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乌托邦小说对历史与未来的思考——以《新小说》与《月月小说》为例
1
作者 陈泽群 《艺术科技》 2024年第5期38-40,81,共4页
目的:作为晚清报刊重地的《新小说》与《月月小说》汇聚了大批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借文学创作探讨建构崭新的国族想象、激励文化身份认同,其中晚清乌托邦小说成为晚清时人实践自身理想的阵地。因而文章以《新小说》与《月月小说》作家群... 目的:作为晚清报刊重地的《新小说》与《月月小说》汇聚了大批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借文学创作探讨建构崭新的国族想象、激励文化身份认同,其中晚清乌托邦小说成为晚清时人实践自身理想的阵地。因而文章以《新小说》与《月月小说》作家群的乌托邦小说作为参照对象,从另一角度思考晚清时人如何处理严峻的时空危机。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与对照法,结合历史背景勾勒出潜藏于文本之下的不同作家群体的思想转变。结果:《新小说》作家群利用历史与政治小说为宣扬自身乌托邦思想开辟了道路,虽然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第一次超越了时间间隔,将“未来”置于中国人的视野之中,却无法弥合“现在”与“未来”的历史裂缝。《月月小说》作家群创造出的乌托邦同样是未完成的,但与《新小说》的作家相比,他们试图真正迈出前进的一步,寻找一切可利用的经验去构筑“新中国”。而作为两份报刊的衔接人物——吴趼人尝试构建出真正的“理想国”,但这份努力始终萦绕着困惑与迷离,他无法进一步想象未来的不同方向,以及进化过程本身的各种变数。结论:虽然《新小说》与《月月小说》作家群将乌托邦小说作为改革利器与“未来”试验蓝图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但他们的尝试与求索开启了五四石破天惊的光明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乌托邦小说 历史叙述 未来想象 新小说 《月月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新小说中的女性叙事与电视剧《阳光先生》中的女性叙事
2
作者 张喜东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1期94-98,共5页
近代以来,韩国新小说中的女性叙事具有颠覆性,完全摆脱了封建制度中的女性形象,主张即使女性以婚姻为中心,也要有家庭之外的生活,表达了女性对家庭之外生活的渴望。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李光洙的《无情》、玄镇健的《故乡》、朴婉绪的《... 近代以来,韩国新小说中的女性叙事具有颠覆性,完全摆脱了封建制度中的女性形象,主张即使女性以婚姻为中心,也要有家庭之外的生活,表达了女性对家庭之外生活的渴望。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李光洙的《无情》、玄镇健的《故乡》、朴婉绪的《妈妈的木桩》、崔贞熙的《野菊抄》、金明淳的《弹实和珠英》,以及与之相关的电视剧《阳光先生》,揭示韩国新小说所呈现的女性叙事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小说 女性 女性叙事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新小说中的旧文化情结片论 被引量:16
3
作者 解志熙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22,共11页
关键词 新小说 现代派文学 东西 文化情结 小说 严肃 罪恶 “五四” 忽略 发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桑花并不神秘--以扎西达娃为例看西藏新小说批评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莹 陈思广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8-151,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以扎西达娃为代表的"西藏新小说"在文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遗憾的是,一些评论者在理解作家文化身份定位及他们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一是将其视为本土文化之子,认为他对待中原&q...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以扎西达娃为代表的"西藏新小说"在文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遗憾的是,一些评论者在理解作家文化身份定位及他们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一是将其视为本土文化之子,认为他对待中原"外来文化"的态度是"吸纳养分"和"反思";二是将其创作排除在魔幻现实主义的范畴之外,抑或只简单地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附属物。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一些接受者忽略了他的重要人生经历以及对西藏文化的陌生感。今天重新审视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扎西达娃之于西藏文学乃至西藏文化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西达娃 西藏新小说 本土文化之子 魔幻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者”与“新小说”之发生——以《上海文学》(一九八五年)为中心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庆祥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1-139,共9页
