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体间性的形而上学 ——数字空间中的新唯物主义的反思 被引量:10
1
作者 蓝江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5-54,共10页
数字技术的革新不仅带来了存在论哲学的变化,也进一步冲击了自笛卡尔以降的主体哲学的模式。数字物的存在,迫使人们不得不从外在于主体来思考在数据交换和算法控制中出现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这势必带来一种不再以主体间性,而是以物体间... 数字技术的革新不仅带来了存在论哲学的变化,也进一步冲击了自笛卡尔以降的主体哲学的模式。数字物的存在,迫使人们不得不从外在于主体来思考在数据交换和算法控制中出现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这势必带来一种不再以主体间性,而是以物体间性为基础的新唯物主义的诞生。这种新唯物主义,从根本上就是面对数字技术、元宇宙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变革时,在主体观念之外,寻找物在数字空间中的呈现方式。这种物的呈现方式重构了物的形而上学,从材质构成和形式构成的形而上学,转向以掌控关系、使用关系、纠缠关系为主要形式的人类主体参与物体间性的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体间性 数字空间 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西方史学理论界有关历史时间的讨论——兼评《关于时间的新形而上学》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5-160,239,共6页
时间作为一种形式,是历史学不可回避却又不易感觉到的要素。关于时间的分析,历来被哲学家所重视。20世纪以来,有关时间观念的历史学应用也逐渐增加,尤其自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出现之后,科泽勒克以史家身份对时间进行了更为系统的理论... 时间作为一种形式,是历史学不可回避却又不易感觉到的要素。关于时间的分析,历来被哲学家所重视。20世纪以来,有关时间观念的历史学应用也逐渐增加,尤其自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出现之后,科泽勒克以史家身份对时间进行了更为系统的理论思考。最近10年来,西方史学理论家对于时间的考虑形成了一个相对集中的主题,值得我们关注。国际权威的史学理论刊物《历史与理论》编辑的第1辑虚拟刊"关于时间的新形而上学"为分析这一问题提供了核心材料,透视科泽勒克、鲁尼亚、罗斯等人对于时间问题的思考,可以认为,这些思考强化了我们对于历史时间的关注,也促使有关历史时间的意义之网能够渐次展开,但它还不足以构成一种关于时间的新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时间 形而上学 近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一种反形而上学的新人道主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曲红梅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51,共4页
马克思哲学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马克思哲学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马克思哲学与人道主义的关系不是一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存在什么与马克思哲学相融合的... 马克思哲学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马克思哲学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马克思哲学与人道主义的关系不是一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存在什么与马克思哲学相融合的作为马克思哲学组成部分的人道主义伦理原则。马克思哲学与人道主义的契合只能表现为马克思哲学本身就是一种反形而上学的新人道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形而上学 历史唯物主义 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谦对冯友兰新理学的形而上学的批判及其展开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林合 《哲学分析》 2010年第4期157-161,共5页
1937年回国后,洪谦便以极大的热情向国人介绍维也纳学派的思想。他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末写出的一系列文章对当时还算活跃并颇具创造力的中国哲学界产生了相当大的震动,使得当时一些重要的哲学家不能不重视该学派的思想(特别是其... 1937年回国后,洪谦便以极大的热情向国人介绍维也纳学派的思想。他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末写出的一系列文章对当时还算活跃并颇具创造力的中国哲学界产生了相当大的震动,使得当时一些重要的哲学家不能不重视该学派的思想(特别是其拒斥形而上学的极端立场),并以某种方式对其作出回应。比如,当时正处于创造高峰期的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其“新理学”哲学体系中,就以非常独特的方式对维也纳学派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作出了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斥形而上学 理学” 冯友兰 批判 维也纳学派 中国现代 1937年 4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新儒家美学与境界形而上学 被引量:1
