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新师范助推教育强国的价值逻辑与行动路向 被引量:2
1
作者 余应鸿 张翔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4-192,共9页
中国式新师范内嵌“中国式”“师范”和“新”三个基本变量。其中,“涵养德行”系中国式新师范的“中国式”品格,“育师之元”构成了中国式新师范的“师范”本真,而“数字赋能”则是中国式新师范的“新”样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中国式... 中国式新师范内嵌“中国式”“师范”和“新”三个基本变量。其中,“涵养德行”系中国式新师范的“中国式”品格,“育师之元”构成了中国式新师范的“师范”本真,而“数字赋能”则是中国式新师范的“新”样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中国式新师范链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拓宽教师教育发展空间,革新教师教育“中国标准”,体现了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深邃思想和鲜明的价值逻辑。然而,中国式新师范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助推教育强国建设中面临诸多挑战。为此,中国式新师范需要重构“涵养德行”的中华传统“师范精神”,凸显中国式新师范的中国品性;升级中国式新师范的“教育性能”,增强教育服务强国建设的贡献度;打造中国式新师范的“中国品牌”,提升教师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新师范 教育强国 师范教育 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谓与何为:“新师范”的本质与走向 被引量:5
2
作者 钟柏昌 余峻展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3,60,共10页
“新师范”是党和国家面对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为提高师范教育和教师队伍质量而提出的理念指引和行动指南的概括。然而,作为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新师范”的内涵仍然模糊不清,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争论: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之争、学术性和师... “新师范”是党和国家面对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为提高师范教育和教师队伍质量而提出的理念指引和行动指南的概括。然而,作为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新师范”的内涵仍然模糊不清,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争论: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之争、学术性和师范性之争、专业性与开放性之争。这三大争论实质上分别强调了“新师范”的办学方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来源三大核心问题,其争论焦点相应地观照了“新师范”宏观的体制建设、中观的出口标准、微观的入口操作等不同层面的问题。因此,这三者并非彼此孤立,而是相互影响并交织构成的复合体。为了纾解三大争论并达成共识,“新师范”应突出重点,瞄准教师教育前端的师范教育的模式创新,实现学术性和师范性的有序融合,从而培养出满足新时代需求的乐教、适教、善教的卓越职前教师,实现“虽非师范,亦可为师,优者从师”的开放图景。师范院校是“新师范”的主要建设者,要在“新师范”建设中勇于担当,提高包括师范教育在内的教师教育的质量,更好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师范 师范教育 教师教育 学术性 专业性 开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师范”建设的时代意蕴、现实张力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25
3
作者 杜文静 张茂聪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5-93,共9页
“新师范”基于教师教育发展新机遇和新挑战,以革新教师教育体系为起点与标的。当前我国教师教育面临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某些方面不相适应、基础课程与实践课程存在一定距离、培养场域与教育情境有定疏离、教学方式与信息时代某种程度... “新师范”基于教师教育发展新机遇和新挑战,以革新教师教育体系为起点与标的。当前我国教师教育面临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某些方面不相适应、基础课程与实践课程存在一定距离、培养场域与教育情境有定疏离、教学方式与信息时代某种程度上不相匹配等现实困境。思往辨今,我国教师教育在经历去师范化和师范性回归后,呈现出价值融合、体系深化和模式革新的时代发展向度。融合优势学科与师范专业、一体化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融合基础类与实践类课程、夯实人才培养基础,拓宽培养场域、实现“U-G-S”跨域协作主体融合,融合互联网技术与教学实践、驱动教学方式系统化变革是建设“新师范”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师范 教师教育 师范 人才培养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师范”建设的时代定位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48
4
作者 胡钦太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65,189,190,共8页
"新师范"是基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转化、教师教育发展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的背景,以改革与创新教师教育体系作为出发点提出来的,是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新目标和新阶段。"新师范"建设应不断丰富其内涵,找准时代定位,... "新师范"是基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转化、教师教育发展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的背景,以改革与创新教师教育体系作为出发点提出来的,是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新目标和新阶段。"新师范"建设应不断丰富其内涵,找准时代定位,将师范教育真正转型为教师教育;同时,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牢牢确立师德教育的首要地位,积极探索"新师范"建设的可能路径。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找准制约教师教育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并作为突破口,构建高校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衔接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法、质量评估体系等,完善教师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教师教育发展步伐,主动引领基础教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师范 教师教育 定位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师范”背景下广东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关系与策略 被引量:37
5
作者 郑文 王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70,190,共6页