关键词 《上海文学》 八五 新小说 读者 中国当代小说 小说创作 浪漫气质 “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儒学新变与“新小说”的国家想象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军 孙逊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8,共10页
20世纪初"新小说"的国家想象,是现代小说的重要开端,更是现代意义上民族国家叙事的一个重要起点。这既与西方现代性的传入有关,更是晚清儒学突围的结果。公羊学朴素进化论与西方进化论的化舍,改变了中国小说的传统时空结构,... 20世纪初"新小说"的国家想象,是现代小说的重要开端,更是现代意义上民族国家叙事的一个重要起点。这既与西方现代性的传入有关,更是晚清儒学突围的结果。公羊学朴素进化论与西方进化论的化舍,改变了中国小说的传统时空结构,三代、桃源叙事转向了指向未来的"新中国"的想象。政治小说在引入西方政治理念的同时,以文明和道德的理想主义重构了现代国家的符号体系。"华夷之辨"与民族国家意识的相互激发,在"新小说"建构民族国家认同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新小说"东方式的国家想象,渗透着对现代性的反思,揭示出儒学现代转型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小说 国家想象 儒学转型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小说”的角度看约翰·福尔斯的真实观——兼论《法国中尉的女人》 被引量:6
7
作者 陈静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65,共4页
新小说是20世纪50-6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反传统"小说。新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一个根本性分歧是关于真实性的概念。深受法国思想影响的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小说中充分体现了新小说派关于真实存在于具体?个别和偶... 新小说是20世纪50-6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反传统"小说。新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一个根本性分歧是关于真实性的概念。深受法国思想影响的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小说中充分体现了新小说派关于真实存在于具体?个别和偶然之中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小说 真实性 约翰·福尔斯 《法国中尉的女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场与读者意识:近代“新小说”研究的新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潘桂林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40,共3页
近百年中国近代新小说研究大致包括:资料收集和传统的外部研究,侧重于叙事、修辞与文体的内部研究,新理论拓展的接受研究、文化现代性研究和媒介研究等。这些研究从局部入手深入探究,深刻性与片面性共存。以读者意识联结文学场诸要素,... 近百年中国近代新小说研究大致包括:资料收集和传统的外部研究,侧重于叙事、修辞与文体的内部研究,新理论拓展的接受研究、文化现代性研究和媒介研究等。这些研究从局部入手深入探究,深刻性与片面性共存。以读者意识联结文学场诸要素,整合叙事学、接受美学、媒介诗学、话语与意识形态理论等多种理论武器,是通过更新研究视角对近代新小说研究进行必要的拓展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场 读者意识 近代“新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驶席》的新小说技巧 被引量:2
9
作者 戴鸿斌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41-46,共6页
《驾驶席》是当代著名英国女小说家缪里尔·斯帕克代表作之一,在创作技巧上具有明显的新小说特征:作者借助几近匿名的主人公形象和超然物外的思想情感表现出典型的非个性化叙述倾向;为拒斥故事情节的正常有序发展,她使用了两种别具... 《驾驶席》是当代著名英国女小说家缪里尔·斯帕克代表作之一,在创作技巧上具有明显的新小说特征:作者借助几近匿名的主人公形象和超然物外的思想情感表现出典型的非个性化叙述倾向;为拒斥故事情节的正常有序发展,她使用了两种别具一格的策略——现在时态叙事、第三人称叙述结合"闪前"。这些特征成其为"用英语创作的最成功的新小说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缪里尔·斯帕克 《驾驶席》 新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失的路与还乡的路——凌可新小说论
10
作者 何志钧 单永军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3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新小说 《人民文学》 小说选刊》 小说月报》 短篇小说 还乡 迷失 华文摘》 青年作家 华夏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与超越:“新小说”的美学新变——以康门激变为线索
11
作者 朱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9-216,共8页
晚清"新小说"徘徊于新政制与旧道德之间,一直为史家认为是思想的局限制约了文学的变革。"告别革命"的今天重审之,新旧悖论多源于晚清作家道德理想主义的文学观照,暗含着对革命超越性的内省。"新小说"中... 晚清"新小说"徘徊于新政制与旧道德之间,一直为史家认为是思想的局限制约了文学的变革。"告别革命"的今天重审之,新旧悖论多源于晚清作家道德理想主义的文学观照,暗含着对革命超越性的内省。"新小说"中革命的破坏美学经过新儒学的转化,由救亡与破坏的互资利用,转化为救亡与启蒙的相互促进,成为儒家救世美学新的表达。重估"新小说"儒家的、乌托邦式的超克,有助于发掘中国小说美学现代转型的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小说 革命 超越 救世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小说“新”在哪里?
