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欧阳修的文学教育与宋代文学的发展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马东瑶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9-145,共7页
-
基金
郭英德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文学教育与文学的生成
发展及传播"(05AZW00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本文从文学教育的角度探讨了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取得成功的原因。欧阳修不仅提出了适合时代要求和体现新的审美追求的文学思想,以成功的创作实践为后学提供了范例,还从作家与创作两方面着力进行文学教育。他从塑造士人品格和精神境界入手,培养了关注现实、关心百事的新型文士,同时使以意为主、平易流畅的诗文新质获得广泛认同和接受;在欧阳修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苏轼、曾巩等新一代文人继承和发展了欧阳修的文学思想和创作观念,最终确立了宋代文学的独特风貌。
-
关键词
欧阳修
文学教育
新型文士
新文风
斯文传承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五四运动与文风革命
- 2
-
-
作者
杨荫浒
谢又荣
-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2期15-20,共6页
-
文摘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文风发生了剧烈的变革。如果说,五四运动划分了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成为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要求解放的新的起点的话,那么,在五四运动中出现的文风革命就是新、旧文风的一个分水岭。今天,认真研究五四时期文风革命的起因、内容、特点及其意义,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文风的实质,探索文风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彻底肃清“四人帮”的“帮八股”的余毒和影响,恢复和发扬我们党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的优良传统,都是很有意义的。
-
关键词
新文风
五四运动
五四时期
辛亥革命
文言文
马克思列宁主义
思想革命
白话文运动
八股文
马克思主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对韩柳古文运动的几点看法
- 3
-
-
作者
陆钦
-
出处
《人文杂志》
1983年第3期125-128,共4页
-
文摘
唐代韩柳古文运动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贞元至元和年间)的一种新文风的崛起。它继承了先秦两汉隋唐以来现实主义创作的优良传统。生发开来,为后来的现实主义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它与长期延续下来的艳丽呆板的恶劣文风迥然不同。韩柳古文自然明快,生动活泼,散行单句,不拘格式。韩愈写的古文,样式相当广泛,不论政论、书启、赠序、杂说,还是祭文、墓铭、状表、传奇,都显露出一些新风格。
-
关键词
古文运动
柳宗元
韩愈
几点看法
新文风
现实主义创作
司马迁
郭橐驼
先秦两汉
杂说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毛泽东写作思想简论
- 4
-
-
作者
邓乃行
-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4期127-130,共4页
-
文摘
毛泽东写作思想简论邓乃行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文章写作的一代宗师。体现在《毛泽东选集》、《毛泽东书信选》等著作中的写作思想、写作理论,是整体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科学地总结、继承和应用这一部分思想理论财富,更好地“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
-
关键词
毛泽东
写作思想
新闻工作
矛盾的主要方面
人民群众
马克思列宁主义
新文风
文章写作
抗日战争时期
共产党人
-
分类号
A84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毛澤东思想与語言学問題》教学大綱(初稿)
- 5
-
-
-
机构
厦門大學中文系语言教研组
-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0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
文摘
本課程的教学目的要求:認識毛主席对馬克思主义語言学的偉大貢献,深入地学习与研究毛主席的語言学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解决語言学理論中的基本問題及語言学各部門的方向性問題,批判語言学理論上忽視貫彻毛泽东思想的傾向及形形色色的修正主义和唯心主义語言学观点,初步建立以毛泽东思想为主导的語言学理論体系。--教学內容的四性的要求:思想性、战斗性、实踐性、科学性,--貫彻两个三結合的措施--教学大綱及進度。
-
关键词
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哲学思想
毛主席
新文风
列宁主义
教学目的
修正主义
唯心主义
表现形式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