5
作者 陶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11,共5页
现代新儒家是现代中国一个重要的学术群体和流派,表现出一种独特的面貌与价值。其中许多学者都十分注重美学的形而上学维度,并且以境界形上学与美学的沟通融合来阐释人的理想目标与终极关怀。这一致思理路既有别于西方传统美学对实体性... 现代新儒家是现代中国一个重要的学术群体和流派,表现出一种独特的面貌与价值。其中许多学者都十分注重美学的形而上学维度,并且以境界形上学与美学的沟通融合来阐释人的理想目标与终极关怀。这一致思理路既有别于西方传统美学对实体性的过分执着,也克服了西方现代主义美学对于主体性的过度迷恋,更是与后现代主义所主张的否定本体、沉溺于感性层面的做法异质殊途。他们以境界性取代了纯粹的实体性和主体性,以超越性取代了纯粹的物质性和娱乐性,最后凝结为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美善合一的终极指向,为我们今天重建形而上美学提供了某种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儒家 美学 境界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新儒学·价值形而上学——黄克剑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广生 《东南学术》 2002年第5期70-74,共5页
关键词 儒学 儒学 人物访谈 价值形而上学 黄克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哲学研究的新视野——张桂权教授《形而上学:经验论、唯理论与康德哲学》述评 被引量:1
7
作者 帅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4-176,共3页
学界普遍认为,经验论、唯理论对后来康德哲学具有很深的影响,国内外对康德哲学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具体探讨经验论与唯理论对康德哲学的影响的研究论文或著作却很少,而张桂权教授的《形而上学:经验论、唯理论与康德哲学》(中国社会... 学界普遍认为,经验论、唯理论对后来康德哲学具有很深的影响,国内外对康德哲学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具体探讨经验论与唯理论对康德哲学的影响的研究论文或著作却很少,而张桂权教授的《形而上学:经验论、唯理论与康德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正好填补了这个研究空白。该书从形而上学这个关键而鲜明的视角探讨了康德哲学与经验论、唯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我们拓宽和加深理解康德哲学、经验论和唯理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理论 康德哲学 形而上学 经验论 研究空白 张桂 视野 内在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除“抽象统治”的双重逻辑进路——《资本论》的形而上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被引量:3
8
作者 胡建东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在资本主义社会,抽象权力由天国降至尘世,形而上学与资本逻辑结成“神圣同盟”,二者一道实现了对人的双重“抽象统治”。为破除“抽象统治”,马克思将致思旨趣转向“此岸世界的真理”。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揭露了“抽象统治”的内在机... 在资本主义社会,抽象权力由天国降至尘世,形而上学与资本逻辑结成“神圣同盟”,二者一道实现了对人的双重“抽象统治”。为破除“抽象统治”,马克思将致思旨趣转向“此岸世界的真理”。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揭露了“抽象统治”的内在机理:商品、货币、资本等社会的“物”的存在,掩藏了存在背后的“形式规定”,亦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关系。在揭露这一机理的过程中,《资本论》贯穿着形而上学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双重逻辑进路,且二者形成了互构关系: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对现实历史的科学揭示,为在形而上学层面破解存在秘密奠定了实证基础;形而上学批判则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明确了前提、对象和方法。在这种高度统一中,马克思开辟了终结形而上学和资本逻辑双重“抽象统治”的“新唯物主义”道路,为人的自主活动和自由解放指明了历史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 形而上学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 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渊明与东晋玄学之新变 被引量:4