12
作者 陈秋红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50-54,共5页
法国新小说派作家认为 ,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小说已经过时 ,取而代之的将是能够表现 2 0世纪时代特征的新小说。新小说的“新”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注重写物、迷宫式的情节、零度写作与读者参与。新小说派作家对现实、物化、以... 法国新小说派作家认为 ,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小说已经过时 ,取而代之的将是能够表现 2 0世纪时代特征的新小说。新小说的“新”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注重写物、迷宫式的情节、零度写作与读者参与。新小说派作家对现实、物化、以及主观性和客观性等问题也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新小说从它诞生之初就有人宣告它的死亡 ,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新小说派作家却仍然在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小说 物主义 零度写作 读者参与 完整客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新小说的异质想象问题
13
作者 孙晓光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91-94,共4页
晚清社会历史转折时期出现的新小说,既有鲜明的社会现实特色,又有内在的历史演进线索。最先产生的政治小说设计国家想象时缺少坚实的基础,后来社会小说解构现实往往沦为荒诞与戏谑,科幻小说在强国梦想中存在大量保守内容,最后出现的言... 晚清社会历史转折时期出现的新小说,既有鲜明的社会现实特色,又有内在的历史演进线索。最先产生的政治小说设计国家想象时缺少坚实的基础,后来社会小说解构现实往往沦为荒诞与戏谑,科幻小说在强国梦想中存在大量保守内容,最后出现的言情小说结束了小说界革命一厢情愿的初衷,在个体情感天地里消磨了新小说家曾经的一致梦想。新小说的想象世界当中最缺乏的是对大众日常生活的想象内容,这也是新小说不能发展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小说 异质想象 历史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小说派”反传统的内涵
14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5-95,共1页
马小朝在《揪着自己的头发不能飞离脚下的大地》(《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4期)一文中指出:“新小说”作家是以其反传统的举措而拉开小说创作之幕的,而他们反传统的第一声号角,就是声讨西方文学一、二千年以来以道德论为目的、以认识论为... 马小朝在《揪着自己的头发不能飞离脚下的大地》(《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4期)一文中指出:“新小说”作家是以其反传统的举措而拉开小说创作之幕的,而他们反传统的第一声号角,就是声讨西方文学一、二千年以来以道德论为目的、以认识论为手段的文艺本体论.这种文艺本体论由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经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理论化、系统化后,一直牢牢地统治着19世纪以前西方文艺理论的基本方向,因而也深深地影响并制约着西方文学长河的基本流向.尽管在19世纪以后,标榜“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思想登上了文学历史舞台,它们也曾将矛头指向了传统的以道德为目的、以认识为手段的文艺本体论思想,但我们仔细一看,便不难发现,它们不过是从逆反心理的角度,颠覆了传统道德论、认识论的理性主义尺度,从而偷换了传统道德论和认识论的内容:自然欲望代替了社会意志、情感体验代替了理智认知、人性的肉体代替了神性的灵魂、生命的直觉代替了思维的悟性.但从根本上说,它们并没有、也不可能从形式上彻底摒弃传统的文艺本体论.“新小说”派的艺术反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传统 新小说 文艺本体论 西方文学 新小说 认识论 文艺思想 “为艺术而艺术” 亚理士多德 情感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冲击下的文学沉浮——20世纪初期“新小说”创作现象研究
15
作者 张全之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58-60,44,共4页
在封建文学史上,小说始终受到正统文人的歧视,使这一魅力无穷的文体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到近代“小说界革命”时期,梁启超终于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放出了这个风情万种的“魔鬼”,希望借助于它的力量,从事于维新救亡运动。只是... 在封建文学史上,小说始终受到正统文人的歧视,使这一魅力无穷的文体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到近代“小说界革命”时期,梁启超终于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放出了这个风情万种的“魔鬼”,希望借助于它的力量,从事于维新救亡运动。只是“盒子”一旦打开,小说自身就具有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小说 梁启超 20世纪初期 经济冲击 小说命名 新小说 文学史 文学创作 吴趼人 《饮冰室合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小说”派艺术初探
