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逢机遘会(1912~1932):华西学校与民国巴塘新式精英兴起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欢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3-200,共8页
在1912-1932年间,巴塘县立学校因时局的变化而长期处于"衰颓"状态时,由美国教会主办的华西学校却凭借经费独立、教师认真、设备完善等优势趁势突起,引得当地人纷纷将子女转入该校,由此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巴塘因县立学校的衰... 在1912-1932年间,巴塘县立学校因时局的变化而长期处于"衰颓"状态时,由美国教会主办的华西学校却凭借经费独立、教师认真、设备完善等优势趁势突起,引得当地人纷纷将子女转入该校,由此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巴塘因县立学校的衰糜而留下的教育缝隙,并确保了在巴塘新式精英的兴起过程中有足量的人才基数可资供给。此外,华西学校还凭借教会网络在巴塘与内地之间构筑起一条升学渠道,为其学生进入内地并通过升学实现向上流动提供了重要途径,而这一渠道由此也构成巴塘新式精英兴起进程中一条独特的流动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塘 新式精英 华西学校 县立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地方精英群体的养成机制初探——以直隶省获鹿县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任吉东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107,共7页
科举废除后,近代地方社会精英群体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士绅凭借旧时功名,新式精英依靠学堂学历,跻身于地方政权建设中。地方精英养成机制呈现出多元化、过渡化的特征,并伴生劣质化的特征。
关键词 传统士绅 新式精英 养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