分析到问题导向,再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分配关系话语体系到商品经济、价值规律话语体系,再到发展生产力、扩大再生产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理论范式和话语体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逻辑理路建构中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理论范式和话语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逻辑起点,以政治保证、理念指导、制度保障、战略支撑、方法支持为基本实践路径,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根本价值立场,形成了"逻辑起点-实践路径-价值立场"的"怎么看、怎么干、为谁干"的清晰逻辑理路,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逻辑理路 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五重逻辑 被引量:11
15
作者 徐斌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12-14,共3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五重逻辑,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一是理论逻辑,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二是现实逻辑,是积极回应并成功解决当代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问题;三是实践逻辑,是在变革世界中勇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五重逻辑,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一是理论逻辑,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二是现实逻辑,是积极回应并成功解决当代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问题;三是实践逻辑,是在变革世界中勇于创新、推动发展;四是价值逻辑,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人民谋幸福;五是思想逻辑,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意识形态建设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重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中国逻辑 被引量:5
16
作者 郝立新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到继续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实践创新推动着理论创新,理论创新又引领着实践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到继续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实践创新推动着理论创新,理论创新又引领着实践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做出了三方面的重要理论贡献:一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提出崭新的时代观及其观察问题的新时代视野;二是立足于新时代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由来和基本特征;三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充分体现或展示了其深层逻辑即"中国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中国道路 中国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逻辑体系与根本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宇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7,共13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九大将之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阐明了这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并在党章中将之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九大将之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阐明了这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并在党章中将之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这是党的十九大的重要历史贡献,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长期的理论探索与发展过程逐步形成的,是一个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呈现出四个"新"的鲜明时代特征,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辟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境界,开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历程 逻辑体系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上好日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逻辑 被引量:7
18
作者 唐亚林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0,I0002,共11页
“过上好日子”,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理想。人民对需求的认知及其追求与政府对需求的有效回应和统筹满足这二者间的有机互动既构成一个社会的需求观,又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人民追求“过上好日子”梦想的发展起点与... “过上好日子”,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理想。人民对需求的认知及其追求与政府对需求的有效回应和统筹满足这二者间的有机互动既构成一个社会的需求观,又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人民追求“过上好日子”梦想的发展起点与发展命题。作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及其具体体现,历史方位是社会奋斗目标的制定依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确立与共同富裕奋斗目标的建构,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提供了发展依据和发展动力。中国共产党通过构建新型制度和治理体系,以及以政治建设统领自身建设和执政建设的方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伟大生活梦想提供了发展保障与发展核心。创造“过上好日子”的高度发达生产力和文明新形态基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逻辑的最高追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立基“过上好日子”需求观与累积性奋斗目标,形成了融发展起点与发展命题、发展依据与发展动力、发展保障与发展核心于一体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框架,塑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政治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上好日子 中国共产党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7
19
作者 韩振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31,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从其内在逻辑来看,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总体要求”... 党的二十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从其内在逻辑来看,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总体要求”;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共产党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内在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要求”;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共产党人应具备全球视野、天下情怀的“使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世界观 方法论 内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乡土教育的历史逻辑与时代议题 被引量:4
20
作者 史华楠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9,共12页
中国乡土教育已从“传统态”进入“现代态”,亟待探索新时代乡土教育的理论建构和发展道路。运用历史、比较、思辨的方法,从“文化根性”的视角,对植根于民族传统和乡土资源的新乡土教育进行整体分析,从思想旨趣、价值定位、教育内容、... 中国乡土教育已从“传统态”进入“现代态”,亟待探索新时代乡土教育的理论建构和发展道路。运用历史、比较、思辨的方法,从“文化根性”的视角,对植根于民族传统和乡土资源的新乡土教育进行整体分析,从思想旨趣、价值定位、教育内容、资源开掘、实施过程、课程表达、学科延展、学术研究等维度,揭示和论证了新乡土教育所表现出的“根性”“应时”“创新”等特质内涵以及新时代“根性的教育”与“教育的根性”实现高度统一的必然性。当下中国“新乡土教育”亟待解决的议题有:构建以直面现实为范式的学科化教育理论;建立以分工协同为特征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探索以内容创新为核心的课程化教育架构;拓展以国家战略为选择的功能化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土教育 乡土教育 文化根性 历史逻辑 时代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