16
作者 龙怀珠 《安康师专学报》 2002年第2期28-32,共5页
“新小说”是现代主义文学中一个重要流派。其基本艺术特征是 :“创新”、“改革”、反对“以人为核心”、“场景组合”、“表现自身”、“读者参予”、“革新语言”等。它在小说形式和语言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其可能是集当代小说新因... “新小说”是现代主义文学中一个重要流派。其基本艺术特征是 :“创新”、“改革”、反对“以人为核心”、“场景组合”、“表现自身”、“读者参予”、“革新语言”等。它在小说形式和语言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其可能是集当代小说新因素之大成。这种勇于开拓的锐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小说 艺术观 现代主义文学 文学创作 创作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末新小说家对侦探小说的三种阐释--以《歇洛克奇案开场》《失珠》《中国侦探:罗师福》为例
17
作者 王东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2期45-48,共4页
在“小说界革命”的感召下,清末侦探小说无法摆脱“工具论”的思想阴霾是其宿命之一,其文学形态被动式地影响着新小说家们身处文化政治转型时期的主体心态,成为他们介入时代语境的得力工具。在此基础上,侦探小说不期然地受到了新小说家... 在“小说界革命”的感召下,清末侦探小说无法摆脱“工具论”的思想阴霾是其宿命之一,其文学形态被动式地影响着新小说家们身处文化政治转型时期的主体心态,成为他们介入时代语境的得力工具。在此基础上,侦探小说不期然地受到了新小说家的多重阐释:他们或以“侠客精神”解读之,或将“侦探”与“哀情”的类型质素结合起来,或尝试从真正意义上的“侦探”去架构文本,由此所形成的文本景观体现出该种域外小说本土化过程中的繁复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形态 小说界革命 侦探小说 清末新小说 时代语境 哀情 侠客精神 主体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凉之诗——吕新小说论(1989—1991) 被引量:5
18
作者 樊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8-102,共5页
晋北山区的风景山西出作家。40年代的赵树理,50年代的马烽、西戎,80年代的郑义、柯云路、李锐、张石山……代有俊杰。80年代末,又出了个独具个性的吕新。吕新出生于60年代,长成于“文革”后充满活力与困惑的岁月。于是他与“山药蛋派”... 晋北山区的风景山西出作家。40年代的赵树理,50年代的马烽、西戎,80年代的郑义、柯云路、李锐、张石山……代有俊杰。80年代末,又出了个独具个性的吕新。吕新出生于60年代,长成于“文革”后充满活力与困惑的岁月。于是他与“山药蛋派”的温馨、幽默、朴实保持了可以理解的距离。他似乎也无意于像他那些“寻根派”兄长那样去苦苦地求索民族苦难之源、民族生命力之本、民族新生之路。他选择了一个静观者的角色,他静静地观察着属于他的那块天地,以博尔赫斯式的目光凝视着一切并把那一切都画成一幅幅独具风格的晋北山区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生命 素描 作品 文革 北山区 衣服 博尔赫斯 新小说 谈艺录 诗化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告别新小说时代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银星 辛晓征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7-30,共14页
在这篇文章里,新小说这个提法,没有任何新意。只是为了方便,为了避免过多地在概念上纠缠,我们用新小说一词包括了人们经常使用的新潮小说、先锋小说、实验小说、后新潮小说等等。
关键词 新小说 意识流小说 写实小说 后现代主义 写作 现实主义小说 理论 西方文学 作家 马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小说形态:感觉世界中的思索与惶惑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晓丰 《当代文坛》 1987年第3期49-52,共4页
近年小说潮流发生的新变作为一个尚未过时的话题,仍在为人们广泛地谈论着。我重新找来这些小说逐一读过之后,发现自己殚精竭虑地想从这些作品中概括出一些永恒理念的努力几乎完全失败。和我最初读这些作品时引起的那种难以名状却又跳荡... 近年小说潮流发生的新变作为一个尚未过时的话题,仍在为人们广泛地谈论着。我重新找来这些小说逐一读过之后,发现自己殚精竭虑地想从这些作品中概括出一些永恒理念的努力几乎完全失败。和我最初读这些作品时引起的那种难以名状却又跳荡不已的激动相比,这次用显微镜去寻找微言大义的工作竟味同嚼蜡。我不得不想,这些作品最出色的地方在哪里呢?回忆之中,我没有想起那些复杂而深奥的性格,也没有陷进联想引发的情感漩涡,只是最初产生的那些鲜活灵透、刚劲强烈的感觉,如镂金刻石一般地印在我记忆的荧光屏上,迟迟不肯退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世界 近年小说 新小说 作家 作品 红萝卜 理性 小说 韩少功 感觉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