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世纪文学与新文学传统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继红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37,共5页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自然生发的新阶段,新世纪文学正经历着"历时性世纪跨越"与"共时性当下转型"的时代难题。以动态的文学传统观确证、辨析和诠释新文学传统,并以底层表述、城乡关系书写等话语方式和题材类型在新文学...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自然生发的新阶段,新世纪文学正经历着"历时性世纪跨越"与"共时性当下转型"的时代难题。以动态的文学传统观确证、辨析和诠释新文学传统,并以底层表述、城乡关系书写等话语方式和题材类型在新文学传统中的流变为例,评估新世纪文学书写形态和审美精神的常与变,确定文学史坐标中新世纪文学在跨越线性文学史时间、创造共时性审美空间的时代文学特征,为新世纪文学建立一种当下性诠释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新文学传统 诠释 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大学校园文学与新文学传统 被引量:3
2
作者 汪成法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9-153,共5页
中国现代大学校园文学是新文学的一个重要传统。校园文学批评为新文学确立了正确的发展方向,也为新文学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校园文学创作具有融合古今中西的特征,明显区别于校外文学的易于偏向一端,对新文学发展有着重要的示范... 中国现代大学校园文学是新文学的一个重要传统。校园文学批评为新文学确立了正确的发展方向,也为新文学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校园文学创作具有融合古今中西的特征,明显区别于校外文学的易于偏向一端,对新文学发展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而大学校园文学的存在和发展,也影响到大学整体的文化氛围,又为新文学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新文学优秀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中国现代大学 校园文学 新文学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相伴话沧桑——现代化视野中中国新文学传统多重话语综议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曼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33,共8页
现代化视野下中国新文学传统观呈现出多种的叙事形态:革命化叙事、现代化叙事,日常生活叙事等。从历史哲学、社会政治、文艺美学诸种学科的角度,对它们的发展脉络、基本特征进行深层阐释,可以看出,多种传统观叙事先后分途发展,又彼此交... 现代化视野下中国新文学传统观呈现出多种的叙事形态:革命化叙事、现代化叙事,日常生活叙事等。从历史哲学、社会政治、文艺美学诸种学科的角度,对它们的发展脉络、基本特征进行深层阐释,可以看出,多种传统观叙事先后分途发展,又彼此交织、互动"层累"。现代化大叙事作为理论框架具有其特殊的优越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此说明了主体审美选择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传统 革命化叙事 日常生活叙事 现代化叙事 审美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经验”的表达与新文学传统的当代阐释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志孝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5,共5页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出现了许多变异与新质,但它们都是作家对"中国经验"的文学表达,同时又与新文学传统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探讨新世纪文学的内在肌理,可以发现,新世纪文学与新文学传统之间,正在形成一种"对话"...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出现了许多变异与新质,但它们都是作家对"中国经验"的文学表达,同时又与新文学传统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探讨新世纪文学的内在肌理,可以发现,新世纪文学与新文学传统之间,正在形成一种"对话"或"潜对话"关系。这种"对话"使传统得到不断更新,而当代文学也因此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中国经验 新文学传统 当代阐释 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学传统与当代中国文学的女性话语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继红 张学敏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4-130,共7页
近百年中国女性写作促成了女性形象从“权力对象”“欲望对象”向“权利主体”“欲望主体”的革命性转变,这是新文学历经五四启蒙文学传统、左翼革命文学传统、工农兵文学传统后,女性书写在承传和变异中彰显的独特的文学史价值。同时,... 近百年中国女性写作促成了女性形象从“权力对象”“欲望对象”向“权利主体”“欲望主体”的革命性转变,这是新文学历经五四启蒙文学传统、左翼革命文学传统、工农兵文学传统后,女性书写在承传和变异中彰显的独特的文学史价值。同时,在大众文化盛行的消费语境中,女性书写在日常生活审美、身体意识自觉、“性别意识外化”等价值维度丰富和重构了新文学传统中的女性意识和女性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传统 话语体系 女性书写 性别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性的烛照与栖居——评黄曼君先生的《新文学传统与经典阐释》
6
作者 黄海晴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8-109,共2页