9
作者 曹胜高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51,共6页
东晋玄学的新变,在于变谈玄为体玄,变理论探讨为精神实践,东晋玄学所讨论的抱朴守真、应物顺化、心性逍遥等观念,深化了东晋士人的守拙意识、自然态度和遁世情结,陶渊明的哲学思考和人生体验,不仅是个人对自然宇宙的观察感悟,更是对东... 东晋玄学的新变,在于变谈玄为体玄,变理论探讨为精神实践,东晋玄学所讨论的抱朴守真、应物顺化、心性逍遥等观念,深化了东晋士人的守拙意识、自然态度和遁世情结,陶渊明的哲学思考和人生体验,不仅是个人对自然宇宙的观察感悟,更是对东晋玄学命题的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玄学 陶渊明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玄学与庄学新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尚永亮 《中州学刊》 CSSCI 2002年第4期156-161,共6页
本文以玄学演进的四段历程为主线 ,重点论述了魏晋时期庄学新变及其相关原因 ,认为 :庄子哲学成为玄学演进的直接推动力 ,使得此期哲学思辨得以迅速升进 ;而正始名士勇于追求精神自由及其与现存秩序立异的言行 ,对由重《易》《老》而至... 本文以玄学演进的四段历程为主线 ,重点论述了魏晋时期庄学新变及其相关原因 ,认为 :庄子哲学成为玄学演进的直接推动力 ,使得此期哲学思辨得以迅速升进 ;而正始名士勇于追求精神自由及其与现存秩序立异的言行 ,对由重《易》《老》而至重《庄》这一玄学转折 ,实在是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朝名士的玄学新义和东晋名士的玄释合流、以佛解庄 ,则为传统庄学注入了新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 四阶段 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采、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和批判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文良 《江淮论坛》 CSSCI 1996年第1期50-53,共4页
关键词 神学形而上学 理性形而上学 海德格尔 传统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 艺术形而上学 存在者 “存在” 尼采 柏拉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视域下的后形而上学
12
作者 车玉玲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0-85,共6页
在形而上学不可避免的衰落时代,如何拯救形而上学,并为形而上学寻找新的合法性基础,是解决现代性困境的一个根本途径。后形而上学的交往理性彻底摒弃了绝对主义,主张后形而上学的基础只能是在不断流动的、暂时的“共识”之中。建设性后... 在形而上学不可避免的衰落时代,如何拯救形而上学,并为形而上学寻找新的合法性基础,是解决现代性困境的一个根本途径。后形而上学的交往理性彻底摒弃了绝对主义,主张后形而上学的基础只能是在不断流动的、暂时的“共识”之中。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完全走出了对于这种“基础”的迷恋,试图建构新经典形而上学,以此克服现代性带来的两个主要难题:失乡与自然的工具化。而新宗教主张的对于人自身“神圣性”的唤起则与形而上学具有同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 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 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朝文学研究的新突破──《魏晋玄学与六朝文学》评介
13
作者 张仲良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六朝文学 魏晋玄学 山水田园诗 突破 东晋玄言诗 文学理论 《文心雕龙》 玄学思想 山水诗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思辨主义与当代西方儒学的趋向
14
作者 丁子江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4,共9页
