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府经济管制与反垄断的理论基础:新实证产业组织理论述评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末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8,共6页
新实证产业组织理论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兴起的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分支。本文回顾了新实证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方法及其新进展,探讨了该理论在经济管制和反垄断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实证产业组织理论的价值做出系统评析。
关键词 新实证产业组织 政府管制 反垄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实证产业组织理论的市场势力测度——以全球光伏产业(2010-2013年)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沈曦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36,共16页
传统的市场势力测度实证分析依赖于单纯的市场份额数据,忽略了企业间竞争博弈行为因而受到批评。相比传统的方法,运用新实证产业组织的计量方法能更有效地分析外部环境、潜在竞争等不可直接观察的变量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基于全球光伏企... 传统的市场势力测度实证分析依赖于单纯的市场份额数据,忽略了企业间竞争博弈行为因而受到批评。相比传统的方法,运用新实证产业组织的计量方法能更有效地分析外部环境、潜在竞争等不可直接观察的变量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基于全球光伏企业2010-2013年截面数据样本,研究市场势力的变化情况,静态分析结果表明,处于产业上游的硅片企业比下游的电池和组件企业拥有更大的市场控制力和溢价能力;而基于跨期样本的动态研究则显示,2011年开始的"双反"确实影响了产业结构,大大削弱了在位企业的市场势力,但是随着产业的回暖,企业境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进一步针对市场规模的研究发现,市场规模的扩大会加剧企业间的竞争,从而证明了可竞争市场理论存在于光伏市场。从产业政策角度看,当前我国市场结构重组不仅是寡头企业谋求更大市场势力的手段,更是产业通过市场实现更新换代的过程。政策制定者需根据实情,引导企业培育差异化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势力 新实证产业组织理论 勒纳指数 光伏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组织学观照下的翻译经济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孙宁宁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88-92 107,107,共6页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或将迎来翻译的新高潮,翻译产业所产生的翻译经济效益将是巨大的。本文基于产业组织学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SCP)及新实证产业组织方法(NEIO),探究了中国翻译规模经济形成的必要性和翻译产业的发展状...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或将迎来翻译的新高潮,翻译产业所产生的翻译经济效益将是巨大的。本文基于产业组织学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SCP)及新实证产业组织方法(NEIO),探究了中国翻译规模经济形成的必要性和翻译产业的发展状况,指出中国翻译规模经济的形成和翻译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合理调整翻译市场产业结构,优化翻译资源配置;改善翻译产业市场行为,建立有效的翻译服务企业资质评估体系和翻译服务标准;提高翻译产业市场绩效,采用翻译项目管理,取得最佳的翻译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行为—绩效 新实证产业组织方法 翻译规模经济 翻译产业 翻译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跨界经营、市场势力变化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4
作者 荆文君 牛妍妮 黄冰虹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51,共17页
跨界经营是平台企业近年来兴起的运营模式,回答头部平台的跨界行为是否会产生更为广泛的垄断力量这一问题,是构建既能激发活力又能保障安全的平台经济治理体系以及充分发挥平台经济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的重要前提。首先,文章梳... 跨界经营是平台企业近年来兴起的运营模式,回答头部平台的跨界行为是否会产生更为广泛的垄断力量这一问题,是构建既能激发活力又能保障安全的平台经济治理体系以及充分发挥平台经济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的重要前提。首先,文章梳理了平台跨界的典型事实,分析了平台企业在跨界中市场势力变化的两种相反机制——杠杆效应和竞争效应。其次,运用新实证产业组织理论,并根据平台经济特征作适应性改进,构建考虑网络外部性与创新因素的平台企业市场势力测度模型。通过在模型中加入反映跨界行为的参数——业务多样化程度,实现测度单一领域经营和跨界经营两种情境下的市场势力实际值,对比两种情境的测度结果,得出市场势力的变化情况。实证结果显示:当考虑与主营业务相似领域的跨界时,市场势力不变或略微下降,说明巨头企业在进入与主营业务相关的领域时,可以维持原有的市场势力,存在一定程度的杠杆传导效应;当考虑向与主营业务差异较大的领域跨界时,市场势力呈现下降态势,说明大幅度的跨界行为可以通过加强大型平台企业之间的业务重叠程度,强化市场竞争,对大型平台企业市场势力的多市场传导起到一定制衡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平台竞争格局提出了新的判断:平台市场头部企业具有的市场势力可以有限制范围地传导,但随着企业经营业务范围扩大,“赢者通吃”的结局被大型平台企业之间的新一轮竞争取代,平台竞争由“赢者通吃”向“赢者博弈”转变。从时间维度上动态考虑,平台竞争的结局从“寡头化”向“逆寡头化”转变,在全业务领域内,寡头企业仍然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这一结论表明,在跨界竞争场景下,平台经济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发挥两方面作用:一是竞争可以更好地发挥平台经济的匹配作用,推动经济总量增长,打造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二是跨界场景不断激发新兴商业模式,有利于区域因地制宜地寻找新增长点,缩小区域内部差距。最后,文章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服务质量为突破口,引导平台企业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新型基础设施属性;提升平台业务与区域特征的关联性,塑造区域经济的独特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跨界 市场势力 竞争格局 新实证产业组织理论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信行业市场势力与效率:基于NEIO方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明秀南 陈俊营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81,共7页
