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民初新式知识分子重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论
- 1
-
-
作者
赵炎才
-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4,共9页
-
文摘
民初一些知识分子以报刊为阵地大声疾呼并努力诠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赋予此一流行话语以时代新义,其中“天下”与“国家”由异趋同聚合为近代共和国,而“匹夫”则由传统臣民一跃而为近代国民。“天下”与“匹夫”的关系遂转变为国家与国民的新关系。而近代语境下的“匹夫有责”的“责”则凸显为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道义精神,视其为天赋人权精神中应有之义,具体外现为职责、责任、良心与诚信等道德素养,蕴含着浓郁的政治文化与社会文化等价值诉求。这从一个侧面透露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渐成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代名词。
-
关键词
民初
新式知识分子
报刊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Keywords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new intellectuals
newspaper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nation concerns everyone”
-
分类号
K25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王金铻
-
出处
《史学集刊》
1988年第2期52-59,45,共9页
-
文摘
(一) 旧中国有多少知识分子,没有精确的统计。各层次的知识分子(一般知识分子和高级知识分子)总共不到五百万人。大致构成是:各类中等学校(普通中学、师范学校、职业学校)毕业,或具有中学文化程度者,约四百万人以上。高等学校毕业、或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二十五万人左右。其中国外留学者约二万人至三万人。 二十世纪以前,中国基本上没有新式知识分子。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关键词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二十世纪
留学生
旧中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
帝国主义
小资产阶级
新式知识分子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国民党政府
-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论辛亥革命时期的市民及其社会心理
被引量:4
- 3
-
-
作者
王继平
-
机构
湘潭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07-112,共6页
-
文摘
1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是通过城市的起义和政治变更而实践的。这种历史特征,无疑与近代中国城市及其主体——市民等级的政治态度及其斗争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是与西欧诸国近代城市的发展走的不同道路,即由封建社会的政治军事中心逐步向工商经济和文化中心转化,使之具有近代因素而成为近代城市的。这一历史格局决定了近代中国城市市民只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在城市的发展,将城市居民卷入了资本主义的漩涡,从而形成了与资本主义经济相联系,属于资产阶级经济政治范畴的近代中国城市市民等级。他们包括商人、士绅、中小职员、自由职业者以及小手工业主、手工业工人、近代产业工人及新式知识分子。
-
关键词
辛亥革命时期
社会心理
近代中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中国近代城市
新式知识分子
武昌首义
资本主义经济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