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南京大学初期时的潘菽先生
- 1
-
-
作者
管致中
-
机构
前东南大学
-
出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1997年第3期14-15,共2页
-
文摘
南京大学初期时的潘菽先生管致中(原前东南大学校长)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应中共中央邀请,通过地下党的安排,中央大学三位著名进步教授梁希、潘菽、涂长望,秘密绕道香港到北平,参加首届新政治协商会议。8月,按上级指示,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实行校务委员...
-
关键词
南京大学
校委会
潘菽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校务委员会
抗美援朝
理论联系实际
新政治协商会议
解放初期
卡其布
-
分类号
K825.4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纪念渡江战役5O周年
- 2
-
-
作者
张云生
-
机构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1999年第3期62-66,共5页
-
-
关键词
渡江战役
国民党政府
毛泽东
解放军
和平谈判
新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
共产党
中国革命
武装干涉
-
分类号
K26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国旗国歌国徽的诞生
- 3
-
-
作者
周振凡
-
机构
中央档案馆
-
出处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4-85,共2页
-
文摘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拟定新中国的国旗、国歌、国徽是此次会议的重要任务之一。6月16日,周恩来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了筹备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在筹备会常委会下设6个小组,其中拟定国旗、国歌及国徽方案均由第六小组负责。该小组由中国民主促进会负责人马叙伦担任组长,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叶剑英任副组长,后来又增加沈雁冰(即茅盾)为副组长,主持日常工作。
-
关键词
主持日常工作
军事管制委员会
新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民主促进会
沈雁冰
马叙伦
国徽
国旗
-
分类号
D62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K2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郭沫若辽沈遗墨赞
- 4
-
-
作者
管叔原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1984年第5期160-161,2,共3页
-
文摘
一九四八年初冬,全国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代表及民主人士五十余人,为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到达解放区,郭沫若同志曾躬与其盛,十一月二十三日由香港乘海轮,十二月初到达辽宁丹东市。四九年一月郭沫若同志暂驻沈阳,写下了洋溢着胜利喜悦的史诗——《北上纪行》十首,诗中有:“才欣克辽沈,又听下徐淮;指顾中原定,绸缪新政开”,就是写为参与筹划新中国的开国大计而北上的。当时东北文物保管委员会。
-
关键词
新政治协商会议
民主人士
解放区
新中国
郭沫若
香港
鸭绿江
中国共产党
文物保管委员会
人民团体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