基于NEIO方法构建了一个结合市场势力效应与规模效率效应的模型,利用2002—2011年间中国省际电信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可从市场结构这一角度来分析电信业高速增长这一事实。研究发现,中国电信业存在较高的市场势力且市场势力效应占主... 基于NEIO方法构建了一个结合市场势力效应与规模效率效应的模型,利用2002—2011年间中国省际电信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可从市场结构这一角度来分析电信业高速增长这一事实。研究发现,中国电信业存在较高的市场势力且市场势力效应占主导,表明电信业绩效较多地是通过市场势力获取的,即通过其行政垄断特权地位获得较高收入,2008年重组合并后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势力效应。同时电信业也呈现规模经济特征,但规模效率效应对行业绩效的影响却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实证产业组织(NEIO) 电信业 市场势力 规模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购行为与市场势力:基于中国A股企业的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白雪洁 孙红印 汪海凤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6-113,128,共8页
并购行为是否必然影响企业的市场势力?在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市场有何不同?这是企业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2007-2013年中国A股工业类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在新产业组织生产法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计量方法直... 并购行为是否必然影响企业的市场势力?在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市场有何不同?这是企业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2007-2013年中国A股工业类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在新产业组织生产法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计量方法直接测度企业的市场势力,考察企业并购行为对市场势力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不同于其他市场上的显著关系,在中国A股市场中,上市企业的并购行为与企业市场势力的形成和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购行为 市场势力 新实证产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在缺乏产量数据的条件下计算行业成本加成率?——对DLW模型的修正与改进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末 张宇杰 +1 位作者 张杰 陈昕欣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3-41,共19页
目前广泛使用的DLW模型(DeLoecker和Warzynski,2012)在估计成本加成率时,需要代入企业“产量”数据。由于企业“产量”数据目前为保密数据,较难获取,上述方法并不适用于我国数据条件。为此,一些研究采用平减后的企业“产值”数据试图代... 目前广泛使用的DLW模型(DeLoecker和Warzynski,2012)在估计成本加成率时,需要代入企业“产量”数据。由于企业“产量”数据目前为保密数据,较难获取,上述方法并不适用于我国数据条件。为此,一些研究采用平减后的企业“产值”数据试图代替“产量”数据。本文报告了在DLW模型中采用“产值”数据可能造成的谬误以及DLW模型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首先,在DLW模型中直接代入“产值”而不是“产量”数据,会导致产品价格外生且固定不变的错误隐含假设,使估计系数收敛到“1”而不是企业真实成本加成率。其次,现有的回归分析技术并不能识别“企业级”的技术参数,这导致企业级的成本加成率实际上无法计算。DLW模型以及随后的一系列改进模型只能得到行业技术参数与个体变量相乘的“伪企业成本加成率”,进而误导采用这一指标的相关研究。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新的模型,修正了约束条件和最优化方法,通过估计需求弹性而不是产出弹性避免了DLW模型的识别错误问题,使得新模型可以直接使用常见的工业企业数据库“产值”数据计算,极大地扩展了DLW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最后,本文利用蒙特卡洛模拟验证了新模型的有效性,并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分行业计算了成本加成率,得到稳健的估计结果。本文模型为一系列基于成本加成率指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W模型 成本加成率 市场势力 新实证产业组织 蒙特卡洛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消费者异质偏好的产品线定价策略识别及其效应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赵伟光 李凯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54-1863,共10页
基于中国乘用车市场车型数据,采用实证产业组织前沿分析方法,探讨如何准确识别消费者偏好异质性并进行最优的产品线定价。研究发现:中国消费者对车型性能存在随机性偏好差异,忽视这一特性会致使企业产品线定价决策的失误;在考虑消费者... 基于中国乘用车市场车型数据,采用实证产业组织前沿分析方法,探讨如何准确识别消费者偏好异质性并进行最优的产品线定价。研究发现:中国消费者对车型性能存在随机性偏好差异,忽视这一特性会致使企业产品线定价决策的失误;在考虑消费者偏好差异和企业成本差异后,中国整车企业存在利用产品线进行价格歧视现象。反事实模拟表明,企业单车型定价策略虽然可以有效降低车型平均价格,但相比于产品线歧视定价,企业利润和市场整体销量却显著下降,说明产品线歧视定价是企业最优策略,禁止歧视定价会损害社会整体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偏好 产品线定价 新实证产业组织 乘用车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者偏好背景下转售价格维持的竞争效应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孟一鸣 李凯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6,共12页
转售价格维持的竞争效应一直备受争议,分析其影响不仅是当前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关键问题,而且对反垄断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利用随机系数Logit模型估计需求函数,构建制造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定价模型,然后通过非嵌套检验识别企业间... 转售价格维持的竞争效应一直备受争议,分析其影响不仅是当前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关键问题,而且对反垄断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利用随机系数Logit模型估计需求函数,构建制造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定价模型,然后通过非嵌套检验识别企业间的纵向定价合约,并分析转售价格维持的上游企业竞争效应,进一步探究消费者偏好背景下制造商利用转售价格维持合约削弱市场竞争的机理。实证结果表明:(1)制造商可以利用消费者偏好形成的市场势力以及转售价格维持行为弱化上游市场竞争;(2)在消费者偏好背景下,具有市场势力的上游企业实施转售价格维持会产生双重加价效果,从而提高上游企业的利润;(3)尽管存在消费者偏好,具有市场势力的上游企业实施转售价格维持行为仍会降低消费者福利。因此,反垄断部门在规制转售价格维持行为时,需要防范制造商操纵消费者偏好获取垄断利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售价格维持 消费者偏好 竞争效应 新实证产业组织 纵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