"新师范"是对原有教师教育的继承与超越,是对当前教师教育的冲击与反应,是未来教师教育的理念与行动。在广东实施"新师范"的背景下,师范类专业认证与"新师范"建设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师范类专业认证通... "新师范"是对原有教师教育的继承与超越,是对当前教师教育的冲击与反应,是未来教师教育的理念与行动。在广东实施"新师范"的背景下,师范类专业认证与"新师范"建设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师范类专业认证通过与教师人才市场准入挂钩、保障专业办学质量、提高专业服务基层教育能力等推动"新师范"的全面实施。要发挥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作用,还要完善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实施策略,包括建立专业认证文化、高校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政府形成专业认证办学管理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师范 专业认证 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师范”的时代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德方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2,共7页
"新师范"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当代的"新师范"是推陈出新的师范教育、新时代的教师教育和新生态的教师教育系统。"新师范"既是一个"理念体系",也是一个"行动体系"。现实中的教师教育存... "新师范"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当代的"新师范"是推陈出新的师范教育、新时代的教师教育和新生态的教师教育系统。"新师范"既是一个"理念体系",也是一个"行动体系"。现实中的教师教育存在着存量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增量师资培养质量有待提升、一体化程度不高和保障不力等问题。针对"新师范"的应然追求和目前的现实困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遵循教师教育发展规律,注重落实,使科学的顶层设计彰显实效;鼓励创新,使基层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加强统筹,使教师教育的共同体得以形成;突出师德,使教师的"圣三一结构"保持稳固;加大开放,使教师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有效提高;强化保障,使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师范 时代 教师教育 培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新师范”体系创新路径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克军 赵博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6-120,共5页
师范专业认证是促进地方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办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战略举措,师范专业认证为“新师范”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有利于使专业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但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师范院校在认证的功利心理驱动下,重视标准化建设,而... 师范专业认证是促进地方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办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战略举措,师范专业认证为“新师范”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有利于使专业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但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师范院校在认证的功利心理驱动下,重视标准化建设,而忽视了自身内涵和特色发展,同时与地方基础教育衔接不够,未能形成教师教育共同体。对于地方师范院校而言,应以师范专业认证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廓清“新师范”的内涵特征,树立“求真教育”的“新师范”理念,构建“独具特色”的“新师范”体系,创新“协同提质”的“新师范”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专业认证 新师范”体系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反思性与研究型卓越教师:新师范教育的内涵与体系建构 被引量:41
8
作者 赵明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86,共8页
通过对过去二十年教师教育体系改革的反思,发现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出现了向"师范教育"回归的现象。新师范教育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教师专业价值更高的公共信念,对教师素养的更高要求,对师范院校地位的更高界定。就师范大学而... 通过对过去二十年教师教育体系改革的反思,发现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出现了向"师范教育"回归的现象。新师范教育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教师专业价值更高的公共信念,对教师素养的更高要求,对师范院校地位的更高界定。就师范大学而言,基于培养本科层次的反思性教师和研究生层次的研究型教师目标,应从办学定位、招生面试、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质量保障等方面建构与新师范教育内涵相一致的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师范教育 反思性 研究型 体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理论视域下新师范建设的困境与超越——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11
9
作者 邓荣海 谢敏敏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80,115,共9页
新师范建设是政府立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需求而作出的创新性安排,攸关未来教师的培养水平以及教育发展的质量。本研究基于共生理论视角,采用纵向个案研究的方法,构建并验证新师范建设的共生系统。研究发现:新师范建设的共生系统一... 新师范建设是政府立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需求而作出的创新性安排,攸关未来教师的培养水平以及教育发展的质量。本研究基于共生理论视角,采用纵向个案研究的方法,构建并验证新师范建设的共生系统。研究发现:新师范建设的共生系统一般由高校、政府与中小学三类共生单元构成核心共生体(“U-G-S”),并基于能量生产与分配而形成连续互惠共生模式,且数字化的升级与师范建设制度的完善等正向环境刺激着系统能级的提升,但同时也存在共生单元间能量生产失衡、共生模式的能量非对称性分配以及外部共生环境的负向刺激等诸多问题。对此,研究提出激活“U-G-S”的能量增容能力、完善“U-G-S”的能量传导界面、形塑“U-G-S”的外部相变环境等策略,以期优化新师范建设进程中的共生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新师范建设 师范教育 共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师范背景下乡村教师教育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8
10
作者 肖起清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37,46,共8页