文章着重分析与比较当前西方儒学研究中新思辨主义的转向,审思那些有争议甚至令人困惑的焦点论题各自的某种合理性。如同分析哲学,没有任何论题能把所有思辨哲学家统一起来。几乎所有杰出的思辨哲学家都是某类形而上学(玄学)者。由于形... 文章着重分析与比较当前西方儒学研究中新思辨主义的转向,审思那些有争议甚至令人困惑的焦点论题各自的某种合理性。如同分析哲学,没有任何论题能把所有思辨哲学家统一起来。几乎所有杰出的思辨哲学家都是某类形而上学(玄学)者。由于形而上学在最基本层面上研究“本体”与“实在”,而思辨哲学对所有哲学分支体系都感兴趣,因此,思辨思想家首先将自己视为形而上学者,其次才是伦理学家、认识论者或逻辑学家。思辨思想家往往不把价值论、知识和真理的问题看作是相互排斥的,因而他们对分析法的简单性持保留态度。进入21世纪后,思辨主义有所复兴,一种表现为新形而上学(新玄学)的新思辨主义悄然发展,如对被忽视的形而上学经典作品的翻译比从前较为开放等。近年来,有关思辨现实主义和面向对象的本体论的大量讨论,使分析形而上学的许多核心问题日益凸显,尽管这些问题都是由欧洲大陆传统如批判理论、德国唯心主义、现象学和后结构主义等所决定的。这一“形而上学转向(Metaphysical Turn)”为跨越鸿沟开辟了广阔的新视野。西方古典哲学学者对非西方哲学传统中形而上学的存在通常持怀疑态度,这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特定的思想或标准,即有关形而上学的界定与阐释,或似乎又出自人们普遍缺乏对不同哲学传统方法的认知。南乐山等西方学者试图将西方古典思辨哲学传统与中国儒家传统相结合,而为人类探索一条更理智的出路。有多位学者进行了以下探究:1.对中国形而上学进行重构,并认识到了中国世界观的独特特征,同时也探讨中国哲学中主要伦理问题背后的思辨思维。2.寻求中国哲学的历史思想中是否存在一种方法,通过它,可以理解量子系统与其观察者之间的关系,这项努力可能会使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中的自然与人的基本概念重新焕发活力,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量子理论中的深层形而上学问题。3.探究新儒家从宇宙论到本体论的形而上学;从虚无到无穷;周敦颐宇宙学的起源;事物的基本构成;张载的一元论气;程朱学派的宇宙原理等。4.将阴阳气等重要概念作为切入点,从先秦到现代,深入讨论中国哲学广泛的形而上学主题。5.创意性地用分析哲学的方法来分析形而上学的问题,从而造成某种“新思辨的转向”。儒学新思辨主义趋向的意义是多重的:它为当代西方儒学的发展开辟了新阶段,并可使孔子思想更广泛而深入地为西方知识界的其他人文领域甚至普通民众所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主义 反思辨主义 思辨主义 思辨转向 形而上学(玄学) 儒学思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顽固性
15
作者 李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61-66,共6页
思维是人类活动的前提。任何一种社会变革,都以思维方式的变革为先导,改革也是这样。没有新的思维方式,就不可能有新的观念、新的设想、新的突破;甚至在新的思维方式还不具有广泛性之前,任何改革和创新都必然会遇到来自人们思想深处的... 思维是人类活动的前提。任何一种社会变革,都以思维方式的变革为先导,改革也是这样。没有新的思维方式,就不可能有新的观念、新的设想、新的突破;甚至在新的思维方式还不具有广泛性之前,任何改革和创新都必然会遇到来自人们思想深处的阻力。为了使改革能够顺利地进行,首先必须解放思想,使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从传统的观念模式、从错误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是具有极大危害性和顽固性的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它是阻碍改革的一种消极力量。只有在理论上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批判,引导人们进一步树立辩证地思维方法,才能促进改革大业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顽固性 的思维方式 人类活动 思维方法 社会变革 解放思想 改革和创 观念模式 群众的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道家建构的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陆建华 商原李刚 谢阳举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22,共9页
陆建华认为,新道家的建构从范畴的维度来看,就是不以道家现有的核心范畴为核心范畴或创造出新的范畴来建构新道家;从哲学资源的维度来看,一种方法是立足于道家,吸纳道家以外的思想建构新道家,另一种方法是只借助于道家自身的资源开出新... 陆建华认为,新道家的建构从范畴的维度来看,就是不以道家现有的核心范畴为核心范畴或创造出新的范畴来建构新道家;从哲学资源的维度来看,一种方法是立足于道家,吸纳道家以外的思想建构新道家,另一种方法是只借助于道家自身的资源开出新的哲学;从个性与时代的维度来看,就是突出个性特点,使新道家既具有时代性,又超越时代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老子 庄子 玄学 小传统 态势哲学 超越性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的新生——新基础主义道路:传统基础主义和反基础主义之“后”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7-53,共7页
