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来华新教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小说——以《教务杂志》刊载的评论为中心 |
孙轶旻
孙逊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2
|
译名中的话语运作与文化互渗——新教传教士对《论语》书名及“孔子”称谓的翻译与解释 |
姜哲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3
|
女学乃今日振兴中国刻不容缓之急务——晚清来华西方新教传教士对女子教育的呼吁 |
孙邦华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4
|
晚清来华美国新教传教士对科举制度的评说 |
孙邦华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5
|
19世纪新教传教士对太极说的批判与吸收 |
姚兴富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6
|
中西交往的技术: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的实地经历与路径考察 |
骆世查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7
|
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与中国西式教育模式发轫 |
周岩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1
|
|
8
|
“他乡有夫子”——十九世纪新教传教士的《孟子》诠释 |
韩振华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
2014 |
1
|
|
9
|
新教传教士与西方经济知识在华传播(1800-1860) |
李丹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0
|
新教传教士与19世纪汉语圣经诠释的开端 |
曹坚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1
|
Literature在晚清中国的“旅行”、“落户”与“入籍”——新教来华传教士与晚清中西跨文学交流的一种历史考察 |
段怀清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2
|
近代来华基督教传教士所创中外文期刊之影响——以《印支搜闻》为中心 |
谭树林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13
|
论戊戌前后西方来华传教士的中国教育变革设计 |
孙广勇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4
|
晚清来华传教士中文报刊之外在发展与内在演变 |
牟彩霞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5
|
麦都思《三字经》与新教早期在华及南洋地区的活动 |
司佳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16
|
试析天主教和新教清末在华活动的区别 |
刘世龙
|
《社会科学研究》
|
1985 |
2
|
|
17
|
西方基督教传教活动的危机及其革新 |
雷雨田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89 |
0 |
|
18
|
早期美国对华传教活动探源 |
何大进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0 |
|
19
|
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新教)对近代山东的侵略 |
廉立之
王守中
|
《齐鲁学刊》
|
1980 |
1
|
|
20
|
首位《四书》英译者柯大卫生平诸事考述 |
郭磊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