广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形成了城乡教育的两极分化与不均衡,全面影响着广东乡村社会的发展与振兴。广东省提出新师范建设方案,着力解决乡村教师教育发展的瓶颈。肇庆学院在落实新师范建设精神中形成了卓有成效与影响的乡村教师教育“肇庆... 广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形成了城乡教育的两极分化与不均衡,全面影响着广东乡村社会的发展与振兴。广东省提出新师范建设方案,着力解决乡村教师教育发展的瓶颈。肇庆学院在落实新师范建设精神中形成了卓有成效与影响的乡村教师教育“肇庆模式”。“肇庆模式”在全面推进乡村教师培养体系整体改革的基础上,形成了新时代乡村教师教育的鲜明特色;通过未来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效果;构建了高水平的“UG-S-T”协同育人体系,在试验区设立基地学校、特色学校、专家工作室,同时通过顶岗支教、开放课题、学校改革全面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全力建设服务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省、市、县、校、室”五级一体化体系;实现了职前职后全程融合、大学与中小学全面融合、专家与中小学教师全体融合、教师需求与培养方案精准融合,有力推进了乡村教师队伍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平台四融合 新师范建设 肇庆模式 乡村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师范”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进展与反思——以15所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为例 被引量:26
11
作者 万东升 赵倩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3-117,共5页
新时代特色师范教育需要突破原有的教师教育结构,构建适合时代特征的课程体系。通过对15所地方师范院校45份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发现教师教育课程结构逐步优化,通识教育课程范围和内容扩充,教育专业课程呈现多元化,实... 新时代特色师范教育需要突破原有的教师教育结构,构建适合时代特征的课程体系。通过对15所地方师范院校45份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发现教师教育课程结构逐步优化,通识教育课程范围和内容扩充,教育专业课程呈现多元化,实践课程有所强化和拓展。教师教育课程明显呈现出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取向的转变,然而,通识教育课程选修部分学分受限以及"师范性"特质体现不足,缺乏整合性和生成性课程类型,课程体系缺乏纵向梯度设计。因此,"新师范"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需要建设有梯度的课程体系,构建有整合性的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形成有"灵魂"的课程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师范 教师教育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培养:从去师范化到新师范教育 被引量:48
12
作者 田晓苗 石连海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59,共7页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体系,已成为我国新时代师范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20世纪90年代,"教师教育"在政策表达上取代了"师范教育",在追求"去低学历、去封闭性和去师范性"的过程中,对我国师范教育发展...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体系,已成为我国新时代师范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20世纪90年代,"教师教育"在政策表达上取代了"师范教育",在追求"去低学历、去封闭性和去师范性"的过程中,对我国师范教育发展产生了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如师范教育地位弱化;师范教育的过分"开放"导致师范院校质量低下;师范教育的"唯学历化"和"专业化"导致师范生"与实践脱节";基础教育师资供应源头,尤其是农村师资源头被切断,影响城乡师资均衡发展。新师范教育是让师范教育成为有社会吸引力的教育,是所有进入教师职业的人必须接受的师范教育,是回归师范院校主体地位的教育,是实现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 师范 新师范教育 教师专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与新师范:背景、理念及举措 被引量:66
13
作者 张伟坤 熊建文 林天伦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36,110,共6页
新时代对师范专业建设及教师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考验,一方面教师培养从"量"的追求转为"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师范专业建设将更关注"标准规范"与"内涵特色"的相互融合。对于高校而言,面对新时代... 新时代对师范专业建设及教师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考验,一方面教师培养从"量"的追求转为"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师范专业建设将更关注"标准规范"与"内涵特色"的相互融合。对于高校而言,面对新时代,在教师培养过程中,需要提出发展"新理念"、构建培养"新标准"、探索合作"新路径"、形成评价"新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符合"四有"标准的高素质专业化卓越教师,全方位服务基础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新师范 教师教育 专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师范”背景下师范生跨学科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框架与实践案例 被引量:24
14
作者 钟柏昌 刘晓凡 陈岚鑫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4-120,128,共8页
面对日益复杂的教育情境,师范生如果依旧囿于单一学科知识、缺乏必要的学科整合能力,不仅无益于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将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跨学科教育将成为新师范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向。要在新师范教育中... 面对日益复杂的教育情境,师范生如果依旧囿于单一学科知识、缺乏必要的学科整合能力,不仅无益于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将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跨学科教育将成为新师范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向。要在新师范教育中落实跨学科教育理念,除了培养主体的理念转型和能力提升外,还特别需要做好四大客体要素(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活动、评价体系)的革新。因此,文章从跨学科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位出发,以跨学科教育作为核心内容,设计了“学教融合”的教育活动以及“证据导向”的教育评价,进而构建了面向师范生跨学科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框架,并依此开展了首届“新师范”融合创新夏令营,为跨学科创新型师范生的培养探索了理论框架与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 新师范 跨学科创能力 跨学科教育 STEM教育 夏令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师范教育体系论纲 被引量:25
15
作者 王鉴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6,F0002,共8页
