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新孢镰刀菌的花生果腐病抗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步阳 焦镇 +1 位作者 崔顺立 孙伟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10期115-119,共5页
为了建立基于室内接种病原菌进行花生果腐病抗性评价的方法,本研究以致病力为评价方法,利用田间自然病圃筛选出的抗感品种筛选花生果腐病代表性菌株新孢镰刀菌(F.neocosmosporiellum)XL-3,利用该菌株接种32份花生种质资源的离体花生荚果... 为了建立基于室内接种病原菌进行花生果腐病抗性评价的方法,本研究以致病力为评价方法,利用田间自然病圃筛选出的抗感品种筛选花生果腐病代表性菌株新孢镰刀菌(F.neocosmosporiellum)XL-3,利用该菌株接种32份花生种质资源的离体花生荚果,以果壳发病面积为分级方法获得荚果病情指数(FDI),通过聚类分析获得了基于离体花生荚果室内接种病原菌的抗性评价方法(FDI-EC):高抗(HR),0<FDI≤15;抗病(R),15<FDI≤25;中抗(MR),25<FDI≤40;中感(MS),40<FDI≤50;感病(S),50<FDI≤65;高感(HS),FDI>65。筛选到高抗种质资源4份、抗病种质资源室6份、中抗种质资源9份、中感种质资源5份、感病种质资源4份和高感种质资源4份。本研究建立了室内花生果腐病抗性品种筛选方法,为花生果腐病抗病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果腐病 种质资源 土传病害 新孢镰刀菌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预测和分析花生果腐病原菌分泌蛋白
2
作者 王辉灵 韩会玲 +4 位作者 王晓晗 焦镇 李步阳 何弯弯 孙伟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8,38,共9页
【目的】为分析花生果腐病病原菌-新孢镰刀菌的侵染机制并筛选可用基因。【方法】以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为基础,根据分泌蛋白与效应因子的特点,采用SignalP、TMHMM、WoLF PSORT及NetGPI等软件一步步筛选,对新孢镰刀菌全基因组12756条蛋白... 【目的】为分析花生果腐病病原菌-新孢镰刀菌的侵染机制并筛选可用基因。【方法】以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为基础,根据分泌蛋白与效应因子的特点,采用SignalP、TMHMM、WoLF PSORT及NetGPI等软件一步步筛选,对新孢镰刀菌全基因组12756条蛋白序列进行了分泌蛋白预测和功能分析。【结果】新孢镰刀菌全基因组编码蛋白中有701条序列具有典型的分泌蛋白特征,占蛋白总数的5.49%,其长度主要分布在101~700个氨基酸范围内。信号肽的分析结果表明,信号肽-3和-1位置的氨基酸相对保守,其切割位点属于典型的A-X-A型。对分泌蛋白功能预测结果表明,656个分泌蛋白获得了功能注释,其功能主要涉及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代谢过程,蛋白翻译后修饰和氨基酸代谢、运输过程。分泌蛋白中效应蛋白预测结果表明,新孢镰刀菌分泌蛋白中共有161个潜在的效应蛋白。【结论】对新孢镰刀菌分泌蛋白的有效预测和功能分析,为筛选新效应蛋白,明确其致病机理,筛选寄主抗性基因奠定了基础。同时为花生果腐病抗性品种选育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果腐病 新孢镰刀菌 生物信息学 分泌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果腐病新病症的发现及发生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弯弯 胡朋举 +5 位作者 冯丽娜 赵凤颖 邢单润 韩金星 孙伟明 王晓晗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34,55,共8页
一种花生果腐病新症状,俗称花生果斑病或花生麻脸病,在我国冀东鲜食花生产区广泛发生,但其优势病原菌及发病因素尚不明确。本研究采集了冀东唐山市和秦皇岛市花生种植区发病样品,分别分离得到优势病原菌FN5和CLGB7-1,均鉴定为新孢镰刀菌... 一种花生果腐病新症状,俗称花生果斑病或花生麻脸病,在我国冀东鲜食花生产区广泛发生,但其优势病原菌及发病因素尚不明确。本研究采集了冀东唐山市和秦皇岛市花生种植区发病样品,分别分离得到优势病原菌FN5和CLGB7-1,均鉴定为新孢镰刀菌F.neocosmosporiellum。理化性质比较发现,发病田土壤和果壳中中微量金属元素总量高于健康区,尤其是Ca;且发病土壤pH值高于健康土壤。本研究明确了冀东地区花生果斑病病原菌为F.neocosmosporiellum,与花生果腐病病原菌一致。花生果斑病是我国首次报道的花生果腐病新症状,该症状的发生与土壤pH值和中微量金属元素含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果腐病 新孢镰刀菌 病原鉴定 花生果斑病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