关键词 黄曼君 新文学传统与经典阐释》 运行模式 理性精神 主体性意识 审美模式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赓续、新变与可能——“当代文学创作与新文学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7
作者 徐璐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112,共3页
一、会议概况2019年10月27日,由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当代文学创作与新文学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五个国家7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国际研讨会。27... 一、会议概况2019年10月27日,由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当代文学创作与新文学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五个国家7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国际研讨会。27日上午,会议开幕式由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张光芒教授主持。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表示祝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创作 新文学传统 新文学研究 南京大学 文学院院长 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概况 新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新文学”概念建构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被引量:19
8
作者 朱寿桐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8-147,共10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台港澳文学以及海外华文文学,所继承和发扬的乃是同一脉新文学传统,它们在学术上乃至学科上被人为分割开来的现实局面,应该通过"汉语新文学"概念的建构加以整合,以达成文学整体的统一。所有用现代汉语写作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台港澳文学以及海外华文文学,所继承和发扬的乃是同一脉新文学传统,它们在学术上乃至学科上被人为分割开来的现实局面,应该通过"汉语新文学"概念的建构加以整合,以达成文学整体的统一。所有用现代汉语写作的文学,无论在祖国内地还是在台湾、香港、澳门等其他政治区域,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别的国家,所构成的乃是整一的不可分割的汉语新文学。汉语作为"言语社团"用作汉语文学共同体的划分依据,既能显示出新文学传统的本质力量,又能克服由于国族分别或政治疏隔对汉语新文学加以人为分割的现实难题。"汉语新文学"作为学术概念有着充分的历史依据和理论意义,它涉及到汉语新文学传统的确认,汉语新文学以语言为本体的概念体系的建构,以及与此相关的学术范畴和学科空间的拓展,其作为学科名称也体现着某种学术趋势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新文学 新文学传统 汉语 汉语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底层文学”与现代文学传统 被引量:1
9
作者 马超 李志孝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125,共5页
在新世纪文坛风生水起引发激烈反响和论争的同时也取得不俗成就的底层写作,近几年进入了一种静水深流的状态,这是令人欣喜的。那么,新世纪“底层文学”与新文学底层书写传统有什么关系呢?考察大量的作品可以发现,新世纪“底层文学”不... 在新世纪文坛风生水起引发激烈反响和论争的同时也取得不俗成就的底层写作,近几年进入了一种静水深流的状态,这是令人欣喜的。那么,新世纪“底层文学”与新文学底层书写传统有什么关系呢?考察大量的作品可以发现,新世纪“底层文学”不论是在文学主题、思想资源,还是在创作主体与立场以及艺术技巧方面,都与现代文学传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而呈现出既“对话”传统又“超越”传统,进而“创化”传统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底层文学 新文学传统 对话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乡土文学新传统的生成与流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福湘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2-155,共4页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诞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于几于年中国古代文学根深蒂固旧传统的新传统,而最能体现新文学传统的思潮和作品,我以为是鲁迅开创和倡导,众多新文学者仿效和承续的乡土文学——乡土小说。
关键词 新文学传统 乡土文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 流变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乡土小说 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与现代:莫言对中国文学的传承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5,共7页
