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新世纪文学与新文学传统 |
张继红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3
|
|
2
|
中国现代大学校园文学与新文学传统 |
汪成法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3
|
世纪相伴话沧桑——现代化视野中中国新文学传统多重话语综议 |
黄曼君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4
|
新世纪“中国经验”的表达与新文学传统的当代阐释 |
李志孝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5
|
新文学传统与当代中国文学的女性话语 |
张继红
张学敏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6
|
诗性的烛照与栖居——评黄曼君先生的《新文学传统与经典阐释》 |
黄海晴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7
|
赓续、新变与可能——“当代文学创作与新文学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徐璐
|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8
|
“汉语新文学”概念建构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
朱寿桐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9
|
|
9
|
新世纪“底层文学”与现代文学传统 |
马超
李志孝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0
|
略论乡土文学新传统的生成与流变 |
王福湘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1
|
古典与现代:莫言对中国文学的传承 |
孙艳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2
|
“民族形式”论争的起源与话语形态论析 |
段从学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5
|
|
13
|
近十几年的周作人研究(下) |
黄开发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4
|
诗的西域图案,或理解之诗——沈苇新疆主题诗歌试论 |
颜炼军
|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5
|
动态文化结构中“鲁迅形象”的建构与反思 |
吴翔宇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6
|
真诗的现代性:七十年前朱光潜与鲁迅关于“曲终人不见”的争论及其余响 |
胡晓明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