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新感觉派小说的隐性视觉形态 |
盘剑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2
|
都市的兴起与空间体验的“感觉化”——都市景观中的新感觉派小说 |
谢纳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3
|
|
3
|
消费社会中产阶层生活想像——新感觉派小说文本的欲望化叙事 |
李石勇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
2005 |
2
|
|
4
|
同一层面的不同言说——论新感觉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杨迎平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2
|
|
5
|
新感觉派小说:我写我 |
韩志湘
|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2005 |
0 |
|
6
|
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探索及其流变 |
李惠彬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2 |
1
|
|
7
|
新感觉派小说研究述评 |
王振亮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1997 |
1
|
|
8
|
新感觉派小说的两种色情的颓废主题 |
李今
|
《艺术广角》
|
1998 |
1
|
|
9
|
在都市的神经上飞跑——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审美叛逆一瞥 |
孔令云
|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2005 |
0 |
|
10
|
从新感觉派小说到新感觉派戏曲 台湾歌仔戏《石秀》创作谈 |
李季纹
|
《上海戏剧》
|
2016 |
0 |
|
11
|
影响与借鉴——新感觉派小说对意识流小说的接受 |
龙和武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2
|
借鉴与改造——论新感觉派小说对意识流小说叙述模式的接受 |
龙和武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3
|
中国新感觉派小说中的心理概念 |
周仲明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 |
0 |
|
14
|
新感觉派小说里的传统情结 |
孔喆
|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2005 |
0 |
|
15
|
论三十年代的“新感觉派” |
杨庐丽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9 |
0 |
|
16
|
性启蒙与自我的解放——“性博士”张竞生与五四的色欲小说 |
彭小妍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5
|
|
17
|
当前商战小说的话语特征 |
张一波
|
《艺术广角》
|
1996 |
1
|
|
18
|
关于施蛰存小说《石秀》的不同意见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19
|
从“红玫瑰”到“红旗” |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