19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传统型作家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莫言在中国民间文学和传统文化全方位的滋养之下,选择和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审美人生哲学的艺术精神,寻找传统文化中的美学因素,凭借他个人天才般的想象力和敏感的感悟力,... 19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传统型作家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莫言在中国民间文学和传统文化全方位的滋养之下,选择和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审美人生哲学的艺术精神,寻找传统文化中的美学因素,凭借他个人天才般的想象力和敏感的感悟力,汲取了中国传统小说的活力因素和民间文学的精髓,将西方叙事的精髓和中国叙事技巧融会在字里行间,用以书写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构建了风格独特的文学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文化传统 叙事传统 “五四”新文学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形式”论争的起源与话语形态论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段从学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5-163,共9页
国统区文学的"民族形式"问题之争,与毛泽东在延安提出的有关理论并无直接关联,这是一场由文协在抗战初期组织和倡导的通俗文艺运动引发的论争,论争双方分别是通俗读物编刊社和新文学同人。论争起源于抗战初期利用旧形式问题... 国统区文学的"民族形式"问题之争,与毛泽东在延安提出的有关理论并无直接关联,这是一场由文协在抗战初期组织和倡导的通俗文艺运动引发的论争,论争双方分别是通俗读物编刊社和新文学同人。论争起源于抗战初期利用旧形式问题引发的分歧,向林冰挪用延安的意识形态话语,把通俗读物编刊社的"旧瓶装新酒"和"民族形式"直接等同起来,导致了论争的复杂化,也造成了研究者长期的误解。今天看来,这场影响深远的论争,本身并没有多少理论价值,而在论争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显然比论争本身更值得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协 通俗读物编刊社 通俗文艺运动 新文学传统 民族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几年的周作人研究(下)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开发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64,共12页
三 对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已较少泛泛而论,研究者更多地是努力从新的视角阐发周文艺思想的特质,从更多的方面呈现整体,注意揭示不同阶段文学思想的转变,探究其与中国现代文学历史进程的联系。其中,周作人文学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 三 对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已较少泛泛而论,研究者更多地是努力从新的视角阐发周文艺思想的特质,从更多的方面呈现整体,注意揭示不同阶段文学思想的转变,探究其与中国现代文学历史进程的联系。其中,周作人文学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新文学传统的复杂联系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取得了一批值得关注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研究 文学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新文学传统 文艺思想 历史进程 研究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的西域图案,或理解之诗——沈苇新疆主题诗歌试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颜炼军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86,共5页
一1911年的辛亥革命,以"五族共和"而成民国。这个历经龃龉而达成的共识,从现代国家的意义上,将中国少数民族群体纳入"民国"之"民"的主体。有意思的是,随后"五四"开启的现代汉语文学,以"立... 一1911年的辛亥革命,以"五族共和"而成民国。这个历经龃龉而达成的共识,从现代国家的意义上,将中国少数民族群体纳入"民国"之"民"的主体。有意思的是,随后"五四"开启的现代汉语文学,以"立人"为旗号,却未及考虑"人"与"族群"的异同,大概与此相关,新文学传统中少有关于新疆的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文学 新文学传统 沈苇 立人 少数民族群体 主题诗歌 民国 辛亥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文化结构中“鲁迅形象”的建构与反思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翔宇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2-39,共8页
当前,在反思中国新文学传统的时候,我们不能回避“鲁迅形象”这一议题。因为它是关涉文学传统建构与延传的重要关节点。此话题会牵扯整个学界的知识化生产,进而拓展到社会各个层面。
关键词 鲁迅形象 文化结构 反思 新文学传统 动态 关节点 知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诗的现代性:七十年前朱光潜与鲁迅关于“曲终人不见”的争论及其余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胡晓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3-190,共8页
朱鲁陶诗之争,是现代诗学一大公案。本文不满足于学派之争、意识形态之争的定性,更开辟“文化诗学之争”的新论域。朱光潜代表了“借西扬中”,而鲁迅则代表了“借中扬西”,其争论的性质,乃是“以真灭美”,体现了现代性的一大主题,至今... 朱鲁陶诗之争,是现代诗学一大公案。本文不满足于学派之争、意识形态之争的定性,更开辟“文化诗学之争”的新论域。朱光潜代表了“借西扬中”,而鲁迅则代表了“借中扬西”,其争论的性质,乃是“以真灭美”,体现了现代性的一大主题,至今未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鲁迅 中国诗学 现代与传统结合“五四”新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