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晚清乌托邦小说对历史与未来的思考——以《新小说》与《月月小说》为例 |
陈泽群
|
《艺术科技》
|
2024 |
0 |
|
2
|
韩国新小说中的女性叙事与电视剧《阳光先生》中的女性叙事 |
张喜东
|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
2024 |
0 |
|
3
|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新小说中的旧文化情结片论 |
解志熙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6
|
|
4
|
格桑花并不神秘--以扎西达娃为例看西藏新小说批评 |
张莹
陈思广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5
|
“读者”与“新小说”之发生——以《上海文学》(一九八五年)为中心 |
杨庆祥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6
|
晚清儒学新变与“新小说”的国家想象 |
朱军
孙逊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7
|
从“新小说”的角度看约翰·福尔斯的真实观——兼论《法国中尉的女人》 |
陈静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8
|
文学场与读者意识:近代“新小说”研究的新视角 |
潘桂林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9
|
《驾驶席》的新小说技巧 |
戴鸿斌
|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2 |
2
|
|
10
|
迷失的路与还乡的路——凌可新小说论 |
何志钧
单永军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6 |
0 |
|
11
|
革命与超越:“新小说”的美学新变——以康门激变为线索 |
朱军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2
|
新小说“新”在哪里? |
陈秋红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4 |
0 |
|
13
|
清末民初新小说的异质想象问题 |
孙晓光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4
|
“新小说派”反传统的内涵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5
|
经济冲击下的文学沉浮——20世纪初期“新小说”创作现象研究 |
张全之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1998 |
0 |
|
16
|
“新小说”派艺术初探 |
龙怀珠
|
《安康师专学报》
|
2002 |
0 |
|
17
|
论清末新小说家对侦探小说的三种阐释--以《歇洛克奇案开场》《失珠》《中国侦探:罗师福》为例 |
王东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3 |
0 |
|
18
|
苍凉之诗——吕新小说论(1989—1991) |
樊星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5
|
|
19
|
告别新小说时代 |
郭银星
辛晓征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3
|
|
20
|
一种新小说形态:感觉世界中的思索与惶惑 |
彭晓丰
|
《当代文坛》
|
198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