基础主义是指这样一种信念:一切存在物及其相应的知识、价值等等都奠定在某种"基础"之上。反基础主义是相反对的信念,认为不存在着万事万物最终奠定于其上的"基础"。传统基础主义表现为形而上学思维模式,由此反基... 基础主义是指这样一种信念:一切存在物及其相应的知识、价值等等都奠定在某种"基础"之上。反基础主义是相反对的信念,认为不存在着万事万物最终奠定于其上的"基础"。传统基础主义表现为形而上学思维模式,由此反基础主义的核心即在于"拒斥形而上学",二者都误置了基础,真正的基础并非某种先验设定的"形而上者",而是原初的存在结构及其领悟。鉴于反基础主义的经验化道路之不可取,而形而上学又是不可避免的,为此需要走新基础主义的道路,不仅要超越传统基础主义而且更要超越反基础主义,进一步寻求形而上学之"后"、之"基础",这更可以说是反基础主义之"后"、之"基础"。由此,新基础主义道路必须展开"返源"与"立相"(绝对相以及相对相)的双重向度,由"返源"而成"源论"——揭明一切事物之源,并在此基础上"立相"——重建我们时代的"体用论"(形而上学本体论和形而下学)。从而,在新基础主义的"道路"上,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才能并且必将获得"新生":形而上学观念"生"成于更加先行的"基础",并植根于我们时代的存在样式而成一种不同于传统哲学的"新"的哲学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形而上学 基础主义 反基础主义 传统基础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理学的理论品格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大华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5期79-82,共4页
冯友兰先生是本世纪中国学术舞台上一位创造了丰富的精神产品、发生了巨大影响的哲学家,一位儒学大师。冯先生在我们民族灾难与复兴共存的抗日战争期间,撰作统称为“新理学”的“贞元六书”,无疑是他的学术生命中最重要的、不会被人... 冯友兰先生是本世纪中国学术舞台上一位创造了丰富的精神产品、发生了巨大影响的哲学家,一位儒学大师。冯先生在我们民族灾难与复兴共存的抗日战争期间,撰作统称为“新理学”的“贞元六书”,无疑是他的学术生命中最重要的、不会被人们遗忘的组成部分。冯先生在晚年曾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维也纳学派 逻辑分析 实在论 中国哲学 程朱理学 宋明理学 形而上学 理学》 “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的新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远宁 李吉 《江汉论坛》 1985年第6期24-29,共6页
在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问题上,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似乎是不容置疑的观点,这就是:“方法论取决于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见宋原放《简明社会科学辞典》)。现在看来,对这一传统的观点,有必要进行新的思考。一... 在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问题上,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似乎是不容置疑的观点,这就是:“方法论取决于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见宋原放《简明社会科学辞典》)。现在看来,对这一传统的观点,有必要进行新的思考。一首先,这个观点作为一种普遍的原则和全称肯定的命题,它不能概括哲学史的全部事实,只符合哲学史上的个别情况,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它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只要求、也只容许唯物辨证法这一种方法,任何违背唯物辨证法的方法都在排斥之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唯物主义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展观 思考 本体论 形而上学方法 唯物辨证法 关系问题 唯心主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十力易学的新发展及其创新
20
作者 郭丽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50,共5页
熊十力体用不二之易学本体论是当代重要的易学形而上学体系,是易学哲学在当代的重要发展,为易学哲学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理论发展样态。熊氏注重哲理的阐发和创新,一方面以《易》为工具,建立了哲学体系;另一方面,在对《周易》许多命题的阐... 熊十力体用不二之易学本体论是当代重要的易学形而上学体系,是易学哲学在当代的重要发展,为易学哲学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理论发展样态。熊氏注重哲理的阐发和创新,一方面以《易》为工具,建立了哲学体系;另一方面,在对《周易》许多命题的阐发上都有不同以往的新见解,丰富了易学思想。熊氏新易学思想体系创立的动源和归宿都与时代问题密不可分,他要为中国和中国人寻求自立之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易学形而上学体系 现代儒学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