当前我国的师范教育不仅受到信息化时代的挑战与影响,而且受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移的社会现实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师范教育的政策、体系、重点等正在进行着战略调整。新时代我国新师范教育的体系可表述为"两类三级师范教育体... 当前我国的师范教育不仅受到信息化时代的挑战与影响,而且受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移的社会现实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师范教育的政策、体系、重点等正在进行着战略调整。新时代我国新师范教育的体系可表述为"两类三级师范教育体系",所谓"两类"是指职前培养体系与职后培训体系,所谓"三级"是指"高水平大学(非师范类)、重点师范大学、地方师范大学三级教师培养体系"。构建新师范教育体系,要把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作为当前工作的根本任务,在政策上要将教师教育重心逐渐上移,要努力提高师范生生源质量,要深化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要加强师范院校与基础教育之间的通力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新师范教育 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培育“新师范”人才 被引量:13
16
作者 余小红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4-28,共5页
在人工智能时代,师范教育面临一系列新挑战,"唯学科"弊端凸显、"去学科"诉求强烈、"智能化"倾向清晰,既缺失创造性人才,又呼唤创新性人才,更期待协作性人才。基于此,亟须培育具备三大关键能力的"新... 在人工智能时代,师范教育面临一系列新挑战,"唯学科"弊端凸显、"去学科"诉求强烈、"智能化"倾向清晰,既缺失创造性人才,又呼唤创新性人才,更期待协作性人才。基于此,亟须培育具备三大关键能力的"新师范"人才。通过学科整体优化,进行学科内深度融合、学科间高度关联、"学科+"综合育人,最终培育出主动学习型、一专多能型和合作学习型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时代 新师范”人才 学科整体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定向师范的建立与新师范人格的走向
17
作者 陆丹 陶晔 俞锋 《高校教育管理》 2003年第2期21-23,33,共4页
受到必然来临的教育国际化的挑战,非定向师范将成为师范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并促使师范人格转变、丰富、提升的重要契机与力量。而新教育观念的形成、非定向师范教育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尤其是综合性大学的参与、师范教育由数量向... 受到必然来临的教育国际化的挑战,非定向师范将成为师范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并促使师范人格转变、丰富、提升的重要契机与力量。而新教育观念的形成、非定向师范教育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尤其是综合性大学的参与、师范教育由数量向质量发展的契机及教育评估体系的市场机制取向将是具体而实际的促进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定向 师范教育 新师范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师范”背景下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供给侧改革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向琼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92-95,共4页
“新师范”背景下探讨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供给侧改革问题是学前教育进入特定发展阶段的需要,是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针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在供给侧方面存在的供给总量不足、供需结构失衡、供给质量不高、供给机制落后等问... “新师范”背景下探讨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供给侧改革问题是学前教育进入特定发展阶段的需要,是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针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在供给侧方面存在的供给总量不足、供需结构失衡、供给质量不高、供给机制落后等问题,应深化结构性改革,优化师资供给结构;加大资源供给与配置,提升整体供给效能;对标师范类专业认证构建课程与教学体系,加强有效供给;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完善供给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师范 供给侧改革 学前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师范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改革——以豫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关梦娇 梁海巍 邢伟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5期224-226,共3页
随着教师教育逐渐受到关注,“新师范”建设成为了师范院校建设的发展新思路,而“新师范”目的就是培养高质量的师范专业生。基于此,对地方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基地建设、组织方式、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进... 随着教师教育逐渐受到关注,“新师范”建设成为了师范院校建设的发展新思路,而“新师范”目的就是培养高质量的师范专业生。基于此,对地方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基地建设、组织方式、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改革建议:利用当地的资源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程要求制定实习目标;实习过程中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加强实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进行评价,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度。以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高质量的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生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师范 自然地理 野外实习 地方师范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性统一”和“三新”融入: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解析与重构 被引量:7
20
作者 左和平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5-99,共5页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的特殊的高等教育领域。为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刻变化,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应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机制,融入“新工科”“新师范”“新双创”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成果。
关键词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 工科 新师范 双创 人才培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